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讲寺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地理名称: 宝庆讲寺
唯一号: 112533020220000460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923.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宗教、历史
隶属: 宁波市江北区

参考方位

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姚江边上的青林渡北岸。

介绍

宝庆讲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姚江边上的青林渡北岸,始建于北宋端拱二年(989)为释宗定所创,初名为“青林庵”,后来释宗本住持,更名“西资庵”。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寺僧广清进行扩建,并奏准朝廷赐名“宝庆”参知政事楼钥题写院额。嘉定十五年(1222),宋宁宗赐额“宝庆讲寺”。传至广净,装饰佛像,轮奂鼎新,寺院“蔚为丛林伟观”。一代大儒王应麟为之撰《宝庆讲寺记》,立碑寺寺中。其后,昙华住持,新建观音殿落成后,大儒黄震撰《宝庆院新建观音殿记》,寺院名声为之大振。时为宝庆寺鼎盛时期。元延祐年间(1314—1320)改名为“宝庆教寺”。至正四年(1344)寺毁于火。至正八年(1348)寺僧肱江募资重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寺僧真珂文学和如静师,徒在郡守杨钟英的支持下,,俱兴百废,寺貌为之一新。清康熙七年(1668),寺院焚毁。康熙二十年(1681),释守静致力重兴。康熙三十年(1691),僧崖与慈定师徒着手重建,并易名“普济”。雍正二年(1724)住持僧一归建自在堂,收复寺产,复名“宝庆”。乾隆二十六年(1761),僧普照改造大殿、山门,培植,荫木,铺砌甬道。次年又重修观音殿。同治元年(1862),大殿毁于火,寺产遭劫,寺院荡然无存。光绪四年(1878)天童寺慧修宏智住持宝庆寺,苦心经营十余年,渐次修复。光绪十五年(1889),国史馆编纂杨泰亨,重建殿宇,并重书“宝庆讲寺”匾额(今存)。光绪末年,益舟住持,重建天王殿,又对其他殿宇、厢房进行整修。民国时期,寺院逐渐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寺院一度辟为学校,后又做过仓库及民宅。“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香火中断。1993年9月7日寺院被批准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定名“宝庆禅寺”,释朗宇法师出任监院。此后寺产逐步收回,并,募资整修了天王殿、地藏殿,新建了玉佛殿、三圣殿、祖师殿、药师殿、伽蓝殿,新造了山门、钟楼、鼓楼、省省阁及4幢仿古厢房、放生池等。1998年后,又重建了大雄宝殿、水陆内坛、观音殿等,新建了真如塔、普渡桥、大悲殿、藏经楼等。耗资累计近2000万元。2003年4月8日复名“宝庆讲寺”。2006年被批准为对外开放的宗教寺观教堂。2007年9月,释清修法师接任监院。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