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宅院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0880
专题名称: 海曙区宅院习俗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32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旧时海曙市民住宅按产权可分为两类,一类居住产权属自己的房屋,另一类则租房居住。拥有自家房屋产权的居民,有的是祖传房产,有的是买屋居住,也有购宅基造屋的。市郊段塘、望春一带稍异。村民有宅基,多自造简易平屋,有的石头泥墙,草荐盖顶。城区还有“瓦爿墙”。平民在废墟上用泥土瓦爿砌墙,建简陋平房作为栖身之所。瓦爿墙成为旧时海曙居民特色之一。宅院结构,多沿袭“上栋下宇”、“三合院”惯例。大家族、富家、官宦士绅多两层三间两弄、五间两弄、七间两弄楼房,并有照墙、穿堂、“马头墙”(防火墙),惯称某某巷某家,某某街某家大(音驮)墙门,如中山路范宅、迎凤街陈家等。 平民多住排屋、矮平房。有一家一间,小孩大了,一间隔两间。有并排两间,或楼上楼下两间,各自都在滴水前搭个小灶间。 开店商民,多住沿街店面房子,砖木简易房,有两层、三层,楼上住人,楼下开店,或前店后房,或前店后场(工场)。 现时城市居民以社区聚居,多住多层(7层以下)、小高层(8层以上)和高层楼房(18层以上),经济富裕者也住别墅。旧时三合院、大墙门等已拆毁殆尽,范宅等少数民宅,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新住宅大多孤门独户,邻里间相隔一墙或对门居住,多时也不知姓甚名谁。墙门邻里间旧日温馨不复再见。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