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3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商市
分类号: F727.55
页数: 1
页码: 217
摘要: 本文讲述了鄞江桥地区集市贸易的发展历程。宋时,农村集市以每月一次的农副产品交易为主。元至明前期,集市格局基本保持,到明朝中期,因商业发展而增加赶集次数。清光绪初年,集市形成城乡一体化,一直沿袭至民国。建国后,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组织收购和推销,为农副产品交易的农民为赶集而去。
关键词: 龙观乡 贸易 商市

内容

宋时,在通往山区的要冲聚落形成小溪集市,本地农民每月一次赶集,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元至明前期,农村集市保持宋代形成的格局,到明朝中期,因商业发展而增加赶集次数,以农历三、七、十赶市。至清光绪初年,集市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格局,鄞江桥中心集市形成,一直沿袭至民国。
  建国后,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组织收购和推销,为农副产品交易的农民为赶集而去。1956年10月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商品交换一度活跃,至1958年,商品由公社统一购销,集市贸易停止。1961年,由于农副产品奇缺,为有利生产发展,允许自由交易。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集市虽存,但上市产品限制甚严,生产队集体生产的农副产品和社员个人的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均不准上市,因此集市交易冷落。80年代后,以县财政拨款、乡村集资及市场管理费返还等办法筹集资金,兴建集贸市场。1996年后,本乡先后在桓村、后隆建立了农贸市场,从此告别了山区小乡无集市的状况,为居民购买小菜和其它农副产品提供了诸多便利,带动了一批“三产”,年成交额达百余万元。目前,全乡有饭店、小吃店、副食店、杂货店、百货店、衣料鞋帽店等商铺300余家,年营业额达500余万元。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