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的酒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饮食》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479
颗粒名称: 青田的酒饮
分类号: TS262.3
页数: 12
页码: 187-1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家乡做酒的传统方式,包括做酒所需的工具和压曲(发酵)的过程。做酒工具包括酒酢、酒袋、酒酒盂、酒抽、酒打、酒氵拾、大肚酒缸、大口酒缸、酒坛、大型锡锅头、小型锡锅头、饭甑、酒甑、酒簟、酒挈、大酒漏等。做酒的过程需要用到糙米,将煮熟的米摊在曲房中,盖上麻袋或棉被,在检视晾干之前需要等待至少七天。成功的曲会生长出一片黄绿灰白色的茸茸长毛,做出的酒香甜可口,而失败的曲则会成为烂饭,无法制作出好酒。
关键词: 青田饮食 青田酒饮

内容

青田的酒饮
  提起酒,天下名酒佳酿,多得不胜枚举。笔者自幼“闻酒色变”,滴酒不沾,至今数十年还不知酒味,不过生长在做酒的家庭中,看也看多了,闻也闻够了,虽不会喝酒,但能知酒,总觉得青田老酒,比什么酒都要好些,所以凭记忆所及,把家乡做酒的情形写出来,有朝一日真希望青田老酒,也能够排入天下名酒佳酿之列。
  家乡里差不多的人家,都要做一点酒,敬神待客,但是不见得家家人都有自备的工具,因为做酒工具实在太多,备不胜备,用时只要向人家暂借,反正一年只做一次,为时不久,现在笔者把做酒工具记载下来,就教于乡亲们,笔者不善绘图,不然可以把这些做酒用的一切工具绘出来,一目了然。
  酒酢(蔗音):构造简单而灵巧。它是用足架、槽板、方木屉、扛木、垫枕、千斤杆、铁闩、千斤架、压板、扛架、锤石、垫隔篾条,而不用一钉一绳,统统由榫(笋音)头揍(斗音)拢的,拆装非常方便,酒袋、酒酒盂、酒抽、酒打、酒氵拾、大肚酒缸、大口酒缸(可容一担米量)、酒坛(青田读如刁)大型锡锅头、小型锡锅头(锡造)、饭甑、酒甑、酒簟、酒挈、大酒漏(竹编)等,这些工具里包括了木工、锡工、铁工、竹工、陶工等制品,因为工程复杂,种类很多,所以一般家庭是无法齐备的,当然其中还有小工具很多,不过这些小工具每一家庭都有代用品,为了节省篇幅,就此打住。
  做酒先要压曲(发酵),压曲时间大都在伏天,伏天天热,曲易发酵,压工要靠经验与技巧,所以有专门的老师傅,压曲用糙米(砻出来的未舂过的米),把米煮八九成熟,煮时特别注意饭的软硬度,是否适当这是很重要的。饭煮熟后用笊篱捞入筛箩,用净水沦青,待饭尚有余温时(手纳入去不),即刻把饭倒在事前准备好的曲房(四周密封)地上,摊平爬匀厚约寸半光景,然后盖上麻袋或棉被,约过节七日以后再进入检视。当进入曲房时,一般霉气直冲鼻子,令人难受,也令人高兴,欣开棉被或麻袋时,一片黄绿灰白色的茸茸长毛生满一地,这便是成功的象征;如果欣开来是一片乌黑带白的烂饭,其烂臭更令人受不了,那便是失败的现象,这些烂饭就只有喂猪一途了,所有功夫都白费了。这是做黄曲,如要做红曲,则需拌红曲为媒介。曲压好后要晒燥,晒时要上下翻动,同时要把曲块捏散,晒到十分干燥时再收藏于干燥之处待用。
  老酒
  秋收冬藏之间,正好是做酒的季节。做酒的主料是糯米,糯谷的收成比早稻要迟,八月秋后才收割,到冬至前后舂糯米,选择好水,水最好的要用山上的泉水,井水次之,江河之水又次之。做酒为什么要在冬季呢?因为冬水做酒酒清,秋水做酒酒浊,同时天气不冷不热是最适宜之时。当然也有在冬前做的,那是没有工具之家,恐怕与主家撞期(做一两斗米之家不在其例)。酒的成品好否是视米、曲、水的比例及时间是否适当是主要的关键,如果水多于米曲,酒则淡,反之酒醇厚,一般家庭用的是一斗米,一斗水加三升曲,事先要把水担回量入酒缸,再把曲量入搅匀,把糯米浸水沦清(米要浸泡一日),倒入饭甑去炊,炊饭不是普通的镬灶,镬灶太高,抬移不便,因此要有专用的地灶(读陶音),地灶高宽都是二尺,四四方方,灶窠半地下半地面,燃料先用柴爿引火,后用垄糠。炊时饭香四溢,令人口水欲滴,因此炊饭要多用一两斤米,给孩子解馋。写到这里想起一则吃糯饭的故事:青田十一都某村,居民约八十多户,大部份每年都自酿一点酒备用,有的酿担把米,也有酿两三斗米的。村里有位吴先生,虽已中年,仍是单身汉,他从未自己酿过酒,却非常喜欢吃糯饭,只要探知哪一家炊糯饭,一定不请自到,照吃不误。每次吃了糯饭之后,还说风凉话:“糯饭吃了酒在。”(其实他的话并没有说错,糯饭虽减少了一点,但事先量入酒缸的水还是那么多,也就是说酒的量不会减少,质差一点而己。)有一年这位吴先生也许因为生活情况好转,也想自己酿酒,马上成为新闻。在他炊糯饭的那天晚上,全村老小男女都去吃他的糯饭,把他两斗多米的糯饭吃得光光的,大家离去,也众口同声的说: “糯饭吃了酒在。”使这位吴先生啼笑皆非。
  把糯饭倒在酒簟上凉一凉(饭太热倒入酒缸,将来酒会酸;饭太凉会冻缸。)用手翻拌,到不烫手尚有微温时,再把糯饭倒入酒缸,用酒打多次上提下压搅拌,让它发酵,在这期间,不论白天夜里,都要特别注意缸里发酵的情形,还要不时地用酒打打动,开头每天打三次,酒清前停打,如果疏忽检视,那就惨了,缸里的酒与糟,因发酵关系,体积膨胀,会自动铺出缸外,流满一地,如此则损失不赀。必须要细心照顾七、八天(天冷时要多一、两天),缸里的酒才不会溢出,如果天气很冷,还要用麻袋、草荐(是稻草编成的垫被),把缸包好,以免“冻缸”,冻缸即发酵不好,将来的酒不清,同时吃时也感“硬头”(硬头是指酒不醇),做酒的工作到这里也算初步完成。不过此时的酒缸不能摇动,让它在缸里静静地养,使它澄清,等候酒糟都沉淀缸底,这才算完成。这种澄清的酒可以吃,不过热性太大,体弱之人与有病之人是不宜吃的,这种酒我们叫它“缸面清”,或称作“生头”,是老酒的精华部份。酒一定要煮过,并要经过长时间澄清,火气全消,那才是香醇的好酒。
  春暖花开,天气暖和,正是酢、湁酒的时候,缸里的酒也沉淀得差不多了,开始酢酒前,先要把酒酢等工具洗刷干净,再把“酒抽”纳入酒缸,舀出缸面清,另湁坛藏,大概每一缸舀一坛(因这种酒是最好的,将来供自己饮用),其余缸里酒和糟统统分别装在酒袋,上洒去洒,酢内排列酒袋一排三袋,袋上要放竹片,把上下隔开,怕上下袋粘在一起酒洒不完。洒内上下共排三排九袋,排好后把压酒板盖上,上千斤扛,垫垫枕,再装铁的千斤杆,再用大石头压在千斤架上(像稻梯),酒便源源从槽板中洗出,流入接酒的酒盂内,酒红色中带绿,看了怎么不叫人垂涎呢?
  湁酒(煮酒),同样地在地灶里湁。湁酒的工具叫酒湁,纯锡打造,形同酒壶,无柄有嘴大肚,外用篾编成的竹篓裹着酒湁作为挈手,(因湁酒时太烫,所以要用篾编的篓裹),酒湁可装一坛酒的量(约五十斤),把洒出来的酒舀入酒湁,抬到地灶的锅里煮,等烧开(沸)后,把湁好的酒灌入酒坛,趁热时将坛口用粗纸衬笋壳封好用麻绳扎紧。再把烂泥与砻糠捣和的“酒坛泥”,再在笋壳外面封固,这叫作“酒坛头”,其道理与现在罐头之热封相同,再把酒坛抬到空窒储藏,到了冬天开坛取酒,这种酒叫它为“新酒”,储藏数年后的酒才叫“陈酒”。洒干的酒糟则要封存缸内,等夏天烧烧酒。
  烧酒
  烧酒是白酒的一种,不过没有北方高梁酒那么香醇。烧酒除饮用外,还可以直接作为药用,泡杨梅酒,还可以消滞水、治腹泻等小毛病,因为劳动者尤其是放排人、撑船人所喜欢,每天夏天他们都非喝上两碗不可。
  烧酒的原料是做酒的剩余物资 --酒糟,是做酒的副产品,烧烧酒是要蒸馏的,如果想要烧好一点的烧酒,事前要煮一锅白粥,待微温倒入酒糟再加一点红曲拌匀,让它发酵几天(否则免粥及曲),再把砻糠拌和酒糟,倒入酒甑(饭甑上大下小,酒甑上小下大),抬到地灶的锅里,甑上嵌一个大型的锡锅头,内装满冷水,甑内与锡焕头下,挂个接盘,盘有一长嘴通到甑外,嘴下摆一个大缸樽接住流出来的酒,灶内要烧大火,锅内也要加入大量的水,水要浸过甑底,当甑内热气上升,碰到锡锅头的冷却,便变为烧酒源源滴入接盘,流入樽内,然后把樽内的酒灌入酒坛封存。烧酒好坏,要看酒面上的 “酒花 ”多寡,多则好,少则差。
  老酒汗
  老酒汗可说是白酒中的精华,笔者虽然滴酒不沾,但对酒的好坏,还有辨别的能力,在中外名酒里还没有所过有老酒汗之名,可能是我们青田独有吧!(不敢断言)老酒汗虽然比不上真正茅台醇醪,但是绝对不会输给市面上所能买到的茅台(真正的纯茅台连贵州人也吃不到)。不过真正好的酒汗,家乡也是不可多得之物,普通的也不很多,因此,好酒“深藏不露 ”而名不彰,真是可惜。
  酒汗做法也用蒸馏法,不过成本很高。接酒汗的工具只要一个小型锡锅头,一把酒湁,接的方法与接烧酒一样不另详说,做时只要把一整坛老酒倒入酒湁里上锅便可以,一湁酒大约可蒸四、五壶左右,每壶一斤半,接完后,湁内的酒已变为水,有的将一坛酒接出一壶,这样湁拾里的酒还是很好的,不过稍淡一点,这都是一些不消酒坊(做酒卖的人)的杰作,这种叫他为“偷酒”。酒汗的好坏,端赖老酒的好坏,据嗜酒者言,酒汗不但醇厚,醉后头不痛、口不渴、进喉不燥而润,可说色、香、味、觉四全,并且少喝还能滋阴补阳呢!
  酒做酒
  酒做酒,它不是酒名,我也无法给它取一个名字,姑用其名吧!做这种酒在家乡可说很少,有一年家母把家藏三坛陈酒,打开一坛,发现酒面上有花(霉花),家母非常着急,尝其味比过去要淡。连开三坛都是如此,本拟弃之,又觉可惜,后来她老人家却非常聪明,灵机一动,想出了酒做酒,因为仅有三坛酒,用料不多,所以又把家藏的曲与糯米量出做了起来,方法与做老酒同,起初是一种试验的心理,后来做好了酒,却出乎意料之外,酒不但醇厚,香味十足,可说是比任何酒都好,好到无法形容,真是因祸得福。后来家母请了几位嗜酒的朋友(家母能吃酒),同尝此一佳酿,每一位都赞不绝口,并说今生今世都没有吃过这样醇厚的好酒,只可惜笔者无福消受,但是总算长了见闻。这种酒的颜色与现在的五加皮差不多,不过没有那么黄,酒汁粘杯,非洗不掉,后来又经过我二舅父(嗜酒如命,是吃酒吃死的)品尝,据他说:除了香醇外,后劲大,醉后不渴,喉咙不干,头不眩,醒后口里仍有余香,真是酒中的极品等语的评价。或许是我二舅父的一种赞美之词吧!当然没有吃过的人,是不知其味的。
  乌豆酒
  乌豆酒是用好老酒浸泡乌豆(即黑皮的大豆)而成,泡乌豆酒大都是娘家为出嫁的女儿而泡的,泡的数量不多,最多不过两坛,少者一坛而已,等待女儿分娩时,送到女儿家给女儿产后进补,据说这种酒能补血,补阴很有功效。

知识出处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是指浙江省温州市青田县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青田的饮食以海鲜为主,以其新鲜、美味而著名。著名的菜品有青田鲍鱼、海蛎煎、鱼丸、海鲜豆腐等。此外,青田的餐饮文化也独具特色。当地的小吃有花生腐乳、丝瓜饼、麻花、酥糖等。在传统的饮食文化方面,青田人喜爱食用冬笋和酱腌大黄瓜等食材,这些食材是当地农村自产自销的,因此也具有独特的口味。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