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篇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771
颗粒名称:
第四篇 交通
分类号:
F512.755
页数:
26
页码:
315-340
摘要:
本篇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青田县交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铁路、公路、水路、桥梁、隧道、养护维修、交通监理、港监、交通事故等。
关键词:
青田县
交通
经济
内容
青田属典型的封闭型山区县,自古交通闭塞。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境内瓯江没有一座跨江桥梁,过江唯有摆渡。陆路通往外界公路唯有330国道,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世纪90年代,青田县实施大投入、快发展的交通先行战略。国家、地方投资,群众集资,形成多层次投入交通建设,“十五”期间投放资金62.7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0倍,成为青田县交通建设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时期。1998年6月金温铁路、2005年12月金丽温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现代大交通的构建使青田跨入交通便捷时代,融入全省4小时交通圈。同时,对县乡道实施“打通断头路”战略,让县乡道互为贯通,并全面开展康庄工程建设。2007年,全县行政村实现康庄路通达率74.3%。瓯江主干河道有九座大桥架通。交通谱写新篇章,为侨乡青田打开山门接轨温州、“融入长共角”、实施“强工兴县”战略创造了真正的区域优势。截至2007年,全县拥有等级公路611.2千米、公路密度为24.51千米/百平方千米。
第一章 铁路
第一节 金温线青田段
青田境内铁路属金温铁路过境青田段。金温铁路是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时期出现的第一条中外合资兴建的地方铁路,外资投资者为南怀瑾。1998年4月,全线通车前夕,尊重南怀瑾先生“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愿望,将其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成为浙江省和铁道部两方合资经营的铁路。
金温铁路青田段是金温铁路县域线路最长的路段,全长72.89千米,占金温全线总长的29%。线路沿瓯江南岸与江并驾而行,西起腊口镇青竹村,东至温溪镇小峙村,全段建有石帆、南岸、船寮、青田、高岗五个车站和一个石门洞乘降所。
金温铁路青田段1985年3月10日开始由武汉市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简称“铁四院”)承担勘测设计任务,8月2口,“铁四院”与青田指挥部就青田段的线路走向、桥隧工程、站场设置、施工电力、青田瓯江大桥和涉及田地方相关其他工程进行反复深入商讨,达成共识;9月17日,“铁四院”完成青田段初测和定测任务,并将金温铁路由原国家Ⅱ级改为地方Ⅰ级勘测设计的情况向青田县委县政府汇报,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节 工程建设
1985年4月8口,县政府颁发(青政字〔1985〕78号)文件,建立“金温铁路青田县工程建设指挥部”。
青田段工程的开工始于1993年6月18日的狮子头隧道。省总指挥部对金温铁路建设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施工战略,青田段开工初始阶段进程较慢,至1995年底只完成总工程量的8%。1995年底,省委、省政府对青田段建设提出“力拼青田、两年贯通”的要求,青田段1996年初展开全线突击施工。
青田段全线有隧道明洞49座,总长14.65千米,占线路总长的20.10%;有桥梁40座,总长5.91千米,占线路总长的8.10%。金温铁路6座特大桥就有3座(小溪、徐岙、港头)在青田段内;有涵洞242座,总长5507.91米;路基站场施工方616.08万方。青田段设计总工程量1000多万方,桥隧合计长度20.56千米,占全线长度的28.20%。桥隧相连、高填方、高挡墙接连不断,且沿线山陡沟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青田段工程的施工难度可与成昆铁路相比。青田段工程成为金温铁路全面攻坚的关键路段,为实现“两年贯通”目标,县指挥部成立腊口段、祯良段、良港段三大施工管理处,组织施工队伍49支,施工人员8000多名,近千台机械设备进驻沿线工地。
为配合全面攻坚,青田完成诸多准备工程项目,修筑110多千米的施工便道,89个施工码头,架设60多千米供电高压线路,安装变压器70台,配备发电机组91台,为全而施工提供保证。为确保整体工程畅行无阻,顺利提前完成征迁任务,共征借土地366.26公顷,拆迁房屋1876间、建筑面积153925平方米,迁移坟墓4339穴。
1996年10月31日,经过近万名建设者的奋力拼搏,铺轨机进入青田,腊口段23.76千米开始铺轨。1997年1月8日祯良段23.86千米开始铺轨;3月18日,良港,段25.25千米开始铺轨;5月28日,青田段铁路提前66天全线铺通。
第三节 青田火车站
青田火车站位于鹤城镇水南区域,占地而积104143平方米。前期移山造场工程启动于1994年。1月13日,召开青田站场征地动员大会,2月17日,县政府颁布《关于金温铁路站场征地拆迁的通告》。4月、12月,移山造场工程进行两次峒室控制大爆破。1998年6月日日青田火车站开站,使用1997年,建成的简易站房。当日首趟从温州发出的列车驶入青,田站,有前往丽水、金华、杭州等地600位旅客登上列车。2001年2月10日青田火车站站房动工兴建,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底层为商店,上面为站房的综合性建筑,共5层,建筑面积7031平方米,站房高青田站32.25米,由丽水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中国广厦建设集团东阳市三建公司承建,2002年10月完工,12月24日新站房举行开业典礼,正式投入使用。车站广场面积13500平方米(包括站前道路)。车站设有2个站,台,股道6条,货运仓储1个。
第四节 运输运价
金温铁路开通后,青田火车站办理青田至全国各地中转站的中转火车票、返程车票及货运发送、到达各地的货运业务。
2007年,每日有温州开往哈尔滨、北京、阜阳、南通、镇江、南昌、南京、上海、杭州、金华、广州、汉口、贵阳等地共16对旅客列车和15对货物列车经过青田。2005年发送旅客31.1万人次,2006年40.3万人次,2007年略有下降,发送旅客36.3万人次,日均1000人左右。2001~2007年,货物运量逐年上升,2007年发送量28091吨,到达量236671吨。
第二章 公路
第一节 线路
高速公路
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始于腊口镇下川村,与丽水市过境高速公路连接,县境内全长67.38千,米,讫于温溪镇温溪港,与温州市境内高速公路连接。青田段高速公路工程归属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青段工程,由丽水市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负责工程建设。1999年7月,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主要任务是做好青田段工程征迁工作。工程完成土地征用242.73公顷,拆迁房屋74154平方米,迁移五线(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联通线路)231处,安排移民安置点14个,兑付政策处理资金23900余万元。2002年12月18日在青田县海口镇高沙村举行开工典礼。全段采用全封闭、收费控制出入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总投资50.75亿元。
青田段沿线地形地质状况复杂,沿江傍山地形陡峭,是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制约条件最多、施工场地最狭窄、结构物最集中的高难度工程。全段隧道18座,长19.2千米,占青田段总长的28.5%,有特大桥、大桥17座,长30.9千米,占全段总长的45.75%。2005年12月23日金丽温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青田段在腊口镇龙山头、海口镇高沙、船寮镇黄言、温溪镇沙埠等4处有互通立交;船寮镇上陈设青田服务区,总占地面积1000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06.04平方米,服务区集餐饮、购设,物、休息、汽车修理、加油、停车等功能于一体,设333个停车位,2007年,日均车流量3500辆。
国省道
1987年,青田县境内330国道81千米,其后经过改扩建;2002年,330国道瓯青复线温州交界至青田水南村头段改为330国道,原温溪至鹤城段330国道改为49省道;2005年,330国道丽青复线水南村头段至船寮段改为330国道,原鹤城至船寮段330国道改为49省道;2007年,青田县境内330国道72.37千米,57省道37.32千米,49省道35.11千米。
县乡道
1987年,青田有县道244.01千米、乡道20.04千米;2007年,有县道299.18千米、乡道67.19千米。
第二节 康庄工程
长期以来,青田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交通闭塞。康庄工程是青田县为加快农村实现小康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受益广大山区农民而实施的山区乡镇行政村通路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1988年底,全县机耕路57条,长169.8千米。2002年,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34.4%,硬化率为21.1%,65%以上的行政村仍处于出门即爬山的状态。同时,因山区贫困,建路资金困难,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或者未经设计、路基窄、纵坡陡、排水不畅、无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隐患大、无抗灾能力等问题,要达到准四级标准,路基还要进行大面积改造。
康庄工程于2003年10月启动,同月成立青田县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办公室。工程每千米省补助资金24万元,2004年,县财政列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而后逐年按500万元递增。2007年3月,青田县再次推出扶持和加快康庄工程项目建设的新举措,对29个非欠发达乡镇革命老区村的康庄工程项目给予欠发达乡镇革命老区村待遇,3年共增加补助资金1510万元。
2007年底,全县完成乡村公路807.1千米(其中通乡公路141.4千米,通村公路665.7千米)。惠及324个行政村(海拔500米以上有75个村),14.3万人口,建设总投资3.7亿元。等级公路通村率达74.3%,路面硬化率68.3%,比康庄工程实施前分别提高了39.9%和47.2%。最长的康庄路汤垟乡洪口一西天一朱寮,总长17.1千米。4年来,青田县实施康庄工程的里程数占全市的1/5,全县等级公路里程增加两倍多。
第三节 汽车站
客运东站
前身为青田车站,占地面积达7268平方米,建筑面积3087.5平方米。
2003年1月,将1980年建造的站房拆除,重建多层站房。新站房建筑面积4540平方米,候车室300平方米,停车场58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2004年10月1日竣工,改名青田客运东站,投入使用。2007年,进站营运车辆147辆,客运班线131条,日均发565班次,发送旅客3719人次。
客运南站
20世纪80年代,青田县城江南区块成为县城规划发展的新区域,根据县城规划和交通需要,1985年,丽地农征字第〔1985〕41号征地表,批准在水南埠头凉亭下首征地10000平方米,用于城南新站场建设。因资金问题,建好围墙后暂停。
1996年3月开工建设,1999年3月竣工,8月投入使用,命名为“青田客运中心”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候车室600平方米,停车场615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将原来县,城塔山下发车的山口及西门外粮食车队停车场的北山、阜山方向农用车撤到青田客运中心始发。2001年5月,青田客运中心改称青田客运南站。2007年,进站营运车辆72辆,客运班线68条。日均发148班次,日均发送旅客1184人次。
乡镇汽车站
青田县原有乡镇车站10处,由于受个体运输户、私营运输企业发展的影响,导致车辆不进车站经营,乡镇车站逐步失去候车售票作用。1990年,山口车站成为第一个关闭停业的乡镇车站。至2004年,黄放口、小源、阜山、腊口、汤垟、白岩、温溪、海口、船寮等乡镇车站相继关停,资产转让。
第四节 营运企业
至2007年,全县有茂源长运、泰源客运、迅达汽车租赁、平安客运、顺达客运、汇丰出租车等6家运输公司,分别经营客运、货运、出租车客运业务。
青川茂源长运们哏公司
前身是青田长途汽车运输公司,2001年5月,经县政府批准改制为股份制企业,2007年公司被确定为三级道路客运企业。
公司下辖青田客运东站、青田客运南站、出租分公司、公交分公司、汽车修理厂、青田侨乡国际大酒店、青田新世界大酒店、行包快件等部门。改制后,公司又先后投资注册两家控股子公司——青田县旅游集散中心及青田双源快客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以道路客运经营为主业,宾馆、旅游、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货运快件等产业为辅的经营格局。
2007年,公司拥有资产8000万元,在册员工350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人。各种客运车辆226辆。营运线路53条,东、南两客运站日发车713班次。
2001~2006年,公司先后被省政府评为“再就业先进单位”;被省交通厅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被省公安厅、省综治委评为“浙江省治安安全单位”;公司客运站连续1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车站”。
第五节 客运票价
客运班车
青田县汽车初始跨县客运班车仅至丽水,1954年开通金华班车。金丽温铁路开通后,1954年开通的金华班车停开。1983年1月,开通至杭州卧铺班车,2003年1月,卧铺班车改为直达杭州快客。随着青田华侨人数快速增长前往上海、北京乘坐飞机的人数逐渐增多,1989年6月,开通至上海浦西班车,2004年5月开通至上海,浦东机场班车;1992年10月,开通至北京班车。
客运票价
汽车客运票价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同时严格实行明码标价制度。
2003年3月,县物价局、交通局联合下发《关于青田县境内公路客运票价的通知》,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制定县境内公路客运各线路基准票价及20%上下浮动幅度。
2005年8月22日,省物价局、省交通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汽车客运站旅客站务费标准的通知》,汽车客运站旅客站务费标准调整为:一级站每票每次2元,二级站每票每次1.5元,三级站每票每次1元。其中县(市)境内客运班乍每票每次不超过0.5元,标准自2005年9月15日起执行。
2007年12月,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交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丽水市内跨县(市)道路客运班车加收燃油附加费的批复》文件,根据市内跨县(市)道路班车客运企业的平均人千米耗油量及0#柴油价格变动情况,同意从2008年1月15日起加收燃油附加费,具体标准为0.01元/人千米。
第六节 车辆
进入21世纪,青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华侨成倍增加,车辆拥有增速加快,成为民生经济的一大亮点。1987年,全县有大小汽车458辆。2007年,全县车辆拥有量突破万辆大关,达11041辆,为1987年的24.1倍。车辆发展中,私家车与公车的差距快速拉开,公车增长较为平稳,私家车则快速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侨乡人民生活理念和生活水平的变化。
第七节 加油站 收费站
加油站、收费站是公路交通发展的衍生物。1988年前,公路交通尚处落后状况,青田境内只有鹤城镇两个加油站。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期,青田县公路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收费还贷”成为公路建设一个新亮点,国省道公路车流量增长,促使加油站布局趋密。至2007年,县内有加油站11个,为1988年的5.5倍,年供油量3万吨;建立收费站2个。
3301国道青田县鹤城临汪大桥收费站
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年6月12日开始征收车辆通行费。核定收费人员60名,收费工程为青田鹤城临江大桥,属省统收统支项目收费年限为28年,总里程3.05公里,总投资为7852万元,二级公路标准。通行费款项根据县政府和省,交通厅签订的协议,每月的通行费款于次月15日前全额上缴省公路局,公路局归还全部贷款和扣除有关费用后按省和县各50%比例分成。
330国道瓯青复线青田收费站
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年6月10日开始征收乍辆通行费。省局核定收费人员62名,收费工程包括瓯青复线和瓯青复线延伸线两个项目属“四自”工程。两项目总投资16273万元(其中瓯青公路11963万元,延伸线4310万元),总里程20.,107千米(其中瓯青公路14.107千米,延伸线6千米),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收费年限为25年,通行费款项根据县政府和省交通厅签订的协议,侮月的通行费款于次月的15日前全额上缴省公路局,公路局扣除有关费用后按省和县4∶6分成。
第三章 水路
第一节 航道
青田境内航道里程共127.5千米,其中,瓯江干流航道温溪至陈山埠80千米,小溪航道三溪口至岭根47.5千米。小溪航道属于Ⅵ级航道,通航30吨级船舶,一般水位通航3~4吨级,2004年10月因滩坑水电站施工停航。瓯江干流主干线航道属于省级航道,分为瓯江段航道(温溪一三溪口),大溪段航道(三溪口一陈山埠)。瓯江段航道为感潮河段,1987年前感潮均止于温溪高岗,20世纪90年代,瓯江段河道采砂业迅速发展,航道水深普遍加大,致感潮河段有所上溯,直至鹤城镇,该段航道通航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瓯江段航道设施相应得到改善。1995年,500吨级温溪马湾码头建成投入使用;2000年,建成田第一个100吨级客运码头塔山客运码头;2007年,建造两个泊位1000吨级港头码头,次年3月完工。瓯江航道航运形成既有水水中转,又有铁水中转、公水中转的发展态势。对船舶通航有影响的跨河建筑物以过江大桥为主,温溪大桥净空高度8米,太鹤大桥、塔山大桥、江干流梯级电瓯江大桥、腊口大桥净高度分别为6.0米、6.88米、6.23米、9.03米。21世纪初,瓯站进入开发期,以发电、改善通航、改善生态为共同目的大溪航道有五里亭、雄溪、三溪口三级电站,均规划设计船闸,通航能力500吨级。2003年11月,五里亭电站开工建设,丽水市政府下令大溪段航道停航。2006年,省发改委批准瓯江干流航道规划为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船舶。
1992年,田有营运船舶408艘,全行业货运量21.62万吨,周转量3474.76万吨千米,客运量3.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6.7万人千米。2007年,青田营运船舶360艘,载重39043吨,其中跨市营运船舶274艘,载重34705吨,水路货运量287.1万吨,周转量17226万吨千米,客运量1.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2万人千米。
第二节 渡口
1988年,全县有汽车轮渡2处,旅游区专用渡1处,农渡68处,配备汽车渡轮3艘,机动渡船43艘,人力渡船48艘。1995~2007年,县境瓯江干流和支流连续兴建跨江大桥呕瓦江南岸330国道温州交界处至水南村头段至船寮段相继开通,改变了两岸人们唯有摆渡过江的历史格局,农渡急骤减少。1995年10月,西门瓯江大桥通车,西门汽车轮渡停用,1999年3月20日瓯江江面最后一个公路汽车渡口——三塘汇汽车轮渡因腊口大桥通车而撤销。2007年,全县保有石,门洞旅游区专用渡口1处,农渡27处,机动渡船27艘,人力渡船13艘。
第三节 青田港
青田港具有内河、沿海通航两大功能,位于瓯江流域干线中下游,是浙江省七大重点内河港,丽水市唯一的出海口。2001年7月,《青田港总体布局规划》完成编制,并获县政府批准。2007年12月,《青田港总体布局规划(修编)》获市政府批复。青田港由温溪港区、高岗港区、鹤城港区三个港区组成,有正规码头泊位18个,仓库面积4000平方米,堆场面积近26000平方米,港口机械18台。
温溪港区
原为温溪港,位于温溪镇下花门,是瓯江流域丽水各市、县唯一的通海港口,拥有国有划拨土地1.53公顷,水域面积2.25万平方米,担负着丽水市物资中转及出海运输任务,有500吨级泊位2个,1000吨级泊位2个。可泊1000吨级货轮。1988年,港口吞吐量为10万吨,2007年升至15万吨。货物运输航线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沿海港口及内河水运。运输航线:长江内河最远可至重庆,沿海航线可通达上海、宁波、泉州、厦门、广州,最远到达海南省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温溪港区行政管理主要归于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和浙江省海运集团,设浙江省温溪港务管理处、温溪海运公司。1994年,温溪港进行“撤航简港”改革,撤出海上船舶运输,对员工进行多向分流。2007年,在职员工63名。温溪港务管理处和温溪海运公司仍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对温溪港进行管理和运作,主要职能为征收港务规费、经营港口仓储、货物装卸、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
高岗港区
原位于温溪镇港头村,水路距温州港47千米,距青田县城9千米,港区至青田山口镇蜡石矿有12千米专线公路,每年有大量叶蜡石转运温溪、温州等港出月,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等国。泊位9个,最大靠泊能力100吨。由于温溪大桥建成和青田县工业格局的调整,县政府决定迁建港头港区,新港区位于港头小峙村。一期工程占地总面积约28000平方米,由2个500吨级泊位组成,靠泊能力为1000吨,设计年吞吐能力为37万吨,是瓯江上游最大的码头。工程业主为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2007年1月9日开工,港区的2个1000吨级泊位于2008年年底完工。
鹤城港区
位于青田县城,主要码头为塔山客运码头,20吨级泊位7个,100吨级塔山客运码头1个。
塔山客运码头 位于鹤城镇东面瓯江北岸塔山脚南前沿,330国道青田收费站外侧,2000年12月开工建设,由青田县交通局组织实施,建设规模为100吨级客运泊位1个,年吞吐能力为客运10万人次。总投资320万元。2002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
第四章 桥梁 隧道
青田境内多山,瓯江穿境,穿山过江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路交通建设的特色。金温铁路青田段72.89千米,就有隧道明洞49座,总长14.65千米;桥梁40座,总长5.91千米,两者占线路总长的28.20%。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67.38千米,桥梁、隧道总长就达52536米,占总里程的77.97%。自1995年青田瓯江大桥建成通车,建桥撤渡,发展经济,成了交通建设的又一亮点。
第一节 桥梁
金温铁路青田段桥梁
金温铁路自丽水进入青田境内,沿瓯江大溪及瓯江南岸与江流同向东行至温州。江南岸群山林立,山沟众多,并有大支流小溪与多条小支流,金温铁路均需建桥跨越,最长徐岙特大桥579.73米,跨越四都港,另有小溪特大桥567.95米,港头特大桥550.46米。青田境内百米以上大桥20座,占总数的50%。
金丽温高速公路田段桥梁
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多处沿江而建,最长的海口一戈溪外村沿江特大桥,长达10290米,锦水一小群沿江特大桥右线4816.5米、左线4776.7米。雷石一东岙沿江特大桥、沙湾沿江特大桥、圩地后沿江特大桥、博瑞沿江特大桥、芝溪沿江特大桥、温溪沿江特大桥长度都在千米以上。全段另有百米以上大桥7座。
瓯江桥梁
青田自古无桥跨江,1995年10月,投资3365万元的瓯江大桥建成通车,为青田境内第一座跨江大桥,同年,西门轮渡撤销。至2007年底,大溪和瓯江河段共建成大桥9座,长度均在200米以上。小溪和其他支流建成大桥5座,长度均超100米。
瓯江大桥 位于鹤城镇西门外,北依锦屏山,与330国道57k十550m处连接,南至水南村头与57省道青岱线60k十100m处连接,大桥全长383.75米,两岸连接线2.87千米,全桥10个桥墩,桥面中心标高25.85m,通行标准为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级船舶。工程列入国家和浙江省“八五”重点建设计划,交通部批准列为战备交通项目从国边防公路建设经费拨给专款800万元。工程征用土地4.2公顷,拆迁房屋24674平方米,1992年9,月16日举行开工典礼,1995年10月30日竣工,工程总投资3365.5万元。1995年12月27日举行通车典礼,为瓯江流域青田境内建成的第一座跨江大桥。
鹤城临江大桥 为减轻鹤城镇城内的街道车辆通行压力,青田县对鹤城镇市区内330国道进行改线,建造了鹤城临江大桥。大桥位于鹤城镇临江路城墙外侧,起点为鹤城镇东面塔山山脚连接330国道线52k十920m沿江至西门330国道55k十880.96m与西门瓯江大桥引线连接,全长2.97千米,总投资4486.51万元,,1993年8月8日开工,1995年5月18日,通车。
第二节 隧道
金温铁路青田段隧道
金温铁路青田过境路段有隧道明洞49座,累计长度14.65千米,多数隧道长度都在100米以上,达42座,其中2282米长的狮子头隧道为金温铁路第二长隧道,1502.5米长的锦水滩隧道为金温铁路第三长隧道。
金丽温高速公路青川田段隧道
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线路走向以穿山过江为主,全段隧道18座,总长19.2千米。千米以上隧道6座,最长的阳山隧道左线3742米、右线3790米。最短的锦水隧道右线273米,左线315米。
石郭岭隧道
石郭岭隧道长1180.2米,宽12米(车行道9米,人行道2×1.5米)、高7.36米,于2000年5月22日贯通。从此,县城至山口的路程比原经魁市、下尾缩短6千米。
第五章 管理
第一节 养护维修
1988~2002年12月,公路养护分为国省道和县乡道。330国道由青田县公路段下设青田、温溪、石溪、船寮、界阜、小群、石帆等7个道班养护。1987年10月至1990年12月,330国道石帆路段、腊口路段、船寮路段完成一期拓宽改建工程。1991年1月~1992年12月完成小群路段、石溪路段二期拓宽改建工程,1993年1月~1995年12月完成海口路段、北岸路段三期拓宽改建工程。330国道改建完成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工程改造,路况改善,全段缩短3千米,为78千米。1990年8月,57省道青岱线青田段转为专业养护,养护里程38.32千米。其时,专业公路养护道班增至10个,专业养护道工86人。1996年,投资1000万元在330国道青田段开展创建省级文明样板路,11月,经省交通厅验收,创建文明样板路获圆满通过。1997年,瓯青复线通车,县专业养护里程国道90.5千米,省道73.43千米。
县乡公路由县交通局设县乡公路股,组织沿线乡村农民115人、管理员3人进行养护。1987年,养护承包基础为年千米360元至490元,县乡公路养护里程266.56千米,设30个县乡公路道班。1991年成立青田县县乡公路管理所。
2002年12月,浙江省公路养护实行“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管理体制改革,青田县县乡公路管理所并入县公路管理段,专业公路养护和县乡公路养护合并,组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青田县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2007年4月,成立青田县乡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与青田县公路管理段合并办公。至2007年底,养护公路为:330国道72.37千米、57省道38.32千米,49省道35.11千米、县道299.18千米、乡道67.19千米、村道437.33千米,共计948.49千米,其中,混凝土路面713.84千米、沥青路面234.65千米。
第二节 交通监理
1987年9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道路管理体制的通知》,青田县交通管理进行体制改革,实行监、管分设,交通监理部分,由青田县公安局接替交通局管辖。10月1日,县交通局青田县交通监理所改编为县交通警察队,1990年12月,改称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1988年,全县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条例》宣传工作,根据省交警总队对330国道交通管理实行“联合勤务制度”的要求,县交通警察在以“压事故,保物流”为目标的前提下,出警上路执勤,1989年,全年执勤12900人次,检查车辆135084辆次,纠正违章车辆2356辆次。1993年,实施“定人员、定责任”勤务制度改革,主干线实行“挂牌”执行制;鹤城实行包片段警长负责制,24小时全天候执勤。
1995年,开通交通“122”报警电话;1998年11月12日实行县城“禁鸣喇叭,禁止拖拉机入城”规定,是年,在全城范围道路上划置交通标线,路边设置交通,标志牌,规范车辆停放位置。2001年3~4月,全面整治农用拖拉机载客。2002年,在青田二中门口和西门桥下首设置减速带,发挥强制过往车辆减速功能。
2004年3月,提出“青田县鹤城组团主要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案”;4月,提出“青田县鹤城组团道路交通管理规划”;2005年5月,鹤城镇新大街与鹤城中路、鸣山路与鹤城东路2处交叉路口第一次装上悬臂式信号灯和行人过街信号灯。投入140万元安装电子警察,在城区范围安装治安监控探头58个,安装信号灯及安全设施投入130万元。
第三节 港监
青田水上港监依照水运辖区分设青田海事处、温溪海事处。青田海事处原称青田港航监督,2003年9月全国水监体制改革时改名为青田海事处,隶属青田县交通局,业务归口丽水市港航管理处,下设温溪港航管理站、滩坑港航管理站,拥有海事执法车一辆,海事巡逻艇3艘,其中2艘为滩坑库区专用巡逻艇。温溪海事处原为浙江省港航监督,成立于1987年5月。2003年9月改名为丽水市地方海事局温溪海事处,直接隶属丽水市地方海事局,位于温溪镇下花门(温溪港),负责温溪港港区及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和水上防污染安全管理,配备海事执法车一辆,海事巡逻艇一艘。
2007年,青田海事处管辖水路行业完成货物运输量281.1万吨,货物周转量17226万吨千米,客运量1.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2万人千米。
温溪海事处辖区内有从事水路运输经营服务企业5家,沿海500吨级码头3座,100吨级泊位2个。温溪至温州航道候潮可通1500吨级的海船,担负着丽水市物资中转及出海运输的任务。
第四节 交通事故
公路事故
1987年10月,交警队接替处理交通事故,队(大队)内设安全管理分队。1991年3月,改称安全管理股。1997年3月,更名为事故处理中队,具体负责发生在县境内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和24小时值班制。1999年,县人民法院在交警大队设立交通巡回法庭,参与调解、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1988~2007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216起,死亡1748人,受伤8434人,直接经济损失6453.56万元。2004~2007年,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少于“百人”,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4年下降。
铁路事故
1999年10月7日凌晨零时10分,在温溪小峙村境内195k十600m处,由于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填埋铁轨,从杭州开往温州的603次旅客列车发生脱轨的重大事故,导致火车机车连同第二节行李车厢冲出轨道扑向瓯江,副司机当场死亡,正司机受重伤,并有4名旅客受不同程度轻伤。金温铁路10趟列车暂停运营,并阻断了与金温铁路并行的330国道复线通车。事故发生后,副省长叶荣宝、上海铁路局副局长龚道增及市、县领导相继赶赴现场指挥救援,组织人员抢修铁路,8日凌晨3时,金温铁路青田受损路段修复,全线恢复通车。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