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的一次抢粮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462
颗粒名称: 一九四七年的一次抢粮斗争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7年,曹门村民兵根据中共平西区委的指示,成功抢运了国民党从泰顺运往瑞安的谷子,为游击队储备了粮食。此次行动体现了曹门村民兵对革命的支持和积极性,同时也展示了当地红色母亲的坚定立场。
关键词: 曹门村 抢粮行动 游击队

内容

1947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曹门村地下党负责人徐新耖接到地下交通林声镜传达中共平西区委通知:今天晚上,国民党有两船谷子从泰顺运往瑞安,停靠在文成峃口丁埠头过夜。要组织全村民兵各带扁担、布袋八点前来野田坟集中,由林书敏同志带领,前去抢粮,为游击队准备粮食。
  曹门村地处平阳县西部怀溪乡,与文成县双桂乡交界,是一个老革命根据地。1938年春,由徐光玉(烈士)主持,在水河田办过抗日救亡短训班。1948年夏,中共平阳县委在穹岭头与国民党反动武装战斗胜利后来到曹门村住宿,这里的人民兴高彩烈,为县委机关送粮送菜,站岗放哨,保证县委领导安全转移。有一次,晓坑伪乡长派来警备班七名武装人员到曹门收捐,将贫苦农民的铁锅也抢去了,激起老百姓的极大愤怒,一声呐喊,几十个人冲上去,把反动警备班人员的枪缴了。后来,警备班向大家讲好,才将枪还给他们。从此以后,警备班再也不敢到曹门来了。
  民以食为天,游击队战士更需要粮食。曹门村民兵对抢粮斗争积极性很高,此前曾参加过一次梅岭外的抢粮行动,任务完成得很好,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次老徐接到通知后,立即相互串联,分头传达。天黑后,三三两两,每人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随带扁担、布袋,有的淌过溪滩,有的走出小巷,按时来到野田坟集中。
  野田坟,又名柴样脚。这里是曹门村西北角过溪滩唯一一幢五间楼屋,四周围墙,单独门台,地下交通员林声镜就住在这里。紧靠屋后,有个占地十多亩面积椭圆形的馒头山,山上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树林,林间还有一座小庙,中共平西区委书记徐伯春常在这里活动。站在庙内,可以一清二楚看到溪滩对面大路上来往行人,而路上行人却看不到庙内动静,实在是个游击队秘密活动的好地方。可惜这里的大树在大办钢铁时被砍光烧炭了。
  当时,我在曹门小学教书。平西区委书记与我母亲是表姐弟,他曾来我家和我同吃同睡过,还送我一些《浙南周报》阅读。我知道今天的抢粮活动后,心想“平时自己对革命没有什么贡献,这次抢粮斗争也应去参加,我将这事向母亲讲了。我母亲是一位积极拥护共产党领导,在反动派残酷摧残年代将革命同志暗藏在楼角,还曾多次用粮食资助过地下党的红色母亲。她一口答应我去参加,并为我找来一根小扁担,两条小布袋,还从床背拿下一把腰刀,要我带上,以防万一。
  抢粮人员在野田坟天井集中后,林书敏对大家说:今天夜里,我们要去完成一项既光荣又艰苦的政治任务,所谓光荣,就是要去抢国民党从老百姓手里强征去的稻谷,给我们游击队储备粮食;所谓艰巨,就是要我们走暗路,爬上一座五、六百米的高山,摸过三四十里的羊肠小道,到峃口丁埠头去完成任务。不过,请大家放心,那边会有人接应,只要大家到埠后抓紧装粮,赶快离开,肯定不会有问题。现在请大家跟林声镜同志出发。老交通对这一带山路很熟悉,他在前面走,后边紧跟着抢粮队伍。从野田坟向北上山,先到麻脸坑,又转坑头山,再上毛岭头,然后下山向目的地前进。
  我是抢粮队伍中年纪最轻的一个,加上平时未走过夜路,爬上高岭,实在觉得有些吃力。队伍行进是很慢的,上山比较好走些,下山就更困难了。在向双桂方向下山时,我一脚踏空,翻向下坎,右手撞在一株大树上,中指挫筋,十分酸痛,又不敢叫,至今肿未全消。跟在我后面的是民兵徐海兰,他发现后说声“留心”,递过扁担将我拉上小路,又继续慢慢向前行走。
  两船金黄色的稻谷停靠在丁埠头溪边,船上无人看守。埠头路旁只有三间矮屋,开个南北货店,门开着,有货无人。抢粮人员只管在船边装粮,店内货物秋毫无损。大约过一个小时,两船谷全被装好了。我用两条小布袋约装上近50斤谷,担起来跟着队伍,赶紧离开埠头上山。
  毛岭头,是个山青水秀、空气特别新鲜的好地方。从山下看觉得山高怕人,来到实地却是个既长又阔的大平坡,前面竹木茂盛,可种五谷,养牛羊,还有鱼塘。这里只有一座三间楼屋,住着一户革命群众,户主名叫林新成,中共平西区委常在这里活动,吃住在他家。平时,夫妻俩将自己辛勤劳动种植收获的粮食,无私地奉献给地下党。今天,他们特别高兴地把家里的粮食仓库打扫干净,迎接送粮队伍的到来。
  东方开始发白,天快亮了。抢粮队伍每人挑着沉甸甸的稻谷,一步一步向毛岭头走来,又一担一担往屋内粮仓里送。不多时,百来担粮食就卸完了。这时,天已大亮,太阳正在东方天际露出笑脸。
  紧张的一夜过去了,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完成了。抢粮人员虽感到腰酸眼痛,但个个脸带笑容,精神焕发,很快离开山顶,隐入林中,各自安全回到家里。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本书收录了《我县早期创办的三所学校》《致力于温州蚕桑教育的周宏毅》《台湾幼儿教育专家苏爱秋》《我与平阳老年大学》《平阳戏剧古今谈》《越剧名演员陈剑秋》《平阳木偶名师许家卿》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新对
责任者
徐新耖
相关人物
林声镜
相关人物
徐新对
相关人物
林书敏
相关人物
林新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曹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