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流域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8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流域治理
分类号: F426.9
页数: 4
页码: 345-3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青田县流域治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了鹤城镇防洪清障工程、油竹新区防洪工程、温溪东段防洪堤等。
关键词: 青田县 水利建设 流域治理

内容

2000年,县水利局编制完成船寮港、祯埠港、四都港和贵岙源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2001年,编制完成《青田县河道整治规划报告》并开始实施。
  2001~2007年,进行船寮港、十一都源、四都港、祯埠港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资金2.94亿元,其中船寮港流域治理投入资金7500万元,进行防洪堤、拦水堰坝、引水渠道的建设、修复和加固,完成万路至船寮港口河段河道疏浚、十一都源流域矿山弃渣污染治理等项目。新建防洪堤5千米,拦渣坝5道,拦水堰坝3条,渠道15.5千米,修整与新建道路3.3千米,开田造地20公顷。
  1988~2007年,新建、修复和加固农村防洪堤26240米,其中500米以上或保护村庄人口200人以上或保护农田7公顷以上的防洪堤18条。共保护农田424公顷,保护村庄人口48180人。
  2000年8月,县政府成立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决定投资4.68亿元建设城市防洪工程。11月30日,油竹防洪堤,雌山、三脚湾劈山工程和瓯江疏浚工程开工。
  鹤城镇防洪清障工程
  鹤城镇地势较低,下段河道狭窄,山洪暴发时极易抬高水位,引发洪灾。2000年开始,实施河道清障工程,劈去雌山、三脚湾临江部分山体,清除山体岩石5万余立方米。东门滩疏浚工程先后清除占用河道的飞鹤厅娱乐场和青田建筑公司水泥预制场,清除砂石约12万立方米,使瓯
  江河道拓宽加深,过水断面增大,水面降低1米以上。在同等流量情况下,县城水位降低1.5米左右。经20年一遇的“泰利”台风洪水流量实测,县城段河道洪水位下降3米左右。
  油竹新区防洪工程
  油竹新区防洪工程是县内第一个高标准的防洪体系。总长6890米,包括四都港左岸油竹段、赤岩段和田步烊段,长5170米;右岸下尾段和徐岙段,长1720米。堤身结构,油竹段为浆砌条石护坡,其他段均为浆砌块石护坡。工程总投资6260万元,2000年11月开工,2007年12月完工建成后,油竹新区的防洪标准从常年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堤和公路结合一体,可利用土地面积扩大,为油竹新区和田步垟开发区提供部分建设用地。
  温溪东段防洪堤
  温溪镇城区段属感潮河道,受洪、潮水双重威胁。原防洪设施防洪能力薄弱,仅为2年一遇。2000年3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温溪镇防洪工程可行性报告》,设计防洪堤工程东至温溪村桑岙,西至沙埠滩老堤西端,长7千米。2003年7月29目,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编制《温溪城市防洪工程首期项目——东段防洪堤(榕江大道)工程项目建议书》。11月3日,县发改局将工程列入县重点项目。
  温溪镇东段防洪堤东起桑岙村,西至横溪口长3478米,投资6208万元。2004年,开工,2007年底主体工程完工,通过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并交付使用。防洪堤采用堤路结合复式结构,堤顶交通道宽12米,堤高9.2~9.5米,亲水平台(榕江休闲大道)宽15米。防洪堤的建成,加之上游滩坑、五里亭、外雄等水库的调洪作用,使温溪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学神新村至温州街码头段为古榕树带,长1237米,防洪堤的建成有效地保护了百年古树。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