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鱼的生长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824
颗粒名称: (一)稻鱼的生长环境
分类号: S964.2
页数: 6
页码: 028-0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是一个多山地区,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秋季晴朗干燥,冬季寒冷少雨。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水资源丰富,全县地表水水质良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潮土和水稻土等,森林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176.1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6.6%。全县境内分布有294种脊椎动物,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关键词: 青田县 稻田养鱼 生长环境

内容

1地形
  青田多山地,少平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北有括苍山脉,南有雁荡山脉,西有洞宫山脉,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17座。全县最低处为温溪洼地,海拔仅7米,海拔相差悬殊。根据青田县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3.25%和4.75%。
  2气候
  青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既有显著的立体山地气候特征,亦有较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总的气候特点为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热同步,垂直梯度气候变化大、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县域年平均气温18.6℃,年极端最高温度41.9℃,极端最低气温﹣4.1℃。年平均降水量为1698毫米,年均降水日数166.3天,为浙江省雨量较多的地区之一。由于地形的作用,降水地域差异较大,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400~2200毫米之间。东南部多,西北部少;高山多,河谷少。多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平均日照时数为1664小时,年均总蒸发量1499毫米。影响青田县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雷暴、寒潮、冰雹、高温干旱等。
  (1)春季 3至5月是青田县的春季,进入春季,暖湿气流进一步活跃,气温明显回升,由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气温起伏较大,降水明显增多,容易出现大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同时春季也会出现霜冻、春寒、倒春寒、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
  (2)夏季 6至8月是青田县的夏季,常年6月份为青田降水集中、降水量大的主汛期,常发生暴雨、洪涝等灾害,但年际之间变化较大;7至8月为高温干旱期,经常出现晴热高温天气,日照强,气温高,蒸发大,常有伏旱。7月为最热月,县城平均气温28.7℃。降水形式主要是午后到夜里的雷阵雨。同时,7至8月也是受台风影响最多的时段,一般每年有2~3个台风影响,一方面有利缓解旱情,另一方面又会发生台涝。
  (3)秋季 9至11月是青田县的秋季,秋季副热带高压减弱南撤,大陆高压逐渐增强,北方时有冷空气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初秋,各地先后出现秋季低温,这是当地连作晚稻安全齐穗的重要指标,且初秋冷暖空气再度交汇本地,常出现较明显的秋雨,雷暴也常出现在这一时期。10至11月,由于南下冷空气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分裂的小高压稳定下来,大气层结下冷上暖,垂直结构稳定,从而形成晴朗少雨、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段时间温湿宜人、阳光和煦,为旅游登高之最佳时节;秋季气温日较差大,有利秋季作物灌浆成熟。
  (4)冬季 12月至次年2月是青田县的冬季。进入冬季,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在冷气团控制下,通常气温低、降水少;当冷空气影响时,常出现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县城7.7℃。
  3水环境
  青田县内河流属瓯江水系,瓯江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境内小溪、大溪由西北纵贯东南,汇合瓯江。县境内瓯江干流总长82.6千米,落差37.7米,年平均径流总量140亿立方米。瓯江最大支流小溪河长47.3千米,县境内流域面积624.1平方千米,全县水利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27.98亿立方米。
  根据青田县环境监测站对境内8个地表水常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2010~2012年全县地表水水质为
  Ⅰ~Ⅱ类,都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
  4大气环境
  青田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污染物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根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显示,青田县生态环境状况为优,生态环境质量年年稳居全省前列。
  5土壤和生物
  全县主要有红壤、黄壤、潮土和水稻土等4个土类,9个亚类,28个土属,68个土种。
  青田县是一个多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2014年,林业用地20.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5%。森林蓄积量878.7万立方米。全县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176.1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6.6%,全部为重点公益林,其中,国家级公益林57.4万亩,占32.6%;省级公益林118.7万亩,占67.4%。
  青田县植物资源丰富,现有植物种类90多科、290多属、7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钟萼木、香果树、华东杉、长叶榧、杜仲、银杏、江南油杉等15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有淀粉类、纤维类、油料类、芳香类、化工原料类、药用类、野生果及饮料类、土农类等8类。
  全县境内分布有脊椎动物29目75科294种。其中,兽类8目20科55种,鸟类16目39科180种,爬行类3目9科38种,两栖类2目7科21种。已知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鼋5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白鹇、白鹭等。

知识出处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详细讲述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基本情况、生产原理、地区特点以及当地人的生产方式、生活哲学、民俗特色等,可以说是对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一个总结。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