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扶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1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扶贫
分类号: F323.3
页数: 4
页码: 644-6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青田县科技扶贫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推广实用技术等。
关键词: 青田县 科技服务 科技扶贫

内容

推广实用技术
  1991年起,在省科协80余万元资金的支持下,省、县科协以联系章旦乡、仁宫乡、岭根乡、章村乡、鹤城镇、腊口镇为重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帮助开发红泥、高岭土等自然资源,发展捺李3万株,开展稻萍鱼立体农业示范,发展大棚蔬菜、高山蔬菜、高山西瓜和指导贫困户科学养猪、改造竹园、建立杨梅示范村、马铃薯高山留种、西瓜套种玉米、柑橘高接换种、大枝修剪,旱地三熟套种、引进新品种试验等50余个科技项目。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科技扶贫为农民增加收入5000余万元。2000年6月,县科协“推广实用技术,实施科技扶贫”在浙江省县级科协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1992年起,县科协在章旦乡横坑村开展稻萍鱼改造低产田示范。1993年,实施稻萍鱼示范5.53公顷,经验收平均亩产稻谷520千克、鲜鱼44.5千克;1994年、1995年,实施稻萍鱼4公顷。1996年,县土肥站、县科协等单位的“稻田养鱼综合利用”项目获省政府星火计划三等奖。1999年5月2,4日,《科技日报》二版,刊登浙江省青田农村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种稻养鱼富农家》的报道。
  培育杨梅苗 过去青田种的杨梅苗都从外地引种。1998年,县科协帮助仁宫乡孙前村农民培育杨梅苗,采用东魁杨梅枝条培育杨梅苗6万余株,1999年春,出售杨梅苗5万余株,收入35万元后尝到甜头,杨梅苗培育成新的农村产业,每年培育杨梅苗30万株以上,其中1999年,育苗60万株,2002年,育苗100万株。孙前农民不仅为青田发展0.4万余公顷杨梅提供大多数苗木,而且还推广到江西、湖南、广西、福建、云南、广东、四川、浙江等省33个县种植。
  杨梅选种 1997年起,县科协对孙前村的杨梅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变低产为高产,主要是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实行科学整枝修剪,适时调控,克服杨梅结果大小年,增施微量元素,实行病虫害防治。1999年,经测产验收1.8公顷(27亩)东魁杨梅平均亩产437.5千克,每亩经济收入5000余元。对孙前村的徐林海、徐林生、徐林弟的3株杨梅于1999年和2000年的6月24日进行考种:杨梅单果平均横径3.78厘米,纵径3.8厘米,单果重28.77克,含糖10.26%,可食率95%,核重1.4克;每株年平均产量为113.3千克。丽水扬梅优株选种课题组确定3株杨梅为优良单株。2009年6月,孙前村叶焕南种的杨梅单果重61.3克,在青田县农业局2009年度杨梅单果王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科技兴村 1999年3月,县农业局、科委、科协联合在腊口镇(原石帆乡)高坟岗村实施“科技兴村”工程。高坟岗村257户、997人,耕地30.47公顷,柑橘40.4公顷,1999年初种四季豆26.4公顷。为提高农民素质,为了对柑橘和菜豆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柑橘的品质和四季豆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把“科技兴村”同“绿证培训”、“农函大”培训相结合,给每个农民发农业实用新技术资料,并聘请丽水高级农艺师林近贤每月为高坟岗村农民上一次柑橘和菜豆管理技术课。2000年,“早春四季豆高效技术推广”课题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兴村”工程实施两年,增加农民收入132万元。2000年11月,县农业局副局长、农艺师厉伯欣被评为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
  “金桥工程” 1993年,由中国科协发起组织实施的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科技服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在科技与经济之间“架桥”称“金桥工程”。1993~2005年,,县科协组织科技人员为经济建设牵线搭桥,全县实施“金桥工程”50余项,增加农民收入3000余万元。1994年,实施油茶低产改造、微水电推广应用、稻萍鱼技术研究、推广发展水果生产、山塘小水库养鱼高产模式推广、瓯江大虾捕捞运输暂养试验、发展高山蔬菜、彭湖股份合作电站建设等9个项目取得成绩,1994年12月5日,《丽水日报》头版刊登报道。1999年,县科协实施的“万亩杨梅示范推广”项目,2002年被评为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