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572
颗粒名称: 朱炳熙
分类号: K825.2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炳熙有三子三女。长子朱云生则早夭;次子朱金镛,又名金荣,1929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温州市巨溪中学教师,温州市科委高工,退休后居杭州市滨江区;三子朱钢镛,又名光荣,1935年生,上海美专毕业,中学教师,后居杭州。长女朱爱琴,中学教师,适陕西张志纲,旅居台湾;次女朱文琴,在上海任教师,后旅居澳大利亚,丈夫为上海机械局总工程师;三女朱玉琴,居上海。
关键词: 将军 生平事迹 青田县

内容

朱炳熙(1895-1952),字耀球,又名毓秀,青田县三外乡(今章旦乡)横山村人。陆军少将,师政治部主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十八日生。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八期毕业。
  朱炳熙系陆军少将朱光斗的独子。幼丧母,由大伯母(朱志廉夫人)抚育,在家聘叶叔珪先生课之。后居温州城内登选坊,浙江省立第十中
  学(温州)肄业,宁波工业专门学校修业两年。早年,朱光斗在湖南任营长、团长等职。1917年11月朱光斗在宁波揭帜反袁,事败返里继娶彭括夫人,携母子远走湖南,任湘军旅长。
  朱炳熙随父转读湖南工业职业学校,后即娶长沙王氏,1918年1月初全家返杭,拟转返青田度岁,1月4日(丁巳年十一月廿二日)晚,由沪搭招商局的“普济轮”驶温州,次晨3时“普济轮”在吴淞口外约3.2公里的铜沙洋失事,一小时后沉没。当时,朱炳熙呼救不应,默算船行速度,知仅出吴淞口不远,再算水深及船高,知轮船不可能一下子全没,乃奋力攀至帆顶,此时月黑风高,天寒地冻,衣衫全湿,被冰冻于桅而不坠,幸救难船驶到,挽入机舱内,始渐复苏。“普济轮”海难罹260余人,吾邑遇难者40余人,最惨的是章旦朱家即占13口,章旦叶寄溪长子亦同舟罹难。
  不久,朱炳熙续娶青田留家之次女留招弟(即郑炳垣将军之姨妹),育子朱云生。
  1924年春,朱炳熙奉父朱光斗之命,经同乡、广东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张兆辰(星白)将军及浙江省临时党部特派员凌昭保荐,赴粤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1924年11月毕业后,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四旅第七团第一营营长。浙江光复后返里,后因郑炳垣将军之邀,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师政治部主任,军次宝庆淮阴一带,因孙传芳大军反扑,徐州失守,第十九师兵溃改编。
  1930年2月第二师增辖补充团,由朱炳熙任上校团长,4月,第二师补充团与收编的西北军第八方面军(总司令樊钟秀)第二十三军(军长高桂滋)一部合编为独立旅,任第二团上校团长,5月,参加中原大战。
  1931年,朱炳熙调任浙江保安第四团上校团长,驻守温州。其间,留夫人急病逝世,子女均幼,乃续娶温州高氏,亦育子女多人。抗战初期,朱炳熙任浙江省内河水上警察局局长,1940年至1945年出任浙江奉化县县长。
  抗战胜利后,入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八期学习,转为预备役,居上海,应上海警察局局长兼警备司令宣铁吾之邀,任上海市民政局特派员,襄助上海民政事务。
  1947年1月7日国民政府叙任为陆军少将。1949年后返乡,隐居温州市高公桥,后回家乡章旦。
  朱炳熙有三子三女。长子朱云生则早夭;次子朱金镛,又名金荣,1929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温州市巨溪中学教师,温州市科委高工,退休后居杭州市滨江区;三子朱钢镛,又名光荣,1935年生,上海美专毕业,中学教师,后居杭州。长女朱爱琴,中学教师,适陕西张志纲,旅居台湾;次女朱文琴,在上海任教师,后旅居澳大利亚,丈夫为上海机械局总工程师;三女朱玉琴,居上海。

知识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青田百名将軍录》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主写清末民初以后,浙江青田一批批仁人志士,受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投身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走出的一百多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炳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