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44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文物
分类号: K872.55
页数: 5
页码: 612-6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碑刻、敕令、近代纪念物等文物。
关键词: 文物 青田县 文化

内容

民国21年(1932)成立青田县名胜古迹古物保管会。1949年以后,文物工作由县文化馆兼管,收藏文物100余件,“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1979年9月,文物工作改由县图书馆兼管。1984年7月成立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第一节 古遗址
  万阜古窑址 南宋瓷窑址,在万阜乡白库竹村水口岙和黄泥降。窑床各长约30米,均为单侧堆积。堆积层丰富,主产碗、壶、罐、碟。胎骨坚硬,灰白色,可见微粒气孔。胎釉结合牢固,色泽青黄。窑具有匣钵、垫饼。1984年列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
  下堡古窑址 南宋瓷窑址。在东源镇下堡村后山麓。窑床东西长30米,堆积层厚约1米。主产韩瓶、碗、壶、罐。胎骨灰白,通体施釉,有青灰、绿等色,釉薄多素面。韩瓶翻唇、粗颈,最大腹径位中部,外壁施弦纹。窑具有矮喇叭形垫座和圆筒柱形垫座。
  银坑银矿址 在王岙乡银坑村外银洞岗山。矿洞两处,相距20米,各深约100米,据王岙《王氏宗谱》载,明永乐间(1403~1424),太监阮随奉诏在此采矿。
  宋礼部尚书蒋继周墓 在大路乡石头村福延寺后山麓,宋孝宗敕葬。墓地面建筑已毁,墓穴尚存。
  宋徽猷阁侍制郑汝谐墓 在海口乡海口后山。开禧元年敕葬。墓穴尚存。墓地面建筑仅存石马、石狮各一头。
  第二节 古建筑
  清真禅寺 又名清真堂,俗称斋堂,在阜山乡斋堂下村。建于宋末元初。明嘉靖八年(1529)增建前殿平房。清乾隆间(1736~1795)重修正殿,嘉庆间(1796~1820)扩建女客房。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主殿为抬梁式和穿斗式构架。
  诚意伯祠 俗称刘府祠,在太鹤山麓(今青田中学内)。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56)。三进两厢。第二进为刘璟忠烈祠。明次间抬梁式构架,梢尽间穿斗式构架,屋顶十三架梁。1949年后除保存忠烈祠外,均改建青田中学教学楼与礼堂。
  巽塔 又名天岩塔。位于县城东面马鞍山顶,下临瓯江。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砖石结构,6面7层,空心,每层有明暗窗。高约21米。1931年遭雷击,上三层倒坍,塔体破裂。1983年重建。
  叶圣飞百岁牌坊 在水南村公路旁,坐西南朝东北。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木质四柱三牌楼结构,坊顶悬山式,柱高4.7米,础石呈鼓形。
  卧虹桥 在黄寮乡坑根村。建于清道光廿六年(1846),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系木质伸臂单拱廊屋桥,用原木排列多叉支撑起拱。长20.75米,宽4米,高5.80米,跨度14.45米。两侧置栏杆挡水板,歇山顶式廊屋7间。桥北立同治十二年《重建卧虹桥碑记》一块。
  第三节 摩崖 碑刻 敕令
  摩崖
  石门洞摩崖 旗鼓两山有25处,龙潭左侧“月洞”有63处,共88处。宋代居多,最早为南朝宋谢灵运的《石门新营》和《石门最高顶》。《石门新营》在石床后面大石上,诗连题款11行,面积最大的是清同治七年(1868)徐树铭的题刻,为380×230公分。1981年5月石门洞摩崖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鹤山摩崖 共56处,有北宋刘泾“慕仙铭”、南宋虚真洞“混元峰”、明代郑光奎“长松介石”、杨文聪“抚松石”、清代张尊三“试剑石”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先圣坛摩崖 在今鹤城镇花园降。南宋题刻。原有“宓戏台”、“中天岩”、“先圣坛”、“先师坛”、“介石泉”5处,现仅存“先圣坛”1处,篆书,字径29公分,面积0.31平方米。
  碑刻
  石门洞碑刻共有25方。其中明代有王道“飞泉”、刘正亨“飞瀑”、高汝行“石门洞一首”、夏浚“石门瀑布以亭上韵”等碑;清代有觉罗吉庆“仙境”、“天泉”、德楞泰“圣水”、张润“亘古流光”等碑;现代有郭沫若“题石门瀑布”碑。
  保存在高湖、太鹤山、栖霞寺等的碑刻:明代有刘基“季氏湖山义塾之记”及王铨“后记”碑,刘瑞“祭诚意伯文”碑,陈中洲“青田演武亭”碑;清代有宗稷辰“易冢铭”碑,王觐光“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秦觐荣等“宋秦淮海先生留宿处”碑(背面刻《千秋岁》词)。
  敕令
  1986年3月,在王岙乡叶店村发现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十一年(1141)三月十日赐观文殿大学士叶梦得的敕令真迹,敕令为0.75×0.76米见方,四边有龙凤图案,字迹清晰,两个御印依稀可辨,下方0.34×0.4米处已破损。
  第四节 近代纪念物
  “中华民族新希望”纪念碑 在东源镇南面。1939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总务厅长赵志垚之请,为东源小学题词:“中华民族新希望”。1977年,兴建纪念碑,次年落成。建筑面积40.25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青田县委旧址 在良川乡内冯村,是一座农家民房。1949年4月14日中共青田县委员会在此成立。
  旦头山红军标语 1983年在高湖乡旦头山村三户农民家中发现,共40余条,均用毛笔书写在板壁、仓柜、板门上,落款“红军进宣”,未记年月。内容是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苏维埃救中国”,“当红军光荣”等。字径2~3厘米。字迹损蚀,大部分尚可辨认。
  县革命烈士陵园 1958年冬建成,坐落鹤城东路,面积4300平方米。东部是潘香凤烈士墓,呈半圆形,向西拾级而上,南北两侧是狭长草坪,围以冬青,陵园正中矗立12米高烈士纪念碑,上有谢觉哉题词“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碑西是墓冢,安放73位烈士遗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