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中的平阳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546
颗粒名称: 黄埔军校中的平阳人
分类号: K259
页数: 4
页码: 156-159
摘要: 黄埔军校是1924年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旨在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挽救危亡中的中国。它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并分为不同时期的校址。许多平阳县(含今苍南县)的热血青年投身其中,为革命奋斗。本文介绍了部分教官和学员的事迹,如汤敏中、林珍、朱程和吕融。尽管他们最初都怀有革命救国的理想,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们的政治信仰和立场逐渐分化。然而,近年来,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重新团结起来。
关键词: 军事指挥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内容

1924年,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挽救当时处于危亡之中的中国,于是创办了黄埔军校,它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校名几经变更,先为陆军军官学校,后改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创办时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1926年3月,国民革命军各军开办的军事学校与黄埔军校合并,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南京设立黄埔军校南京本校,校名初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3月6日正式成立后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按校址变迁,分为四年时期。黄埔时期(1924.5-1930.9)、南京时期(1928.3-1937.7)、成都时期(1937.8-1949.12)、台湾时期,1950年8月在台湾高雄凤山,恢复“陆军军官学校”(即从24期开始)作为黄埔军校的延续。(八年抗战时期设有九个分校)当时我们平阳县(含今苍南县)许多热血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冲破家庭及社会的重重阻力,千里迢迢奔赴黄埔等地,投身革命。
  现将部分教官及学员略作介绍:
  汤敏中,毕业于1924年至1925年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负伤立功,擢升营长,调南京任警察厅大队长。为人正直,被厅长姚味辛称为“能吏”,遂晋升为79师政训处处长,并先后任温州团管处处长、浙江保安处少将视察主任和政治部主任等职。1943年,平阳江南出现震惊全省的大刀会事件。汤坚决主张“示之以威,布之以信,晓谕以大义”,“不许妄杀百姓”,终使事件得以平息。1945年至1948年,任安徽省缉私处处长。他一上任,就告诫下属千万不要贪财受贿。自身一直两袖清风,拒绝任何方式的贿赂。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汤反对“同室操戈”,主张和平协商解决内政问题。1987年在台湾病故。
  林珍,宜山西岱村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毕业。1928年初,他由时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的游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张培农、叶廷鹏、吴信直等组织农盐民,成立农协会,焚盐堆,斗土豪劣绅。同年与王国桢、王屏周、林平海、张直等,在安基堂召开永、平、瑞三县共产党联席会议。五月初十攻打平阳城时任军事总指挥。1929年11月,受组织指派赴闽东策动杂牌军起义,未获成功。1930年在归途中不幸被捕,同年8月在杭州英勇就义。
  朱程,矾山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毕业后他在山东德州任教导队见习教官。回乡后结识叶廷鹏等,参加了革命工作。1934年春,铁路局派他往日本专攻铁道管理学,曾把《日本政治机构和军部制霸之基础》译成中文在沪出版,促使国人警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动向,1937年5月,日军侵略华北,他毅然提前回国,直奔太原从军。1939年春,任民军第四团团长,与杨秀峰领导的冀西游击队紧密配合,英勇抗日。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民军第一旅长兼冀鲁豫五分区司令员。9月28日在王厂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在悼词中说:“朱程同志的牺牲,使我中华民族失一将才,使边区部队失却了一位良好的指挥员,我党损失了一位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吕融,字纪化,舥艚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少校营长。1936年11月参加百灵庙之役得胜后,升任师部上校参谋主任。1937年抗战开始,于台路沟与敌伪发生遭遇战,取得胜利,并升任师参谋长。1939年冬,日军进犯后套,吕任师前敌指挥。1940年春,傅作义指挥反攻后套敌伪军得胜,吕融获得勋章,调兼二团团长。7月,升任副师长。1948年春,调北平总部任少将参议。1949年冬移驻四川,见形势大变,遂率部2000多人参加德阳起义。1976年调浙江省人委参事室工作。1979年在温州病逝。
  从1924年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到1950年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停办,历时37年,一共办了23期。其中我县教官20人(平阳籍13人;苍南籍7人)、我县学员60人(平阳籍28人;苍南籍32人)。至今我县黄埔同学会健在的还有九名成员。这些军校出来的学生,由于他们政治观点不同,信仰不同,当初抱着革命救国目的,后来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下,逐渐分道扬镳,成为势不两立的两股政治力量。近年来,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又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不懈努力。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本书收录了《目睹日本兵南麂竹屿岛屠杀案》《鳌江港为何遭日寇要重点轰炸》《明代倭寇对平阳的侵扰》《水头兔毛交易专业市场的兴衰》《我与鳌江的机械城的崛起》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缪天舜
责任者
方浦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