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米食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饮食》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477
颗粒名称: 丰富多彩的米食类
分类号: TS213.3
页数: 27
页码: 133-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小吃,丰富多彩的米食类介绍了粉干,馍糍,米■,米面,粽,青蓬馍糍,豆粉擂,汤圆,巧食,年糕,千层糕,米冻,草鞋糕与水蒸糕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青田饮食 青田小吃 米食

内容

米是我国人的主食,米的种类繁多,近年来经农业专家门的不断研究,发展出很多的新品种,不但增加产量,改良品质,缩短种植时间,还能使稻谷适应各种环境的栽培,真是造福人类很大。
  米煮饭大概有焖、蒸、炊三种方法。焖:是把米和适量的水一起入锅不留米汤焖热,这种焖出来的饭,软硬度依各人喜好自由控制,是饭中的隽品。蒸:是把米入锅煮至七八分熟,用笊篱捞出,倒入樽里隔水蒸熟。这种饭最不好吃,淡而无味,不过所留下来的米汤大有用处,如加入蕃薯丝或瓜菜煮熟,就成为美味可口的粥了;或者在米汤里加点糖给老年人和小孩子吃,在当年也算是一种小“补品”了。炊:是把米浸泡后漂清,把米倒入木制的饭甑里炊,炊熟的饭香松,软硬度适度,是配足蹄最好的饭。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和口味,所以单就米饭和粥来讲,就可烹调出千变万化的饭和粥来。米还可以制成各处米浆、米粉、水磨粉、湿粉、生粉、熟粉等类,再用这些浆和粉制造出千百种的糕饼、点心和各种节令的米食,米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恩物。如果要想把各地方的米食都写出来,我想可以写一部很厚很厚的专书食谱。现在就我们家乡常吃的米食部分写在后面供我乡亲们参考和怀念吧!
  我们家乡的食米大概可分为早米、晚米、糯米三类。另外还有一种红米(早米类),产量不多,种植时间比一般米要长,所以种的人不多。红米除了焖饭煮粥之外不作他用,而红米煮出来的饭与粥与普通米不一样,有一股清香,还有点甜味,尤其是煮出来的粥,粥面上一层浓浓的米油,据说这种米油多的粥是很“补”的,尤其是病后的人和老年人最喜欢吃。
  做米食必需先把米磨成浆或磨成粉,磨粉浆的手续很多,而且也麻烦,粉浆的种类很多,有:
  1、米浆:做米浆是把米先拣净再用水浸泡,要浸泡四至五小时,再用水把米淘清沥去水,再把米和等量的水混合磨成浆,备用。
  2、水磨馃粉:泡米与前同,磨时米多水少,磨成浓浆后装袋压干(但不能太干),把压干的米粉馃倒出,用双手揉搓均匀,表皮光亮为止,用湿布覆盖,备用
  3、水磨粉:泡米与前同,所不同的是把水分压得很干,把压干的粉馃倒出,用双掌把粉馃搓成粉,再过筛,备用。如果有多余的粉馃,可以用刀把它切成薄片或搓成粗粉晒干收藏,晒时特别要注意,千万不能被月亮照到,否则煮出来的米食会变红色很难看。
  4、湿粉:泡米与前同,把泡好的米捞出来沥去水分,晾干再磨,或者把米送到水碓里去舂成湿粉备用。
  5、生粉:是把米直接磨成米粉,但一定要过筛后才可备用。 6、熟粉:是把米用小火慢慢地炒,炒至表面微黄时起锅凉后,再磨成粉过筛,备用。做米食的粉和浆大概是这样,具备了这些基本材料,就可以动手做出各种美味可口的米食了。
  一、粉干
  粉干、索面、山粉面,这三种东西,是我们家乡家家户户必备之食物,如果哪一家没有预备的话,一旦客人或亲友上门时,一定会手足无措,临时要东串门,西闯户去告借来待客人。
  因为做粉干的过程很多也麻烦,尤其是要有很多多工具,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办得到的,所以做粉干一定要做到有粉干设备的师傅处去做,或者把米送到粉干师傅那里换,否则只有去买。
  做粉干首先是把早米浸泡一日夜,再把米淘清去杂物,再把米和水磨成米浆。第二步是把米浆倒入布袋,用大石头或重物把米浆水分压干。第三步把压干的粉浆从袋里倒出掰碎,反覆揉搓搅拌,揉得韧劲时才好。第四步把揉好的粉捏搓成条块放入蒸笼里炊,炊至半熟有粘性。第五步把炊出来的粉馃放入捣臼里,用捣米舂头舂,舂至无硬块有韧劲,再拿出来用木棍压成米片。第六步把压成片的米馃卷成一个一个圆筒型,放入粉干车圆的压槽内,槽下端放一个铁制的“粉干钅单”(钅单的洞孔有粗细之分),同时在槽壁及粉干钅单上抹点水,以免粉馃粘住,再用千斤顶把圆型活塞对准圆槽用力压下去,米馃经过压力透过钅单的孔,粉干由钅单孔流出。第七步把流出的粉干立即用清水冲冷,不使粉干粘住。第八步把冲洗过的粉干摺叠成贴,摊排在粉干篱上晒,最好是风干,风干的粉干有韧劲不易碎断,干后把两贴合并,两帖中间做粉干的人会把冲洗掉落的短粉干及细末粉干捏拢一团,塞填两帖中间增加重量,同时也可消化这种剩余的次货。再用稻草缚好,就可上市了。这种粉干称之为“粉干帖”。另外还有大把的粉干,在把粉千都是粗粉干。
  粉干的吃法可以炒食、煮食、炮食,其配料任君选择搭配,不论海鲜、肉类、禽类、瓜菜等等均可,只要主妇用点心思,都可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点来,尤其把新压出来的热粉干,用甜酱来蘸食,也是很可口,很美味的。
  二、馍糍
  馍糍是用早、晚米的水磨粉来作,用晚米做比较好吃。做馍糍先把压干的水磨粉(做法见前)揉搓均匀,再把它搓成条或块,放入开水镬里煮,煮至七至八分熟捞出,放入石臼里,舂至有粘劲,当然舂得越透越好。没有石臼,用手来搀揉也可以,不过这样很费时、费力,又烫手,把舂好的馍糍馃,做成扁长条,或者做各种形状来祭神之用。馍糍条可切片炒起来吃,或煮食。其配料不外猪肉、木耳、笋与瓜菜都可以。做蚕豆馍滋,先要把蚕豆煮半熟,搀入煮半熟的米馃里,或者用生粉(做法见前),生粉用开水烫熟,搀和蚕也可以,做馍糍先把搀拌的米馃,用手挲圆再用掌压扁,或者用一个圆圈模型,把米馃放入压出来都可以,把做好定型的馍糍放蒸笼里蒸熟,或者放入烘格笪里蒸熟也是一样。如用黄金瓜拦入米馃做馍糍,又叫金瓜馍糍,反正用什么瓜菜叫什么馍糍。馍糍也可包馅、可甜可咸,甜的馅三合粉和糖,咸的馅要视各人的喜好,只有家里有什么就可以馅什么,只要主妇用点心思,便可做出各种口味的馍糍了。
  三、米■
  做米米大都用早米的生粉,但是没有晚米的水磨粉做出来好吃,因做水磨粉要米多,同时晚米在家乡也不多,所以一般人家都用早米,因早米家家都有,同时多少都可以磨,磨生粉比水粉也方便得多。
  做米米先把磨好米粉倒入樽里,再用开水烫半熟,待稍冷,用手揉搓,搓至有劲均匀,表面光滑,再把搓好的粉馃索成长条,再把长条分摘成小块,再把小块用手掌挲圆,放在无名指、中指、食指之上,再用拇指压下,成为凹型,投入镬里煮熟。煮米■可配任何瓜菜,不过用八棱瓜是最好吃的。把八棱瓜削皮切片,镬里烧热加油,把八棱瓜倒入炒五分热加入香料和水(最好用高汤煮),开后再加米米和虾米或淡皮,待米粮浮起汤面就熟了,这样的米■,嫩绿的瓜片,雪白的米焿,金黄色的虾米或淡皮,不要讲好吃,看了这样的香味搭配,早已引起你的食欲了。另外用黄金瓜来煮,黄白相间是很好的搭配,也是很可口的。
  四、米面
  做米面要用米浆,不论用什么米都可以,不过还是早米浆做出来的最好吃。做米面要准备一个米筛,筛上铺湿布(现在做米面只要一白铁皮或铝片,片面钻成纵横小孔,铺上塑胶纸便可以了),再把米浆用铜铫舀入铺湿布的米筛上,再用双手把米筛左右转动,使米浆均匀,便可上镬蒸了。待米浆变色凝固时,用手拉一拉,有劲时便熟了,熟后把米筛倒扣桌面上(抹点水,以免粘住),掀去蒸布待冷,再卷成圆筒切一厘米宽的面条,把面抖散放在透风处。吃时先把配料炒好加汤,等汤开后加入米面便可以。米面也可炒起来吃,其味要比炒粉干来得美味可口。
  五、粽
  我国幅员虽然广大,重午节包粽子的风俗,则是差不多的,所不同者,是粽子的内容和形状有别而已。我们家乡的粽子较别的地方简单,所包的粽子大都是四角菱形的白粽(无馅),或者也有少许人家用豌豆、赤豆等拌和包粽子,毕竟不多。吃粽子时先把粽子再煮热,剥去箬叶装碗,再要一碟糖霜,把粽蘸糖霜吃。包粽子要用最好的糯米,必需要用新摘的竹箬来包,新箬有股清香的味道,所以粽子格外好吃。用箬包粽的道理,是因糯米不易消化,而箬含碱,碱能帮助消化,所以是我们老祖先体验出这相克的“食疗”办法来,留传给后代享受“口福”,我们能不便服老祖先的 “智慧 ”吗?
  六、青蓬馍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节前后是梅雨季节,游子们个个冒着风雨都要赶着回家祭祖、扫墓,这是我们中国人慎终追远最好的表现和传统的“孝思 ”行为,祭祖则少不了青蓬馍糍。
  做青蓬馍糍先要去田野采摘绵菜(生长在田野之商间,开黄花,枝叶长白毛)和青蓬(青蓬属茼蒿科),把采的绵菜和青蓬,摘去粗枝与枯叶,洗净入开水锅涮过,再捞起沥干,再和浸泡过的糯米送到水碓里春成粉饣果备用。如有多余的绵菜,洗净晒干收藏来年再用,干绵菜用时一定要煮透再舂,不过味道没有新鲜的清香。
  青蓬馍糍的馅有咸、有甜。咸的一般都用菜头丝(用热水泡胀,稍切细),豆腐稍煎黄切粗丁(不煎过容易破碎,同时水分太多,不好包),半精肥的肉丁,淡皮或虾米,葱和姜末等,将上面的丁料炒半熟备用;甜的馅一般用三合粉和红糖(三合粉是黄豆、麦、早米混炒过磨成的粉),把粉和糖入锅加油炒至粘合为止,包馅时最好再加入一粒肥肉,其味更佳。包馍糍时把米饣果捏成杯型,再把馅馅入再封口,做好后再在底部贴一张柚叶,没有柚叶可用箬来代替,不过没有柚叶来清香。把包好的馍糍排列蒸笼里蒸,镬里的水先要烧开,要把蒸笼坐入,蒸熟后待其冷,再放入竹篮里,挂在透风处。咸的最好吃,甜的还是凉的比较好吃。
  七、豆粉擂
  八月十五中秋节,依照家乡的习俗都要做豆粉擂过节,做豆粉擂要用糯米的水磨粉,把磨好的水磨粉搀揉得很透,表面有光泽为止,再把揉好的米馃索成条,再把条摘掇小块,把小块挲成椭圆型,投入开水锅里煮,至浮起水面便熟了,用笊篱捞起沥去水份,倒入豆粉里滚,滚至全身粘满豆粉为止,便可装碗吃了。
  豆粉的做法是把黄豆和麦炒熟不能炒糊焦(焦则苦味),把炒好的豆和麦磨成细粉,再加红糖拌匀,再把粉入锅炒一下并加入白芝麻同炒,这样糖和粉便融合一起,这样的粉吃起来香糯而不腻。如果没有豆粉,把红糖加入刚捞起的米馃上,糖遇热立即融化,粘在米馃上,这样的吃法,另有一种风味。
  八、汤圆
  冬至到了做汤圆,俗云: “吃了冬节汤圆,又大一岁了 ”。
  做汤圆要用糯米的水磨粉,做法与豆粉擂同,不过汤圆的体积较小,煮熟带汤装碗加糖就可以吃了。我们家乡的汤圆无馅而且很简单,外地的汤圆不但有咸有甜,并且有各种不同的馅,咸者有猪、鸡肉;甜有枣泥、莲蓉、芝麻、豆沙、水晶、什锦等,花样繁多,比较起来,我们的太单调一些。
  九、巧食
  七月七日天上牛郎织女渡鹊桥,凡间妇女穿七巧之针,同时在这一天还要吃 “巧食 ”。
  巧食本来是在糕饼店里做出来卖的,它是用仙女“七姑”的样子刻模印出来的,样子很好看(店里做的巧食是用发面做的),不过这种巧食并不普遍,普通一般家庭都是自己动手做。做巧食要用早或晚米磨的生粉,生粉和红糖搅拌均匀,再用开水冲泡,等稍冷,用双手揉搓至均匀,表破有光泽,再把粉馃索条分摘八厘米长,用手掌压扁,约三厘米宽,把压好的巧食贴在镬里,用慢火烤,待表面策黄就熟了,但必需等其冷后再吃,这样才香脆,虽然自己做的没有买来的好吃,又不好看,如果有自己做的巧食吃,也算是不错的。
  另外还有一种“麻巧”,麻巧比巧食要好吃多了,麻巧也是糕饼店出售的,不过自己家里也可以做的。做麻巧用糯米磨的生粉,用猪油(吃素用茶油)和水加糖和生粉搀拌,揉搓均匀,再索条分摘压扁(做法与巧食同),把压扁米馃面上粘白芝麻,放入鏊盘里烙(用平底锅也可以),待其表面有裂纹时便熟了,待冷再吃,吃起来松、酥、香、甜实在是一样很好吃的糕点。
  十、年糕
  过年了,家家户户不论穷与富,一定要做点年糕来应景,做年糕也含有“年年高兴”吉利之意,如果哪一家没有做年糕,那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做年糕要用糯米的湿粉,这样的年糕蒸出来才软硬适度,有嚼劲,有香味,比用水磨粉做出来的糕又实又软要好吃多了,尤其是吃硬糕(凉的糕),它的味道是迥然不同的。
  做年糕先把舂好的湿粉(或磨的湿粉),倒在篾栳里,拌入红糖(要先把糖里的硬块压细),用双手拌,千万不能揉捏,抄拌觉到太燥时,稍搀一点红糖水,抄拌至粉与糖均匀,先放在篾栳里静置使其粉与糖融合。再先清洗干净的蒸笼内两边缚上小竹筒(俗称:糕隔管)透气用,再把箬拗成L型,排靠蒸笼内壁与笼底间,排满后再用箬平铺笼底,再把拌好的湿粉舀入蒸笼里压,如面上不平,再用手蘸些糖把糕面抹平,待镬里水开后,再蒸笼坐上镬里的水屉上,用大火蒸至六七小时后,再把火降低,利用炭火再焖一二小时便熟了,待其冷微凝固时再切食。如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糕面铺摆红枣、红绿丝、瓜子仁等各色干果。摆出各种图案以增加形色之美。糕有肉糕、糖糕、蕃薯丝糕、赤豆糕等,讲究的糕,糕里要掺半精肥的肉和桔饼切丝的丝,或者用鲜桔的皮切丝来代替,有的人家则用全部肥肉,把肥肉平铺糕内,就是一层糕粉一层肉,最多只能二层肉,不过用一层肉的多。
  做蕃薯丝糕,先要把蕃薯丝煮六、七分熟再搀拌粉里其他豆类也一样要煮半熟才能用。
  十一、千层糕
  做千层糕要用早米的米浆,在磨米浆时要加入中药店买回的槐花米一同磨磨出来的米浆鹅黄色,把磨好的米浆倒入镬内煮,同时用面棍和长柄镬铲把米浆搅和,待米浆成厚糊时立即熄火,再搅和一下,把厚糊舀入蒸笼(笼内铺箬与年糕同),把糕铺平后再上镬蒸,熟后待冷再切煮食。吃时把糕切成“麻将牌”大小入镬煮食,配料各种瓜菜均可,或加入豆腐枣、咸肉之类的东西,千层糕亦可切片煎起来蘸酱油吃,也是很可口的。
  十二、米冻
  做米冻的方法与做千层糕一样,不过不放槐花米。米冻煮食除一般家庭用瓜菜来搭配在米冻摊里出售的那就不同了。米冻摊里用骨头汤,汤里有明甫、大肠、小肠和各种内脏同煮,这样煮出来的米冻是非常可口的。如果一碗米冻加上内脏那又是一种风味了。不知乡亲们还记得青田城隍庙前的米冻摊否?也不知摊的主人还安在否?
  十三、草鞋糕与水蒸糕
  做草鞋糕一般都用早米,如果掺入十分之三的晚米来做,要比纯早米做的好吃。做草鞋糕先把米淘清拣去杂物再泡水,约五六小时后再把米和磨成米浆,把米浆装在布袋压干,把压干的米浆索成条入开水镬里煮,煮至有粘性、韧性时捞起(或把压干米浆用蒸笼蒸熟也可),把蒸过粉里投入捣臼里舂,舂到有劲再拿出来揉搓,搓至很韧,表面很光滑,再把米果索成长条,放入草鞋糕的印模里,再把印模倒扣敲出,草鞋糕面上便印有人物花卉的图案,在糕的表面上还要点一点洋红,表示吉利。待冷后收藏如要长期收藏,把草鞋糕泡在清水里,不过要经常调换清水,才保持久藏不坏。做水蒸糕的方法与做草鞋糕同,不过形式上不同而已,做水蒸糕要把蒸熟的米里捏成条压扁就可以了。草鞋糕可以炒、可煮,可咸、可甜,炒、煮的配料任由各人喜欢,总是离不开肉类、瓜菜、笋、香菇、木耳等项,如喜甜食,只要把糕再蒸软切块或切块煎,蘸白糖吃就可以了。
  十四、糯米肠
  做糯米肠,先把糯米浸泡二三小时,再选一副大肠(要完整无破洞)先用面粉揉搓洗净,再用盐搓擦洗净晾干。再把腌肉(火腿最好的)切丁,笋切丁,香菇泡水后切丁,虾米清洗后切丁。然后把浸泡的米捞起沥干,把上面各物拌匀,再把镬烧热加油,把上面拌匀之物倒入镬里稍炒,加香料及葱花和胡椒粉,待稍冷再灌入大肠里(做法与灌香肠同)每一段不要灌得太满,大约七分满就可以了,把灌好的米肠放入开水里煮熟,不过煮比较困难,一不小心米肠会破裂,也没有蒸出的味道好,熟后趁热吃,是非常美味的一道好点心。这种米肠在家乡做的人家不多,因为做米肠很麻烦,同时要想买一副大肠也不易之故也。
  十五、鹅头颈
  鹅头颈是道素的甜菜,如果经常到庙宇走动的人,是不难吃得到的。
  做鹅头颈先要把糯米淘净焖成饭,乘热把红糖和切细丁的桔饼拌匀,拌饭时稍加一点油,静置一下待饭与糖融合,再把豆腐皮浸水泡软晾干去水分,把豆腐皮铺在桌上或砧板上,把拌好的饭抓到豆皮上,用双手把饭捏成长条(径红三厘米半),把豆皮包卷起来,两头向里摺进去,封口处一定要用面粉或山粉加水调稀加以涂抹后再封口,一定要粘得很牢,再放在蒸笼里蒸,蒸至香气外溢时就可以了。或者把包卷的鹅头颈,放入油镬里炮也可以,熟后切成菱块装盘,上面再散一点糖霜就可以上桌宴客了。炮出来的要比蒸的好吃,不但更加香糯,还有外脆内软,吃起来格外有味。
  十六、八宝饭
  八宝饭我们家乡不常见,尤其是家庭里自己做的更少,不过在上等的酒席上,是经常出现的一道甜点。
  做八宝饭本来是件很普通又很简单的事,但是,从前在家乡里想购买一些蜜饯来做八宝饭的配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吃八宝饭只有到饭馆里吃了。做八宝饭先要把糯米泡净焖成饭,乘热拌入适量的糖霜和猪油,拌好后盖起业,用饭的热度把糖及油融合均匀,把大瓷碗里面抹上猪油,再把干果及蜜饯排列碗底,排出的图案和颜色的搭配要看各人的“道行”了。图案排好后再把拌好的饭填到碗里,由中向边压实,当中成“凹”型,再把豆沙或枣泥或莲蓉馅入凹里,上面再用饭盖上压平,再隔水蒸或用蒸笼蒸,等炊透后倒扣另一瓷盘上。同时镬里倒入一点开水和糖霜,等其融化后,再将调稀的山粉调和“勾芡”,等开便变成透明胶,把勾芡倒在八宝饭之上,这样便是一道标准的八宝饭了。
  十七、松糕
  松糕,我们家乡本来是没有的,后来因温属人士到我们青田来经商,定居青田城内,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风俗,过年做松糕,同时他们在过年时,也有送松糕给商业上有来往的人,表示友善,因此城里的少许人家也有仿做的。
  做松糕要用糯米的湿粉,粉中稍搀入糖霜,用双手抄拌,千万不能揉搓,如有硬块则用手搓细,抄十余分钟后,试捏一把湿粉,向空中试抛一下,如果不碎,不散,再试用双掌把捏拢的湿粉,如果很容易地搓散,表示湿粉的湿度正好,否则粉太湿或太干,就要另加湿粉或加水了。湿粉抄拌均匀后,要静置一二小时,让它充分渗透均匀。蒸时镬里的水要先烧开,再把蒸器坐入镬内蒸,蒸松糕的蒸器与蒸青田糕的不一样,它是木制(与小饭甑类似)的甑,甑口大底较小,中间有一白铁皮钉孔的屉,有六角型、圆型,蒸时把湿的蒸布铺在屉上,再把拌好的湿粉,用双手捧起从手指间徐徐地漏入蒸器里,湿粉沥到一半时,再铺上一层豆沙,或加花生粉(豆粉也可以),加油加糖拌匀的湿料,或用白糖加面粉拌和的料也可以,再把湿粉漏入至八分满,把糕面弄平,把红枣、肥肉薄片及红绿丝等铺糕面,摆出各种图案,蒸至十五分钟后,用筷子试戳一下,如筷子上不粘糕粉就算熟了。做松糕的内馅随便什么干果都可以。如做红豆松糕,只要把红豆煮至七八分熟沥去水分,拌入糕粉里就可以了。松糕热食好吃民,冷食味道就差多了。
  十八、烧卖
  烧卖有二种做法,一种用面做皮,内包糯米的烧卖;一种是用糯米粉做皮的烧卖。用面做皮的烧卖,把面中和入一个蛋,再用温水搀拌均匀,用湿布把面团盖住,让其醒透,才有劲。把面团分摘小块,用手掌压扁小块,再用小面棍擀成圆薄片,再把馅放入,将面皮沿边提起,从腰部捏拢,再把腰上部打摺开口,馅露出口面(馅料先把糯米焖成饭,再用香菇炮软切丁、肉切丁、虾米泡软切丁、笋煮熟切丁、荸荠削皮切丁、葱、姜少许切末等,把上面各种混合炒熟加胡椒粉),做好后排列蒸笼里大火蒸十五分钟便熟,乘热吃。
  用糯米和早米的水磨粉做皮的烧卖,是把糯米七成,早米三成混合泡水磨成水磨粉,把水磨粉分一半用开水烫熟,再把生、熟混合搀拌,一定要揉搓均匀,即用大碗盖住以免冷掉不好包,做时把搀好粉果分摘小块,再把小块用手掌压成圆薄片,再把馅放入(馅料用肉丁、虾仁、荸荠丁、香菇丁、笋丁等加香料炒熟),做法与前同。
  十九、米干
  米干是把炊熟的糯米饭晒燥而成的。晒燥的米干久藏不坏,米干的用途很广,同时它还可以治病,符合现代的“食疗”效果,米干是病人没有胃口时最佳的食物,也是“热症”的妙药,如果牙痛(虚火上升),只要米干加入咸卵,或腌肉同煮,就是一帖清凉去火的“食疗剂”了。米干可以搭配很多佳肴外,它可甜食、咸食,甜者可掺任何干果和蜜饯;咸者可以任何瓜菜、鸡、肉之类的东西,其煮出来的虽然似粥,但其味与粥迥然不同。

知识出处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是指浙江省温州市青田县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青田的饮食以海鲜为主,以其新鲜、美味而著名。著名的菜品有青田鲍鱼、海蛎煎、鱼丸、海鲜豆腐等。此外,青田的餐饮文化也独具特色。当地的小吃有花生腐乳、丝瓜饼、麻花、酥糖等。在传统的饮食文化方面,青田人喜爱食用冬笋和酱腌大黄瓜等食材,这些食材是当地农村自产自销的,因此也具有独特的口味。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