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樟木潭”钩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48
颗粒名称:
“樟木潭”钩沉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4
页码:
139-146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对“樟木潭”的历史追溯和定位。樟木潭因蔡芳的《樟木潭龙祠记》而著名,文章通过引用多种历史文献,如《温州府志》、《平阳县志》等,证明了樟木潭在历史上的存在和其祷雨灵验的传说。然而,由于历史行政区划的重组和地名的更替,樟木潭的具体位置变得不明确。
关键词:
平阳县
樟木潭
钩沉
内容
樟木潭,是因我县著名先贤蔡芳的《樟木潭龙祠记》(以下简称《龙祠记》),而名闻于世。明弘治十七年(即公元1504年)平阳县四、五月不雨,春耕不播,民情鼎沸,县令李喻新,心焦如焚,四处祷神求雨,不应。听人说仙口山眉石峰,有樟木潭,潭深通海,昔日禳雨必灵。乃偕蔡芳及随从数百人前往求雨,不想当日即得喜雨,旱情遂解。事后地方绅士在潭前,修建龙祠,祠成,请蔡芳撰文刻碑,以布悠久。明代以下的志书、史籍均记载了这段轶事。如:
弘治《温州府志》卷三:“仙口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枕海,又名神山,古称叶岙。眉石峰樟木潭,在山上,岁旱祷之辄应。”
乾隆《平阳县志》卷二‘地舆志下’:“樟木潭,岁旱祷雨辄应。”
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地舆志三:“仙口山,……下有神山寺,别出一峰曰眉石,上有龙湫曰樟木潭,潭广数亩,深不可测,常在云气上蒸,土人视云气聚散以占晴雨,每遇岁旱,祷雨辄应。”
《民国县志》、《温州历代碑刻》还收录《龙祠记》的全文。但由于旧志书,以文言文记事,对“樟木潭”的方位标注过于简略,再加上时跨500多年,历代行政区划的重组,新老地名的更替,和近代修编的《平阳县地名志》、《平阳县志》亦均末收录,故造成古今文史断链。致使樟木潭所处不明?
笔者偶读《温州历代碑刻——龙祠记》,被文中的樟木潭所深深吸引,故检索有关文史资料,翻山涉水,按文寻找,于2010年3月26日,在今西湾乡殿后山村的龙王寺,发现了《樟木潭龙祠记》碑和《龙王寺碑》,证实了今之西湾乡的“龙潭三瀑”即是明代的“樟木潭”。
龙王寺中的两方古碑均青石质,并排镶嵌在神龛旁的围墙下;《樟木潭龙祠记》碑,高116公分,宽56公分。虽碑体磨损严重,但彖额刻字尚清晰;局部能辨认的铭文与《温州历代碑刻》载的《龙祠记》核对相符。落款时间为“弘治十八禩岁舍乙丑(1505)秋八月中秋日口口口邑人蔡芳口口”。
《龙王寺碑》刻于“宣统元年岁次乙酉(1909)仲秋月。”高114公分,宽52公分。碑体已裂为四爿,经后人拼凑后嵌在墙上。但额题“龙王寺碑”完整清楚,铭文的序首与落款犹可辨识。其他部分磨损严重,肉眼难以辨认。用数相机拍得,输入电脑放大,个别文段依稀可辨,文曰:“口口口口温州府平阳县正堂口二次记录口口口胡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阳城东廿五里,枕海有山曰仙口,口别峰曰眉石,上有湫曰樟木潭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相传为龙口口栖口,口口口口岁旱遣之有司,与士民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记之尽详,迄今四百年矣。口口口口口……。平邑绅士议于旧址拓基重建口口口口口……。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仲秋月口口口口口口口。”
鉴此,笔者认为:今保存这两块古碑的西湾乡殿后山村的龙王寺,即是蔡芳《樟木潭龙祠记》中的龙祠。龙祠,是祷得喜雨的第二年(1505)八月建成,于清光绪元年(1875)八月,因龙祠溃圮,地方绅士呈报官府,得以文准,又在龙祠旧基上修建龙王寺。这和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五《神教志——龙神庙》:“一在七都眉石山樟木潭,今圮,附祀龙王寺。”的记载相符合。那么,近挨龙王寺的“西湾龙潭三瀑”即蔡芳在其中所说的“请于潭之前而屋之以永神贶。”的樟木潭,是水到渠成,毫无疑义的了。
“西湾龙潭三瀑”位于“龙王寺”西北约500步,因有上、中、下三个折瀑组成,故名。上瀑(今名莲花瀑),由于山淼初探,瀑布彪猛,最为壮观。据老人回忆,旧时祷雨,皆在上潭。民国初年,大旱求雨,也在上瀑祷祭,规模很大。今“龙潭三瀑”于2000年后,列为西湾景区景点,但在三块景点提示牌上,均末写入“樟木潭”这段历史。笔者检索1993年,平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的《南雁荡南麂览胜——西湾景区》一节,也只说“龙潭三瀑”而末提“樟木潭”。
《樟木潭龙祠记》碑与《龙王寺碑》的发现,及“樟木潭”的定位,文史价值有三:
一、提高了我县西湾风景区,“龙潭三瀑”风景点的历史品位。二、明确了历代县志,和《筹海图编》、《读史方舆纪要》等史籍中所载的“眉石寨”,“南、北眉石寨”,“眉石北隘”等明代抗倭兵寨,在我县的具体地理位置。
《龙祠记》,《弘治温州府志》及《民国平阳县志》皆标注:“樟木潭在眉石山”,据此推知,樟木潭的所在的山--西湾乡殿后山附近,即是明代“眉石寨”的设寨范围。
三、进一步认知,“仙口”,在明代不仅是指单一、局部的地名,而是指一个抗倭军事管辖区。如吕洪《重修仙口寨记》碑在墨城,而如今的蔡芳《樟木潭龙祠记》碑在西湾,它们都距现在的宋埠仙口村甚远。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本书记载了关于平阳县的著名人物、艺术文化、历史事件等,其中包括文章《北大教授钟锡华》、《张和光先生其人其诗》、《怀念父亲》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西湾龙潭三瀑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樟木潭龙祠记》碑
相关作品
《龙王寺碑》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