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3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分类号: G729.2
页数: 2
页码: 555-556
摘要: 民国时期,青田县逐步增加了民众学校的数量,1929年成立青田县识字运动委员会,加强识字工作。1950年起农村开展扫除文盲活动,1951年成立县冬学委员会,发展冬学,1959年后逐步形成红专学校。1980年起,区、乡中心学校开始统一管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1983年,农村创办夜小学,防止新文盲的产生。截至1987年,全县非盲率达88.2%。
关键词: 青田县 成人教育 农民教育

内容

民国18年(1929)成立青田县识字运动委员会。是年,有民众学校17所。23年增至30所,学员955人。25年,设区中心民校4所,乡村中心民校7所,乡村学校成人组4个,小学附设民校4所。26年,山口、港头、仁塘湾、玄坦开办民众学校4所,设国语、算术、珠算、公民训练、音乐等课程。27年,全县有常年民校4所、小学附设民校13所、半年制战时民校25所。此外,省教育厅在高湖、平桥、静潭(今仁川)、庙后(今妙后)、石帆、黄渡(今黄肚)设立省战时中心民校6所,3个月扫除文盲3000人。民国29年,实施国民教育,有条件的乡保国民学校开办成人妇女班。是年,全县共办民校100班,学员3066人,毕业2663人。30年暑期,回乡中学生491人,办暑期民校26所,约有1230名农民参加学习。34年,民校学员5603人。
  1950年冬,农村开展扫除文盲活动,共办冬学(冬季农闲业余识字学校)214所,入学11622人。1951年,成立县冬学委员会,开办冬学1412个班,学员29336人。1952年,部分冬学转为常年民校,并推行速成识字法,先后在鹤城镇、北山、温溪、大路、水南、海口、山口等地开办7个速成识字班。1955年1月,成立县扫除文盲委员会。1956年,成立乡扫除文盲协会。6月30日召开第一次县扫盲积极分子大会,成立县扫除文盲协会。11月中旬,举办扫盲骨干培训班,396人参加学习。1958年5月29日,县召开向文化进军誓师大会。6月1日,全县发动45000人突击扫除文盲。1959年后,各地民校升格为“业余小学”、“业余中学”,甚至“业余大学”,后又统一称“××红专学校”。
  1960年2月,县扫除文盲委员会停止工作,扫盲办公室改为业余教育办公室。1961年,扫盲工作归县文教局主管。1963年,农民业余学校.399所,学员7226人。1964年,边远山村设耕读小学499所,供失学儿童和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入学读书。“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校改称“五七”政治夜校。
  1979年,有业余初等学校205所,学员6145人,其中扫盲班4006人,教师302人。业余中等学校5所,学员121人,兼职教师19人。1980年,区、乡中心学校配备专职干部,统一管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创办夜小学,组织失学青少年入学。最低要求学完小学3年级课程,以防止新文盲产生。1983年,有夜小学637个班、13230人,教师713人,其中兼职教师541人。
  1979~1987年,扫除文盲4220人,业余小学毕业2959人。1987年,经省、地工作组检查验收,全县青少年、壮年235040人,其中文盲27751人,非盲率88.2%。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