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街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7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街巷
分类号:
U41
页数:
19
页码:
260-2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代至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境域内主要街巷情况。
关键词:
城乡建设
街巷建设
江北区
内容
境域内的街巷建置,最早见诸慈城古镇。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慈溪县治在此始建。至今,慈城古镇街巷纵横交错,仍保留路、街、巷近百条。宁波江北岸城区,在,元代、明代和清代的前中期属于鄞县的城郊及慈溪县东南部、镇海县西南部的边远乡村,直至18世纪中叶,江北岸地域尚未形成市廛。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宁波被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江北岸路街巷始渐具雏形。据民国《鄞县通志》载,民国21年(1932),江北岸城区有路、街、巷88条①,其中路15条、街12条、巷61条。
新中国成立后,城区街巷逐渐变更。据《宁波市地名志》(1993年出版)记载,江北城区保存旧时和新建的路、街、巷103条,其中路街47条、巷56条。废止路、街、巷18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市区商用大厦和居民住宅区相继建成,新区向西、向北推进。2004年,甬江、庄桥、洪塘3镇改为街道建置,城区的道路和街巷状况发生了更大变化。据《宁波街巷地名录》(2006年出版)记载,江北城区共有路、街、巷138条,其中路街104条、巷34条;废止路、街、巷40条。至2008年底,江北区(包括庄桥街道和洪塘街道)共有路、街、巷161条,其中路、街116条,巷45条。新中国成立后,废止的街巷共57条,其中废止的路、街13条,巷(弄、边)44条。本区慈城镇现有街、巷85条,废止街、巷12条。
城区街巷
倪家堰路 南起环城北路,北至庄桥机场南门口。1978年修建。因路经倪家堰得名。
环城北路 东接世纪大道,西至环城西路。1982年始建江北大河至倪家堰段,1986年建倪家堰至运河段,1990年全线建成通车,以后又几次拓宽改造。因宁波市区北部环线得名。
文教路 南起范江岸路,北至地洋漕。1993年5月建成。因地处文教区而名。
育才路 南起新芝路,北至华辰大桥。2000年5月建成。为与文教路相对应而名。
胜利堰路 西起双东路,东至地洋漕。因路北有胜利堰而名。
双东路 南起环城北路,北至胜利堰路。1998年7月建成。因路经前东、后东两自然村而名。
范江岸路 东起永丰北路,西至翠柏路。1993年7月建成。因其地有范江岸村得名。
永丰北路 原名北郊路。南起永丰路,北至环城北路(江北区段为保丰碶至环城北路)。民国16年(1927)南端一段修造成马路,余为石板小路。1958年拓宽延伸至姚江大闸。“文化大革命”时曾称遵义路。2001年12月改造拓宽工程竣工,并改今名。
人民路 南起新江桥北堍,北至环城北路,为江北城区主干道之一和主要商业街。民国17年(1928)将后街小菜场、李家后门、引仙桥下一带改建,名后马路。1953—1958年,与原一横街、咸宁路、泗洲路各一段及昌源巷连接,并填没泗洲河,“文化大革命”期间定此名。1981年全线建成,其中铁路北站原道口以北段,为宁波市区第一条“三块板”式市政道路。
大庆北路 西南起人民路,东北至环城北路。原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沪杭甬铁路路基,1966年11月,分称大庆路和宁镇公路。因附近有大庆新村,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自人民路至孔浦段为大庆北路。
大闸路 南起新马路,北至环城北路。路以姚江大闸得名。路基为1959年姚江大闸建成后拦截姚江古道而筑的大坝。1960年后逐步建成泥结碎石路面,1986年修建成混凝土路面并拓宽至24米。2003年12月改建工程竣工。2004年5月建宁波大剧院时,道路再度拓宽。
大闸南路 西北起大闸路,东南至外滩大桥西北堍。(在建)
大闸北路 南起环城北路,北至湾头大桥。(在建)
仓储路 南起大通路,北至压赛堰自然村。1986年建成。因路两侧多仓库,故名。
梅堰路 南起环城北路,北至庙跟河塘。原系通庙跟的一条石板小路,1991年改建。因古地名梅堰,故名。
孔浦路 东起大庆北路,西至文汇路。原有一条石板路,1984年改建。因位于孔浦新村北,故名。
孔浦支路 西南起孔浦路,东北至环城北路。1985年建。系孔浦路支路,故名。
文汇路 南起大庆北路,北至环城北路,1986年建。因路两侧有宁波大学职工宿舍、孔浦中学及两所小学,路名取人文荟萃之意。
大通路 南起下白沙路,北至大庆北路。位于白沙路东侧。1978年将原河边小道和部分河道填筑成路。因路侧有大通桥,故名。
大通北路 南起大庆北路,北至压赛村乌隘。1986年改建。因在大通路之北,故名。
白沙路 南起中马路,东北至宁波港原宁波作业区。1970年、1979年修建。因下白沙末端向倪家堰方向有白沙河而得名。1966年1
月,将路延伸至咸宁路口(2004年中马路延伸,咸宁路废止)。1978年港务局扩建港区,将白沙路截为两段,本段仍用原名。
清河路 南起西草马路,北至环城北路。《鄞县通志》载:清河路,“南至草马路,北至觉渡”“旧名清和路,觉渡渡头”。路系民国初张天锡始建。张氏祖籍清河郡,故以清河名路。2001年旧,城改造时扩建。
清湖路 东起湖西路,西至大闸路。2007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
新马路 东南起人民路,西南至槐树路,路呈弧形。原为石板路,民国初由英国人将东段改
建成泥结碎石路;民国20年(1931),由仁济医院董事金廷荪等筹资改建成市区第一条混凝土路,故命名为新马路。
西草马路 西南起槐树路,东北至大庆南路。东草马路与西草马路原称老马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始筑。因地处城区边缘,车辆行人稀少,路旁野草萋萋,故名草马路。1966年11月曾改名红星路。1974年部队建营房,将原路截成东西两段。1981年地名普查时,西段命名为西草马路。1985年重新修建。2007年,庆丰桥建设,该路东延至人民路。
东草马路 东起白沙路,西至人民路。1978年修建。因截草马路之东段,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
大庆南路 西南起解放桥东北堍,东北至人民路。民国26年(1937)年前是沪杭甬铁路末端,抗日战争时毁,成为一条无名石子路。1966年11月因附近有大庆新村而命名。1981年5月,解放桥建成,大庆路南端改道。是年地名普查时,遂将解放桥至人民路段命今名。
槐树路 东南起桃渡路,西北至新马路,与姚江平行,距岸约60米。旧称槐花树下,以百年大槐树(原在机械工业学校内,1956年被台风刮倒)得名。1966年11月与桃渡路、浮石路合称工农路。1981年11月,桃渡路恢复原名;原槐树路、浮石路段为今槐树路。
新义路 南起大庆南路,北至新马路。原系坟地,逐年建房成巷。因通古和义渡口定名新义巷(旧名云松坊)。后开拓延伸,民国24年(1935)改名为新义路。1981年5月,解放桥建,成,大庆南路直延至桥北堍,部分地段道路发生变化,新义路单指大庆南路至新马路一段,原新义路的其余部分改称为新义巷。2005年,“宁动”地块改造,改东南起槐树路,西北至新马路,使该路从直路成为弧形路。
正大路 东起大庆南路,西南至新马路。路南原有正大火柴厂,路东有“正大坊”。路由此名。
泗洲街 东起人民路,西至大庆南路。原名福兴桥,后改为巷。桥南称北福兴巷,桥北称南福兴巷。①1953年,填河废桥,因、拓建为街。南福兴巷更名为泗洲街,泗洲塘得名。
首善路 东起白沙路,西至人民路。清时,西端跨泗洲河有首善桥,路以桥得名。
生宝路 东南起白沙路,西北至大庆南路。原系一条横河,东通泗洲河,西至贝家边。1952年填河成路。因东端有生宝桥(填河时已拆除),故名生宝桥巷。后逐步拓宽,1981年11月命名为生宝路。
鄞慈镇路 北起新马路,南至封神桥巷。原系河滨、坟地,民国14—15年(1925—1926),通运公司建成鄞县至慈溪、镇海汽车站,遂名鄞慈镇路。
车站路 东起中马路,西至桃渡路。旧名何家弄、马栏桥火车站。民国初年改建马路,因此路通向原沪杭甬铁路宁波站,故名。1979年重修。
玛瑙路 南起桃渡路,东北至人民路。原系河滨,称玛瑙河。民国17年(1928)填河筑路后,以河名路。1965年重修。
扬善路 东起外马路,西至桃渡路。原系河湾,河边世居李姓,俗名李家河嘴。因常有外商货船来此停泊,故又名洋船弄。民国24年(1935)以谐音字“扬善”替代,并改弄为路。1979年修建。
二横街 东起外马路,西至人民路。旧称宁顺弄、缸甏弄。民国24年(1935)将民国17年(1928)拆建的横街自南至北以序数排列,该街系第二条,故名。1978年重修。2004年重新铺设路面。
桃渡路 原东南起新江桥北堍,西北至大庆南路。1991年建甬江大桥,改南起甬江大桥西堍。旧名竹巷弄、傅家道头,以古桃花渡得名。新江桥浮桥建立前,江北与城区的人、货来往,主要依靠桃花渡船渡。古诗有“今朝旅恨到何处,轩窗直到桃花渡。桃花渡上风吹雨,道人芒履谁来去”之句。1966年11月与槐树路、浮石路合称为工农路。1968年、1986年两次重修。1981年地名普查时,将原大庆路南段(新义路至桃渡路)并入,仍名为桃渡路。
中马路 西南起人民路,东北至白沙路。旧称同兴街、何家弄前街。民国27年(1928)改建,因位于与甬江平行的外马路与后马路中间,故名中马路。1966年11月曾改名为“反修”路。1981年11月装船、通商两巷并入,并恢复原名。2003年,咸宁路并入。
外马路 南起新江桥北堍,北至老海关。旧名外滩,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辟为马路。因是与甬江平行的3条马路的最外一条,故名。解放后,宁波港务局轮船码头等单位扩建,北段划入港区。1966年1月曾改名“反帝”路。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1985年建成沿江绿化带和车行道。
下白沙路 西南起宁波港原宁波作业区,东北至原盐业中转站。1978年,港务局扩展港区,白沙路截为两段,因本段在港区以北,故名为下白沙路。1984年、1986年重修。
江北大道 南起余姚江北岸,北至宁慈西路。1996年建成。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拓宽改造。
丽庄路 (原庄桥解放路)东起外环路,西至规划道路。2005年建成。
泰和路 南起宁慈东路,北至崇和庄。2007年8月由上邵村申请命名。
富邵路 东起上邵村,西至崇和庄。2007年8月由上邵村申请命名。
宁慈路 东起倪家堰,西至慈城(江北与余姚界),分东、中、西3段。1969年,全线建成。
庄桥大街 南起宁慈东路,北至红旗大闸。1984年建成。
翠柏路 南起中山西路,北至环城北路(江北区段为钱家边界河至环城北路)。1993年6月建成。
废止路街①
后马路 南起桃渡路,北至石板巷。旧名后街小菜场、李家后门、引仙桥下。民国17年(1928)改建。1958年拓建人民路,名废。
浮石路 南起槐树路,北至田畈,通后江沿。旧名浮石亭,1981年地名普查改入槐树路,旧名废。
桃渡街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旧名首善里,今废为新江桥北堍。
一横街 东起新江桥北堍,西至后马路。旧名桃花渡头、滕家衕。民国24年(1935)将中马路与外马路之间新拆建的横街自南至北以序数排列,该街居首,故名。1958年与后马路等合并改建人民路,名废。
咸宁路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旧名洋关弄。路西端原横跨泗洲河上有座“咸宁桥”。民国24年(1935)填河废桥,路面拓宽,以原有咸宁桥而命名。2004年名废止。
四横街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旧名邮河衕。民国24年(1935)将中马路与外马路之间几条新拆建的横街自南至北以序数走向排列,该街系第四条,故名。2006年,市地名委员会公布废止。
花墙街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据世居该街居民提供:明朝天官屠滽后代在此弄内建一大院,大院后墙壁上画有花卉,因名花墙衕。民国24年(1935)改名为花墙街。
使君街 北起钱园巷,向南约40米后,以90度角向东折人民路口。原有佘使君庙(祀元使君佘楷),旧称佘使君庙弄。民国24年(1935)改名为使君街。
引先街 南起板桥街,北至使君街。旧名引仙桥下、引仙桥街。附近原有一座引仙桥,街以桥名。1950年因“引仙”有迷信色彩,以谐音改名为引先街。
三横街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原弄口有生和南货店,称生和衕。民国24年(1935)将中马路与外马路之间几条新拆建横街自南至北以序数排列,该街系第三条,故名。
板桥街 南起车站路,东至玛瑙路。旧称板桥下、财神殿下。因与引先街之间原有一座板桥而得名。
和栈街 东起人民路,西至玛瑙路,中段分岔,北至扬善路。旧名太和栈衕、洋楼衕,因旧有太和栈房,民国24年(1935)改名为和栈街。
山海街 东北起二横街,西南接人民路。原名山海居衕,有一福建人曾在此弄内开设山海居腊鸭店,故又名腊鸭弄,民国24年(1935)改名为山海街。
巷弄边
王家边 西南起义庄巷,西北至新马路,东南至范家边。原系近郊农村,历年扩建,逐步形成街道。该巷原系王姓宗族世居,又因在城区边缘,故名。民国24年(1935)改名为王家巷。1981年11月仍以王家边为标准地名。
范家边 南起王家边,北至田畈。原系范姓宗族聚居区,又地处城郊边缘,故名。
义庄巷 东南至西草马路,东北至王家边,西南至槐树路。清宣统三年(1911)前后,孙瑞甫老板在该处建一座义庄,存放作施舍用的棺材。改建、扩建为民房,逐步延伸成巷,并以义庄命名。
蔡家边 西南起杨家巷,西北至西草马路。原系近郊农村,历年扩建延伸成巷。以蔡姓宗族世居而得名。
杨家巷 东南起卢家巷,东北至蔡家边,西南至槐树路。旧名老英领事馆。太平天国时期,有一杨姓福建商人在此建房,名“杨家堂前”。后杨家子孙繁衍,房屋增多,改称为杨家边。民国24年(1935)改名为杨家巷。
卢家巷 西南起槐树路二口,东南至槐树巷,东北至杨家巷。旧名卢家衜头、卢家祠堂衕。卢姓宗族世居,故名。
槐树巷 东南起沃家巷,西北至卢家巷。原称十八间头,民国24年(1935)改用槐树路派生地名,称槐树巷。
沃家巷 西南起槐树路,东南至鸿茂巷,东北至槐树巷。旧名沃家衕,以沃姓世居得名。民国24年(1935)改为今名。
鸿茂巷 西南起槐树路二口东至新义巷。由李鸿茂三兄弟逐年建房3幢,形成巷弄后,称为李鸿茂。民国24年(1935)改为,鸿茂巷。
新义巷 西南起大庆南路,西北至鸿茂巷。1982年因修建解放桥北堍之新路(大庆南路),将原新义路切断,南段与如意巷合并,更名为新义巷,西南起槐树路,西北至鸿茂巷。现槐树路至大庆南路段,因旧城改造,巷已消失。
宝记巷 西南起槐树路,东至桃渡路,北至大庆南路。原名宝记衕,民国24年(1935)称“宝记巷”至今。因原巷口有“宝记”油酱杂货小店得名。正大巷东南起大庆南路,北至西草马路。民国23年(1934),正大火柴厂厂区前建工房、住所,称“正大坊”。1981年地名普查时定今名。
刘家边 东北起新马路,西北至新义路,呈V形。原为刘姓农户聚族世居,故名。
人和巷 东起人民路,西至人和坊。民国初年,巷内有座人和坊,巷因坊得名。
福兴巷 东起人民路,西至大庆新村。巷内原有一条横河,河东端有座福兴桥,桥之南北是巷,巷以桥得名。1952年填河废桥。1981年地名普查时,北福兴巷更名为福兴巷。
德记巷 东起人民路,北至福兴巷。民国初,巷口有德记茶叶栈房,后沿北路陆续建房成弄,名德记栈弄。民国24年(1935)设门牌时改称德记巷。大吉巷 东起人民路,西至巷底。清宣统三年(1911)前,弄口开设有天吉酒坊,弄内有栈房,叫天吉栈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免与海曙区的天吉巷重名,更名为大吉巷。
戴祠巷 东南起人民路,西北至巷底。清宣统三年(1911)前,此处有戴家祠堂,巷以祠堂得名。
贝家边 东北起大庆新村,西南至生宝路。清宣统三年(1911)前,此处住有贝姓宗族,以后逐渐扩展。因地处城区边缘,取名贝家边。
新马巷 西南起新马路,东北至生宝路。该巷系新形成的巷。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新马巷,为新马路派生地名。
贝家巷 东南起人民路,南至新马路;西北至新马巷,北至生宝路,呈X形。因原住贝姓家族,四周是一片坟滩地,名贝家边。巷内有显德庙,故又称显德庙跟。以后住户不断增加,房屋扩建延伸,民国24年(1935)县设门牌,命名贝家巷。
江井园 巷北起封神桥巷,西至大庆南路。曾名江井园、刘家边,民国24年(1935)定名。
李祠巷 南起玛瑙巷,北至车站路。巷内有李家祠堂,故名。
玛瑙巷 东起人民路,西至玛瑙路。旧名李家祠堂。民国24年(1935)定名今名。
大通巷 东起大庆北路,西至环城北路1号桥。1985年建成。大通路派生地名。
砖桥巷 东起白沙路,西至人民路。巷北端横跨泗洲河处旧有一石桥名砖桥,巷因桥得名。
《县通志》载:该巷曾名石板巷。“砖桥”又名“定桥”,民国6年(1917)重修,1952年填泗洲河时拆除。
羊山巷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巷口有洋山殿,巷以殿得名。今谐音演化为“羊山巷”。洋山殿系渔民集资建造,每年墨鱼汛时,渔民至洋山洋面捕捞前,至庙烧香祈求平安。2002年,老外滩改造,改东起外马路,西至人民路,南到二横街,北止于车站路。
柏树桥 南起范江岸路,北至翠柏东巷的块状聚落。2008年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并启动。
三忠巷 东起翠柏路,西南至翠柏西巷,因三忠墓得名。①1993年建成。
废止巷弄边②
通商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旧名通商银行衕。巷在通商银行侧,故名。解放前已废。
招商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旧名招商局衕。清至民国时,宁波招商局设此,故名。拓建宁波港客运站时,巷废。
北宁绍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旧名宁绍北坊。因巷居原宁绍轮船公司北,故名。1981年地名普查时并入外马路,巷废。
南宁绍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旧名宁绍公司衕。因巷居原宁绍轮船公司南,故名。
1981年地名普查时并入外马路,巷废。
装船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旧名装船衕。1981年地名普查时并入中马路,巷废。
葆山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旧名葆山衕。解放前并入中马路,巷废。
万祥巷 东起中马路,西至后马路。旧名宝顺衕、倪万祥衕。以旧有倪万祥商号得名,因1988年建宁波港务局客运站广场,巷废。
石板巷 东起白沙路,西至砖桥。旧名石板巷跟,以旧有石板行得名。解放前改砖桥巷,旧巷名废。傅家巷南起桃渡路,北通车站巷,旧称傅家衕头,因傅家道头得名。解放前巷已废。
车站巷 西南起车站路,东北至玛瑙路。旧名马路衕、董家河嘴。因旧有沪杭甬铁路宁波站,巷为车站路分支,故名。解放前并入扬善路,名废。
如意巷 东起新义巷,西至槐树路。旧名如意庵衕。其地古有如意庵,故名。1981年地名普查时并入新义巷,名废。
南福兴巷 南起泗洲塘,北至田畈。旧名福兴桥。以巷南有福兴桥得名。1953年填泗洲支流拓巷为街。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泗洲街,旧名废。
昌源巷 西起后马路,东至巷底。旧名王源昌衕。1958年与一横街、后马路等改建人民路,巷废。
蔬菜巷 旧名龙眼殿跟,又称行门口,以旧有蔬菜行得名。今为甬江街道姚江村委会驻地,巷废。
屠家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后马路。旧名屠家衕。
张家巷 西南起槐树路,北至宝记巷。清时,张姓宗族在此衕建造住房,即名张家衕。民国24年(1935)改为张家巷。
封仁桥下 东南起人民路,西北至鄞慈镇路。位于原封仁桥(佘使君庙前左右有封神、引仙两桥,后封神桥重建,改名封仁桥)西堍故名封仁桥下。
封神桥巷 东起人民路,西接鄞慈镇路。巷口原有封神桥,巷因桥得名。民国24年(1935)名封神桥巷。
钱园巷 东南起人民路,北至鄞慈镇路。曾名钱家花园、江井园。巷内原有一座钱姓建造的花园,因称钱家花园。民国24年(1935)改名钱园巷。
使君巷 南起板桥街,北至使君街。旧名佘使君庙弄。原系小河,逐年填平筑路,与使君街衔接。
乐安巷 西起桃渡路,东至板桥街。旧名乐安坊,民国24年(1935)改乐安巷。
德样巷 东起玛瑙路,西至板桥街。民国19年(1930)前后,米行杜姓老板在此巷建房收租,取名德祥坊。民国24年(1935)定名德祥巷。
颍川巷 东起人民路二口西至玛瑙路。原是坟滩地,民国19年(1930),“公元保险公司”陈姓老板在该处建房,取名颍川坊,,巷以坊得名。
周家桥巷 东起人民路,西至车站路。巷口原有周家桥(又名孟阳桥、麦阳桥),民国24年(1935)定名周家桥巷,巷以桥名。
周家桥下 东起人民路二口,西至玛瑙路。路中段30米处分支,向北、向南各折至人民路出口。因位于周家桥西堍,故名周家桥下。
天福巷 南起桃渡路,东接玛瑙路。旧名天福栈衕,因巷内有天福栈房得名。民国24年(1935)称天福巷。该巷另有恒裕里、高裕昌衕别称。
尚洁巷 东起文星巷,西至玛瑙路。旧名尚洁里,民国24年(1935)改尚洁巷。
文星巷 南起桃渡路,北至和栈街。旧名文星栈衕新房子。民国24年(1935)改文星巷。
均安巷 东起人民路,西至文星巷。旧名均安里。民国24年(1935)改称均安巷。
田厂巷 原火车北站内,港务机械厂东面。民国初年,林姓农户在此造一座高平屋,后不断扩展成巷。建屋前有一草舍供农民休息之用,俗名田厂,因名田厂巷。1978年,港务局宁波作业区扩建,拆除一部分住房,剩下的民房仍称田厂巷。2004年,因庆丰桥建设废。
宏全巷 东起白沙路,西至人民路。民国初期营造厂邬姓老板建造住宅,起名“宏全坊”。民国24年(1935)定名为宏全巷。
清泉巷 北起宏全巷,东至白沙路,西至人民路。清宣统三年(1911)前后,永耀电力公司老板余润泉在该处建造住宅,取名清泉坊。民国24年(1935)定名为清泉巷。
桂家巷 南起生宝路,北至砖桥巷,东至白沙路。清宣统三年(1911)命名。因桂姓世居得名。三宝巷西起人民路二口东至白沙路,呈V形。清宣统三年(1911)前,巷北端横跨泗洲河有一座石板桥——三宝桥(1952年,填河时拆除),民国24年(1935)定名为三宝巷,巷由桥得名。
咸宁巷 东起白沙路,西至人民路。民国24年(1935)名咸宁巷,因巷通咸宁路而得名。
海关巷 东起中马路,西至白沙路。巷面临甬江,与旧海关相近而得名,民国24年(1935)定名。
馀大巷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因该巷东端南侧原有馀大钱庄而得名,民国24年(1935)定名。
周家巷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因周姓世居得名,民国24年(1935)定名。
腊店巷 东起中马路,西至巷底。因巷内东端原有一王氏蜡烛店得名,因“蜡”谐音讹作“腊,”民国24年(1935)定名。
邵家巷东起中马路,西至巷底。因邵姓宗族世居得名,民国24年(1935)定名。纪家巷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因纪姓宗族世居得名,民国24年(1935)定名。
永安巷 东起中马路,西至人民路。民国22年(1933)报馆行陈姓老板在此建房,取名永安
坊。民国24年(1935)改为永安巷。20世纪80年代末扩建,宁波港客运站广场,永安巷南侧被拆除。
古井巷 西起人民路,东至巷底。因巷内有一古井(井上碑石刻记:宣统二年李槑监修)得名。
同兴巷 东起外马路,西至中马路。原名福余里、庆元坊。该巷跨越同兴街,民国24年(1935)改称为同兴巷。①
慈城镇街巷
解放路别名大街。南起宁慈西路,北至中华路。长1340米,1964年起逐步拓宽至12米。系镇的南北走向中心大街。路北端为唐宋以来至1954年历代县治治所(人民政府驻地)旧址,有古迹骢马桥(今解放桥,原桥已不复存在)。
东横街原系横街的一段。西起解放路,与民生路连接,东至民权路东镇桥,与东镇桥街相通。长210米,宽13米,水泥路面。为原大街(今解放路)东侧的一条横街,故名。
龙舌路南起61省道,北与水门下相接,在慈城东南城河内与外直河之间,系新建住宅区。
长360米,宽6米,水泥路面。因原地形如龙舌,名龙舌畈。1987年命名为龙舌路。
东镇桥街 原系下横街一段,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以有东镇桥改称东镇桥街至今。长480米,宽4~7米,水泥路。东镇桥,唐时慈溪知县房琯始建。桥在镇东,蓄水供镇内应用,故名东镇桥。1969年因扩建民权路拆除。
民生路 别名下横街或西横街。东起解放路与东横街相接;西至西门板桥,与大西门外路相通。长680米,宽13米,水泥路,可通行汽车。该路原为下横街一段,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以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的“民生”命名。
民主路 别名民国路。南起民生路,北至小北门城脚。长856米,宽6米,水泥路,可通汽车。长110米的原抱子山路,因系民主路的延伸;王估房(弄)卖柴门头。该两路均于1982年地名普查时并入民主路。
中华路 民主路至民权路一段原名上横街,民权路至太湖路一段为前杨家巷,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统一定名为“中华路”至今。西起小西门城脚,接西城沿路;东至太湖路。长950米,宽8~13米,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系镇内东西向的主干道,今旁有古县衙、城隍庙、天工之城。建勤丰晒场时,韩家巷并入该路。
觉民南路 系觉民路向南延伸部分。规划长575米,宽8米,人行道各2.5米,水泥路面。1987年命名。
竺巷东路 解放路至民权路一段原名竺巷路,民权路以东为前施家巷,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合并。因巷内旧系竺氏所居,路向东延伸,故名。西起解放路与中山路相接,东至东城沿路,长680米,宽4.8米,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路两侧有第二小学(即设于孔庙的中城小学)、工人俱乐部。
南城沿路 原为南门城墙基,现建为路。因沿城墙向西延伸,1987年命名为南城沿路。东起解放路,西至西城河,长500米,宽8米,水泥路面。夹田桥路南起官山闸,北至萧甬铁路。长630米,宽4~6米,水泥路面。路分南北两段,慈江上的夹田桥居其中,故命名为夹田桥路。
竹山湾路 西起甬余公路(61省道),东至竹山湾西口。因竹山湾村得名。1987年命名。
东门外路原名七板桥街。因地处大东门外,故名。南起甬余公路(61省道);北至前进桥东堍。长1140米,宽4~6米。南段为混凝土路面,北段为碎石和石板路面。1987年命名。
尚志路 西起民主路,东至太湖路。长640米,宽7米,水泥路面,可通汽车。该路从民主路至解放路一段原称观音堂西巷;解放路至民权路一段为观音堂东巷。民权路上的尚志桥(桥于1978年拆除)至太湖路一段为解元坊巷。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统一以“尚志桥”名命名。尚志,寓尊崇志向之意。1982年,进士第弄、王家弄均因弄短并入该路。路侧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贞节坊。
大西门外路 东起大西门板桥,与民生路相接;西至横碧桥。长270米,宽5米,水泥路面,可通行汽车。因位于大西门外,故名。
民权路 南起柳山庙沿(通济桥),北至慈湖堤南端。长900米,宽7米,水泥路面。原名东街,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以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的“民权”命名。葛家弄、顾家弄、引望弄、假面子弄、通济桥路均因短小,于1982年地名普查时并入。该路系与解放路平行的东主道。路北端原有关帝庙,俗称小关圣殿,1977年拆除。路侧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符卿第。
太阳殿路 西起解放路,与民族路相接;东至小东门接长征桥。长690米,宽5~7米,水泥路面,可通汽车。该路解放路至民权路原系倪家巷,因路西端与解放路交接处有一座太阳殿,后统称太阳殿路。茶坊弄因重名,于1982年2月并入该路。太阳殿始建于清初,西侧紧靠大关圣殿,内供太阳菩萨,故名。路侧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俞宅。
环湖路 环慈湖北及东南。长2公里,宽6米,水泥路面。原无名,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环湖路。路侧有慈湖中学、慈湖烈士陵园等。
民族路 东起解放路,与太阳殿路相接,西至永明路倒大厅。长580米,宽8米,水泥路面。系解放路向西的次干道之一。解放路到民主路一段原为永宁巷,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统一以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命名。
永明路 曾名(永明)寺前街。南起民生路,北至宁波化机厂慈城分厂。原桂家弄、粉缸弄,因弄短、住户少,1982年并入该路。长210米,宽7.7米,混凝土路面。以路北端永明教寺“永明”两字命名。永明寺始建于唐仪凤二年(677),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炸毁。路南口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世恩坊。
光华路 西起解放路,与日新路相通,东至觉民路。长270米,宽5米。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寓“光大中华”、“日月光华”之意,命名光华路,沿用至今。
日新路 东起解放路,与光华路相接,西至田畈。长698米,宽8米。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以《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命名日新路至今。13号有区级文保单位凌宅——太平天国兵营旧址。38号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建筑群知县房,1986年10月遭火毁。
启承路 东起民主路(原抱子山路),西至小西门城脚。长150米,宽2.5米。路旁有冯氏启承祠堂,故名。觉民路西起解放路,东经宁波保黎医院折南至光华路,长450米,宽4.1米,水泥路面。该路系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命名。“觉民”寓民众觉醒之意。
自新路 据光绪二十五年(1899)版《慈溪县志,》,该地原是明朝颜鲸御史所居,故称颜御史房。民国21年(1932)街巷整理时,以自强立新之意,命名自新路至今。
太湖路 别名东河街。南起太阳殿路,北至北城脚。长573米,宽5米。路旁原有宋杨简故居,大门墙脚上砌有两块太湖石(今尚在),故名太湖路。柳山庙沿 南起觉民路,北至通济桥。长90米,宽5米。路在柳山庙边沿,故名。柳山庙,始建于唐,以孙柳山名字得名。
水门下 北起东镇桥(水门桥)街,南折西至觉民路。因位于原东城水城门下,故名水门下。
东城沿路 北起完节坊里底,南至叶家弄。长690米,宽1.5米。因路在东城墙边沿,民国时命名东城沿路。小北门路南起始平路,北至县后山西(即小北门)。长60米,宽3米。曾为县西巷之一段。因地处小北门而得名。
三民路 西起民主路,与顾家巷相接,东至民权路,与察院巷相通。长425米,宽2.2米,水泥路面。该路解放路以东一段原名徐家弄,又名顺四弄;西段为西徐家弄,也曾名林家巷。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以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命名三民路至今。
新弄 东起解放路,西至鼎新路。长340米,宽3.8米,水泥路面。弄内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公馆旧址。在太平天国时期,兴用“新”字,故名新弄。
桂花厅 弄在民主路至解放路之间的民族路25号内,周围成“门”字形。长100米,宽3米。民房较多,统称桂花厅。桂花厅原系明代慈溪较有影响的刘姓大族的一处宅院。院内有一株大桂花树,主人常在厅内品桂吟诗,故名。1986年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块桥板 西起民主路,南至莫家巷。长130米。弄西端原有小河,以三块板作桥,故名三块桥板,弄以桥名。
莫家巷 东起民权路,与金家井巷相接,西至三块桥板。今解放路之东,曾称东莫家巷,又称穗芳弄;解放路之西称西莫家巷,又名常家巷。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该巷宋时曾居莫驸马,故并称莫家巷。巷内25号,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莫驸马宅。
华家巷 明嘉靖《慈溪县志》作县东巷。南起中华路,北至宝善堂(慈湖边)。长250米,宽2.2米,水泥路面。因巷内原有华氏居住,故名华家巷子住宅区。石店弄东起民权路,西至弄底。长50米,宽1.4米,水泥路面。弄口曾有胡阿生石店,故名。
杨家巷 明天启《慈溪县志》称后杨家巷。西起民权路,东至太湖路。长210米,宽2米,水泥路面。该巷原有宋朝杨姓状元居住,故名杨家巷。巷内15号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宅。
察院巷 别名菜园巷。西起民权路,与三民路相接;东至太湖路。长210米,宽2米,水泥路面。巷内有明朝按察司副使沈一定第,故名察院巷。该巷7号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程氏庆余堂。
九曲弄 别名草弄。北起杨家巷,南至中华路。长180米,宽2.5米。水泥路面。因弄有九个弯,故名。
台棋弄 西起民权路,东至弄底。长110米,宽2米,水泥路面。弄口曾竖有旗杆一支,弄偏北斜对面小关圣殿内原有一座戏台(今已拆除),故名台旗弄。后别写为台棋弄至今。
串梭堂 别名川沙堂。东起民权路,折南至中华路。长200米,宽2.7米。因弄内一住宅的堂名“串梭堂”得名。
秧田弄 弄处鼎新路西侧,成环形,起止点均在鼎新路。因弄东侧地势低,每逢下雨,积水不干,类似秧田,故名。
火神巷 南起中华路,北至始平路,与小北门相连。弄内原有火神殿,故名。原为县西巷一
段,故别名县西巷子。
火神殿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解放前已毁于火。
轿店弄 北起中华路,南至三民路。长220米,宽1.9米,水泥路面。弄内旧有轿店,故名。
学前弄 北起东横街,南至东横河边。长44米,宽6米,水泥路面。较学弄短。因位于学宫(孔庙)前,过去通船时,旅客上岸即为学宫(孔庙),故名学前弄。
叶家弄 西起袁家弄,东至东城沿路。长150米,宽2.7米,水泥路面。弄内原有叶家祠堂,故名。
茶坊弄 北起东横街,南至弄底。长30米,宽1.5米,水泥路面。原弄口有茶坊,故名。
河头弄 北起东横街,南至东横河边。长44米,宽1.4米,水泥路面。
弄南端 有一河埠头,故名。教堂弄北起东横街,南至东横河边。因弄口旁有耶稣教堂,故名教堂弄。
花园弄 北起太阳殿路,南至竺巷东路。弄内原有明朝林驸马的花园,故名花园弄。
童家巷 南起太阳殿路,北至莫家巷。长98米,宽1.8米,部分石板路面,另外部分泥结路面。巷内元朝时已有童姓居住,故名童家弄。
米店弄 东起民权路,西至弄底。长40米,宽1.5米,水泥路面。弄口旧有米店,故名米店弄。
井弄 南起太阳殿路,北至莫家巷。长90米,宽2米,水泥路面。弄内过去有井四口今南北弄口各存一口,故名井弄。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改“井”为“金”,沿用至1981年。是,年地名普查时纠正。
刘家弄 南起民族路,北至弄底。长60米,宽3米,水泥路面。弄内有刘氏宗祠,故名。刘祠独具明代建筑特色,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
袁家弄 明天启《慈溪县志》:“通下横街。”《采访册》:“自前施家巷十字桥南达东门横街。”现志起东镇桥街,北至竺巷东路。长140米,宽2.7米,水泥路面。因此巷曾有袁姓居住,故名袁家弄。
东庙弄 北起东镇桥街,南至东横河边。长30米,宽1.9米,水泥路面。弄口对面有东庙,故名东庙弄,据光绪《慈溪县志》载:东庙,明嘉靖年间(1522—1566)始建,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现已不存在。
邬沈巷 南起民生路,北至中山路。长100米,宽2米,水泥路面。天启、雍正、光绪《慈溪县志》均名邬僧巷。巷内原有沈家祠堂,为邬、沈两氏所居。1981年地名普查时,查无邬姓僧人,而当地“沈”、“僧”同音,故改名为邬沈巷。
卖丝弄 北起民生路。南至下横河边。长46米,宽2米,水泥路面。弄内曾有张氏开设丝线店,故名卖丝弄。
茅家水仓 北起民生路,南至西安桥,与鼎新路相接。长72米,宽2米,水泥路面。弄内原有茅家在河中断水修闸,并建蓄水防火之大水仓,因名茅家水仓。因当地方言“世”、“水”音同,后误称“茅家世仓”。1982年正名。
伞店弄 南起民生路,北至巷底。长60米,宽1.5米,水泥路面。弄口曾有费恒昌伞店,俗称伞店弄至今。钱家弄南起金家井巷,北至巷底。长52米,宽2.5米,水泥路面。弄内有明朝钱照住宅,故名钱家弄。
后施家巷 巷呈“丁”字形。西起民权路,东至建材厂西围墙,折南出竺巷东路,折北出太阳殿路。全长260米,宽4米。部分混凝土路面,部分泥结路面。该巷原系宋朝官宦施郎中住宅后门通道,故名后施家巷。亦俗称后施巷和后水缸弄。
金家井巷 西起民权路,与莫家巷相接,东至太湖路。巷内8—10号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布政房;6号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字门头。据传,宋时弄内有金氏家井,墙内外各半,井水清冽,久旱不涸,四周闻名,故名金家井巷。民国21年(1932)整理街巷时,曾误为金刚经弄。
陶家弄 北起觉民路,南至光华路。长96米,宽2米,水泥路面。弄内原有陶姓住宅,故名陶家弄。
方家弄 北起光华路,南至自新路。长100米。旧时称方家巷,光绪《慈溪县志》名方家弄。
张家园 北起光华路,南至巷底。长140米,宽1.8米,巷内有张殿卿花园,故名张家园。
朝北门头 西起觉民路,东至水门下。长220米,宽2.3米。光绪《慈溪县志》载:巷内有一门头,为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冯一梅住宅。因大门朝北,故名朝北门头。
倒大厅 别名倒座厅。北起民族路,南至底。长50米,宽2.6米,水泥路面。大厅坐南朝北,与惯例相反,故称倒大厅,因大厅在弄内,弄以厅名。 王家大门 南起中山路,北至底。弄内曾有王姓大屋,故名王家大门。
西经堂弄 南起中山路,北折西至民族路。长150米,宽3.7米,水泥路面。弄西有明万历典史王文录(号甬溪)家庵名“幽隐经堂”故名。学士第 南起中山路,北至民族路。长158米,宽3.3米,水泥路面。据传该处原有明朝侍读学士姚涞故居,故名学士第。
贺家弄 东起解放路,西折南至中山路。全长134米,宽2.6米,水泥路面。
周家弄(南起中山路,北与贺家弄相通,长74米,宽2.3米)因与贺家弄相通,1982年并入。据传弄内原有贺氏居住,以姓氏名弄。
怀安弄 南起中华路,北至妙音精舍。该弄原系明朝淮安府通判王汾所居,有前、中、里3座外翰第,故名外翰弄。因当地音近,今称怀安弄。又因弄内有马姓居住,又名马家弄。1982年起用怀安弄为标准地名。
顾家巷 东起民主路,与中华路相接,西至原韩家巷,东至顾家巷,巷内原有顾家祠堂,并有一口顾家池,故名顾家巷。
子孙巷 东起民主路,与尚志路相接;西至化机厂后围墙。长230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该巷,明天启《慈溪县志》称潘家巷,巷内原有一孤老院,也称孤老院巷。后马家迁居巷内,为期子孙繁衍,改名子孙巷沿用至今。
石柱弄 南起中华路,北至启承路。长120米,宽3.2米,水泥路面。因弄口有两石柱,故名。
沈家弄 东起民主路,西至底。长50米,宽2米,水泥路面。因弄内原有沈锡山住宅,故名沈家弄。
雷家巷 东起民主路,经郑家祠堂折南至民族路。全长280米,宽2米,水泥路面。俗称九弄十三弄弯的石柱弄,南起民族路,北至郑家祠堂。巷内清时有雷姓居住,故名。
蔷薇弄 南起民族路,北至弄底。长100米,宽2米,水泥路面。弄内原有一座花园,以蔷薇花闻名,故名蔷薇弄。
东河弄 北起东镇桥街;南至东横河边。长40米,宽1.3米,水泥路面。该处成弄前为堆放垃圾场地,建房在弄后仍名垃圾弄,因弄名不雅,又在东横河边,故改为东河弄。
玉皇阁弄 东起民主路,西至弄底。长46米,宽2米,水泥路面。1982年起即以弄口曾有玉皇阁(今已毁)更名为玉皇阁弄。
始平路 东起火神巷,与启承路相接。因路径冯后新屋前门,故以冯氏郡名“始平”命名。
丁新路 原称鼎新路,因“鼎”字太繁,后改用“丁”称丁新路。南北向呈V形。北起西安桥,接茅家水仓;南至鼎新桥,与日新路相接,迂回至新桥,出,民生路。长200米,宽2.6米。路以鼎新桥命名。“鼎新”语出《易·杂卦》,寓革故鼎新之意。路口有当代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故居(宗祠)。1986年,经江北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弄 西起解放路,东至底。长80米,宽2.1米,水泥路面。弄内原有蔡氏住宅,故名蔡家弄。
废止街巷
小菜场里 南起竺巷东路,北至太阳殿路。长54米,宽2米,石板路面。弄口原为菜场,故名。1985年,菜场改建为农贸市场,巷已不存在,名废。
张太守里 南起东横河,北至底。长34米,宽2米,碎石路面。该处原为成都府太守张太器所居,故名张太守里。1989年建中城小学时,被拆除。名废。
冷水湾里 西起解放路,东至底。长96米,宽2.3米,碎石路面。弄形弯曲,并有一井,井水较冷,故名冷水湾里。弄内旧有白龙寺(顺济庙),别名市龙堂。南段旧名保和里,因较短,1982年并入。1989年建中城小学时,被拆除。名废。
完节坊里 西起太湖路,东至东城沿路。长110米,宽5米,水泥路面。巷内完节坊系明刑部尚书冯岳住宅,万历皇帝钦赐。东西有两座石牌坊,西为完节坊,故名完节坊里。狮子门头西起解放路,东至巷子底。长80米,宽2.7米,石板路面。据光绪《慈溪县志》载,巷内有明尚书赵文华故居。故居门前,曾有一对石狮子,故名狮子门头。
汤家弄 南起光华路,北至底。长40米,宽2.7米,水泥路面。弄内原有汤姓住宅,故名汤家弄。
董太守房 西起解放路,东至底。长40米,宽3.1米,石板路面。光绪《慈溪县志》载,淮阳府知府董允升曾住此,故名董太守房。
俭德坊 西起太湖路,东至东城沿路。长90米,宽2.5米,水泥路面。共有3弄,每弄长30米。民国时,应福章自造此坊,名俭德坊,故此3弄以此得名。
文化弄 南起竺巷东路,北至弄底,长40米,宽2米,泥结碎石路面。该弄原为乞丐聚居处,曾名讨饭弄。因含义不雅,且弄四周多为慈城镇文化娱乐场所,1982年起更名为文化弄。
营边弄 南起中华路,北至弄底。长100米,宽1.5米。该弄位于部队营房附近,故命名营边弄。
小东门新村 位于慈城长征桥西堍,北靠太阳殿路。1986年11月新建住宅区。因地处小东门得名。
学弄 南起东横街,西至竺巷东路。长110米,宽1.4米,水泥路面。因弄在学宫(孔庙)前,东侧与学前(弄)平行,故名学弄。
说明:因慈城古城发展旅游业需要,完节坊里、狮子门头、汤家弄、董太守房、俭德坊、文化弄、营边弄、小东门新村、学弄等街巷中居民已搬迁,不再上门牌,巷是否废待定。
附注
①民国《鄞县通志》载为89条路、街、巷,其中“乐安巷”名称出现两次,属重复记载。经中马街道主笔调查,乐安巷共设有28个号码的门牌,其中第28号又称乐安坊,并非两条乐安巷。该巷今巳拆除。 ①南北倒置,有违常理,待考证。 ①未注明废止时间的路街,废止的公布时间均为2006年。 ①三忠墓为宁波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末抗清志士——董志宁尸、王翊头、冯京第臂的合葬墓,墓于1995年迁至慈城庙湾山上,朱贵祠旁。今三忠巷立有遗址碑。 ②未注明废止时间的巷,废止的公布时间均为2006年。 ①2006年,宁波市地名委员会公告废止的路、街、巷无具体废止时间及原因。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
大庆北路
相关地名
大闸路
相关地名
白沙路
相关地名
清河路
相关地名
西草马路
相关地名
大庆南路
相关地名
槐树路
相关地名
新义路
相关地名
中马路
相关地名
外马路
相关地名
贝家巷
相关地名
砖桥巷
相关地名
羊山巷
相关地名
永安巷
相关地名
东镇桥街
相关地名
民生路
相关地名
民主路
相关地名
中华路
相关地名
竺巷东路
相关地名
南城沿路
相关地名
尚志路
相关地名
民权路
相关地名
太阳殿路
相关地名
民族路
相关地名
永明路
相关地名
日新路
相关地名
三民路
相关地名
莫家巷
相关地名
井弄
相关地名
袁家弄
相关地名
东庙弄
相关地名
邬沈巷
相关地名
茅家水仓
相关地名
后施家巷
相关地名
金家井巷
相关地名
丁新路
相关地名
解放路
相关地名
倪家堰路
相关地名
文教路
相关地名
育才路
相关地名
胜利堰路
相关地名
双东路
相关地名
范江岸路
相关地名
人民路
相关地名
大闸南路
相关地名
大闸北路
相关地名
仓储路
相关地名
梅堰路
相关地名
孔浦路
相关地名
孔浦支路
相关地名
文汇路
相关地名
大通路
相关地名
大通北路
相关地名
清湖路
相关地名
新马路
相关地名
东草马路
相关地名
正大路
相关地名
泗洲街
相关地名
首善路
相关地名
生宝路
相关地名
鄞慈镇路
相关地名
车站路
相关地名
玛瑙路
相关地名
扬善路
相关地名
二横街
相关地名
下白沙路
相关地名
江北大道
相关地名
丽庄路
相关地名
泰和路
相关地名
富邵路
相关地名
宁慈路
相关地名
庄桥大街
相关地名
翠柏路
相关地名
后马路
相关地名
浮石路
相关地名
桃渡街
相关地名
一横街
相关地名
咸宁路
相关地名
四横街
相关地名
花墙街
相关地名
使君街
相关地名
引先街
相关地名
三横街
相关地名
板桥街
相关地名
和栈街
相关地名
山海街
相关地名
王家边
相关地名
范家边
相关地名
义庄巷
相关地名
蔡家边
相关地名
杨家巷
相关地名
卢家巷
相关地名
槐树巷
相关地名
沃家巷
相关地名
鸿茂巷
相关地名
新义巷
相关地名
宝记巷
相关地名
刘家边
相关地名
人和巷
相关地名
福兴巷
相关地名
德记巷
相关地名
大吉巷
相关地名
戴祠巷
相关地名
贝家边
相关地名
新马巷
相关地名
江井园
相关地名
李祠巷
相关地名
玛瑙巷
相关地名
大通巷
相关地名
柏树桥
相关地名
三忠巷
相关地名
通商巷
相关地名
招商巷
相关地名
北宁绍巷
相关地名
南宁绍巷
相关地名
装船巷
相关地名
葆山巷
相关地名
万祥巷
相关地名
石板巷
相关地名
傅家巷
相关地名
车站巷
相关地名
如意巷
相关地名
南福兴巷
相关地名
昌源巷
相关地名
蔬菜巷
相关地名
屠家巷
相关地名
张家巷
相关地名
封仁桥下
相关地名
封神桥巷
相关地名
钱园巷
相关地名
使君巷
相关地名
乐安巷
相关地名
德样巷
相关地名
颍川巷
相关地名
周家桥巷
相关地名
周家桥下
相关地名
天福巷
相关地名
尚洁巷
相关地名
文星巷
相关地名
均安巷
相关地名
田厂巷
相关地名
宏全巷
相关地名
清泉巷
相关地名
桂家巷
相关地名
三宝巷
相关地名
咸宁巷
相关地名
海关巷
相关地名
馀大巷
相关地名
周家巷
相关地名
腊店巷
相关地名
邵家巷
相关地名
纪家巷
相关地名
古井巷
相关地名
同兴巷
相关地名
东横街
相关地名
龙舌路
相关地名
觉民南路
相关地名
夹田桥路
相关地名
竹山湾路
相关地名
东门外路
相关地名
大西门外路
相关地名
环湖路
相关地名
光华路
相关地名
启承路
相关地名
自新路
相关地名
太湖路
相关地名
柳山庙沿
相关地名
水门下
相关地名
东城沿路
相关地名
小北门路
相关地名
新弄
相关地名
桂花厅
相关地名
三块桥板
相关地名
华家巷
相关地名
石店弄
相关地名
察院巷
相关地名
九曲弄
相关地名
台棋弄
相关地名
串梭堂
相关地名
秧田弄
相关地名
火神巷
相关地名
轿店弄
相关地名
学前弄
相关地名
叶家弄
相关地名
茶坊弄
相关地名
河头弄
相关地名
弄南端
相关地名
花园弄
相关地名
童家巷
相关地名
米店弄
相关地名
刘家弄
相关地名
卖丝弄
相关地名
伞店弄
相关地名
钱家弄
相关地名
陶家弄
相关地名
方家弄
相关地名
张家园
相关地名
朝北门头
相关地名
倒大厅
相关地名
王家大门
相关地名
西经堂弄
相关地名
学士第
相关地名
贺家弄
相关地名
周家弄
相关地名
怀安弄
相关地名
顾家巷
相关地名
子孙巷
相关地名
石柱弄
相关地名
沈家弄
相关地名
雷家巷
相关地名
蔷薇弄
相关地名
东河弄
相关地名
玉皇阁弄
相关地名
始平路
相关地名
蔡家弄
相关地名
小菜场里
相关地名
张太守里
相关地名
冷水湾里
相关地名
完节坊里
相关地名
狮子门头
相关地名
汤家弄
相关地名
董太守房
相关地名
俭德坊
相关地名
文化弄
相关地名
营边弄
相关地名
小东门新村
相关地名
学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