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蛟村端午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2427
专题名称: 蜃蛟村端午岁时习俗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21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瑞阳,蜃蛟称“彤红”(音东五)。与全国一样,端午起源于对古楚三闾大夫屈原的纪念,因此吃粽子蔚然成俗。蜃蛟的粽子与鄞西一带一样,以碱水泡涨的纯糯米,或杂以江豆,再用毛竹的箬壳包裹,故粽子的个头比其他地方以芦苇叶的包裹的要大。 端午最具特色的是挂菖蒲和喝雄黄酒。菖蒲是一种水边生长的植物,如野茭白,有异香,能驱虫。村人将菖蒲叶扎成剑形,手巧的少女少妇则将菖蒲根刻成人形,涂上雄黄,挂在门楣、窗棂、床梁等通风处,以避邪和驱蚊蝇秽气。也有插艾的,称艾旗,或在旗下挂一个大蒜头。艾草芳香,也有驱虫作用,故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这一天让姑娘们大显身手的事情是制作香袋,香袋制作各式纷呈,有虎形,鸡心形、粽子形、菱形、绣球形以及各种多面体形状,精致的香袋用绸缎、织锦缎等丝织品织成,棱边和图案镶以珠子、珍珠、八面光之类的饰物,香袋内包充以檀香、芸香,挂在孩子们的胸前或床架、摇篮上,不但五彩夺目,而且香气绕梁。此日午时要喝雄黄烧酒以解百毒。先将雄黄用烧酒(白酒)调化,渗入切细的菖蒲根,放在太阳光下晒上片刻,其后每人啜一口,再将余下的喷洒在屋角、门后及地上等蛇虫出没之处,以为避邪、驱虫;最后将雄黄酒渣或在墙上倒画一“蛇”字,或在孩子的脑门上仿虎纹画上一个“王”字,以示驱邪。雄黄、香料可以在村街的中药铺“天德堂”买到,有时药店也送。于是,整个端午处处可闻檀香、芸香、蒲香、艾香、雄黄香、酒香、粽香,堪称“香节”。女婿们多于此日备“端午担”礼送岳翁,少者四色,多者八色,鱼要成双,鹅颈须涂成红色,且最好一路鸣叫,越叫越发。各家于中饭多设家祭,称“端午羹饭”。 端午的另一个习俗与古代的五行黄白观念有关。一是“镇五毒”。是日除了给孩子额头虎纹“王”以外,有的人家还会穿虎纹衣,缝制老虎枕头和布老虎,以假百兽之王来镇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这“五毒”。并在屋宇张贴“端午老虎”,即以民间雕版印成的“孩虎图”作为驱邪的符号。“端午老虎”图大约四五寸见方,印有一虎一孩或一虎多孩,也有二虎一孩和二虎多孩,在这里,孩子和老虎是和谐的,合一的。另外也有“李存孝七岁打虎”、“杨香虎口救父”之类颂扬少年英雄的“孩虎故事”。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