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观乡端午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1796
专题名称: 龙观乡端午岁时习俗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4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五月初五,也称“端阳”。此日门户插菖蒲剑和艾旗;儿童买“孩童跨虎图”白描稿纸着色,称“描端午老虎”,贴于门壁。姑娘以香粉、棉花彩绸制成六角、鸡心、粽子、麒麟等形状香袋,以五彩线挂于颈项以驱邪,并臂缠五色线,称“缠手绳”、又叫“长寿绳”、“健绳”、“长命缕”等。家人将秫米饭丢在屋瓦上由飞鸟衔去,意为保儿童无病无痛。有用线将菖蒲根串成人形,蘸以雄黄酒,挂在床沿或帐钩上,称“菖蒲孩”。中堂挂钟馗像,书符咒“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虫蛇污秽尽消灭”。室内喷雄黄酒以驱邪禳毒,以酒脚雄黄渣在婴儿额上书“王”字或涂于手足、臂间以避祟。各家烧苍术、白芷以祛蚊、俗称“熏蚊烟”。中午饮雄黄酒,吃蜒蚰螺炖蛋和清炖瘌蛤蟆,以为可清凉解毒,有将蜗牛嵌入点心食之以避百毒。各家以乌馒头祀祖,裹粽子互送,称“送节”。女婿以鱼肉鹅酒送岳父母,用幢篮盛之,少者4色,多者8色、12色,称“端午担”。近年来多为未婚女婿送端午担甚多。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