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啸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585
颗粒名称: 吴啸亚
分类号: K825.2
页数: 4
页码: 213-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啸亚青田县仁庄镇吴岸村人,陆军少将,中将组长。与同邑孙炽天、留光天将军并称“四都三爿天”(清时青田县置十八都,三人皆为四都人,吴啸亚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附,第二师连长,第二十一师营长、团附,吴啸亚在昆仑关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将军 生平事迹 青田县

内容

吴啸亚(1903-1968),又名啸天、晓霞、子龙、吴云,字醒民,青田县四内乡(今仁庄镇)吴岸村人。陆军少将,中将组长。
  与同邑孙炽天、留光天将军并称“四都三爿天”(清时青田县置十八都,三人皆为四都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二十九日生,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第一团第九连,1926年10月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附,第二师连长,第二十一师营长、团附。
  1937年5月,郑国洞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吴啸亚任第二师第六旅第十一团上校团长,参加了徐州会战,先后在利国驿、枣庄、峄县、兰陵作战,为台儿庄战役之大捷出力颇多。
  1938年11月,第三十六军第五师副师长刘采廷递升第五师师长,吴啸亚调任第五师副师长。1939年6月开赴湖北长阳驻防,11月入桂,于南宁外围抗击日军。
  1939年2月,郑洞国调任第五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延请原在第二师的一些旧属前来共事。不久,吴啸亚即调任荣誉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率部参加武汉会战等,重挫日军。
  1939年12月,广西南宁东北之昆仑关战役,吴啸亚的第一团担任主攻任务。12月18日凌晨,第五军重炮团的24门150毫米榴弹炮和各师属炮兵的山炮、野炮、迫击炮开始猛烈炮击昆仑关日军阵地。刹那间硝烟四起,火光冲天,日军炮火被压制住了。日军飞机的低空扫射也因第五军高炮部队的还击而收效甚微。炮火准备之后,荣誉一师一团官兵在团长吴啸亚上校的带领下,怀着“驱除倭寇、复我中华”的杀敌热情冲向敌阵,顺利攻占仙女山,入夜之后连续奋战又攻占了老毛岭、万福村。而441高地上的日军凭着居高临下面对昆仑关西北关口的有利地形,用山炮、掷弹筒和密集的步兵武器疯狂地向一团轰击扫射。不攻克411高地就无法夺取昆仑关。攻击部队在火炮、机枪和战车的掩护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经过一团将士的浴血奋战,终攻克441高地。441高地为我军右翼前进之重要支撑点,东可控制昆仑关及至五塘公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旋又经两得两失,反复攻占,奋勇拼杀,终于夺得441高地,为邱清泉之新编第二十二师最终攻克昆仑关奠定了基础。
  此役历时50多天,是武汉失守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日军共伤亡8000多人,日军精锐的第五师团十二旅团基本全歼,并歼灭其台湾守备队一部,日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第四十二联队长坂田元一、第二十一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干作、第二大队长宫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85%以上军官,均被击毙。俘获日兵102名,战马79匹,缴获山炮10门,野炮12门,战防炮10门,重机枪80挺,轻机枪102挺,步枪2000余支。其他军用品和弹药等堆积如山,造成抗战以来我军攻坚战役的首次胜利,时称之为“昆仑关大捷”。但我军伤亡极其惨重,仅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五军就阵亡五千余人,负伤1.1万人,其中主攻部队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阵亡官兵1024人,负伤2300余名,其中:主攻尖刀荣一师第一团,阵亡官13人,兵229人;荣一团一营一连最后仅剩4人。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军在战后为牺牲烈士撰写的碑文中生动地记录了当时血战的情形,“当其猛烈争夺之际,敌则配合空军强行增援,负隅顽抗,无懈可击,我则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辞攀跻之艰,不畏壁垒市固,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林麓。攻坚之苦、牺牲之烈,殆兴军以来所罕有。而攻坚克险,实开抗战之先河。”昆仑关战役,荣一师一战扬名,获军事委员会褒奖。
  昆仑关战役后期及战役结束后,后方各界民众也纷纷组织慰问团慰劳前线将士,著名剧作家田汉来到荣一师指挥所详细了解战况,深为前线抗日将士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所感奋,并写下了一首气势雄浑的七言诗:
  昆仑关
  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阻塞驿亭空,
  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
  仙女山头奇石耸,牡丹岭上阵云浓。
  莫云南向输形胜,枢相当年立战功。
  1940年,吴啸亚升任第十八军第十八师少将副师长。1943年2月,暂编第三十四师(1940年3月,由浙江省国民自卫团总司令部第三纵队改编而成)拨隶第十八军,3月13日,吴啸亚调任暂编第三十四师师长,参加了鄂西会战。后曾任师管区司令。
  1944年秋,抗日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政府为了在中国战区储备反攻力量,蒋介石发出“战争总动员”,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全国各大、中学校学生报名从军,同日寇作最后决战。组建了一支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现代化武装部队——青年远征军,简称“青年军”。当时从军人数达10万左右,并成立青年远征军编练总监部。罗卓英(军政部次长)任编练总监,彭位仁(第七十三军军长)、黄维(军委会督训处副处长)为编练副监,蒋经国任政治部中将主任,下设9个师。1944年10月,吴啸亚调任青年军第二〇四师副师长(师长覃异之),下辖第六一〇团、第六一一团、第六一二团。
  1946年1月,吴啸亚调任青年军第二〇八师少将师长,辖第六二二、第六二三、第六二四、第六二八团,并调赴北平行营。9月,青年军第二〇八师扩编为整编第二〇八师(军级编制),吴啸亚仍任整编第二〇八师师长。
  1947年6月间,蒋经国决定在北平和嘉兴两地举办“青年军夏令营”。两个营的主任,都由蒋经国亲自兼任,吴啸亚师长和范魁书(第二〇八师政治部主任)任北平营副主任。夏令营从7月初开始至9月初结束,为时约两个月,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有大课、小课,有大组、小组讨论,有“乡村调查”和文艺体育活动等等。
  1947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亲自主持召开青年军干部会议,决定征集第二批知识青年。同年10月,整编第二〇八师扩编为二旅六团制,吴啸亚仍任师长。同年秋,吴啸亚任总统特派军视组中将组长,驻节青岛。1948年夏调任国防部视察组中将组长兼督战官。1948年9月22日国民政府叙任为陆军少将。
  1949年,吴啸亚去台湾,1952年任“总统府”资料委员会第三组组长等职,1958年前后任“国防部”督察室中将主任,“国家安全局”顾问。1968年4月26日,吴啸亚以积劳成疾,病逝于台北市,终年66岁。蒋介石特颁“忠勤永怀”挽额,用表哀矜!

知识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青田百名将軍录》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主写清末民初以后,浙江青田一批批仁人志士,受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投身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走出的一百多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啸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