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篇 石雕之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196
颗粒名称:
第一篇 石雕之乡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36
页码:
745-780
摘要:
本篇介绍了中国浙江省青田县作为石雕之乡的情况。主要从石料、作品、技艺、名师、石雕文化、场馆建设和营销等方面介绍了青田县石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情况。同时还附有青田花岗岩石雕相关内容。
关键词:
石雕
作品
技艺
青田县
内容
美石因青田得名,青田因美石扬名。1995~1996年,青田先后被文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授予“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称号;2002年,青田石雕率先取得全国首家石刻类原产地证明商标;2006年,青田石雕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一章 石料
第一节 青田石
青田石是一种优质叶蜡石,混生少量刚玉、蓝线石、红柱石、蓝晶石、黄铁矿等,具有丰富的玉相学特征,有蜡质感,凝滑,质块状,是工艺石雕和印材的理想石料。
青田石品种约10类108种,产地不一,石料质地、色泽、纹理千差万别。以产地分,有封门石、旦洪石、尧士石、白烊石、老鼠坪石、季山石、岭头石、塘古石、武池石、北山石和山炮石等;以色泽分,有青、黄、白、红、蓝、绿、褐、黑、棕、花10大类。
2001年10月,经北京专家综合分析论证,青田石在“两玉”(和田玉汕由岩玉)、“四石”(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阶段性成果的国石评选中,作推荐国石。
青田石中的矿物成分含量,决定了石质的硬软。一般情况下,氧化铝含量越高越软,氧化硅、氧化铁含量越高越硬。山口、方山、塘古、季山、山炮、周村等产地石质佳,出产多种名石,其中以山口封门产的灯光冻为青田石最上品,细腻温润通透。明代《印章集说》记载“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
名石选介
灯光冻,又名灯明石。青色微黄,纯净细腻,温润柔和,色泽鲜明,半透明。光照下灿若灯辉。明初用于刻印,为青田石之极品,价胜黄金。产山口、旦洪和方山白洋。数量极少,大者难得。
封门青,色淡青,如刚萌发的嫩叶。有的色偏黄、白,质如灯光冻,微透,篆刻印章最宜走刀,尽得笔意,为难得珍品,产山口封门。
蓝青田,又名封门蓝。宝蓝色,质细腻,有些石内常隐现青色冻点,产山口。蓝青田如呈点状或片状分布于浅色石料中,则称蓝星青田、蓝带青田。
金玉冻,颜色为中黄、淡青两色相间,色间过渡自然。质细腻、柔和、少裂,产山口。
龙蛋,俗称岩卵。紫棕色薄“蛋壳”裹生着不同颜色的“蛋黄”,外壳有硬有软,软的易受刀。冻石以浅黄淡青居多。为青田石珍品,十分难得,产周村。
五彩青田,一般由数色组成,颜色有层次变化,两色间往往有过渡色间隔,绚丽多彩,质地细腻,极易受刀。产山口。
黄金耀,色如黄金,故名。质地纯净,黄色艳丽,温润脆软,与灯光冻齐名。产山口。
绿青田,色为绿和墨绿,质细、晶莹、性脆。石中常隐白黄、褐色。产山炮,俗称山炮绿。
第二节 外地石
青田石雕最具包容力,石雕艺人除使用青田石外,还使用内蒙古、吉林、青海、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的石料。浙江临安、云和、景宁、仙居、萧山、昌化等地的石料也广泛采用,其中昌化鸡血石、巴林石、小顺石、东坑石、寿山石使用较多。
第二章 作品
青田石雕发端于六朝,早时多为殉葬、宗教和生活用品,造型简练生动。宋代,青田石雕仍以实用为主。元明时期,书画家始用青田灯光石治印。至清代,青田石雕品种丰富,除印章、香炉等实用品外,还有各类艺术欣赏品,不仅供民间选用,且进入宫廷为帝王将相享用。20世纪初,青田石雕产品集实用和艺术欣赏于一体,成为县人出国创业的主要交易商品。当时,欧洲、美洲等多国留有青田石雕商人的足迹。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博览会,青田石雕梅鹤大屏、牡丹瓶、大印章、小屏风等作品参加展出,获两枚银质奖章,使青田石雕蜚声海外。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品种的质量迅速提升。石雕精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并陆续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得极高评价。改革开放以后,青田石雕步入创新时代,青田石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繁荣。
1988~2007年,在省级以上各类工艺美术品展评中,获奖或被收藏的精品达100多件次。2001年,倪东方创作的“12生肖(12件/套)”,被人以120万元港币的价格购买收藏。
第一节 雕件
人物类
早期,人物作品多见体形粗略的佛像、渔翁等小型单体雕刻。人物创作是青田石雕与时俱进的创新项目,上世纪50至70年代,朱正普创作的《武松打虎》、杨楚照创作的《亲切交谈》及张爱廷创作的《椰林战鼓》等作品,人物形象刻画细微,群体人物栩栩如生。一改传统的创作程式,人物类石雕作品步入创新时代。如《吴越王射潮》、《西游记》等作品,通过众多人物瞬间互动及壮观场景的雕刻,反映了特定题材。目前,在人物创作从业人员中,近20位艺人享有较高声誉。
花鸟类
花鸟类作品创作是青田石雕的强项。镂雕技艺精湛,以现实为题材,创作类型多样化上世纪80年代后,注重从单一花卉类创作到复杂花鸟群体创作。花鸟类代表作有张仕宽的《葡萄山》、林如奎的《高粱》、倪东方的《秋》、周南康的《花篮》等珍品,被国家各级博物馆收藏
山水类
山水类是青田石雕的传统题材,作品创作讲究构图布局的整体性和随意性,讲究造型和章法。近代以林赞卿、金精一等一代名师为代表,下承杜正清、叶棣荣、周悟青、林汉立、林观博等人代表作有林福照的《锦绣河山》、林汉立的《河山之母》、林观博的《赤壁怀古》等,格调新颖,意境深邃,情趣盎然。
动物类
动物类作品创作源远流长,早时多雕刻猪、狮等畜兽类单件和小猴之类的小玩件。经历代沿革至今,艺人大胆创新。林耀光、张海政等一批中年艺人博采众长,开创动物创作新篇章。代表作有林耀光的《群马》、林汉立和陈长青合作的《世纪雄奔》,张海政的《寻根》等。
器皿类
器皿类作品是青田石雕创作的一大特色。明代创作的《瓜形水盂》作为珍品被浙江博物馆收藏。当今,雕刻器皿类作品的艺人逐渐减少。
第二节 镶嵌
石雕行业曾长期为外地供应镶嵌石片,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生产镶嵌产品。这是一种彩石浮雕拼贴画,石色丰富,表现大型复杂的场景,产品深受国外市场青睐。
以石嵌石的石雕镶嵌,多用于表现动物的眼睛,起“画龙点睛”作用,雕刻金鱼、狮球等作品时,广泛运用。
第三节 印章
元、明时期,不少有识文人把青田石印章引入艺术殿堂。清代韩锡胙在《滑凝集》中记载:宋末元初,“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明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崇处州灯光石,果温润可爱也。”明代篆刻家文彭(1498~1573)任南京国子监博士时,遇卖石老翁,买到四筐青田石(多数为灯光冻),开始以青田石治印,不再作牙,章,使青田冻石之名艳传四方。赵子昂、王冕、文彭等著名文人倡导以青田石刻印,开创石章时代,使石质印章逐步得以应用。
印石佳材
青田石成为历代篆刻家最理想的首选印石,是由其天然品格决定的。它柔润脱砂,石质细腻,既不太坚硬又不太脆,易得心应手,尽得笔意韵味。清代陈莱孝论印之诗称:“冶金刻玉古时章,花乳青田质最良。”篆刻家韩天衡说:“青田、寿山皆是石中翘楚,则吾依旧惟倾心于青田。”在《西泠后四家印谱》中,收录了印石344方,其中青田石216方,占70%。北京故宫存有400多方帝王、皇后玉玺,多用青田石篆刻。
印章贡品
清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1790)大臣向皇上敬献宝典福书印章。宝典福书共60,方,用青田灯光冻雕刻,分上下两层装在紫檀木雕龙纹团的宝匣内。印文摘自乾隆御制诗文,每句都带有“福”字,故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名家名
作元、明、清篆刻家赵孟顷、文彭、何震、吴昌硕及近现代篆刻大师齐白石、沙孟海多用青田石治印。
印雕
印雕是利用印面外部位进行雕刻的艺术,其技法有圆雕、浮雕、线刻。印章顶部的雕刻物称印纽。古兽纽造型古朴浑厚,草虫纽生动传神,受海内外人士赞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运用透雕技术,使印雕作品分外玲珑清秀,其《青田石俏色印雕》(套章,与子倪伟仁合作)获国家珍品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夏法起的微刻《美国历届总统肖像》印章,参加1994年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第三章 技艺
青田石雕不同于牙雕、玉雕、木雕,在技艺上有鲜明的特色。因青田石色彩丰富,脆软相宜,既可取俏色,又能精镂雕。选料布局,分按料选题、按题选料两大类。雕刻工序,分打坯戳坯、放洞镂雕、精刻修光、配垫装垫、打光上蜡。技艺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等,经艺人世代传承与创新,已形成了青田石雕“因材施艺形象逼真,镂雕精细层次丰富”的固有艺术风格。其人物类、花鸟类、山水类、动物类、器皿类各有传承谱系和代表人物。
第一节 传承
石雕技艺传承的方式有祖传(随父、随母、随兄学艺)和师传。国家级大师5人祖传(林如奎、周百琦、倪东方、林福照、林汉立),2人师传(张爱廷、周金甫);省级大师3人祖传(林伯正、林观博、徐永丽),6人师传(张爱光、陈小甫、叶品勇、张海政、裘良军、林爱平);著名艺人5人祖传(张仕宽、张梅同、周南康、杜正清、叶棣荣),4人师传(留秀山、林耀光、杨楚照、周悟青)。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人进石雕厂自学成才。也有数名艺人曾保送美术学院深造。
拜师学艺,旧时有严格的行业习俗,学徒首先托中人(介绍人)举荐,师父面相同意后择黄道吉日,徒弟备办“四礼”到师父家行三跪拜大礼。“一经拜师,终身为父”。三年“满师”,徒弟须备办谢师礼。师父以石雕工具回礼。
第二节 传艺
田石雕不少优秀艺人被选派到外地及国外传授雕刻技艺:1958年,徐洪西、陈泽朱、杜正清、周悟青派往辽宁省海城县。20世纪60~70年代,吴子辉被派往乐清、瑞安,林汉立、叶建民被派往内蒙古自治区,陈长青被派往安徽省。1961年,周南康被派往朝鲜。1967年,张爱廷被派往阿尔巴尼亚。2005年,周金甫工作室被丽水学院定为实习基地,30多名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前来学习石雕技艺2007年10月1口,张爱廷、林福照等同温州泰顺技校艺术班的15名学生结对传授石雕技艺
第三节 创新
20世纪70年代,青田石雕名艺人林如奎,突破框框,率先把农作物作为石雕花卉类创作题材,雕刻出《高粱》,此件珍品作为创新的代表作,于1976年被浙江人民出版社制成彩色年历。受此影响,此后出现不少农作物名作,如倪东方的《谷子》、《瓜熟豆香》,林福照的《芋》、张爱廷的《喜悦》等,大大拓展了花卉类的创作空间。
90年代以后,林如奎的《冰山雪莲》、张爱廷的《和平之春》、倪东方的《比翼双飞》、林汉立的《黄芽菜》、周金甫的《老来俏》等,均是青田石雕优秀的创新雕件。
第四节 工具
青田石雕的主要工具有凿子、雕刀、车钻、刺条四种。凿子分方口和圆口两大类。凿口宽度有半分、一分、二分至一寸。凿子由凿身和木柄组成,长约35厘米。凿子用于打坯、戳坯及铲平、修光。
雕刀分平刀、圆刀和斜刀三大类。雕刀长约25厘里米,中间部分状如纺锭,供捏手用。雕刀刀口、阔狭、厚薄、长短不一。平刀主要用于刨,兼用戳或镂;圆刀用于雕刻带有弧度的面,常川于雕刻人物、动物、花卉的形态变化;斜刀用刀刃括,用刀尖刻剔,镂空作品使用最多。
乍钻由钻帽、钻杆、钻绳、钻担、铜管、木榫、钻头组成,主要用于放洞。
刺条由刺尖、刺身与手柄组成,用于作品细微之处的造型。
青田石雕工具演变与改革缓慢。1958年后出现电动带锯锯料,减轻了劳动强度。1980年以后,工具革新,电动台钻、手提电钻打洞广泛使用。90年代以后,电动小型雕刻机已基本替代了古老的传统雕刻工具,但细微之处的雕刻仍然离不开手工。
专记: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
为了适应青田石雕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传承青田石雕技艺,200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依托青田职业技术学校优质资源创办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2008年8月15日丽水市教育局下达“丽教职成〔2008〕91号”文件,青田石雕艺术学校于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招生。,就读石雕工艺专业的学生,享受政府实行的全免费教育(即免除学费、住宿费、工具费、材料费等),并享受每月人均200元的生活补助费及国家助学金、奖学金。
学制三年,课程设石雕基础课、美术基础课、文化课,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在创作中学习,最后一年在基层实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张爱廷、林福照、林汉立、周金甫及部分省工艺美术大师定期前来讲课传艺。学校还有计划地聘请石雕界资深人士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莅临授课指导。
三年来,办学传艺成绩显著。2009年,学校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石雕工艺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工艺石雕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示范实训基地。在学生中涌现出许多极具潜质的石雕艺人新苗来校调研、考察的上级领导、知名人士及专家络绎不绝。
第四章 名师
青田石雕艺人创造了青田石雕艺术的辉煌历史,使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流传于世,艳传天下。下面对7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1位青田石雕名艺人作简介。
第一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林如奎(1918~)
山口人。20世纪50年代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1979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他专心致力于石雕艺术的探索,创作了一批以农作物为题材的作品。1959年创作的《五谷丰登》被选送北京作为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陈列品。1964年,《人民日报》刊登他的作品《高粱》、《咏梅》。
倪东方(1928~)
山口人。1993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5岁随母学艺,以花卉雕刻著称。70年代至今,他创作的《谷子》、《傲菊》、《杨梅》等名作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全国许多重要报刊上发表。有的被评为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2005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省劳动模范,县政协委员。
林福照(1938~)
山口人。2006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花卉人物雕刻。1978年,他的《花篮》、《杨梅》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芋》入选石雕名片,《争艳》由国家博物馆收藏,《钟馗》被选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国庆成就展。代表作《锦绣河山》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征集收藏。
张爱廷(1939~)
县城人1993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人物雕刻1960年创作的《民族舞蹈》曾发表于《浙江日报》;1978年,《寿星》、《民族小孩》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2001年,《喜悦》获中国候选国石作品展特等奖,《田园欢歌》获2003年天工奖金奖。人物传略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
周百琦(1940~1988)
山口人。1988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山水、花卉雕刻,喜欢富于生活情趣的题材1960年创作的《海螺》被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陈列代表作品
《春》参加1987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作品《阳光·生命》被列为珍品。还致力于石雕技法理论的探索,著有《青田石雕技法》(浙汀科技出版社出版)。
林汉(1954~)
山口人。2006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意境深远,风格独特。1998年作品《万里雄风》获青田石雕行业评比特等奖,70年代曾到内蒙古自治区传授石雕技术。作品《楼阁仙子》在2007年2月18日的北京秋季拍卖会上以1344万元售出。
周金甫(1959~)
山口人。2006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花卉、山水、动物创作。1988年自立“石馨苑”石雕工作室,培养了众多石雕人才。《独占金秋》、《老来俏》、《生命之源》、《重聚风采》、《知秋》、《再生缘》等作品获得多项殊荣。《独占金秋》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县第八届政协常委。
第二节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林伯正(1954~)
山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67年,师从父林如奎学艺。擅长花鸟、山水类创作。主要作品有《百鸟颂东风》、《花篮》、《稻谷》、《时熟稔丰》、《鱼跃稻香》等。《年年有余》入选“1998年艺术年历”。代表作《稻鱼共生》被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县第六、七届政协常委。
张爱光(1959~)
山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花卉、动物、人物创作。主要作品有《群仙祝寿》、《蟠桃会》、《童乐》、《空山鸟语》、《飞流》、《秋色万岁》、《地香》、《金辉》等。《春江花月夜》获2007年四大名石展金奖。代表作《秀色可飨》和《欣欣向荣》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县第六、七届政协委员。
陈小甫(1959~)
山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创作。主要作品有《中华之魂》、《竹林七贤》、《龙宫取宝》、《神龙赴海》、《生日寻芳》、《中华之圣》、《四大美女》等。代表作《冰谷寒香》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县第七届政协委员。
林观博(1962~)
山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山水、花鸟、动物创作。主要作品有《春秋舳盛》、《只顾茅庐》、《天下第一峰》、《河山之母》、《环宇》、《赤壁怀古》、《一统江山》、《横枝辍玉》等。代表作《横枝辍玉》被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县第六、七届政协委员。
徐永丽(1966~)
女,高市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人物创作。主要作品有《如意观音》、《传邮万里》、《遥绕芳心》、《春的气息》、《海风》等。代表作《千秋万代》和《海风》分别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青田石雕博物馆征集收藏。丽水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县第六、七、八届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叶品勇(1968~)
山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动物、花鸟、山水创作。主要作品有《鹤景松声瓶》、《梦笔生花》、《欢跃》、《乐》。代表作《聊斋的故事》和《欢跃》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
张海政(1969~)
油竹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动物、古兽类题材创作。主要作品有《欢呼》、《取经》、《寻根》、《冰上家族》、《神龟》、《瑶台仙界》、《惊天动地》等。《神龟》被外国收藏家收藏。代表作《寻根》被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
林爱平(1969~)
山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主要作品有《龙》、《秋曲》、《秋韵》、《将军赴宴》、《新希望》、《双馨》、《老桩的梦》、《天上人间》、《宁静致远》、《田园情趣》等。其代表作《老桩的梦》和《将军赴宴》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丽水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
裘良军(1969~)
山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主要作品有《金身玉躯》、《玉树新妆》、《满壶凝香》等。代表作《花蔓阳春》和《咏梅》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县第七届政协委员。
第三节 青田石雕名艺人
张仕宽(1895~1960)
秋炉坑人。1956年7月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一生艰苦从艺,成就卓越,《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一书对他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代表作《葡萄山》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曾受到朱德委员长的高度赞扬。1959年应邀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
杜正清(1912~)
祯埠人。15岁开始学艺,擅长山水雕刻。1958年被选派辽宁省海城县传授雕刻技艺。1976~1981年应聘到安徽省固镇县工艺美术厂担任石雕技术指导。作品多次送往国内外展览。代表作有《嫦娥奔月》、《篮钉山水》、《黄皮山水》等。
朱正普(1921)
油竹人。20世纪50年代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4岁聋哑,12岁拜师学艺,擅长雕刻古典人物,作品形象传神。代表作《武松打虎》、《女人训狮》、《济公伏虎》、《送子当红军》,先后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
吴如乾(1925~1988)
县城人。20世纪50年代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5岁习艺,擅长花卉、花瓶圆雕。名作《牡丹花瓶》一对,一只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另一只由青田博物馆收藏。多件优秀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分别由杭州珍兰苑与国外博物馆收藏。《咏梅》参加1964年广州工艺品新题材展览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称赞。
叶棣荣(1937~)
水南人。从小拜师学艺,擅长山水雕刻,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代表作有《山行》、《望岳》。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周南康(1937~)
山口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宝玉石协会印石专业委员会委员。11岁开始学艺,擅长山水、古兽、印石雕刻。1961年被派到朝鲜担任民间工艺品设计指导。代表作有《花篮》、《吊链花篮》、《熏炉》、《神龟》、《麒麟》等,《丰登》获1984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品大赛金奖。
周悟青(1937~ )
县城人。16岁学艺,擅长雕刻山水,1958年被选派到辽宁省海城县美术雕刻厂传授雕刻技艺。70年代创作的《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高峰山水》等作品曾送往日本、美国展览。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张梅同(1938~2001)
秋炉坑人。师从父张仕宽学艺,继承父辈的雕刻技艺,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石雕精品。《葡萄山》被定为工艺美术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代表作《葡萄山》由省送给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总部陈列室永久陈列。
杨楚照(1942~)
山口人。13岁开始学艺,16岁独立创作。擅长人物雕刻,早期作品《风雨中牧童》、《拔萝卜》、《扇火炉》受中外美术家好评。佳作《惊醒猪八戒》、《酣睡》、《爱》、《归航之后》、《巴勒斯坦游击队》、《非洲女民兵》、《革命圣地遵义》、《密林深处》、《西施浣纱》等多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奖。合作创作的大型石雕作品《西游记》,1983年运往香港展出,被宋城收藏。
留秀1(1942~)
县城人。他创作的《葡萄山》层次丰富,精细过人,技艺精湛。1985年,《葡萄山》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希望杯”创作设计一等奖。1994年,作品《知秋》被送往北京参加国庆45周年成就展。2001年,作品《瓜香蝉乐》被中国候选国石作品展评为特等奖。
林耀光(1943~)
鹤城镇朱金村人。以雕马而享誉艺坛。1978年创作的《群马》作为国礼被选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作《千里雄风》获第四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二等奖。1985年,从事花岗岩的石艺创作。1985年为浙江农业大学设计制作了大型花岗岩石雕《奔马》。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
第五章 石雕文化
第一节 邮票
1992年12月15日,国家邮电部发行青田石雕邮票四枚:《春》、《高粱》、《丰收》、《花好月圆》,作者分别为周百琦、林如奎、张爱廷、倪东方。是日,青田隆重举行青田石雕邮票首发式暨首届青田石雕文化艺术节。
第二节 著作
历史文献
明刘绩《霏雪录》载:“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山农用汉制刻图书印,甚古..。”
明沈野《印谈》载:“石之贵重者曰灯光..灯光之价,直凌玉上,色泽温润,真是可爱。”
明郎瑛《七修类稿》载:“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崇处州灯光石,果温润可爱也。”
明屠隆《考架馀事》载:“..灯光石..价重于玉..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也..。”
明甘肠《印章集说》载:“石有数种。灯明石为最,其文俱润泽有光..。”
明吴名世《翰林印林序》载:“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行乎其间..。”
清丁敬《砚竹印跋》载:“吾杭昌化石日久色衰。青田、寿山石久而愈妙耶!”
清韩锡胙《滑凝集》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
清陈克恕《篆刻针度》载:“青田冻石灯光冻,出浙江处州青田县,夹顽石而生其材质难得大块。
其理细腻,温润易刻,而笔意得尽。通本明莹,照之灿若灯辉。封门石文质俱佳,高出于寿山、青田之上,近亦出产甚少。”
清黄易在《柳绿更茗新烟》印跋中称:“吾浙产石,青田较胜昌化。谓柔润脱砂。仿秦汉各法,奏刀,易于得心应手。”
冒广生在《青田石考》称:“青田冻石以灯光为无上上品”,“塘头岭所产石,士人呼为塘古,其石为全青全黄者为最。”
黄宾虹在《古印概论》称:“青田、寿山以石刻印之始。江、浙、皖、闽派别不同。”
专著
第三节 名家题咏
青田石雕,国之瑰宝。文人雅士对其精湛艺术的赞誉不胜枚举,名家题咏灿若繁星。
鬼斧神工
书法家王冬龄(1985年4月4日)
蕴玉而生辉
书法家朱关田(1985年4月4日)
巧夺天工
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1985年4月4日)
真善美
书法家郭仲选(1985年4月4日)
青田凝玉蹿,拱璧自连城
书法家欧阳中石
神工艺精
国防部部长张爱萍
无比赞赏贵国人民的工艺美术伟大作品
瑞典俄斯特拉·克力威公司总经理安德生
岂是女娲遗石今犹在,彩色人工斧自妍
费孝通(1986年2月21日)
青川田彩石美如玉师巧手夺天工
画家潘洁兹(丙寅五,月参观青田石雕陈列室,对石雕艺
人之技艺深为钦佩,题此纪念。)
艺海奇葩鸯满天下
宁夏书画代表团(1986年6月)
青田石卿雕一再明:艺术与技术的依赖关系,起决定作川的仍在巧妙的艺术构思,而不是精雕细刻的高超技术。
美术评论家王朝闻(1986年11月13日)
石有精气神,艺有绝妙巧
青田蕴灵秀,喜镌天下宝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
世博园浙江展厅占川石雕艺术水平之高,产龀品价值之珍,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孟加拉国国防部长扎曼少将(1999年11月5日)
对于你们所具备的如此精美的工艺制作水平和悠久的传统文化,致以我最衷心的祝贺。
马来西亚农业部长苏莱曼·哈吉·丹德(1999年7月28日)
这些美丽的石头,它们的造型和艺术加工给我留下了作常深刻的印象,希望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德国总领事龙贝格
石神
书法家沈鹏(2002年)
第四节 艺术节
为弘扬石雕文化,“让石雕告诉世界,中国有个青田”,县委、县政府举办石雕文化艺术节。1992年12月15日,由电部发行青田石雕邮票。是日,青田县隆重举行青田石雕邮票首发式暨首届青田石雕文化艺术节。
2001年10月8日,继首届石雕节以后,遵循“石雕牵线、文化搭台、市场运作”的思路,举办第二届“中国·青田石雕节”。石雕节由“石雕文化、文体表演、华侨联谊、经贸招商、旅游观光”五大块组成。活动内容有开幕式、大型民间踩街活动、出口商品交易会、全国名家书画展、投资项目洽谈会、全球青田人联谊大会暨反“台独”促祖国和平统一大会、上海航模队航模表演、青田石雕精品展示及拍卖活动、石雕之夜文艺晚会、山口石雕城开业典礼及新世纪石雕艺术论坛、青田侨界建言献策会、项目洽谈观光旅游、投资项目签约会及闭幕酒会。与会者有政府官员、各界著名人物代表、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及海外侨领等800多人。
第六章 场馆建设
2003年开始,县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两个石雕专业市场、一座青田石雕博物馆、一个石雕工业园区和一个石雕文化园。
第一节 石雕文化设施
背川石雕博物馆
石雕博物馆坐落在青田火车站广场西南角,2003年1月8日动工兴建,2006年11月26日落成,占地面积21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48.5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
全馆六层:一层为销售区,二、三层为展示区,四层为办公区,五、六层为档案管理区。该馆是宣传青田石文化的主阵地。集青田石雕的创作、收藏、研究、交流、展示、鉴赏于一体,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和科研功能,是青田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藏品500余件,馆内有林如奎、倪东方、张爱廷等大师及名艺人捐赠的作品50多件。
馆内厅廊宽敞明亮,楼层设计大方,有引人注目的郭沫若题词放大墨宝,有清代寓意“五福”的五只蝙蝠造型装饰。
千丝岩石雕文化园
位于山口镇东面山谷中,有千丝瀑、千丝潭等自然景观。著名石雕艺人倪东方,以“瀑、潭、崖”为背景在空隙地创设石雕作品《观音听瀑》、《十八罗汉》、《碑林》等,通过错落有致的艺术布局,使之成为千丝岩旅游景点的石雕文化公园。
个人陈列室
青田石雕民间藏品非常丰厚,林如奎大师的“石耕苑”、倪东方大师的“惜石斋”,收藏青田名石、各地奇石和青田石雕精品,久负盛名,招徕国内外游客登门参观,成了青田石文化旅游亮点。
石耕苑,位于山口千景路林氏宅院。主人为林如奎大师,以陈列青田石雕山水花卉雕件为主,苑内藏品达数百件,凝聚了大师近80多年的艺术心血。国家领导人宋平曾莅临参观。
惜石斋,主人倪东方,位于山口村大师楼三楼,收藏陈列的石雕精品500多件。斋名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
第二节 石雕市场
山日中国石雕城
位于山口中心地段。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高五层,店面101间。1999年开工建设,2001年竣工开业。是集石雕生产、交易展示、信息交流和石材集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石雕交易集散中心。沿街有石雕作坊,有琳琅满目的石雕工艺品,可欣赏选购,可亲自动手参与雕刻。
青川石雕工业园区
位于水南火车站西侧中心地段。占地面积3.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9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2007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整个建筑群集销售、展示、工场和宿舍于一体。同周边名日繁多的“石雕专卖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侨乡石雕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充分展现了青田石雕行业的繁荣。
第七章 营销
第一节 自产自销
早期,许多青田华侨“石雕商”将青田石雕向欧美各国推销。据1931年《工商半月刊》记载,自温州转销美国的青田石雕产品共2500箱。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由县手工业联社与上海进出口公司签订供销合同,然后将石雕产品按时发货到合同单位,进行计划营销。
“文化大革命”后期,石雕产品基本上由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按供销合同营销。
改革开放后,青田石雕产品自产自销十分活跃。县城、山口、油竹、水南、方山及丽水、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各种名目的石雕产品销售店陆续开张。由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多渠道营销机制,青田石雕产品的年产值逐年递增,2006年为52534万元,2007年为4827万元。
第二节 展销会
1980年、1982年、1985年、1986年、1987年曾分别在广州、连云港、北京、香港、杭州等地,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
2000年1月,在上海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
2001年7月,“青田石雕·香港展”在香港中环富丽大酒店举办。
2006年11月1日,青田石雕全国巡回展首站在温州博物馆启幕。
2007年10月1日,青田石雕在北京友谊酒店展示展销。继而在杭州举办浙江省名牌产品销售联销展览会。
第三节 拍卖会
2006年1月27日上海中富拍卖公司在青田石雕博物馆一楼举办“首届青田石雕精品拍卖会”。参与拍卖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石雕经营者和收藏家200多人。参与拍卖会的青田石雕精品有《南山嬉乐图》、《泰山》、《高粱》等。这次拍卖会成交额达1000多万元,46件精品成交36件,成交率为78%。青田石雕进行拍卖,是产品营销的创新。
附:青田花岗岩石雕
花岗岩石雕是青田石雕的延伸。20世纪80年代后,从模仿走向创新,产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青田花岗石雕的石料属燕山晚期第二次和第三次侵入岩,块状结构。
品种有细粒花岗岩、细粒石英钠长岩、中粒钾长岩等10多种。颜色有白、灰、灰白、芝麻花、深绿、青和黑等色。结构精密,耐酸耐碱率高达99%以上,是理想的建筑和雕刻材料。
青田花岗岩主要产自仁庄镇、温溪镇、舒桥乡等地。外地石料主要来自福建、山东、广西、河南、四川、山西及本省的泰顺、武义、东阳、遂昌等地。国外进口石料有“蒙古黑”、“印度花”、“南非红”和“缅甸玉,”质佳最受欢迎。
生产与经营青田花岗岩石雕的工场有50多家,大多分布在330国道两侧。规模最大的是石溪乡溪口村的青田县海达石艺雕塑公司,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10多个工艺车间及开阔的石料场。该企业集设计、生产、安装、运输于一体。员工200多人,其中雕塑家和中高级工艺师35人。生产体雕、壁雕、盆雕、线雕及园林景观、城市装潢雕塑、亭台楼阁、栏杆碑牌等工艺品。企业不断扩大,2007年投入巨资兴建2000多平方米,集销售、展示、陈列于一体的“浙南石艺雕塑展示厅”,以质量和诚信赢得良好口碑。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