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2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保护
分类号: S-53
页数: 2
页码: 791-792
摘要: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是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和青田县政府负责实施的项目。试验阶段为2006~2008年,执行期为2009~2013年。为了保护该项目,青田县划定了3道保护线,将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
关键词: 文化保护 田鱼文化 青田县

内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保护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中国科学院和县政府负责实施的项目。根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总体安排,2006~2008年为试验阶段,2009~2013年为执行期。
  研讨探索
  2006年7月28~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县政府、中国科学院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稻鱼共生系统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在青田举行。瓦格宁根大学、联合国大学、华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华侨、企业和农民代表60多人参加会议,共同研讨与探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并达成共识。
  制定规划
  青田县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把东南部308平方千米的耕作区域划为“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保护区,并划定3道保护线。方山乡龙现村和邵山村划为“一环线”,作为核心区。核心区的“稻鱼共生”严格保持耕作方式和物种(稻种、青田田鱼鱼种)的原真性,保持区域内遗产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侵扰。方山乡的其他9个村划为“二环线”,组成缓冲区。缓冲区“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以传统特色为主,大部分区域保持严格的原真性,适度发展现代化稻田养鱼。鹤城镇、仁庄镇、章旦乡和山口镇划为“三环线”,组成实验区。实验区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模式经营,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