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青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86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青田
分类号: E297.2
页数: 15
页码: 58-72
摘要: 本篇文章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青田的情况。其中包括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培养地方干部发展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拓展新的基本活动地区、反击国民党的军事“清剿”等。
关键词: 青田县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战争

内容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奉命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红军入浙后不久,首先创立了以龙泉西部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随后开辟了浙南、浙东游击根据地,这就是史书上统称的浙南游击根据地,它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建立的15块根据地之一,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点。
  从1935年6月进入青田到1938年3月奉命北上抗日共计两年零八个月时间,期间,红军挺进师在青田各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活动和政治宣传,在西南部边界地区建立了一些党的组织,使之成为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
  第一节 宣传革命,发动群众
  1935年2月初,闽浙赣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电,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的先头部队为基础,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下简称红军挺进师)。全师共538人,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王蕴瑞为参谋长,黄富武为政治部主任。红军挺进师还成立了政治委员会(以下简称师政委会),为红军挺进师行动区域内最高的党政军领导机关。红军挺进师任务是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保卫闽浙赣基本地区和邻近的根据地,并从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行动。5月上旬,师政委会会议决定成立浙西南特委,把青田县划归浙西南特委领导。6月上旬,师政委会在松阳小吉召开会议,把青田及缙云、永嘉等8个县列入游击活动区域。接着,红军挺进师派第一纵队进入青田开展活动。
  1935年6月,挺进师政委会决定在“八一”前后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缴枪扩军行动。7月,红军挺进师一纵队150)余人由缙云进入青田,经黄放口、内冯到高湖旦头山村宿营。红军态度和蔼,对老百姓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为贫苦群众打天下的,叫大家不要怕。亲眼看见这支队伍着装整齐,纪律严明,说的做的与国民党军队是不一样,村里男女老少都围了上去,象迎接亲人一样欢迎红军到自家住,高高兴兴为部队腾房子,打扫卫生。
  红军做饭的粮食是向群众借的。红军在向季清池家借粮食时,部队首长怕他的老祖母不同意,就对老人做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说:“我们是黄富武的部队①,把粮食借给我们不要心疼,我们打天下需要粮食吃,借给我们粮食就是支持革命。我们穷人很快会解放,将来一定把粮食还给你。”以前国民党部队过往都是抢老百姓粮食吃,如今红军部队这样讲道理,季清池祖母听了红军一番感人肺腑的讲话后很感动,她说:“你们是天底下最好的军队呀!”于是,将准备给孙子结婚用的10箩筐稻谷和3头肥猪给了红军。红军写了借条给老人,并叫她保存好,将来解放了政府会归还。红军借到了稻谷后就自己动手推磨砻谷,筛米做饭,剩余的米装在袋里做干粮。
  1935年冬,红军挺进师一部由永嘉进入青田万山村。部队进村后,村民们都躲到山上去了。自红十三军失败后,村里的群众已经有三四年时间听不到共产党和红军的声音了,如今红军回来了,全村男女老少都兴奋地回到村里迎接红军。红军在村里书写标语,召集群众开会。正在吃饭的人丢下饭碗赶来了,没有吃饭的人顾不上吃饭也赶来开会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来听听共产党、红军的最近形势。
  会议开始,一位红军领导向大家提问:“你们当中有没有人当过红军的?”
  “有,有很多人!”大家齐声响亮地作了回答,会场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红军领导人向大家报告了全国及浙江的革命形势,潘火溪、潘金华等5位村民代表把红十三军在万山的活动,革命失败后万山村多次遭到国民党军事“清剿”、两次房屋被烧及万山周围村庄牺牲人员的情况,一一作了汇报。红军领导鼓励村民们说:“你们要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团结一致,让革命的火把再次在万山点燃!……”
  红军每到一地,都要进行革命宣传。师政治部要求:“全体指战员参加群众工作,每天写5条标语,找10个群众谈话,相继召开群众大会,以及进行革命的各种组织等”①。在高湖旦头山,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红军用毛笔在农户中堂板壁、门板、仓板上书写的39条标语口号。
  这些宣传标语,时代特征鲜明,感染力强。主要内容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如“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宣传土地革命政纲和策略,如“农民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宣传红军的性质与宗旨,如“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宣传纪念“八一”节的目的和任务,如“纪念‘八一’,收复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所掠夺的土地!”在祯旺乡吴畲村金氏祠堂留下了:“农友们秋收不要交租、交一粒米、一分钱”、“打土豪分田地”、“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在方山乡后金村祠堂、仁庄镇仁庄村、双垟乡金竹垟村和富岙乡莲头村都留下了标语。红军的宣传,使广大贫苦农民看到革命胜利的新希望。
  第二节 培养地方干部,发展党组织
  一、培养地方干部,建立地下交通站
  红军挺进师指战员基本上来自江西、湖南、福建,到了浙西南,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培养本地干部一道工作尤显重要,因此,红军很重视这项工作。
  1935年10月底,红军挺进师经过青田县富岙乡岩门,莲头村共产党员郑嘉义(化名郑万秋)主动找红军首长介绍了自己的党员身份:“1925年在杭州惠兰中学入党,读书毕业后回家,在家乡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30年参加浙南暴动。红十三军失败后,回到家里隐蔽。因家里是地主,地方上人不知道我是共产党员,所以能够隐蔽下来”。红军首长通过和他谈话,看了有关证件,相信他是共产党员,表示信任,并让他回去,依靠家庭地位,在地方上进行秘密工作。遵照红军的指示,郑嘉义和妻子包巧美一起动员青年参军,为红军筹粮筹款,组织青年到黄坦把父亲暗藏的稻谷启运到泰顺县峰门,连同筹集到的250元银圆送给红军,解决部队给养困难。
  1935年冬,挺进师一纵队在青(田)景(宁)泰(顺)瑞(安)边境活动,青田西坑乡都铺村农民李达其、李振升主动前去联系。李达其还杀了自家的一头肥猪慰劳红军。此后,红军领导让他们当向导,带他们去各地活动,并培养他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加强边界地区各县委之间的联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批准在青田县南部及瑞安、泰顺县边界正式成立了青瑞泰边交通联络站,由朱大孝任站长。交通站在青田西部的坑底、祯旺,中部的北山白岩、巨浦、高市源,北部的旦头山、东源,南部的岭根、双垟、阜山、汤垟、方山,以及南田区的岭后、东家寮、下庄、白岩下等地设立联络点,坑底垟山梅定金、岭后赵森妙、胡山徐德崇、下庄郑沛灶、上垟周福图等都曾担任过联络员,并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发展地方党组织
  红军在斗争中注意物色和培养地方积极分子入党,有的脱产出来专职做地方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支地方工作干部队伍。这些苦大仇深的贫苦农民入了党以后,决心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李达其、李振声积极地奔波在青田、景宁边界的上垟、下垟、东家寮、石角、黄寮、岳梅、渤海、梅岐、桂远、湖坑等几十个村庄,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并在自己住村都铺、胡山和青景边界地区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基层组织。红军培养的地方干部朱大孝负责在南田的岩门、下庄、岭后、石角、石展、都铺、上垟等地开展活动。地方干部陈昌会在下庄、白岩下、严垟、严阵、岭后、苍岗、东家寮、山后、济下等村,开展活动,发展党员建立组织。
  1936年8月中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福鼎县前岐李家山召开第一届第十次扩大会议。会议在总结工作,布置任务的同时,决定建立中共浙东南特委及下属的中共梅南(景宁梅岐,青田南田)区委(中心区委)、丽(水)青(田)云(和)县委和瑞(安)青(田)泰(顺)县委。同年9月,又成立青(田)景(宁)庆(元)泰(顺)县委。中共浙东南特委书记,由临时省委委员、临时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挺进师供给部长、一纵队行动委员会书记刘达云兼任。中共梅南直属区委书记由刘达云兼任。刘达云去浙东缙云、永康、仙居等县活动期间,由临时省委委员陈昌会兼任。中共丽青云县委书记由红军干部黄宗烈兼任。中共青景庆泰县委书记由陆文山兼任(一说李维忠任书记)。中共瑞青泰县委书记由陈昌会兼任。
  鉴于当时特定环境和非常时期,浙东南特委、梅南区委、县委都没有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县委和直属区委也没有下属组织,配合他们工作的是挺进师一纵队独立第一、二、三中队。其活动范围和重点活动区域:
  特委书记刘达云与独立第三中队长杨立才带领一部分红军,在梅南和瑞青泰边界地区活动,有时也到丽青云边境和浙东的缙云、仙居、永嘉等地活动。
  独立第一中队长范连辉带一支部队与丽青云县委书记黄宗烈一起,在丽水、青田、云和、景宁、缙云、永嘉等县活动,以青田、丽水、缙云、永嘉边界地区为中心。有时黄宗烈和范连辉分开活动,黄宗烈以缙云、永嘉边界为重点开展活动;范连辉以丽水的峰源、小岭根,青田的妙厚、祯旺、章村、祯埠,景宁的大顺、小顺、岭里等乡村边界为重点开展活动。
  独立第二中队长姜克清、政委张金发与瑞青泰县委书记陈昌会带领的20多人,在青田、景宁、泰顺、瑞安、平阳边界地区活动,以青田的王宅、雅梅、景宁的东坑、泰顺的百丈口、瑞安的珊溪为重点开展活动。
  梅南区委、各县委根据浙东南特委的指示,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配合在各自区域内积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红军挺进师在青田活动的时期,浙东南特委、梅南区委、青景庆泰县委、丽青云县委,在青田县境内的岭后、下庄、严垟、外垟、白岩下、林山等三四十个村建立了中共党支部或党小组。
  1936年8月,李达其担任中共梅南(景宁梅岐,青田南田)区委委员。后来,他的家又成为浙南特委、青景丽中心县委活动的据点。为了掩护领导,解决革命活动经费,他卖掉2间房子、3亩多田地。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通令缉拿他,并烧了他家住房,逼得他带领全家6口人隐蔽到青田岭根乡、景宁湖坑等地,在山上搭棚,或住岩洞,住所搬迁多达四五十处。国民党浙保五团驻扎“清剿”时,乡亲们无法把粮食送上山,他11岁的儿子连饿带病夭折了。为了革命工作,他把小儿子送给一家农民,把女儿送给人家当童养媳。恶劣的环境没有使他屈服,反而使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
  第三节 开展游击战争,拓展新的基本活动地区
  一、分析形势,重新部署
  以松阳王岩、枫坪、龙泉住溪、遂昌王村口为中心区域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严重威胁着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1935年7月,国民党《东南日报》惊呼:“浙江素称平安之区,自粟、刘窜浙后,共产党已波及全浙。以目下形势来论,浙江共产党不亚于四川、江西之匪。若当局未能迅速肃清,前途实堪可虑。”于是,蒋介石在浙江设立“浙南剿匪指挥部”,任命卫立煌和十八军军长罗卓英为“闽浙赣皖边区剿匪指挥部”正副指挥,与“浙南剿匪指挥部”指挥宣铁吾(浙江保安处长)配合,采用进攻江西中央苏区的办法,建筑碉堡,步步为营,逐渐缩小包围圈,企图一举歼灭红军挺进师,彻底摧毁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在青田及边界地区,浙南剿匪指挥部令浙保第一团“专剿青田方面之匪”,令第二、三团专任肃清青田、景宁、龙泉线以南流窜各散股。闽浙赣皖边区剿匪指挥部派江西敌五十六师封锁青田、泰顺、庆元之碉堡线,派第十八军六十七师叶团、李团在青田南田、景宁一带防剿。9月中旬,敌人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开始大举进攻。
  红军挺进师从敌军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大举“清剿”的部署后,于9月21日在龙泉苍〓村召开政委会,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根据力量对比悬殊状况,决定留下第二纵队和第五纵队以及地方工作团,在浙西南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主力部队迅速跳出包围圈,其中:第一纵队转向浙东,到永康、缙云、仙居、新昌和磐安县大盘山一带活动;第三、四纵队及师直属队由刘英、粟裕率领南下,在青田县西南、东南部浙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来调动敌人,开辟新的基本活动地区。
  二、开辟新的基本活动地区
  阜山乡地处青田县南大门。国民党青田县政府为了维护地方统治,置办枪支,并用小恩小惠笼络和欺骗群众,组织自卫队对付红军。1935年9月9日,挺进师黄宗烈部由小令向阜山前进,先头部队刚到小令坳头时就遭到预先埋伏在这里的自卫队袭击。红军冲锋号一响,自卫队就害怕了,各自逃回家。红军从俘虏口中得知他们是受欺骗的,就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叫他们回家后做好其他受欺骗的群众的思想工作。被笼络的群众知道受骗上当后,就纷纷退出了自卫队。阜山自卫队因此瓦解,红军打开了阜山工作的局面。
  10月,刘英率部从青景边界的梅岐进入青田西坑,与敌保安团一个营打上了遭遇战。红军发起冲锋,击溃敌人。当晚,红军宿营在青田王宅,打击两户土豪,切断敌军电讯线路。第二天,红军往龙川、大峃进发,缴了大峃警察所七八支枪,再经樟台、翁山头,向泰顺前进。10月5日,在福建寿宁县郑家坑,刘英、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与闽东特委主要负责人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胜利会师。双方领导人举行了联席会议,为实施边区红军战略上的统一指挥,推进广泛深入的游击战争,粉碎国民党的“清剿”,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临时省委书记刘英,组织部长粟裕,宣传部长兼团委书记叶飞。临时省军区司令为粟裕,政委为刘英。
  面对敌人不受调动、集中力量摧毁浙西南根据地的严重局面,临时省委、省军区决定开辟浙南地区的游击根据地。刘英率领临时省委机关和警卫支队从泰顺出发,经青景边界的大顺、小顺到青田岭根、南田一带。这天正是大年三十,红军打击了两户土豪,缴来七八支枪,正月初一,部队向玉壶前进。
  红军挺进师在青田县的活动引起国民党青田当局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恐慌。1935年11月29日,国民党青田县政府制订“务绝根株”红军的办法:第一,训练县保卫总团260多名基干队员、普通队员和县独立分队;第二,召集乡保甲长在四外乡议定购枪、组织壮丁义勇队办法,并出具证明,指定人员到永嘉购买火药、铜帽等,派县警队联合壮丁义勇队,共同对付红军。规定凡擒解1名红军来县、或当场击毙红军1名,均由县长郑迈赏银20元;第三,随时汇报红军活动情况,由县向丽水区保安司令部报告,并请求派兵“清剿”红军,县独立分队、警队、乡镇向县报告。从此时到1936年1月仅两个月时间共发出密电、训令、指令等多达20余件。为了打击国民党青田当局和地方反动势力,消灭敌军“耳目”,红军挺进师在群众的配合和要求下,先后惩办了国民党反动乡长、县警察局警察、县田粮处稽征员、敌十八军向导、“清乡”委员、保训练队员共9人,没收土豪劣绅、反动地主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工作局面也逐步打开了。
  1936年夏,粟裕、张文碧率部从青田南田到岭根向国民党副总裁陈诚老家高市前进。红军到了高市,陈诚的家人已闻风而逃。8月,红军挺进师在青田汤垟乡小佐、青瑞边界李山打败国民党浙江省保安队第一大队一中队和青田县保卫团一分队的进攻。
  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教导团在青田县西坑乡下庄村坳田搭戏台,举行军民联欢大会。省委机关干部、部队指战员和下庄附近村庄群众近千人参加。会上,先由领导人作报告,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然后,举行文艺演出。这次大会政治影响很大。11月4日,国民党《浙瓯日报》惊呼:“泰顺峃溪乡、青田之下庄毗连..近有四百余人盘踞该两地为巢穴,召集无知民众开会,大作赤化宣传。”
  秋,红军挺进师一部在青田妙厚乡箬坑村火烧亭击溃从景宁过来的国民党部队。战斗结束后,红军把1名重伤员转移到坑底垟山村,交给村里的共产党员梅定金等人护理。梅定金等人把红军伤员背到村门前山岩洞里养伤,按时给伤员送饭送水,送药换药,白天派人以劳动或放牛作掩护为伤员放哨。为了确保伤员安全,他们先后把伤员转移到驮田坪村山上木团田、横头坑等五六个岩洞里治疗休养。8个月后,重伤员伤愈,红军派人接他回部队。
  11月6日,挺进师一部200余人进入青田海口,缴获警察分局步枪4支。至此,红军挺进师自1935年10月在青田边境开展游击活动至1936年11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武装斗争和多方努力,开辟出县西南部及东南边界地区新的游击根据地,成为浙南游击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游击活动的范围,则是除海溪、石溪、鹤城3个乡镇外的全县其他43个乡镇,总面积二千多平方公里。青田县成为浙西南、浙南两块革命根据地之间的重要联系区域,又是从浙闽边界地区通往浙南,浙南通向浙东的重要通道。
  第四节反击国民党的军事“清剿”
  一、国民党的军事“清剿”部署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实行“北和南剿”的反动方针。1936年1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以下简称四省边区主任公署),任命刘建绪为主任公署主任,将闽浙赣皖17个县划为第三“清剿”区,青田县被列入其中。从1937年1月15日开始,刘建绪调集6个师、2个独立旅及地方保安团,共43个团10万余兵力,向游击区发动大规模“清剿”。其中,庄旅下属秦团两营分驻青田上垟、下垟、南田、西坑、雅梅一线,团部驻南田。2月3日,庄旅旅部率秦团刘营由碧湖开赴青田县城,督饬该旅各团,依限“肃清”青田、丽水、云和三县红军,在青田县阜山、海口、小源、章村、高市、祯旺、县城后山、石溪等12个乡镇构筑了27座碉堡。敌军的行动步骤是:第一,采取拉网式的由北而南,由西向东,从外围到中心的逼近包围方式,企图将红军挺进师赶到飞云江以南、沙埕港以北之间的沿海地区,包围聚歼。第二,强迫群众组织“联甲”或“剿共义勇队”、“壮丁队”,协助正规军“清剿”。第三,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兼施,公布所谓“窝匪”、“通匪”等“杀无赦”禁令。第四,焚山并村,步步紧缩包围圈,每占一地,来回“扫荡”,向游击区发动大规模“清剿”。
  二、反“清剿”斗争
  1937年1月,粟裕率领红军100多人,从庆元南进抵达青田东家寮村,准备去鼎平泰边区。青田县西坑乡的东家寮村,地处青景泰三县结合部,国民党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东家寮成了三不管地带。闽浙边临时省委、边界地区党组织和挺进师都把这里作为活动的据点。泰顺保安团便衣探悉红军在这里活动的情况后,连夜派人向驻青田上垟的敌十九师报告。敌十九师李觉部抢先一步占领了东家寮后山右边的林步尖制高点,伏击红军。粟裕指挥部队占领左边的孟头尖制高点。两军隔山对垒,中间隔一条山沟,由于大雾弥天,细雨濛濛,双方只听枪响,摸不清军情虚实。敌人尽管兵力多,却不敢冒险夺山。对打了一阵后,敌军撤走。粟裕部去鼎平泰地区寻找刘英。与此同时,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浙东南特委书记、挺进师一纵队行动委员会书记刘达云率领40多名红军在青田章村乡石弄圩,祯埠乡的祯埠、小群,祯旺乡等地开展游击活动。2月6日,国民党四省边区主任公署电令指挥官李觉:“即饬庄旅一营星夜前往侦剿,并令青田县长王悦澄率领当地保安队及壮丁队等,协同努力,彻底肃清。”分驻在青田南田、丽水碧湖的庄旅秦团另外两个营同时加紧对刘达云部队的“围剿”,抓到红军战士就剖腹挖心。在这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刘达云信念动摇,丢开部队擅自逃跑,部队遭受严重挫折。
  面对国民党大举进攻的严峻形势,2月中旬,临时省委在泰顺上仁乡(今东安乡)牛童往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会议确定“隐蔽精干,保存力量,机动灵活,积极作战”反清剿方针。当时,红军挺进师集中在浙南的部队约七八百人,除少数武装配合地方干部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外,刘英率领省委机关和特务队东进到永(嘉)瑞(安)平(阳)泰(顺)敌人左侧翼地区活动。由粟裕率主力从东北方向冲出敌人封锁线回浙西南地区活动。
  粟裕率领部队从泰顺峰文出发,经平阳、瑞安、青田向浙西南进发,在青瑞边境遭到“清剿”敌人的突然袭击。在粟裕师长指挥下,红军以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反击。一纵队二支队政委舒雨旺奉命带领两个班掩护首长和部队撤退。阻击战打了一个多小时,摆脱了敌军追剿,部队重新集结。舒雨旺奉命带一个班到老根据地青瑞边界的瑞安梅山寻找打散的同志。粟裕率部继续向浙西南进发。
  在梅山,舒雨旺部找回40多位失散的战友,还收留了国民党地方部队投诚的40多名士兵,总共100多人,以梅山为中心,在青田县汤垟乡金鸡山、周树、山炮和毗邻的瑞安县李山方圆20)多公里的大山区开展游击战。
  在一纵队遭受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提拔不久的年轻队长、共产党员范连辉挺身而出,把一些没有失散的红军重新组织成一个战斗集体,转战于青(田)景(宁)丽(水)云(和)数县边界地区。
  4月,范连辉部40余人进入祯旺乡活动。在官田村,袭击了乡公所,缴获步枪10支、子弹2箱。在谷甫村,抓获了作恶多端的保长,押至石公坑镇压。在祯埠马岭脚,与敌八〇师一个连激战了一天,缴获长短枪8支。一纵队在这一带反击国民党军队清剿,有力地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
  二纵队路经青田,返回浙西南。1937年2月,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焜率领的肃反工作队从松阳向瑞安前进,途中在青田、瑞安结合部李山村与赵春和、谢文清率领的二纵队会师,合编为二纵队。队长赵春和、政委许信焜。省委委员谢文清向二纵队传达了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关于二纵队立即返回浙西南活动,打击牵制敌人,以减轻浙南地区的压力的指示。部队行进到青田万阜乡云山背村草寮附近时,与清剿敌军庄旅秦团一个营遭遇。红军边打边向岭根乡徐坑村撤退。一大队政委宣恩金带领部队在徐坑村附近的库〓占领岭头两侧高地,用机枪将敌人压在岭下田垄里,掩护后续部队冲上岭。二纵队占领制高点后,敌人就不敢再追了。战斗中,许信焜带头冲上岭时,被敌人一颗子弹击中了大腿。宣恩金转身从山岗下来与部队会合时,不幸,被敌人击中左小腿和右臀部。纵队长赵春和率部继续向浙西南前进。许信焜、宣恩金分别被安置在泰顺县的叶山和青田县塔会村养伤。一个月后,许信焜伤愈赶往浙西南寻找部队。宣恩金伤势较重,由寄养家主人程宝抗背到倒岩崩洞里藏起来,每天天黑时送饭送药。3个月后,敌人撤退了,程宝抗把宣恩金从山洞背回家中,在羊栏顶上搭铺养伤。白天,程的妻子和儿子在房屋周围一边放羊、劳动,一边观察动静,做好保卫工作。一天,程宝抗家断粮了,附近叶山村的一位地下党员把自己家的番薯丝接济给宣恩金。宣恩金拖着伤体用毛竹编斗笠,让程宝抗拿去换米换钱。八、九月间,程宝抗背着斗笠出去叫卖,在岭后遇见一支红军队伍。他立即将喜讯告诉宣恩金。宣恩金与程宝抗一起赶到岭后下庄,正是范连辉部。就这样,宣恩金与程宝抗依依不舍地告别,归队出发了。
  1937年10月,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遵照中共中央同年8月1日《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以及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派出干部到青景丽、青瑞边界地区找回范连辉部和舒雨旺部,青田县坑底村梅定金的儿子梅吉娒等3人参加了红军挺进师,随部到平阳山门集中改编,就地进行军政训练和开展群众工作。11月,临时省委在平阳凤林、玉青岩和大屯村举办了三期军政干部训练班。1938年1月,又在山门创办了抗日救亡干部学校。3月18日,粟裕带领部队北上抗日。中央和东南分局指示,浙江地位重要,原来的游击根据地不能放弃,要留一些人在浙江继续革命,指定刘英留在浙江坚持斗争,临时省委留下挺进师干部李振彪(龚福寿)、邱宝珍(王兴)和地方干部陈昌会、郭道款、郑竟成、沈仁等10多名干部继续在地方工作。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红军挺进师转战青田各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宣传了党和红军政治主张,为穷苦百姓伸冤谋利益,粉碎了数倍于我的敌军“清剿”,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培养了地方干部,深刻影响了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