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镜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0020230000242
人物姓名: 朱镜我
人物异名: 名:德安;乳名:阿淼;又名:得安;雪纯;镜吾;谷荫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507.pdf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1
卒年: 1941
籍贯: 鄞县

传略

朱镜我,1901-1941,名德安,乳名阿淼,又名得安、雪纯、镜吾、谷荫,后改名镜我,鄞县金峨人。民国6年(1917)毕业于宁波师范讲习所。翌年春,随兄赴日。9年(1920)7月,朱镜我考取浙江官费留学生,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中国学生预科班。次年进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后进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社会学系。在此期间,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6年(1927)3月,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进入京都帝大大学院(研究生院)深造。10月接受成仿吾邀请,中止京都帝大学业,与冯乃超等回国,结束长达10年的留学生活。回国后,参加创造社活动,主编《文化批判》,致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翻译出版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米哈列夫斯基《经济学入门》等书,后又主编《思想》、《新思潮》等刊物。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与冯乃超、钱杏邨、郑振铎等发起成立中国著作者协会,后参加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结识鲁迅、陈赓。23年(1934)出任上海中央局宣传部长,成为党在国统区文化战线最高领导。翌年,上海中央局遭国民党第三次破坏,朱镜我不幸被捕,经营救释放出狱。26年(1937)9月,中央代表团决定派张三扬(信达)回浙江协助朱镜我做浙江党组织重建工作。朱镜我从杭州回到宁波与鲍浙潮、竺扬、周楚琛、陈秋谷5人组成“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任书记。10月,上级党决定撤销宁波临时特别支部,正式成立以朱镜我为书记的中共浙东临时特委,重新建立党的宁波地方组织。在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形势下,浙东临时特委与鄞县县长陈宝麟商谈组织抗日游击武装“飞鹰团”,陈宝麟任团长,鲍浙潮任副团长,朱镜我任政治教官,团部设在鼓楼附近。其间,朱镜我赴杭主持筹建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以中央代表团身份指导省临委工作,省临委成立后,又回宁波主持工作。在朱镜我领导下,特委利用飞鹰团这一组织,开办“民众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吸收鄞奉一带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和爱国青年80余人参加训练。朱镜我以城区和鄞奉地区作为工作重点,主编出版团刊《野战》。特委在城区建立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宁波商报馆支部。27年(1938)2月,宁波地区党的重建工作取得重大建展,共建立城乡支部10余个。10月,朱镜我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第一任宣教部长,不久兼任东南局宣传部长,参与新四军决策。在皖南坚苦卓绝的斗争中,朱镜我身为高级干部,又重病缠身,坚持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他一家四口,夫人赵迨今、长子朱庭光、长女朱伊伟都参加新四军。北撤前夕,军部安排患病的朱镜我先行北撤,朱镜我说:“我是宣教部长,怎么可以离开部队先去呢!”30年(1941)1月4日,朱镜我随军撤离云岭。6日,部队遭国民党军队拦袭。13日,部队到火云尖石山山腰小树林旁,又遇顽军阻击,在追兵逼近、突围无望的最后关头,身患重病的朱镜我为不被敌人俘虏和连累身边战士,强命警卫员和民夫放下担架,毅然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