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管理执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886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管理执法
分类号: F323.7
页数: 8
页码: 453-4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2007年青田县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情况。县政府制订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技术标准,强化行政执法和农业管理,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和食品安全检测,保证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行政执法 农机管理 畜牧业管理

内容

1988~2007年,青田县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制订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技术标准,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和农机、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保证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节植物保护
  病虫测报与检疫
  2007年,县病虫观测站将温溪镇沙埠垟虫情测报点迁移到石溪乡石溪村田端垟。安装自动虫情测报灯取代老式虫情测报灯,虫情测报设施得到改进。
  县植物保护站根据病虫调查和预测情况每年不定期发布病虫情报10多期,分发到各乡镇和农户手中。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县植物检疫站对植物检疫对象进行普查、监测和防治。先后制定《青田县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青田县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青田县加拿大一枝黄花秋季防控方案》。2005年,在祯埠乡设立第一个红火蚁监测点,至2007年,全县设立红火蚁监测点12个。在瓯江沿岸公路和铁路两旁、苗木繁殖场、果园、公园、码头等地设立16个柑橘小实蝇监测点(其中市级监测点1个)、6个梨枯梢病监测点和3个葡萄根瘤蚜监测点,加强监测,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入侵。2005年,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2005~2007年,共签发植物检疫证书7129份。
  病虫害主要种类和防治
  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黑尾叶蝉等;小麦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杂粮病虫害有玉米螟、斜纹夜蛾、番薯黑斑病、蔓割病、番薯瘟、番薯小象甲等。马铃薯有晚疫病等。病虫害防治以水稻为主。
  农作物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和危险性病虫害有:
  1989年,温溪镇等地发生检疫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992年,温溪、北山、船寮等乡镇1.3公顷水稻发生细菌性条斑病。
  1994年,万阜、仁宫、章旦、船寮、季宅等乡镇600多公顷单季稻发生严重穗颈瘟,减产20%~50%。以汕优63、汕优64等种植多年杂交水稻感病最重。
  1998~1999年,东源、高湖、北山、季宅、双垟等10余个乡镇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发生面积130多公顷,平均丛发病率7.1%,产量损失15%左右,严重田块减产80%左右。
  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柑橘有黄龙病、溃疡病、疮痂病、煤烟病、红蜘蛛、吸果夜蛾、锈壁虱和蚧壳虫等;杨梅有赤衣病、小叶病、褐斑病、牡蛎蚧、卷叶蛾等;桃有流胶病、缩叶病、桃粉蚜和桑白介壳虫等;梨有黑星病、轮纹病、二叉蚜、梨星毛虫等。其中检疫性病害柑橘黄龙病受害最重,损失最大。2001年,柑橘黄龙病在腊口、海溪等4个乡镇相继发生。2002年,扩大至腊口、舒桥、海溪、海口、船寮、祯埠、祯旺、章村等8个乡镇、73村、5029户的柑橘,面积29.9公顷。2004年底,又扩大到13个乡镇,面积70公顷,柑橘生产损失严重,并威胁全县柑橘生产安全。
  水稻病虫害防台1998年以来,引进推广抗性较好杂交稻协优9308、粤优938、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新品种,淘汰、替换种植多年的汕优63、Ⅱ优63、Ⅱ优2070等感病品种,提高抗病虫能力。
  2000年,县农业局在季宅乡季宅村实施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和示范。
  2003年,季宅乡黄放口村仙人坦垟4.5公顷水稻实施病虫害统一防治。
  2004年,高湖镇良川四泽垟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一防治。
  2006年,阜山乡岗下、坑边等村实施千亩农作物病虫害统一防治。
  柑橘黄龙病防治2002年,青田县组织开展柑橘黄龙病普查和扑灭工作。10月28日召开全县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对乡镇农技干部和兼职植物检疫员进行业务培训。11月7日,,县政府召开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县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黄龙病的防控工作,并与有关乡镇签订《柑橘疫病扑灭防治工作责任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联防联治。通过调查、发动群众挖除病株、防治传毒媒介木虱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扑灭柑橘黄龙病。2006年,县政府为6个柑橘黄龙病传播媒介木虱防治示范点配备木虱防治药物,进行统一防治。2007年,全县木虱防治面积760公顷。县政府出台果园改造开发补助政策,鼓励农民在柑橘黄龙病病株挖除后,改种批巴、柿子、杨梅、黑李等,对果园进行再开发。凡再开发连片面积在5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2007年底,全县果园再开发面积17公顷。柑橘黄龙病扑灭工作通过省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验收,被评定为优秀等级。
  第二节项目技术管理
  推广项目
  1988~2007年,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项目有:粮食作物高产模式栽培、旱粮高产示范、稻麦优良品种繁育推广、杂交水稻高产模式栽培、轻型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水稻垄畦法栽培、配方施肥技术、多效唑培育水稻壮秧、无公害生产、规范化稻田养鱼、柑橘高接换种、杨梅、高山蔬菜、茶叶标准化生产、山区种草养羊和稻田养鱼产业化等,以项目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培训
  1988~2007年,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业技术培训,辅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培训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内容从单一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农业科技信息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方向扩展;培训对象涵盖农民、农民工、移民、下山脱贫农民、妇女等;组织培训的部门除县农业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外,县扶贫办、人事社保局、县妇联、团县委、县关工委等许多部门也积极参与。2007年,全县农业适用技术技能培训413期,培训15623人次。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培训26期,1958人次;农业技术一事一训335期,10650人次;绿色证书培训52期,2215人次;农业欠发达乡镇农业技术培训800人次。全年17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接受农民技术咨询3080人次,发放资料3300份。1981~2007年,县农业广播学校培养了种、养业人才390人。
  地方标准
  1998~2007年,县质监局发布由农业局、水利局和质监局制订的11个农产品地方质量标准,其中2个前地方标准被新的标准所替代,并根据地方标准分别制汀出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手册。按照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要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符合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要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节畜牧生产管理
  县域内主要畜禽疾病有猪瘟、猪丹毒、气喘病、蓝耳病,羊传染性口炎、传染性胸膜肺炎、鸡新城疫、禽出败等。2006年后,增加猪蓝耳病免疫。1988~2007年,全县每年实行春、秋两次全面防疫和仔猪免疫。
  1994~2007年,县畜牧兽医局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向从事畜禽饲养、屠宰、加工、收储与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633份。
  1985年7月起,猪白肉须经检疫人员检验合格、加盖验讫印章后方可出售。1997年6月,鹤城镇率先实行生猪定点屠宰,进行集中检验检疫。次年,温溪、山口等镇相继实行。
  2007年,全县有13个乡镇进行检疫。1988~2007年,累计检疫猪80多万头,牛肉141吨,羊肉92吨,禽肉3639吨。
  第四节渔政管理执法
  渔政管理
  1985年5月,县渔政管理站成立,负责渔政管理工作。
  2004年4月27日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保护瓯江水产资源,严禁炸、电、毒鱼的通告》,对违者给予批评教育或罚款处,理,造成渔业重大损失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保证母鱼安全越冬和产卵,确定十里潭为常年封禁潭,北岸滩、高市滩为鱼类产卵滩,实行季节性封禁。规定每年4月1日~9月30日为河蟹禁捕期,4月1日~12月30日为鳗苗禁捕期,10月20日~11月10日为四都港、小溪港口香鱼禁捕期。
  县渔政部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省《渔业生产管理和水产资源保护条例》、县政府通告等有关渔业管理的规定。
  2000年,渔政管理部门制定瓯江鱼类捕捞标准:自鲢、花鲢、草鱼为0.5公斤,鲤鱼、甲鱼为0.25公斤以上。持证渔船必须按规定标准进行捕捞。凡捕捞未达规定标准的,一律放回瓯江水域。蟹苗、虾苗、鳗苗等三大鱼苗实行禁捕、限捕。属国家保护珍稀鱼类鼋、大鲵和花鳗鲡等严禁捕杀。
  1972年起,建立渔业捕捞专业队。2005年起,渔业捕捞实行“三证”(即捕捞许可证、船只航行证和管理费缴纳证)管理,无捕捞许可证者不准到江河捕捞。2007年,全县持有“三证”捕捞渔船183艘。
  泞田戳保护
  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加剧,特别是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瓯江沙石料开发和城市扩大等原因,鼋的繁衍生息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000年12月12日,省政府批准建立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县水利局负责保护区管理工作。2003年7月,县政府批准设立“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县政府通过电视、报纸、标语等宣传工具和现场咨询,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鼋的保护知识。在保护区设立标志牌,专人巡查,加强青田鼋的保护工作。
  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调整保护区范伟围,并对调整后的保护区进行功能划分。2007年11月12日,省政府批准“青田鼋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调整后的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离县城30多公里,上起石门洞渡口上游400米(东经120°06′33″,北纬28°16′53″)下至船寮镇自岸村口悬崖边(东经120°11,′53″,北纬28°15′37″),面积360.84公顷。其中核心区上起官岙村,下至上合村西,面积160.12公顷;缓冲区分别为石门洞渡口至官岙村和上合村西至腊溪村,面积111.15公顷;实验区分别为石门洞渡口上游400米的下湾自然村至石门洞渡口和下游腊溪村至白岸村,面积89.57公顷。同时,保留小溪石寨实验区。
  第五节农业机械监理
  县农机监理站负责全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1988~2007年,每年对参加培训的拖拉机驾驶员进行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考核。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安全片组,交流安全驾驶体会,提高安全意识。每年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年审,对拖拉机进行年检年审。2007年,全县有880名驾驶员通过年检,940台拖拉机通过年检年审。
  农机监理人员经常进行路检路查,对拖拉机无证驾驶、载人等违规行为进行教育处理。2006~2007年,滩坑库区第二、第二水平年移民高峰期间,农机监理站和有关部门在巨浦乡湖云村设立检查服务点,24小时值班。对运输家具行李的拖拉机进行安全检查,保证移民平安搬迁。
  2000年后,全县1000多台报废的手扶拖拉机作废铁处理。少数拖拉机未经年检年审仍上路行驶,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2000~2007年,全县开展“黑车非驾(无牌照无行驶证的拖拉机、无驾驶证人员驾驶拖拉机)”整治活动。农机监理站、交通警察大队先后查获25台报废手扶拖拉机违规上路行驶,被强制切割。2002年11月,县农机监理站被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评为“全国农机清理黑车非驾安全整治活动先进单位”。
  2005年开始,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活动。2006年,创建海口等4个“平安农机示范村”,2007年创建山口等4个示范村。高湖镇高湖村被评为2007年度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
  第六节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财务箐理
  县农业经营服务站负责全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1995年,全县开展村级财务清理、整顿工作。1997年9月,在温溪镇开展“村财乡镇管”试点工作,年底在全县推广。2001年5月,黄垟乡开展会计委托代理制和电算化管理试点工作。2002年4月,在仁庄镇开展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前清产核资和财务清理试点工作。2003年9月,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站开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同年,全县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和电算化管理。10月,签订委托协议并移交乡镇代理中心代记账的有425个村。17个乡镇224个村实行电算化管理。2006年开始“三年一轮审”和“百村审计”工作。全县436个行政村,有411个报账员,其中持有会计证、统计证的报账员105人。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995年,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立。2002年,开展农村税费改革。7月1日,全面取消乡统筹费和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实行“一事一议”和上限控制,由村民合理负担。改革和规范村提留,推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2004年起,全县免征农业税,免征金额159万元。
  第七节农业行政执法
  1998年8月,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成立。2005~2007年,在全县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植物检疫条例》、《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开展“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和谐消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宣传周、宣传月活动,举办培训班、展示放心农资、农产品现场检测,接受群众咨询1.4万人次。编写印发“农药质简易识别方法”等资料40种、2.5万份(张)。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和工商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出动294批次、近1500人次,以“绿剑”行动为载体,查处销售假冒劣质农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瘦肉精、毒鼠强等违规违法行为。完成抽检化肥、农药等86批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3起,罚没款6.5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处理农业生产事故案件21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2006年5月29日开通“12316”举报投诉电话。,2007年,制订“依法经营守则”,对全县61家经营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等经营单位和经营户建立农资信用管理数据库,实行经营可追溯管理。
  2006年,祯埠乡锦水村的24户橘农使用江苏太仓汇“恩丰”牌复合肥,造成503株柑橘死亡,1222株柑橘受害。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组成调查小组,对肥料进行抽样检测,邀请专家进行实地勘查。经四个多月的努力,经销商浙江农资集团金华惠多利销售有限公司拿出1.5万元现金作为补偿,并赠送叶面肥给农民,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