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24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经济活动
分类号: D634;F127.55
页数: 6
页码: 806-811
摘要: 本章介绍了青田华侨在海外的经济活动,包括务工商贩、餐饮、皮革业服装业、百货、国际贸易以及其他行业。同时,也介绍了一些青田华侨回国创业的情况。
关键词: 华侨 经济活动 青田县

内容

青田早期华侨为生计出国谋生,多从事苦力,拎卖小商品。他们吃苦忍耐,省吃俭用,稍有积余就开设家庭作坊、饮食店、洗衣房等。民国时期,青田华侨经济,由单一开始向多元转化。出现贸易货行、水手馆、进口批发及杂艺表演等多种行业。改革开放前30年,新型餐饮业、皮革制造业、服装加工业兴起,成为青田华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入21世纪,青田华侨经济步入大转型、大发展时期,面对中餐业饱和滑坡,百货店兴起。继而,发展国际贸易、房地产、旅游、建筑、种植等新兴行业,经济模式从私人经营发展到股份合作。
  第一节 务工商贩
  务工和行商小贩是青田华侨的起始经济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在欧洲留下的上千青田人,多数从事苦力,有的摆摊卖杂,有的开洗衣店,有的贩卖家乡石雕。20世纪20年代前后,青田赴日劳工和行商小贩约3000~5000人,在荷兰轮船上的华工不少是青田人,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旦失业,改为沿街叫卖、经营花生糖等小生意。
  青田早期华侨艰辛务工,稍有积蓄逐步转为提包行商,也有摆摊和店铺坐商,开办作坊经营。30年代,德国柏林方山籍华侨杨春楷、杨益兴及阜山籍华侨张苏,一边经营小生意,一边组织马戏团表演。
  民国中后期,不少青田华侨逐渐由小商贩向“商行”、“货栈”转型。法国里昂的“茂勋号”、“旭明号”、“秀甫号”、“振兴号”、“松玖号”、“杰勋号”等最有名气,经营瓷器、珠子、橡皮、围裙、领带、皮带、皮夹等生意,有的经营客栈、旅馆、饭店。
  1949年以后,青田人相继出国,人数越来越多,地域越来越广,其经济活动仍然留有早期华侨的轨迹。由务工、行商小贩开始,资金稍有积累即发展其他行业。
  2008年,船寮镇大路村华侨状况调查显示:该村有华侨594人。其中:务工者82人,约占14%;开店65人,占11%;“挈卖”或摆地摊者17人,占3%;开公司5人,占0.8%;其他行业26人,占4%。侨居西班牙20多年的大路籍华侨叶正横、叶碎英夫妇曾述:家乡人出国,其路费除自筹一部分以外,多数由国外亲戚朋友提供担保和资助。到了国外,受雇于亲戚朋友,“白做”(无工资)2~3年,还清债务 后继续打工赚钱积累资金,待积累到3万~5万欧元后,再筹借部分,自行开设“单百店”(百货店)或“糖儿店”(食品店)。勤俭一点,几年以后,便可积蓄一笔资金再发展,或开公司,或经营新兴行业。
  第二节 餐饮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青田人移居国外,资金稍有积累,便发展餐饮业。19世纪末,法国巴黎出现青田侨胞开设的中餐馆。
  1925年,巴西青田侨胞三人合开中餐馆。
  20世纪50年代,青田侨胞开始在德国、比利时开设中国餐馆。
  60年代,意大利的餐饮业尚属萌芽状态。青田华侨经营的中国酒家开张那天,米兰市长登门祝贺。
  1975~1978年,青田侨胞在奥地利先后开设10家餐馆。
  80~90年代,中餐业成为青田华侨首选的从业目标和基础产业。旅荷侨胞10000余人,多数从事中餐业;旅西和旅奥青田华侨70%以上从事中餐业。葡萄牙里斯本有中餐馆300多家,多数为青田侨胞所开。港头籍侨胞周洪泽开设的“中国酒家”,规格高服务好,葡总理亲自嘉奖,为他颁发“欧洲奖”免税25年。
  90年,代后,意大利米兰市的青田人开设的餐馆200多家。连只有3000人口的小集镇也有青田餐馆。意大利青田餐馆达1000家以上。其中“长城餐馆”规模大,营业好,接待国家级代表团,厅堂内留下许多领导人的墨迹。西班牙的陈建欣在马德里开设的“享西酒家”,别具风格,西班牙电视台作专访,在“生活栏目”中对中国饮食文化作专题介绍。1994年,被西班牙政府授予“美食家”称号,1997年2月被选为西班牙中餐协会会长。法国的中餐业历史较长,人数多,地域阔,档次高。青田侨胞经营的“逸和饭店”和“国泰饭店”,集商、住、吃、娱乐为一体,功能齐全,称“巴黎新世界中国城”。由于餐饮业分布覆盖率和重复率过高,生意难做,餐饮业滑坡,明智者纷纷改弦易辙。
  第三节 皮革业 服装业
  皮革业
  皮革业是青田华侨的第二大产业。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和法国。20世纪中叶,青田侨胞在意大利米兰市开设的皮革业工场15家、皮包店6家。在意大利波伦亚、罗马、台尔纳等城市开设的皮革业工场22家、皮包店7家。50~60年代,米兰市胡锡珍的皮业批发公司规模最大,远销欧亚、北美、拉美和非洲几十个国家。至2000年,青田华侨在意大利各城市开设的皮业批发公司、工场、皮包店和皮包摊贩有56家、皮革作坊300家。
  服装业
  服装业是青田华侨的第三大产业。1993年,西班牙青田华侨叶进寅和林峰等人率先兴办服装加工作坊。2000年,全西侨胞服装加工厂(场)约600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其中青田华侨5000~6000人。
  意大利的方山叶红秋家族开设的服装加工厂,至2003年,发展到5个工场、工人1000多名。油竹朱有民夫妇在意大利经营服装业,有3家工场、2家加工牛仔裤、1家加工马甲,成品远销美国。
  第四节 百货
  20世纪90年代后,而对餐饮业滑坡,青田华商经营的百货超市相继诞生。1983年,青田华侨徐国平卖掉餐馆专营小百货(俗称“单百店”),继而扩大规模,经营“中国实业有限公司”。开“单百店”投资金额少,资金积累快,青田华商纷纷效仿。2001年,青田华侨徐宋灵在西班牙马德里开了1000平方米的百货大超市,生意兴隆。
  葡萄牙的“共百店”投资轻,规模小,仅一两万欧元便可开张。主营童装、小五金、小电器、小装饰等廉价小商品。青田华侨在葡国的“三百店”约上千家,数量超过餐饮。一些生意冷淡的餐饮业纷纷转向经营小百货。
  巴西华侨从事百货业较为普遍。2005年,县人在廿五街“肖比”超市约有服装店七八十家;在“奥令东”购物中心开设小商店四五十家,专营中国电器、旅游鞋、服装、眼镜、钟表等。在廿四街购物中心一层,90%店铺都是青田人经营,出售汗衫、短裤、球鞋等。在里约市,青田侨胞经营的日用品百货店上百家。商品种类繁多,有金银珠宝首饰、陶瓷品类、工艺品类、化妆品类、文具类、玩具类和日用品类。经营较突出者有王先昭、季福仁、季礼仁、张超祖、张志凯、季国俊、王家旦等人。
  第五节 国际贸易
  20世纪90年代,青田侨胞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业(国际贸易)兴起。中西欧传统的中餐、皮革业转向贸易,从中国进口土特产、鱼冻品、酒类及装饰品进行批发经营。南美地区的青田侨胞,从中国进口礼品古玩等小百货。旅法华侨郭胜华的“友谊百货店”专营中国商品,占领70%的市场;东欧地区,青田侨胞广泛设立批发公司,从中国运去大批纺织品、鞋类、皮衣等,坐店销售。在罗马尼亚,青田华侨80%做国际贸易生意,2000年已达1万多人。2005年,人员陡增,平均每月有数千青田华侨到广州、福建、江苏、山东、深圳、义乌、永康、温州等地组织货源。2000年,塞尔维亚官方统计外贸机构有1000家,青田人占200余家。2005年,外贸机构有6000家,青田人占3500家。在西班牙,青田从业华侨约2.5万人,不少货源来自青田华侨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中国的服装、纺织品及生活日用品,在意大利、西班牙有广阔市场。目前,意大利的国际贸易已形成了“米兰中华街”、“罗马胜利广场”、“普拉托中国皮包城”。意大利孙明权家族经营的进出口贸易公司、陈建民创立的“天金集团”、西班牙陈建平经营的五金系列产品、法国徐军平的首饰业、东欧陈乃科创办的“青田纳可公司”等,开展国际贸易,业绩显著。
  2000年,近5000名青田华侨成了批发商。新生代青田华侨,通晓中西文化,熟知两地法律,谙熟市场需求,他们继承父业,建立了国际贸易的最佳组合。把中国的义乌、晋江、广州与欧洲、非洲、南美洲联成一条国际贸易线。
  第六节 其他行业
  青田华侨经过资金积累,经济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行业和从业多样化。
  电器业
  1987年,旅居瑞典的青田侨胞柳少惠开办电脑公司,主营电脑主机板硬件,聘用20多位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分别担任销售、发货、维修和管理,公司已健全销售网络。副食业在西班牙马德里,青田华侨经营的副食品店(俗称糖儿店)、中国菜行,几乎条条街道都有。店
  面设在地铁口的生意最好。据经营“糖儿店”的青田侨胞王少芬、徐夏妹述:“糖儿店”只需投入3万~5万欧元,地理位置好一点的,每天营业额可达1000欧元左右,净赚300欧元上下,一年可积累数万欧元。
  旅游业
  旅巴西华侨虞向鸿,独资兴办“巴西通达旅行社”集商贸考察、组团旅游、代办签证、代售机票为一体。仅一年,公司就扩展了一倍,还从事接待商务组,团,洽谈国际贸易。首饰业20世纪80年代,旅法华侨徐乐平在巴黎开了两家首饰店。1994年办成批发部,把中国首饰品销往欧美国家。.2002年,又开了“法国卡丽娜”首饰进出口公司。
  建筑装修业
  2001年,叶皎虹在西班牙办起“月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建筑和装修业务,有三个分公司,120多个工人。劳工的食宿、保险及上下班接送均由公司包干,。工人月工资1000~1200欧元。房地产业
  方山籍陈正波、裘诚信,在巴塞罗那组建“正信房地产公司”至2002年,已建成出售别墅50幢。方山籍季汉勒、陈伯忠等人在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组建公司及工程,队,参与当地的建筑与装修,吸收120多位方山华侨就业。旅罗马尼亚吴潮水,仁庄雅林人,从事外贸兼房地产业。2005年,兴建命名为“青田村”的别墅群,可住居60多户。
  种植业
  西班牙巴塞罗那郊外,居住着上百名青田人,以种菜、种花为业。搭建塑料大棚,住着简易房,一年四季,种植茄子、南瓜、冬瓜、芥菜、白菜、蚕豆和名贵花草,运到西班牙各地的“中国菜行”和“中国花店”批发。
  青田华侨在国外经营的行业甚多,西班牙马德里一条小街道,青田人开设的“电脑网吧”3家、印刷摄影部3家、中西药店2家、儿童玩具店1家、家政服务中介店(介绍女保姆及钟点工)1家。在西班牙的生意场上“无青不成侨”。
  第七节 回国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青田县政府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华侨回国投资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多。
  兴办企业
  2005年,全县有侨资企业69家,累计投资5.7亿元。1998~2001年,侨胞在县内投资兴办企业规模较大的有:温溪皮鞋加工厂、腊口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高岗你好电器有限公司、灵通服饰有限公司、纳可服饰有限公司、盟邦制衣有限公司、麦丽制衣有限公司和开衣制衣有限公司等。
  1988~1994年,侨胞在县外投资兴办的大型企业有:杭州华侨意料电器公司、温州俊辉工艺品公司、四川省都江堰中国地质大学都江堰凿岩钎具厂、浙江赛格斯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宁波益隆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浙江伊梦克斯基础工程公司、杭州下沙电子企业、宁波得力浦电子有限公司、得力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吉信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开发房地产1999~2004年,侨胞在县内投资开发房地产的资金约9亿元,成立公司11家。1999年在山口创建中国石雕城;2001年,兴建新世纪大厦商住综合楼,兴建圣华商业广场及兴华美食娱乐城;2002年,兴建华光、江南大厦,兴建西门山正达豪景山庄,兴建金鹤苑住宅小区。
  侨胞在外地投资开发房地产,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开发安徽当涂姑苏新城,2004年在铜陵市开发14万平方米的商品房,2004年在湖州市南浔建造观光公园(柳院),2004年在丽水开发厦河公寓、欣苑小区及金秀茗居,在遂昌开发潭鑫城。2003年,成立“兴立房地产有限公司”及“欧星房地产公司”,相继在湖北、内蒙古等地开发商品房。2006年,成立“斯达远东置业(江西)有限公司”,兴建江西庐山温泉华侨度假村等。
  建设小水电站
  1995~2006年,青田华侨投资建设的小水电站有伯品电站、焕恩电站、尖溪一级电站、金鸡电站、八源电站等40余座。
  兴办餐饮服务业
  20世纪90年代,侨胞开办海外酒家、飞鹤厅大酒店、辰光大酒店。
  2002年,开办的餐饮服务业有方山乡聚龙山庄、船寮罗华山庄、欧中大酒店、正达开元大酒店、圣华大酒店、现代名人会所及欧星名人会所、侨乡国际大酒店、宏外楼西餐厅、红沙龙桑拿浴房等等。
  至2005年,县城有大小咖啡吧、茶座50余家,均有华侨投资。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