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苏步青教授的家乡诗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017
颗粒名称:
苏步青教授的家乡诗情
分类号:
K825.41
页数:
4
页码:
83-86
摘要:
本文介绍了苏步青教授因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杰出贡献而备受人民景仰,他不仅是著名数学家,还是优秀诗人,诗作充满乡情和家乡思念。即使在困难时期,他也用诗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担忧。他对南雁荡的深情反映在诗篇中,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此外,他精于书法,留下珍贵的人文史料。
关键词:
平阳
苏步青
诗人
内容
苏步青教授逝世消息传来后,家乡的人民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因为他与家乡人民的感情,家乡人民与他的感情是很深的,苏步青的名字已经与家乡连在一起了。当我重新捧读“卧牛山下农家子,牛背讴歌带溪水。欲砍青阶竹作鞭,牵牛去耕天下田”的诗句时,更有一番的思绪。多么琅琅上口的诗,多么浓浓的乡情,这些诗只能是出自苏步青教授之手。苏步青不仅是中外著名数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一生与诗结缘,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他那热爱祖国、心系祖国命运,效劳于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精神。而且,苏步青诗词中渗透了浓郁的乡情,仅以《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几百首诗来说,赞美和歌唱家乡的就有几十首。家乡温州的瓯江、雁荡,平阳的农家风情,腾蛟的卧牛山带溪水,少年时的儿歌俚语,都在他的诗歌中尽展风姿。他诗歌创作的时间跨度长达六十余年,真可谓人生旅程,步步诗花。对于苏先生而言,诗词写作虽为业余之事,但却也是他人格的投影,是家乡情结和亲人情感的物化,是他生命的结晶。他是数学与诗交融的一生,读他的诗为我们了解现代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艺术参照,也能激起我们对家乡的无限热爱的情感。
就连在抗日离乱时期,苏步青身处“流亡大学”困难境地,他还不忘家乡的父老,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在西北的一个小镇上过着流亡生活,悲愤地呼叫:“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情系家园和乡亲:“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遥怜儿女牵衣小,无奈家山归梦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到台湾负责接收台北大学,很多朋友要他留在台湾,结果他为热爱自己的故乡情结所系,毅然回到浙大,为家乡作贡献。他在1946年3月从台湾归途的座机上作《忆秦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台湾峡,深蓝一片波声歇。波声歇,孤机遥指,浙东瓯北。白云开处山重叠,晴空万里归时节。归时节,红楼幽梦,菱花新雪。”后来,蒋介石又发动内战,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苏先生的诗词,也依然流露出感时伤世、心忧天下,也担心家乡父老受苦:“极目东西无净土”、“愁闻鼙鼓动余哀”。在旧中国的灾难岁月里,苏先生诗词多忧患之音,沉郁之作,表现了他忧天下、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
他对家乡的诗情反映在南雁这个主题上最丰富。他是1902年出生的世纪老人,1919年就离开了家乡去日本留学,尔后他一直在他乡异地,可是最多牵挂的是南雁荡山。在离开家山几十年里,写下的南雁风情诗就有几十首,时时记挂着会文书院的古风,仙姑洞的香火,碧溪渡的竹筏,顺溪中的香鱼,腾蛟的古桥。
1940年他回到家乡的时候,写下了《南雁荡爱山亭晚眺》:“爱山亭上少淹留,烟绕村耕欲浙休。牛背只应斜日晚,羊肠从此入山幽。云飞千嶂风和雨,滩响向一溪夏亦秋。长忆春来芳草遍,夕阳渡口系归舟。”这一首虽然是写南雁荡爱山亭的诗,由于他对此地的熟悉,信手拈来,把碧溪渡、东南屏障、云关等重要的景点都描绘得的呼之欲出。1945年抗战刚胜利,他多想回家看看南雁,可是没有机会回去,他在《梦游仙姑洞》中写道:“梦里仙姑画里行,居然一水竹排轻。不知窗际寒灯影,竟化山头皓月明。”他在思念家乡的南雁,竟把窗前的寒灯当成的家乡的一轮月光,真是痴心。
他真正回到家乡来看南雁的机会是不多的,越是这样,他对南雁的向往就越是深。他的《忆游南雁》、《南雁佳景吟》、《思乡》、《南雁寄怀》都是在回忆和思念中写就的。1942年,友人送给他诗中写道:“子规声里情难遣,心逐飞鸿雁荡边。”他引起了思绪,写下了“云关千级迂仙道,月牖孤悬印雁行”妙句。家乡的老同学施锵(声和)带来了南雁的特产香鱼干,他深情地写下了:“闻道家园秋已晚,西风不用忆鲈鱼。”吃到了南雁荡的香鱼,引起他莼鲈相思。
苏步青教授的故居前有座山叫卧牛山,也是南雁荡山风景区景观之一,在他的诗中屡次出现这座山的称呼,他称自己是“卧牛山下看牛郎”,“卧牛山下旧耕农”,“卧牛山下农家子”等。这是他乡土之恋的表现。1983年,他退居二线的时候,就想到回南雁荡山看看:“故乡遥在雁山边,久客江南忘却归。”他老人家没有“忘却”南雁,是把南雁记得太深了。1985年的时候,他为《平阳地名志》题词,写下了“地灵人杰我平阳,鳌水雁山鱼米香。”这句话后来一直作为宣传平阳的名句了。
苏步青与苏渊雷两位教授同是平阳人,后来都在上海工作,对南雁都有感情。1983年他给苏渊雷写了《南雁荡寄怀示仲翔》:“一别名山四十春,有时归思寄南云。仙姑何幸馨香火,孙老无端榜会文。(孙衣言题会文书院一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牛背笛横斜日渡,羊肠径逐故园门。秋来处处堪留恋,朱橘黄柑又几村。”当苏渊雷教授接到苏步青教授的南雁荡诗稿之后,更是怀念起小时候在会文书院读书时的情景,写下了《步老寄示南雁荡长句儿时就读会文书院有同感焉次和却寄》:“南雁回翔六十春,辅仁会友气凌云。木樨淡放知无隐,华表斜看有逸文。野渡半篙真罨画,青灯一味足玄门。珂乡未觉灵山远,起凤腾蛟别有村。”这两位名人的两首诗成了南雁的珍品。
苏步青先生还是一位精于书法的学者,他的字迹如同他的诗一样,非常的朴实和清秀,家乡的名胜古迹和许多重要的书籍都留有他的题字和题词。平阳第一中学,母校平阳县中心小学,腾蛟中学,腾蛟的赤岩山风景区,平阳县志,平阳文史资料等,都是他留下的珍贵的书法,这也为平阳县人民留下了珍贵的人文史料。
读苏先生诗词,不难感到他是性情中人。他爱家乡的山,爱家乡的水,爱家乡的花草,家乡一切美好事物都会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他有许多家乡的纪游咏景之作,写得意态蓬勃,生机盎然。被国际上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的苏步青,他是无心做诗人,但他那持久不衰的生活热情,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表现技巧,特别是他那炽热的家乡情感,却使他有所作皆臻佳境,成就为一位真正的诗人。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本书收录了《红军挺进师进入平阳的历程》、《省第一保育院在顺溪》、《廖锡龙致薛驹同志的信》、《建国初期平阳银行的诞生与发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声和
责任者
苏步青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夏亦秋
相关人物
苏渊雷
相关人物
孙衣言
相关人物
伊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
灵山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南雁荡爱山亭晚眺
相关作品
步老寄示南雁荡长句儿...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