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89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森林资源
分类号:
S757.3
页数:
6
页码:
461-4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2007年青田县林业资源的现状和变化情况,其中县域内丘陵和山地占大部分,土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使林业用地、有林地逐年增加。全县经济林以油茶面积最大,其次是杨梅和柑橘。
关键词:
青田县
林业资源
林地
内容
第一节林地资源
县域内丘陵和山地占95.31%,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山地占67.60%。土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使林业用地、有林地逐年增加。2007年,林业用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3.06%,人均林业用地0.43公顷。
2007年,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189082公顷,占林业用地的91.31%;灌木林13069公顷,占6.31%;未成林地2084公顷,占1.01%;无立木林地2350公顷,占1.13%;宜林地488公顷,占0.24%;疏林地、苗圃地、辅助生产用地15公顷。
2.本表1985年为林业普查教据,2007年为林业资源调查数据
有林地面积中有纯林140654公顷、混交林39654公顷、竹林8774公顷。
林业用地中国家、省重点生态公益林52567公顷,占林业用地25.38%。商品林地154521公顷,占74.62%。
全县经济林16104公顷,以油茶面积最大,其次是杨梅和柑橘。主要分布在章村、腊口、鹤城、海口、船寮、舒桥、仁宫等生产油茶、杨梅、柑橘的主要乡镇。章村乡3204公顷,占全县经济林面积19.90%.
第二节森林植被
青田县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浙闽山丘甜储、木荷林区,植被顶极群落以甜槠、木荷为建群树种,伴生栎、栲、楠和山茶等树种。由于山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森林植被具有复杂多样的地域特点。
由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原生植被已被反复利用和改造,代之以次生植被为主。1986年,全县次生植被占有林地76.8%。县域内有森林植物90多科,290多属,700余种。天然植被中主要树种有青冈、苦储、甜、、木荷、枫香、冬青、马尾松、杜鹃、山苍子、白栎、茅栗、映山红、石竹、苦竹等。
人工植树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湿地松、香樟、杜英、栾树、无患子、桂花、荚竹桃、紫薇、含笑、香槐、樱花、红叶李、木连、冬青、喜树、毛竹、水竹、杨梅、柑橘、茶叶、板栗、桃、李、梨、苹果。河谷平地、“四旁”植树树种有水杉、银杏、池杉、白榆、苦楝、泡桐、香樟、广玉兰、香椿、冬青、金钱松、桂花、棕榈等。
第三节林木蓄积
树木自然生长、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及控制林木采伐、实行森林资源保护等因素使活立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上升。2007年比1985年活立木蓄积量增4613775立方米,增2.69倍,其中乔木林分蓄积量是1985年的4.03倍,疏林活立木年均蓄积量减94.37%。此外,散生木减8.19%、“四旁”植树减68.23%,毛竹增116.23%。
2007年,森林覆盖率80.4%,比1985年的63.6%提高16.8%,平均每年提高0.76%。
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结构以乔木林为主;龄组从幼林为主逐步向中龄林为主过渡;近熟林、成过熟林比例上升;林种以用材林为主,树种以松木林为主,森林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第四节古树名木
1987年,全县登记在册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431株。1998年,悬挂古树名木标志牌608块。
2002年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全县有树龄百年以上古树6710株。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218株,300年~499年的二级保护古树847株,100年~299年的三级保护古树5645株。古树群151片、3303株,散生3407株,分布在全县各地。树种35科65属91种,列前五位的是:马尾松3206株,苦储913株,枫香763株,香樟337株,木荷306株。珍稀树种红豆杉、赤榧、江南油杉、罗汉松等古树分布在鹤城、北山、船寮、高湖、石溪等乡镇。
太鹤公园有百年以上古松200余株,其他古树51株。环翠寺门口一株糙叶树,已有550年树龄。温溪古榕群有大叶榕、小叶榕、台湾高山榕等大小榕树38棵,其中树龄在250年以上的17棵,还有百年以上的樟树、枫杨各3株。
1988年7月25日,38米/秒飓风入侵县城,县城新寺巷原县体委旁的一株百年枫杨被连根拔起。2002年4月16日雷雨大风把祯埠乡林园村一株
直径约2,米、高约60米的百年古枫树吹倒。2007年8月,湖边村梵宗寺一株450年树龄的古松遭雷击枯死。
附:浙江第一沉木
2006年上半年,干学雄、干军雄兄弟俩在瓯江与四都港交汇处,发现一株古沉木。他们雇工将深埋河滩沙石下10多米的沉木挖出来,放置在石郭工业园区“浙江欧帝莱服饰有限公司”仓库。
古沉木是一株实心的香樟,全长约20米。分段后下段主杆长约6米,直径3米多,需5人才能合抱;中段主杆长7米多;上端有两根树权,呈“丫”字形,各长约7米。沉木呈炭化现象,表皮纹理清晰,质地坚硬。查阅有关资料,是迄今为止省内发现的最大的古沉木。
第五节野生动物
据对《浙江动物志》、《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卷》、《青田县志》等文献检索整理,初步确定县域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9目75科294种。其中:兽类8目20科55种,鸟类16目39科180种,爬行类3目9科38种,两栖类2目7科21种。
属国家一级陆生保护动物的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鸳鸯、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白鹇、白鹭、草鹗等。
八面湖林场一带有猕猴群活动,石门洞林场、季宅乡、祯旺乡偶有发现。穿山甲在山区有分布。山口、仁庄一带溪流中常有水獭发现。画眉、相思鸟分布在高湖镇内冯村、季宅乡、黄烊乡和石门洞林场一带。野猪、黄麂、野兔、蛇类在全县分布很广。野猪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程度的损害,致使部分偏僻山区农田抛荒。白鹭以鱼虾为食,对渔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