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画两岸相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52
颗粒名称:
一画两岸相隔
分类号:
J05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富春山居图》中的《剩山图》部分如何从清朝宫廷流转到浙江博物馆的过程。文章详细描述了《剩山图》的历史流转,包括在战争时期的保护和转移,以及被吴湖帆发现、收藏并最终捐赠给浙江博物馆的过程。同时,文章也展现了这幅名画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平阳县
富春山居图
画中兰亭
内容
时代变迁,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9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图》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剩山图》则被收藏于浙江博物馆。
那么,它的小段《剩山图》是怎么来到浙江博物馆的?
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战火硝烟中,长期湮没无闻。再次面世,已是250多年后的1938年。认出它的是上海收藏名家吴湖帆。
1938年秋,吴湖帆卧病于上海家中。一天,汲古阁老板曹友卿前来看望他,随身带了刚购买到的一张破旧的《剩山图》请他鉴赏。吴湖帆这一看不得了,只见画面雄放秀逸,山峦苍茫,神韵非凡。画上无款,仅书“山居图卷”四字。吴湖帆捧画赏识良久,从画风、笔意、火烧痕迹等处反复研究,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前一部分,不由得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曹友卿一听,知是至宝,不肯转手了。几番交涉,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商周古铜器,将这个残卷换了下来。说来稀奇,吴湖帆近一个月的大病,就此霍然痊愈了。
吴湖帆发现,换下的只是残卷中的残卷,题跋也没有了。后来,由曹友卿再向原卖主寻索,终于在废纸篓中找到,恢复了原貌。自此,《剩山图》归入吴湖帆的“梅景书屋”,他自称“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
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馆供职。当他得知《剩山图》在吴湖帆手上后,内心颇为不安。他也是从战乱中过来的人,他觉得,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一旦天灾人祸,以个人之力极难保存,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想将此图收归浙博。吴湖帆好不容易得到如此宝物,决无意转让。沙孟海并不放弃,仍不断来往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最后,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在浙江博物馆,《剩山图》已经历了5任专管员。书画部蔡主任说,《剩山图》是浙江博物馆最高等级的藏品,但凡移动、出库都需馆长亲自审批。50多年来,只在极少的机会,短暂几天公开展览过。
一幅《富春山居图》,不但绘尽了富春山一带的山水,还一路承载着悠长的人世风景。600多年过去了,山水依旧,而人世盘桓回旋。到了这一站,希望是团圆之站。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本书记载了关于平阳县的著名人物、艺术文化、历史事件等,其中包括文章《北大教授钟锡华》、《张和光先生其人其诗》、《怀念父亲》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丽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