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章 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078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教学
分类号:
G526
页数:
4
页码:
621-624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青田县教学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学制教材、教学设施、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
关键词:
青田县
地方教育
教学
内容
第一节 学制教材
1988~2001年,小学学制推行五年一贯制。2001年9月,小学实行“一校两制”,即一年级同时招收五年制和六年制新生,2002年9月,并轨为六年制。
1988~2007年,初中和高中实行三年制。
在教学中,除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之外,还采用一些地方教材作为补充教材。
1989年和1994年,丽水地区教委编写的《可爱的家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选》作为补充教材。
1991年,陈慕榕担任主编,会同教研室人员编写了《青田乡土教材》,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内容详尽、洁朴通俗、可读性较强”,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供小学四、五年级使用,初中一年级作为课外阅读。
2003年,县实验小学编写了《可爱的家乡》、《七彩活动》、《快乐成长》等乡土教材供低、中、高段学生使用。
2004年,章旦中学教育集团以古代经典诗词、格言、警句、文章为内容编辑了1~9年级“语文·校本教材”。
第二节 教学设施
随着教育投入增大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青田中小学图书报刊、仪器设备、电教器材等教学设施不断趋于现代化。
图书报刊
1990年,全县中小学有图书129207册,2007年,达到791953册。44所中小学建立了图书馆。“十五”期间(2001~2005)图书馆配有专(兼)职管理人员。2002年,全县普通中学出现电子图书,藏量160张。2003年,全县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有电子图书182张、23张。2006年,全县中小学有电子图书60968张。
仪器设备
1988年,全县中小学仪器价值448671元;1990年,增至120万元。仪器配备达Ⅰ类中学1所,Ⅱ类15所,Ⅲ类2所,全县还有21所初中有演示实验设备。小学Ⅰ类3所,Ⅱ类4所,Ⅲ类10所,还有23所小学有演示实验设备。
1995年,全县中小学仪器设备投资达20.74万元;1996年,投入660万元,兴建约1.45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和仪器室。1999年,县财政拨出“普实”(即普及实验教学)仪器配备专项经费30万元。温溪、鹤城、船寮镇政府分别支出9.95万元、9万元、6.61万元来完善“普实”配套设施。同时,县政府对全县33个乡镇作“普实”评估验收。同年11月,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组对35所中小学实验普及工作进行逐项量化评分验收。
2002年,中、小学仪器设备总值为983.70万元(其中小学为322.34万元)。2003年、2005年达到国家和省定Ⅰ类标准的学校,分别为15所和18所。2007年,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457.32万元,其中小学511.20万元、普通中学651.97万元、职业高中294.15万元,仪器设备达到Ⅰ类标准的学校增加到44所。
电教器材
1990年全县有14个教学电影放映队,配有教学影片94部,分期到学校放映。有各种型号白昼幻灯机67台、投影仪80台、幻灯片1万余张、放录机25台、电视机55台、录音机257台、扩音设备86套、照相机55部、语言室1个。同年,青田中学率先购置14台计算机建成计算机教室。
1992~1996年,青田县投资28万元,添置15万元的音像教材,全县共配备投影机300多台、录音机500多台。人民小学(实验小学)、城东小学率先实现每班有一台电视机、录音机、投影机和一幅银幕的目标。1995年春,县人民小学通过捐资方式,购置50台计算机,在县内小学中第一个拥有计算机教室。
1999年9月,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在青田中学使用。2000年,各中小学普及“两机一幕”(录音机、投影仪、银幕)。2002年,人民小学装备2个多媒体教室。2003年,实施《青田县教育城域网建设方案》、《青田县教育城域网软件解决方案》。12月,完成平台安装(包括信息发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办公OA系统、邮件服务系统六大系列)和建成中心演播室。2004年3月5日,青田县教育城域网开通。
2005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光盘放像设备113套,DVD光盘资源105套。自此,全县所有小学(含教学点)都拥有光盘放像设备及光盘资源。
2002~2007年,投入信息技术装备经费约6400万元,其中,2007年投入经费为3000万元。
第三节 课堂教学
1988年,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按“示标一导标一测标一补标”的程序进行,要求课堂教学做到“目标准确、教学灵活、结构优化、语言清晰”。
1988~1998年,章旦中学、城东小学等校开展分层次教学法;实验小学在低段进行联想识字教学法;北山镇小在语文教学中推行质疑问难教学法。
1996年开始,使用教学录像带进行教学。2005年,建有光盘放像点,使用光盘进行教学。
青田中学《中学物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成效研究》、青田二中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多媒体优化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城东小学的《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等论文相继发表。同时,进一步开发、研制多媒体教学方法。2004~2007年,在省自制多媒体软件评比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各4个、三等奖5个。
2004年,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小学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各科教学中采用主体型探究法教学。
10月,县教育网视频“直播课堂”分别以“名师风采展播”、“教坛新秀风采展播”等为主题,进行网络视频直播。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除了教师认真教学之外,还采取教学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一定效果。
1988~2007年,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张田若、朱作仁,特级教师贾志敏、斯霞、朱雪丹等105人次来青讲学。同时,教育局(教委)还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取经计800余次。
第四节 质量监控
1997年秋季,率先在丽水地区建立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2003年,又制定《青田县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青田县初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由“目标、测量、评价、回馈”四个环节构成体系。对学校、班级及学生个体进行全程跟踪测试,科学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学生的学业现状和预测其发展趋势。具体的做法是:以小学毕业时的学能测试为初中入学成绩,通过初中阶段每个学期的学业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评价学校、班级及个人的现时成绩。
评价的主要参数除传统的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外,增加了“学科成绩”和“教学增量”两项重要指标。“学科成绩”是指将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转换成标准分数状态,再赋以一定的权重;“教学增量”是指本次测试成绩的等级分与上一次测试等级分之间的比较,从而反映其进步情况。
高中: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分别编制学科和考试目标,进行统一测试和阅卷,经统计,提供多种参数,对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问题,加以改进。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