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0月至1966年5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大事记(1924 —1995)》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293
颗粒名称: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0月至1966年5月)
分类号: D232
页数: 55
页码: 169-2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6年10月至1966年5月浙江省慈溪县中国共产党内所发生的历史大事。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时期 大事记 慈溪县

内容

1956年(10月至12月)
  10月
  1日 慈溪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在浒山小山墩落成。
  12月
  征集革命历史文献 10日,县委发出《关于征集革命历史档案、文物、资料工作的指示》,并建立县委革命历史档案征集小组,开展此项工作。至1958年7月14日,仅上交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的革命历史档案、文件达1176件。
  县二届人大一次会议 26日至30日,慈溪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49人,列席代表3人。会议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及代表资格审查报告的决议,依法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叶靳当选县长,陈旭、张萍、劳巨龙当选副县长,沈锦祖当选县人民法院院长。
  1956年度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13824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702万元,财政收入2668.12万元。
  1957年
  1月
  开展生产自救 1日,县委召开全会扩大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生产自救运动。会议根据灾后干部群众消极畏难情绪和部分地区出现荒地、闹退社等问题,决定委员分工下基层,发动群众找多种经营门路,积累生产自救经验,并抽调130名干部下乡做巩固农业社工作、42名干部到手工业社、组帮助解决生产和社员生活困难问题。到2月底,全县副业生产发展到36个项目,总收入431万元,全县农民渡过春荒。
  恢复区委 2日,宁波地委批准恢复中共龙山、鸣鹤、逍林、浒山、周行、泗门区委。包括原有的观城区委和庵东区工委,全县共有7个区委和1个区工委。
  县农业劳模代表会议 13日至20日,县农、林、渔、牧、水利劳模代表会议在浒山举行,到会代表236人。会议总结交流了丰产经验,评选出县级劳模15名、丰产单位30个,并选出出席省农业劳模代表会议代表23名。在2月17日召开的省农业劳模代表会议上,歧山乡五洞闸高级社、坎墩幸福社等7个农业社被评为省模范社。
  整顿团组织 28日,县委批转青年团慈溪县委《关于在全县范围内普遍进行一次整团的意见报告》,指示各区委、乡总支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此项工作。
  县领导调整鲍 纯甫任县委书记,王淮亭调宁波地委工作。3月,林山任县委常委。5月,陈观亭任县委副书记。12月,陈观亭任县长,叶靳改任副县长。
  2月
  劝阻社员退社 从1956年12月起,部分社员要求退社,至春播时,全县有345个农业社中的3084个社员提出退社,并向县委、宁波地委上访,经教育后,全部加入高级社。
  3月
  开展除四害运动 1日,县委批转除四害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开展除四害运动的报告》,决定从15日起的1周为5个直属镇的除四害突击周,农村结合春季积肥运动进行,全年突击3次。
  开放农村自由市场 25日,全县农村自由市场开放,13个主要集镇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
  安置复员军人 是年,有1400名军人复员。人数超过以往任何一年。29日,县委批转县转业军人建设委员会《关于当前复员安置准备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做好复员军人的组织、生产、生活的落实工作,并对历年来已安置的2212名复员军人的情况作一次全面的检查。至5月9日,全县已接收复员军人513名。
  4月
  检查乡村干部作风 下旬,县委组织监察室、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干部分2个工作组,分别检查了大蓬、师桥、山海、崇寿、长河、胜山、光明、海塘等9个乡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发现基层干部对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认识不清,强迫命令、违法乱纪情况严重。3月1日至4月25日,共发生强迫命令事件210起,受侵害群众227人。对此,县委分别作了认真严肃的处理。
  5月
  县委学习毛泽东《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7日至22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联系实际,学习毛泽东《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和周恩来在浙江省县(市)书记和县(市)长以上党员干部会议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几个问题解答》,认为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加强农村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搞好生产。会议还决定开展为期3个月的整风学习运动。
  开展整风运动 25日,县委召开县级机关干部大会,进行整风学习动员。28日,县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的计划(草案)》,决定在全县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县级机关、各区镇为第一批开展单位,各乡、基层财企单位、工厂、学校以及农村党支部为第二批开展单位。为加强领导,县委决定由鲍纯甫等7人具体负责,并建立整风办公室。确定宗汉乡、周行公利油厂为基层整风试点单位。
  农村闹事不断发生 1956年12月以来,连续发生农村闹事,至1957年5月初,累计发生25起,参与人数2000余人。闹事中被打的区乡干部和农业社干部群众27人。针对这一严重情况,30日,县委批转政法办公室《关于处理农村治安问题中应掌握的几个问题的意见》,强调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要采取坚决打击的方针。
  6月
  预备役士兵编入民兵组织 18日,县委批转《关于加强民兵工作意见报告》。由于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敌我矛盾,今后应以民兵的组织形式来储备国防力量,决定把预备役士兵编入民兵组织,同时对民兵组织进行一次普遍整理,此项工作至8月底如期完成。
  迎神行会闹事风 18日至7月18日,全县有27天发生迎神行会闹事事件,参加人很多,分布12个乡镇。6月30日,县委发出了《关于制止迎神行会的宣传提纲》,指出对群众不合理要求不能盲目应允。并抽调公安等机关干部96人,分赴泗门、周行、浒山、逍林等地协助区乡工作。至7月底事态平息。
  县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 25日至28日,慈溪县工会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浒山镇召开,出席代表106人,列席代表17人。大会讨论了鞠瑞友所作的政治报告,作出了《反驳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的决定》,选出慈溪县工会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1人。胡益民为主席。
  7月
  加强中小学毕业生政治思想工作 2日和8月4日,县委连续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毕业生思想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开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加强对中小学毕业生政治思想工作,尽力安排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和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
  开展秋季增产节约运动 7日至15日,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贯彻勤俭办社、民主办社方针,大力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推行包工、包产、包财务和增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度,动员全党开展秋季增产节约运动,争取农业大丰收。要求通过这一活动,有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
  城镇开征自筹经费 19日,县人委决定人口在5000以上的城镇,开征地方自筹经费。
  反右派斗争 20日,县委组织工人、农民开展对右派言论的反击。9月10日,县委常委会对整风反右问题作了全面部署。19日至10月6日,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帮助县委整风,到会干部共向县委提出6425条意见,县委认为其中4人的意见是错误的,在会上作了错误的批判,为全县反右派斗争揭开序幕。至1958年6月,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全县干部、教师中有261人被错划右派分子。
  8月
  整社 县委决定从8月开始,用3个月时间,在农村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要求就合作社优越性等问题举行大辩论,批判党内“右倾”思想,打击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批判富裕中农资本主义思想,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抽调机关干部189人到各地帮助基层整社。
  开展城镇社教 24日,县委批转城镇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城镇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见报告》,决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批判部分城镇干部、党员存在的“右倾”思想。抽调干部20人,组成城镇社教工作队,由上官清义任队长。城镇以浒山镇为重点,带动其他小集镇开展。
  9月
  农村基层开始整风 10日,县委常委会研究了农村基层整风问题,决定分4批进行,第一批为塘后、海塘、光明、泗门、大蓬、逍林、直塘7个乡,时间为1个半月,争取在次年春耕前全面结束。常委苏守山、陈旭、林山分工到泗门区进行指导。
  郭肇唐访故乡 21日,苏联社会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克里莫夫(郭肇唐)携妻女,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朱之光陪同下,到故乡周行镇徐家村探亲。
  10月
  批判《杜湖》刊物 16日,《浙江日报》发表了金萝的文章,点名批判慈溪县业余文学创作者联谊会主办的《杜湖》刊物三四期合刊中诗歌《桥》与散文《说春天》。县委“五人小组”即对《杜湖》“立案”侦查,对主编隔离审查。11月16日,县委常委讨论了文教界整风反右问题,错误认定《杜湖》刊物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文艺方向的毒草、野草,并把主编错定为反革命分子(1978年3月平反)。
  学习中央“三个指示” 20日,县委批转县委宣传部《关于组织干部学习中央“三个指示”的意见》,要求用1个月的时间,学习中共中央9月14日发布的《关于整顿农业合作社的指示》、《关于在农业合作社内部贯彻执行互利政策的指示》、《关于做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指出这3个文件是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干部务必学好用好。
  实现棉花生产超纲要 全县44.6万亩棉花,亩产皮棉50.05公斤,为全国第一批实现《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指标的5个县之一,被浙江省评为棉花丰产县。全国各产棉区纷纷派代表来慈参观,仅22日一天,就有18个县和浙江农学院师生共230余人到五洞闸高级社参观取经。中央农业部电影社到海塘二社、五洞闸高级社拍摄棉花丰收场面和套种绿肥技术科教片。
  11月
  精简机关人员 上旬,县委常委会研究机关人员编制问题,听取了县编制委员会关于县区机关编制方案的汇报,决定把1956年底县区级在册人员594人,缩减为511人,减少83人。精简后各系统人数分别为党群132人,区级50人,政法160人,文卫24人,财贸103人,工交16人,农林26人。
  部署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工作 22日至26日,县人委召开扫盲骨干大会,贯彻省委、省人委关于发展1958年度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指示,部署了今冬明春扫盲任务。各乡社(队)制订了办民校计划,并开展了经验交流。
  12月
  开展工交财贸系统基层整风和社教运动 30日,县委发出《关于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邮电系统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并分别建立整风领导小组。指示要求各单位对人员排队,对资本家、技术人员划分左中右;对工人分先进、中间、落后;对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分子等可按具体情况确定,但一律不用右派分子名称。整个运动要求1958年4月底结束。
  打击刑事犯罪分子 根据省委指示,从7月份开始,县委发动广大群众,对闹事破坏社会治安的反坏分子进行有力打击。至12月底,全县共逮捕各种犯罪分子361人,其中反革命分子111名,侦破反革命、刑事案件44起。
  本年度经济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1696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3227万元,国民收入1567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77万元,财政收入3404.36万元。
  1958年
  1月
  掀起治水高潮 1日,县委修订兴修水利规划,号召全县人民立即掀起治水高潮。同日起,横河区修建上林湖、梅湖水库,庵东区围筑东二乡四灶浦至西三乡英生街段38公里长的八塘。3月,西二乡妇女开始挖七塘至八塘中间的横河,称“三八江”。11月,观城区拓宽五塘至八塘洋浦浦面;龙山区挖掘淞浦至龙头场公路横河;浒山区兴建四灶浦等一大批大型水利工程。至年底,大部分工程竣工。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日,县委、县人委联合发出《大力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不切实际地提出1958年浒山、观城、周行、泗门、明湖等乡镇实现无苍蝇、无蚊子、无老鼠、无麻雀区,其他乡镇也要有1个社、村达到上述标准。
  农业大跃进誓师大会 22日至29日,县委召开县、区、乡、社共1389人参加的农业大跃进誓师大会。鲍纯甫传达了省委书记江华在省党代会上所作工作报告的精神,苏守山介绍了湖北省麻城、孝感两县的生产和领导经验。会议制订了实现亩产皮棉75公斤,水稻亩产超500公斤的措施;评选出五洞闸高级社等10个先进集体;颁布了1958年奖励劳模条例;开展区与区挂钩竞赛,鲍纯甫宣读了向石家庄、敦煌、新洲、麻城等县市挑应战书。《慈溪报》发表了《我们要做促进派》的社论。
  兴建烈士陵园 县人委决定在鸣鹤白洋湖畔西山建造革命烈士陵园,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陵园占地2200平方米,至春末竣工。园内安葬了在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的烈士104人。
  2月
  学习新洲经验 20日,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新洲县粮、棉增产三大措施和指标翻一番的经验,修订本地区的生产指标和为农业服务的计划。
  沪、甬工人访农团来慈 21日,由工业劳模、先进生产者、纺织基层工会会员组成的上海、宁波访农代表团分别到慈访问。22日,上海工人访农代表团浙江分团一行38人,在上海纺织工会副主席张妙根团长带领下,访问了塘后等4个乡和11个农业社。宁波工人访农团500余人,分10个分团,分别访问大蓬、岐山等10个乡的农业社,历时10天。
  3月
  推广农业“三包四到田”管理经验 3日,县委召开全县农业社主任、会计会议,推广山西省襄垣县前进社创造的包工、包产、包成本和指标、用工成本、技术、措施到田的“三包四到田”管理经验。
  扩大审干范围 25日,县委批转县审干委员会《关于1958年审干工作的规划》。列入这次审干范围的有中小学教职员、脱产乡干部、企事业单位中的技术员、办事员等。至6月底审干工作基本结束。
  4月
  浙东化工厂建成 1日,宁波专区规模最大的化工厂——慈溪县地方国营浙东化工厂在匡堰建成,氯化钾车间投入生产。该厂是为慈溪实现部分化学肥料自给而于1957年12月开建的,后改为浙化二厂。
  下放干部 2日,机关整风转入整改阶段,大规模地精简机构,下放干部。25日,县级机关召开欢送下放干部大会,欢送首批宣传、文教系统24名干部下放到农村安家落户。至6月5日,全县共撤并县级机构11个,县以下机构12个,精简人员1712人,解雇临时工208人(不包括季节临时工),有411名干部下放到106个后进农业社去加强领导,其中有92名乡干部分别担任了农业社主任、支部书记或主办会计等职务。以后,随着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按照精简上层、充实基层的原则,至1964年底,全县先后共有810余名干部去农村和165名干部到基层担任领导工作,使基层力量得到加强,机关作风得到改进。
  兴办农业中学 月初,逍林镇农业中学建立,县委在逍林召开现场会,要求各乡党委书记亲自动手,大办农业中学。至13日,全县共兴办农业中学77所,有学员4466人,达到乡乡有农业中学。
  下泽山发生重大塌方事故 16日上午9时,卫前乡下泽山石岩开采场发生重大塌方事故,造成17人死亡、9人重伤、15人轻伤。县委、县人委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宁波专区卫生医疗等单位也前来支援。
  加速工商界私方人员自我改造 19日,县委批转县委统战部《关于工商界开展自我改造大跃进的工作意见》。意见要求全县工商界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自我改造高潮,并确定浒山镇为重点,抽调全县工商界骨干150人,参加浒山镇工商界自我改造运动。意见提出一年内要把资产阶级分子的政治立场转到工人阶级方面来,二年内改造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信用社三权下放 30日,县委批转《关于信用社整社和三权下放问题的请求报告》。根据全县39个信用社已有股金53万元,社的组织已经基本巩固的情况,决定在整风整社的基础上,将人事、干部工资、信用社资金从原来由县委互助合作部、人民银行县支行管理,下放到乡党委、政府管理。
  5月
  农具改革 19日,县农业技术革新委员会召开由各乡镇负责人、手工业、供销、农业社代表等92人参加的农具改革工作会议,研究了新式农具推广和旧农具的改革工作。至年底,全县共创造、仿制、改良各种提水、耕作、播种、中耕除草、治虫、收割脱粒、水利运输、加工等农具10多类,有30多种24万件农具被推广。当年节省劳动力约500余万工。
  6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1日至5日,慈溪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浒山举行,出席代表349人,列席代表5人。大会通过了《关于坚决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由21人组成的慈溪县人民委员会和8名出席浙江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陈观亭当选县长,叶靳、陈旭、李之瑜当选副县长。9月,增补上官清义、诸长贤为副县长。
  大办地方工业 19日,县委召开全县工业会议,强调土法上马,大办地方工业。至月底,全县共办起颗粒肥料厂、土制化肥厂、农具修配制造厂、化学农药厂等共11093个。由于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上,追求形式,因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浪费,大片山林被破坏。
  学习贯彻总路线 23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讨论了如何高速度地发展全县工农业生产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问题,检查了迎接全省大检查的准备工作。晚上,又召开县级机关干部大会,鲍纯甫作动员报告,号召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决议,深刻领会多快好省总路线精神实质,做力争上游的促进派。
  7月
  省委负责同志来慈检查工作 6月30日、7月19日、8月19日,省委书记处书记霍士廉、林乎加、李丰平在宁波地委第一书记王起、慈溪县委书记鲍纯甫陪同下,分别检查了慈溪县棉花生产情况,对慈溪重视科学种棉,推广营养钵育苗获得成功表示满意。他们要求县委多研究增产技术措施,支持各级干部种好试验田,创高产典型,争取大面积丰收,保全国冠军。
  8月
  大办钢铁 15日,县委召开全县工交干部大会,部署开展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建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县领导作了《全党全民动员起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办工业》的报告。大会讨论了如何完成地委分配给慈溪县1958年出铁500吨,争取940吨的任务。会后,全县组织炼钢铁工人1130人,开矿工人1580余人,派出100余人赴上虞县学习土法建炉炼铁的经验,100余人投入找矿工作,并动员全县人民人人献铁,下达了回收36.95万公斤的废钢铁任务。至年底,在龙山、观城、浒山等地办起钢铁厂,建起半土半洋炼铁炉43只、8立方米洋高炉1只、炒钢炉72只、炼钢炉1只,并在浒山建立地方国营炼焦厂。由于技术不过关,所建炉子半数不能使用,产品质次价高,每吨出铁成本高达2500余元,使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保棉花全国冠军 19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保红旗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创高产典型。《慈溪报》发表了《高举红旗保冠军》的社论。24日,县委发出《关于当前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力争籽棉亩产超1750公斤,力保全国冠军。全县各地大放高产“卫星”,泗门区何巧娥试验地放出了亩产籽棉913公斤的高产“卫星”,名闻全国。
  实现人民公社化 29日,县委作出《关于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9月9日又制订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工作人员在办人民公社中必须遵守的六项守则。接着又召开县、区、乡、社四级干部会议作了具体部署。11日,观城、呜鹤两区合并召开6万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五洞闸人民公社建立。至28日,全县548个高级社,合并或建成为东方红(龙山区)、五洞闸(观城、呜鹤区)、东风(逍林区)、红旗(浒山区)、火箭(周行区)、卫星(泗门区)、光明(庵东区)7个人民公社,划分了104个生产大队,1031个生产队,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9月
  妇女积极分子大会 13日至17日,县人委召开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到会代表550人。大会贯彻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动员全县妇女为完成1958年生产任务而奋斗,掀起向先进生产者余杏娟学习的运动。大会选出出席宁波专区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代表。11月28日,五洞闸公社吴水娟、光明公社厉雅琴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
  谭震林视察五洞闸 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丰平、宁波地委第一书记王起、县委书记鲍纯甫陪同下,视察了五洞闸人民公社。谭震林在视察时指出:“要研究棉区机械化问题,要十分重视农具改良工作;要注意培养和选拔领导干部,每个人民公社要形成一个由能力强、干劲大、政治上好、没有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骨干组成的核心力量。”
  10月
  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 运动中旬,省委发出《关于普遍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要求通过教育运动,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为此,县委和宁波地委派出工作组,在五洞闸公社第一大队进行试点。11月4日,县委发出《关于在农村中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工作意见(草案)》,决定扩大试点范围,然后全县铺开。在这次教育运动中,人民公社实现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全县编制了9个团、112个营、1049个连、7762个排、10795个班,以大兵团作战方式,从事生产劳动,并大办食堂,一度推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出现了“吃饭不要钱”、生产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11月
  开展生产安全教育 年初以来,全县工伤事故不断发生,仅工交、粮食系统发生重大事故18起,死亡15人,重伤36人。9日,县委发出《关于连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通报》,要求所有企业立即健全安全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并将11月定为安全运动月。
  试建慈溪县公社联合社 中旬,省委批准在慈溪进行组建县公社联合社试点。试点工作本着加强领导、精简人员、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县级机构进行了改革,实行部局合一。改革后的县人民委员会下设10个部门,县委下设9个部门。这次改革精简人员120人,占行政干部总数的20.4%。
  12月
  县二次党代会 12日至13日,中共慈溪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浒山镇召开,出席代表316名。鲍纯甫代表第一届县委作《关于二年来工作总结报告》,指出1958年亩产皮棉53公斤,油菜籽亩产101公斤,为全省第一名。鞠瑞友作《二年来党的监察工作报告》。苏守山作《今后二年任务规划报告》。会议作出关于《不断革命乘胜前进,鼓足更大于劲,为提前实现丰衣足食,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等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慈溪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人、候补委员3人。根据省委建立县委书记处的决定,二届一次全会选出鲍纯甫为第一书记;苏守山、陈观亭、鞠瑞友为书记处书记;陈旭、叶靳、林山、沈根生为常委。全会选举产生监察委员会委员7人,鞠瑞友为书记。
  慈溪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县 18日,县委常委林山、县第二农场场长方忠文、五洞闸公社岐山大队徐惠友等4人,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代表会议。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会上,慈溪县和县第二农场、岐山大队分别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鲍纯甫出席省党代会 28日,县委第一书记鲍纯甫、卫星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徐渭珍等出席了省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决议》。会上,鲍纯甫作了《吸取经验教训,争取棉花更大丰收》的发言,徐渭珍作了《何巧娥试验地亩产籽棉1826斤》的介绍。
  本年度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2406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87万元,财政收入4295.93万元。
  1959年
  1月
  防治流行性传染病 由于气候干燥,全县流行小孩百日咳、麻疹、白喉等传染性疾病,县委抽调医务人员59人组成医疗队,到传染病流行严重地区防治。16日,县委召开有大队总支书记、副书记、妇女干部参加的电话会议,指示各级党组织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切实关心群众生活,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防治传染病的流行。
  贯彻《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决议》 24日至2月7日,县委先后召开全县农业会议和四级干部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决议》。2月5日,鲍纯甫在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认识问题及今后任务报告》,对全面整顿人民公社作了具体部署,决定抽调3000名干部,化2个月时间,在全县广泛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宣传教育运动和整顿人民公社工作。
  2月
  掀起冬季积肥高潮 1日,在地委召开的全地区积肥现场会上,五洞闸等10个公社向全地区各公社发起积造10亿担土肥的倡议,地委号召地区各人民公社响应。2日,县委召开广播大会,要求保证拿到1亿担好肥料。卫星公社率先响应县委号召,提出依靠小土洋,向大海进军,大搞土化肥,每亩200公斤的口号,创造了综合利用海水,制造钾镁肥、氯化钾、海泥混合肥以及制土骨粉、土过磷酸钙、细菌肥料等11种土造化肥的经验,并在全县推广。全县各行各业有8万人投入积肥运动,仅商业系统职工就有7000多人投入这一运动,共积得各种土杂肥2680多担,烟囱取氮173公斤,超额完成县委提出的任务数。
  支援宁夏建设 地委分配慈溪在“二五”期间,动员7700名青年支援宁夏建设,1959年必须完成1285名的任务。25日,县委研究决定在五洞闸、东风、红旗、火箭、卫星5个公社中分两批进行,并建立了慈溪县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委员会。5个公社建立分会,组织了380个宣传队,进行宣传发动。有47200多名青年报名,经挑选1285名青年于4月至6月分两批赴宁夏地区安家落户,同去的还有130名家属和8名带队干部。1960年5月又去510名,以后,绝大部分返回慈溪。
  县领导调整 黄建英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县长。7月,赵承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12月,范锡廉任副县长。
  3月
  整顿工业、缩短战线 12日,县委发出《关于工业、交通工作大检查的通知》,29日,又下达《关于整厂运动中结合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意见》,全县工厂企业根据缩短战线、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方针,开展整厂运动。对大跃进中一哄而上的一批“卫星厂”按
  照产销、原材料、效益等情况,进行了撤并转。6月底,县属工厂由,原来的55个减少为41个,停办50多个粮管所的“卫星厂”,职工人数由原来的8400人,精简到5818人。公社企业从689个,缩减为301个,职工人数由35671人,减少到9756人。通过整顿,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52.6万元,超出原计划的12.5%,比上年同期增长74.4%,总成本比上年同期降低1.41%。落实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的指示 16日至26日,县委先后召开有2000人参加的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和有12000人参加的五级干部大会,学习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指示,贯彻“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的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纠正人民公社在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和过分集中倾向。确定了原高级社为核算单位,在保证90%以上社员增加收入和保证完成国家税收任务原则下,对国家、集体、社员三者关系作了安排。会议强调对以前公社调去的工具、资金、多年生作物和土地问题的处理,贯彻等价交换的原则。这次会议为纠“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县委委员分批离岗参加体力劳动 29日,县委根据中央、省、地委《关于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决定》,要求在机关的县委委员,每人每年用1个月的时间离岗和工农群众一起参加体力劳动。从4月开始,鲍纯甫、陈旭率先下农村参加劳动,以后分5批轮流参加,至10月结束。
  4月
  改造落后地区 在整社运动中,全县暴露出31个落后生产队,为此,县委于3日发出《关于改造落后地区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对每个落后队指派2至3名干部进驻,发动群众,彻底改造,纯洁各种组织,以推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
  清理账目,纠正“平调”错误 19日至26日,县委分3片同时召开全县万人清账大会,贯彻省委《关于人民公社清理账目问题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整顿建设人民公社的十项规定》,清理公社化以来国家、公社平调核算单位的经济账和小集体与社员的经济账,并解决党员、干部贪污多占问题。会上,共清理出无偿调用劳力44万余工,归公农具4.3万件、家具12万件、零星果木3万余株、房屋16700间、猪羊27350只、家禽15475只,国家向农民收回未到期贷款13万元。同时,在清理账目的基础上,查出干部贪污计30166元。还揭发出瞒产私分粮食596294.5公斤、棉花43187公斤。这次会议为执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整顿建设人民公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开展支部工作五好竞赛 28日,县委向宁波专区各兄弟县倡议,开展支部工作“五好”竞赛运动。提出了以东风公社新浦大队高桥党支部为标兵,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要求到第三季度每个大队争取达到1个至3个象高桥那样有独立作战领导水平的党支部。
  5月
  贯彻《党内通信》精神 2日,毛泽东发出《党内通信》六条指示。全县各地均召开大会进行贯彻,强调了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三级所有管理制,恢复以原高级社为基本核算单位;撤并部分生产大队,改称管理区;除五洞闸公社外,均以原区名称为公社名称,并将火箭人民公社划分为周行、长河两个公社,对无偿调用的生产、生活物资逐步进行退赔。至年底,共清退财物463.4万元、房屋11906间、耕地23617亩,调动了社员生产积极性。
  开展对台政治宣传 24日,县委批转了对台工作组《关于开展对台工作意见》的报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利用县内蒋军家属、亲友及其他社会关系多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台湾政治工作宣传,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8月,又组织在台人员家属参观和平解放台湾宣传工作展览会,动员他们对台湾亲友写信,宣传祖国大好形势。
  6月
  确定夏收分配制度 29日,县委召开三级书记会议,研究夏收分配制度。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夏收分配的指示》、《关于农业生产四个问题的指示》和省委《关于整顿公共食堂的指示》,确定由原来实行的伙食供给制改为粮食供给制,对没有条件实行粮食供给制的队,实行定额补助,并恢复社员自留地,以每人不少于全社平均每人土地数的3%、不超过5%为原则,分给社员耕种,鼓励社员利用四旁零星闲杂地种植作物。会议还讨论了整顿公共食堂问题,决定对全县1908个公共食堂,根据“有利生产,便利群众,自愿参加,积极办好”的方针,加以整顿。
  7月
  王首道来慈视察 中旬,国家交通部部长王首道来慈溪视察公路建设情况,对慈溪县重视公路两旁绿化工作,使樟树至小桥段绿化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表示满意。
  8月
  县第三次团代会 13日至16日,共青团慈溪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浒山镇举行,出席代表417名,列席代表45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慈溪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7人,竺培康为书记。
  9月
  安置特赦人员、宣传特赦令 1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特赦令,特赦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回慈溪的36名特赦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各地广泛宣传特赦令,在政策的感召下,全县有853名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向政府坦白检举,有7名罪犯投案自首,并缴出各种罪证。
  首批右派分子摘帽 19日,县委常委会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实改好了的右派分子的处理问题的决定》,研究了右派分子摘帽问题,对全县右派分子的表现逐个进行排队,分期分批摘帽,同意首批摘去右派分子帽子的有11人。
  “反右倾” 19日至28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反右倾”鼓干劲整风,不适当地对3名委员作重点帮助。25日至10月23日,扩大到五级干部,采取大会小会相结合,上挂下联,批判反对“三面红旗”代表人物。会上有270多人在不同场合受到“白旗”批判,挫伤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开展农村社教 26日,省委批转了《慈溪县五洞闸公社岐山大队向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调查报告》。10月23日以后,全县农村开展了以棉花收购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各地就要不要支援国家工业化,要不要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等问题,进行大辩论。运动中把少数社队出现的瞒产私分等现象,视作少数富裕农民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重点批判了富裕农民196人。12月1日,宁波地委办公室将《慈溪县浒山、逍林公社在干部中通过两条道路教育,解决瞒产私分问题的情况报告》转发全区作为经验推广。这次教育运动中,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使阶级斗争扩大化。
  10月
  全县召开公社党代会 19日,县委发出《关于召开人民公社党代表大会的指示》。下旬,各公社普遍举行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全县8个人民公社,共产生党代表1015名。各公社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公社党委会。
  县二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 24日,中共慈溪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浒山召开,出席代表269人。会议提出了整顿人民公社、清算账目、恢复按劳分配制度等方面的任务。通过了《关于一年来工作总结和任务报告》的决议,补选了县委委员3人、候补委员1人,选举出席中共浙江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8人、候补代表1人。县委全会补选童新贤为常委。12月,增补李金溪为书记处书记。
  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在慈召开 26日,农业部在慈溪召开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到会的有省地县委农工部长、农业厅(局)长、县委书记、县长和棉技师等75人。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主持会议,县委副书记鞠瑞友汇报了慈溪棉花生产情况,五洞闸公社岐山大队总支副书记徐惠友介绍了岐山大队植棉经验。到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岐山、古窑等地棉花生产情况。
  11月
  大力发展畜牧业 9日,县畜牧生产委员会建立。13日至20日,在观城召开有2400余人参加的全县四级干部大会,总结发展畜牧生产的经验教训,制订了196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畜牧场从现有的1050个增办至7000个,生猪存栏数从现有的10万余头发展到60万头,实现每亩地1头猪,每人每月0.5公斤肉。
  12月
  水稻产量超《纲要》 全县16.63万亩水稻,亩产411公斤,提前实现《1956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规定的指标。42.97万亩棉花,亩产皮棉41.5公斤,获得较好收成。15万亩油菜,亩产菜籽75.5公斤,总产量比1948年以来的11年总和多3.5%,创历史最高纪录。6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慈溪十五万亩油菜大丰收》的文章,介绍了丰产经验。盐产量达到13余万吨,在8月份轻工业部召开的全国制盐工业生产会议上,庵东盐场被评为全国红旗盐场。
  浒山公社核产中发生违纪事件 下旬至1960年1月初,浒山公社在核实棉花产量中,不从实际出发,主观确定产量数字,并出现全社性的关押打罚群众的严重违法乱纪事件。县委会同省、地委工作组同志进行了全面检查。全公社13个大队中有11个大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类似事件。为严肃纪律,县委对参与违纪事件的各级党员干部,分别给予教育和纪律处分。
  本年度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2221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616万元,财政收入4561.8万元。
  1960年
  1月
  建立县林场 13日,国营慈溪县苗圃在明湖管理区大霖山建立。10月,改名国营慈溪县林场,迁址解放岙。1961年底将原属五洞闸大公社的柯家岙林牧场并入。1963年场址迁至柯家岙。
  2月
  县棉花专科学校建立 16日,县委决定在坎西建立慈溪县棉花专科学校(中专性质),苏守山兼任校长,1961年7月停办。增补书记处书记增补王林来为县委书记处书记。12月,增补李永年为县委书记处书记。
  3月
  向公社所有制过渡 3月6日至14日和4月5日至8日,县委召开全县六级、四级干部大会,贯彻省委关于当前农村人民公社若干问题指示,逐步解决由生产队所有制向基本上公社集体所有制过渡问题。县委要求各级干部克服三级所有制“万岁”思想,提出发展生产,富队支援穷队;扩大公社积累,发展公社企业;大搞技术革命,向农业机械化进军过渡措施。会议虽指出要防止“一平二调”的做法,但由于急于过渡,动摇了各级干部“队为基础”思想。会后,全县刮起了变相的“一平二调”“共产风”。
  学习毛泽东著作 19日,县委批转县委宣传部《关于在全体干部中掀起一个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中心的理论学习运动意见》,要求全体干部在10月份前每天安排1个小时至2个小时时间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篇著作,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批判“右倾机会主义”所散布的“修正主义”论点,保卫“三面红旗”。
  4月
  改进领导作风和方法 3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总结检查了近两年来县委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研究了改进县委领导作风和方法的五点意见,决定派出两个工作组,对县级机关和公社的会议、文件、电话、报表等“五多”情况进行调查。15日,县委作出了《关于贯彻中央指示改进领导作风领导方法的决定》,并在全县7000人干部大会上进行贯彻。
  解新江等出席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 中旬,五洞闸公社解家大队优秀民兵解新江等5人出席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各奖得56式半自动步枪1支。
  5月
  财贸系统开展“新三反”运动 2日,县委派出工作组,在商业局、浒山供销社分部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试点。中旬,对在县内活动的各地采购人员组织“三反”学习,交代问题。6月2日,县委举办商业局、浒山供销社、全县粮食系统支部书记和采购员学习班,共814人参加了财贸系统“三反”运动坦白斗争大会,运动全面铺开。至1961年1月,先后举办集训班17期,集训人员2180人。共揭发有贪污盗窃和搞资本主义活动的4294人,计金额657819元、粮食32815公斤、粮票64452斤;浪费损失882085元。有2629人退了赃,计金额184051元。这场斗争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混淆了贪污与贪小便宜界线,搞人人过关,扩大了打击面。
  1961年对上述人员进行复查平反,并退还9100元。
  6月
  整顿公共食堂 5日至10日,县委召开全县福利工作四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省委关于进一步整顿和提高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福利事业的指示。会议讨论了整顿巩固提高食堂的具体措施,要求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对全县农村1473个公共食堂中150多个办得不好的要按照省委办好公共食堂的十项标准加以整顿,限期办好。
  省盐业生产会议在慈召开 18日至24日,全省盐业生产会议在慈溪召开。会议研究盐业技术改革,提高原盐产量,解决食盐供应紧张问题。会上,庵东公社党委、西二第三生产队、东二宣永元流枝滩小组等单位作了经验介绍。到会代表还进行了实地考察。慈溪县重视运销工作,建立产运销联合机构,简化运销手续,节约劳动力,适当调节仓位,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等方面,受到了代表的好评,省委工业生产委员会提议各地推广。
  整风运动 19日至24日,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的“三反”整风运动。会议围绕“慈溪红旗为什么转淡?”找原因,揭露各级干部思想上、政治上存在的问题,批判看不到阶级斗争的“右倾”思想,到会90%的干部检查了自己的各种问题,有19人受到大会重点批判。期间,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在地委领导直接指导下整风,批判了县委部分主要领导所谓不突出政治和组织路线上的错误。
  是月 逍林中学教师郁华灿被评为全国劳模。
  7月
  抢修海塘 8日,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了中央关于抗旱备荒的指示和省委关于突击抢修海塘的通知,决定抽调6000名民工,抢修41.4公里海塘。同时建立县海塘抢修指挥部,由苏守山任指挥。并组织长河、周行、浒山等公社的人力及船只去支援。至月底,抢修加固海塘工程基本完成。
  8月
  浒山镇开展小城镇改造落后试点 4日,地、县委派出工作组,在浒山镇开展小城镇改造落后试点。14日,县委批转地委工作组、浒山镇委《关于浒山镇开展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情况报告》。运动经过内查外调、发动群众批判资本主义思想、整顿健全组织和以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福利事业,至11月8日告段落。共查出有贪污盗窃行为的131人,贪污金额13536元。
  检查棉花“双超”运动的落实情况 5日至7日,县委在逍林公社新浦管理区召开全县三级书记会议,检查棉花生产超包产超计划运动的落实情况。会议听取了老浦生产大队和外地棉花生产经验介绍,实地参观了老浦队、第二农场、临海五队棉田。会后,各地层层贯彻,发动群众集中劳力,掀起了棉花中后期培育高潮。
  9月
  贯彻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 上旬,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接着又召开各系统部门党员干部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进一步落实一切工作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力争棉粮双丰收。会议检查了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批判了种种动摇农业为基础的错误思想,澄清了模糊认识,树立了艰苦奋斗、力争棉粮双丰收的决心。
  10月
  抽调一批农村党员干部去地委党校学习 15日,为培养一批中心队支部书记,县委挑选了农村党员干部83人,到地委党校参加全区中心队支部书记训练班的学习,同时参加的还有各公社党委副书记和县委农工部、党校干部共103人,学习时间为半个月。
  11月
  开展社会镇反和内部肃反运动 8日,县委制订了《关于开展社会镇反和内部肃反的计划》,决定对全县6个集镇27个居民区和沿海、沿公路两侧319个生产队进行社会镇反;工交、财贸、文卫系统对新建单位和未经过肃反运动的22865名教职员工,开展肃反运动;并恢复“五人小组”,由鞠瑞友任组长,各公社相应建立“三人小组”,此项工作在1961年底结束。
  贯彻中央“紧急指示信” 28日至1961年1月8日,在地委帮助下,县委多次召开全县干部会议,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紧急指示信》,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失误,彻底纠正“一平二调”错误,发动群众整风整社。检查了对人民公社现行政策的执行情况,彻底清算了“一平二调”的账目,对入春以来在向公社所有制过渡中,全县向生产队平调的劳力281800工、土地6324亩、粮食151.95万公斤、房屋10636间、农具78626件,以及家禽、家畜和收回未到期贷款43.5万元,作了退赔。同时帮助县委整风,县委对在“反右倾”、改造落后中受到错批判错处理的830余名干部进行了平反。
  支援山东灾区 根据上级下达的代食品收购任务,全县陆续收购玉米蕊85975公斤、橡子1856公斤、橡仁649公斤,支援山东灾区。
  12月
  是月 农业部部长廖鲁言视察五洞闸人民公社。
  本年度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2595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302万元,财政收入4561.80万元。
  1961年
  1月
  大办代食品 由于全国粮食减产,国家供应给棉农口粮从1957年每人每年平均246.15公斤下降到200公斤。12日,县委研究渡过粮食低标准困难的措施,决定发动群众采取专业采集和社员业余采集相结合的方法,每人备足25公斤至50公斤的代食品。允许每个生产队留2亩草籽食用。大力收购玉米蕊、菜籽壳等代食品,经过加工以1公斤代食品抵1公斤统销原粮,供应群众和粮食复制业。16日,县委发出“全党动手,大办代食品”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保证在3月底前完成32万公斤的国家收购任务。
  清理物资,支援备耕 中旬,为解决农用物资紧缺问题,县委决定开展以清财产、清资金、清物资为主要内容的大检查。至3月25日,工交、财贸、农林水利部门清理出积压钢材97.54吨、水泥127吨、木材93.11立方米、柴油14.5吨、铝丝9183公斤,支援备耕生产。同时,通过“三清”发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仅商业局所属企业单位损失金额46138万元,为整风整社、整顿企业打下
  了基础。
  整风整社 中旬,全县开展以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的整风整社运动,由点到面开展。整个运动分为二步进行,首先向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大讲国内外大好形势,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当家作主思想;其次,发动群众审查生产队干部,帮助干部改正错误,整顿党支部和各种群众组织。在工作方法上,采取向先进队看,对中间队帮,对后进队包的办法。至4月底,全县除少数后进队外,整风整社运动告段落。
  整顿民兵组织 23日,县委指示各级党组织整顿民兵组织。全县各地普遍对民兵进行“一忆三查”的阶级教育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国防教育,并彻底清查民兵武器,政审民兵干部和持枪人员,健全了民兵组织。
  防治浮肿病 至27日,全县由于粮食低标准营养不足而引起的浮肿病患者达1.34万人,其中严重的372人。县委即拨款1.6万元、大米7500公斤,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巡回医疗队到各地治疗。商业部门拨出红糖、大豆、细糠等营养品,专供患病者。29日,县委指示各级党组织,贯彻劳逸结合,关心群众生产,保证不死1个人。春节后,病情得到控制,患者逐渐康复。
  2月
  11日 《慈溪报》停刊,历时共刊出1248期。
  师桥小学幼儿部发生火灾 24日下午2时,五洞闸公社师桥小学幼儿部发生火灾,烧死幼儿20人。事故发生后,苏守山、鞠瑞友率政法、文教、卫生、福利等部门干部20余人赶赴现场,处理善后工作,对死难者亲属进行抚恤和慰问。当夜,县委召开各公社党委、总支书记会议,通报此起事故,要求立即组织干部进行安全检查和教育,接受血的教训。
  3月
  颁布县保密规定 10日,县委保密委员会颁布《关于县级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和人民公社保守国家机密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组织各单位讨论修正,并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订出具体切实可行的保密办法,以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4月
  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和“六十条” 10日至19日,县委召开全县脱产干部大会,部署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总结检查执行中央“紧急指示信”的基础上,发动群众,根据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有利于组织生活、有利于团结的原则,由群众决定生产队的规模和公共食堂、集体畜牧场办与不办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至5月底,全县生产大队由原来的526个,调整为671个,生产队由原来的4772个,调整为5022个,并停办公共食堂,撤销集体畜牧场,牲口下放给社员私养,重分自留地,群众欢欣鼓舞。
  5月
  调整手工业 上旬,县委根据中央《关于改进手工业工作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的精神,派出工作组在逍林试点,对在公社化运动中转、并不当的企业,重新恢复手工业社、组所有制。8月,全县铺开。9月,恢复县手工业联社,并建立各区办事处。至年底,对原转、并到公社工业的59个单位,按行业改组成163个手工业合作社和18个手工业合作小组,社、组规模平均人数恢复到1957年的35人以下水平,解决了规模过大、行业混杂的弊端,促进了小商品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执行“巩固、整顿、纯洁”的建党方针 15日,县委召开全委会,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巩固、整顿、纯洁”的建党方针。会议提出加强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和支部的战斗力;扩大干部管理范围,县委组织部管到生产大队支队书记一级;是年暂停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照常进行。到年底,全县共有党员8814人,其中农业支部700个,党员5831人。
  6月
  调整商业 下旬,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商业工作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的精神,县委决定调整全县商业体制,恢复国营合作社分工和多种经济并存,并派出工作组在逍林试点。9月,恢复各级供销合作社,对在公社化运动中全部并入供销部门的私营商业人员逐步进行调整和整顿。年底前,全县共划出小商小贩2414人,分行业组织合作商店140个、1663人、合作小组104个,751人,划出股金242471元。调动了商贩经营积极性,繁荣了市场。
  贯彻《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 26日至30日,县委召开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会议,到会代表399人。会议贯彻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推动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组织到会代表学习中央《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树立克服暂时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会议最后评出县级红旗厂13个、先进厂13个、先进生产小组3个和先进生产(工作)者7人。
  7月
  纪念建党40周年 1日,全县各级党组织根据县委纪念建党40周年的指示,普遍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各级党政领导作国内外形势和任务报告,邀请老党员讲革命斗争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评选模范共产党员,举行新党员集体宣誓。“七一”后,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学习刘少奇在首都纪念“七一”大会上的讲话和《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社论。
  8月
  县委总结三年来经验教训 7日至19日,县委召开全会扩大会议,318人到会。县委对三年来工作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并进行了自我批评,认为目前出现的暂时困难的原因和教训主要是办事违反客观规律。会议最后部署了“六十条”的贯彻方法,决定由苏守山、王林来各率1个工作组,到观城、掌起、鸣鹤、东安公社进行系统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核实城镇人口与粮食供应 上旬,县委在浒山、泗门、周行、观城、天元、庵东、白沙、范市、师桥、鸣鹤、逍林11个集镇开展人口与粮食供应核实工作。至9月底,核实工作结束。11个集镇总人口为433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759人,占72.31%,1958年1月1日以后从农村迁入城镇(不包括浒山镇)的有4261人,并查出吃双份粮、虚报工种等冒领不合理供应粮计12270.5公斤,为下步压缩城镇人员工作打下基础。
  防治病毒性肝炎入 夏来,病毒性肝炎首次在慈溪流行,至月底,全县病患者已达676人,以五洞闸、浒山为严重,20%机关干部患上此病。24日,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防治问题,提出下列措施:动员患病者立即隔离治疗,对生活困难者,各单位应予照顾;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住宅、公共场所坚持漂白粉消毒,动员群众打井喝井水;办关头疗养院、小山墩临时疗养所。通过治疗,病情有所控制。
  恢复信用社 根据以乡(公社)建社原则,31日,县委批转县委财贸部《关于迅速恢复农村信用社的报告》,指示各乡恢复农村信用社。至9月底,全县共恢复建立70个信用社,有工作人员178人。
  县领导调整 刘迪任县委常委。9月,徐渭珍任县委常委。10月,王飞任副县长。
  9月
  调整公社规模和县级机构 根据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全县改以区建社为以乡建社,共组建71个人民公社和公社党委会。恢复和新建龙山、鸣鹤、观城、逍林、浒山、周行、长河、泗门、庵东区委和区公所。撤销在1959年4月曾以人民公社县联社形式组建的县级部分机构。3日下午,县委召开县级机关科局长会议,黄建英宣布了县委、县人委的机构设置和科局主要负责人的名单。
  进行方向前途教育 县委针对在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所发现的问题,决定在全县农村中向农民进行一次以贯彻“六十条”为中心内容的方向前途教育,以保证“六十条”的顺利贯彻执行。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纠正部分群众认为生产队规模愈小愈好,包产指标越低越好思想以及包产到户、搞单干等问题,解决农村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当干部吃亏思想。26日,县委派出工作组在新浦公社浦沿大队试点。10月上旬在全县铺开。
  11月
  实行棉花产量包干政策 为解决棉农重粮轻棉问题,11日,县委决定实行棉花产量大包干。超过包干任务的生产队,可以多留自留棉,超产部分的20%由生产队实行按劳分配,其余部分卖给国家,奖售工业品;对完不成任务的生产队,适当减少自留棉;由于不按国家计划种植而完不成包干任务的与粮食挂钩,每减少1公斤籽棉,少供应1公斤原粮。这一政策实行后,调动了棉农积极性。
  落实中央关于工业问题的指示 14日至19日,县委召开工业工作会议,传达和学习中央《关于当前国内形势和工业问题的讲话》,进一步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讨论了省委《关于解决工矿企业若干问题的意见(草稿)》,研究了企业实行定基本建设规模和产品方向;定生产任务;定人员机构;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原料、材料、燃料的供应,以及大力发展副食品生产,稳定市场物价,改进工资奖励制度和正确对待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落实了1962年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的任务。
  本年度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2290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211万元,财政收入3391.92万元。
  1962年
  1月
  黄建英出席中央“七千人大会” 11日至2月7日,黄建英出席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2月23日上午,黄建英在县委常委会上谈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体会。
  2月
  是月 童新贤任副县长。
  3月
  轮训农村党员干部 18日至24日和25日至29日,县委在浒山举办两期农村党员干部训练班。组织全县区社干部、大队党支部书记学习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树立艰苦奋斗长期建设思想。学习班由李金溪主持,两期共轮训农村党员干部1366人。
  黄克诚来慈视察 黄克诚大将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下基层调研。3月,来慈视察。他听取了县委领导关于慈溪概况和棉粮生产有关政策问题的汇报,视察了五洞闸人民公社。
  4月
  撤销县委书记处 11日,根据省委指示,县委撤销中共慈溪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改称为书记,书记处书记改称为副书记。撤销后,鲍纯甫为书记,苏守山、黄建英、鞠瑞友、李金溪、王林来、李永年为副书记。5月,乔安林任副书记。11月,高成裕任县委常委。
  压缩城镇人口 根据中央1958年1月1日以后从农村吸收的干部职工一律精简的指示,县委建立了减少城镇人口和精简职工工作领导小组,李永年为组长。28日,县委召开县级机关精兵简政动员大会,部署压缩城镇人口工作。会后,各机关单位、各系统即着手进行定机构、定人员,对精简对象作思想动员和安置准备工作。10月2日至4日,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简工作,决定1962年全县国家行政机关定员833人,需精简474人;职工定员8700人,需减少5876人。各种机构从445个,减少至283个,其中包括110所公立小学转民办和建筑、运输等公司转集体。此项工作至1963年底结束,从1961年至1963年,全县先后共精简职工13239人。
  5月
  开展形势教育 中旬,县委部署6月开展形势教育工作,要求达到:坚定走集体化道路,解决单干思潮;妥善处理棉粮矛盾,服从国家计划种植;承担国家困难,积极安置城市、工厂回乡人员参加农业生产;正确理解国家当前所采取的经济措施,划清国家高价政
  策与搞黑市的界线。全县各地培训了1.7万余人的宣传队伍,向群众宣传教育,基本上达到预期的目的。
  6月
  进行战备教育 2月以来,台湾国民党当局乘大陆暂时困难之际,不断进犯大陆东南沿海。6月17日,县委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动员战备,部署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各项任务。7月20日,县委制订了《反空降、反登陆、反暴乱的处置方案》,县、区建立战备指挥部,并在西三建立联防委员会和9个瞭望所,10米以上桥梁落实到生产大队专人守护,加强对劳教人员和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的管理监督,增加民兵装备。紧急战备措施至8月13日解除。
  7月
  县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17日至22日,慈溪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浒山镇召开,出席代表384人,列席代表65人。会议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慈溪县第四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2人,黄建英当选县长,陈旭、范锡廉、童新贤、诸长贤当选副县长,曹德茂当选县人民法院院长。
  学习中央负责同志讲话 24日,县委学习了中央负责同志在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作风问题。并对在前两年部分受到错误批判的委员进行了平反。会议决定进一步组织各级干部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8月
  安置回乡人员 7月底,全县已有1.2万回乡人员回乡。8月6日,县委召开区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学习了中央《关于热情接待妥善安置城市回乡人员的指示》,县委宣传部介绍了在浒山镇红星大队安置试点的经验。会议决定:回乡人员的口粮在每亩增加5公斤包干任务的基础上解决,超出部分由区在储备粮中支出;自留棉由国家承担;劳动生产基本上由原籍生产队落实,负担过重的作适当平衡。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顾大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此项工作。
  9月
  遭受特大水灾 4日至6日,受14号台风边缘影响,降雨量达330.6毫米,全县遭受近40年来未有的特大水灾。受淹棉花
  20.5万亩、水稻9万余亩,倒塌房屋309间,损坏房屋1502间,死1人,伤3人。由于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县委“运用往年抗灾经验战胜困难”的号召,奋力抗灾,加强后期培育管理,仍然获得亩产皮棉64公斤,亩产水稻569公斤的棉粮双丰收。
  慰
  问余姚重灾区 4日至6日的特大水灾中,邻县余姚受灾更重,降雨量在500毫米至600毫米,470多处山洪暴发,2800余个村庄被大水围困。县委闻讯后,组织1500余人的支援队,随带副食品、衣服、粮食等物资前去支援,帮助抗洪排涝,转移被大水围困的群众。11日,县委、县人委组织各界143人的慰问团,在李永年、李之瑜带领下,随带慰问信,分23个慰问小组,分别慰问城南等5个区97个被大水包围的村庄的群众。
  加强集体领导 21日,县委全会学习了中央《关于健全党委制问题的决定》,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健全县委的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县委各部委和行政各级组织的作用问题。为加强党对全面工作的领导,划分了党政工作职责范围,并作出了《关于加强集体领导问题的若干决定》。
  10月
  处理生产纠纷 1月以来,由于土地、山林、水利等原因引起的集体与集体之间纠纷不断发生,仅法院受理的就达34起,其中酿成群众性哄闹、殴斗的12起,直接参加殴斗哄闹群众共达800余人。10月11日,县委批转了政法党组《关于当前生产纠纷情况处理意见报告》,指示区、镇、公社党委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对于一切可能引起纠纷的地方,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力求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精神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发表以后,全县各地普遍进行学习。27日至29日,县委召开全会扩大会议,指出目前农村出现的分小小队、棉花收摘到户、买卖农副产品等,都是两条道路斗争。决定深入开展形势教育,开展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推动各项生产。
  整顿城镇治安秩序 31日,县委批转了政法党组《关于整顿城镇治安秩序意见报告》,指示各级党组织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秩序。11月1日,县人委召开主要集镇负责人、派出所长、公安特派员会议,部署开展此项工作,浒山镇作了试点经验介绍。会后,在专门机关与群众运动结合下,连续破获重大案件。11日,宗汉破获“中国国民党国防后备军”反革命集团,18日,观城破获“浙东第一军”反革命集团。至12月上旬,整顿工作告一段落,共侦破大小政治、刑事案件41起,处理各类罪犯34人,使城镇治安秩序趋向稳定。
  11月
  赵克吉等出席全国集中产棉县工作会议 22日至12月1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集中产棉县工作会议,县委领导赵克吉等3人出席了会议。
  轮训党员干部 23日至12月6日和12月17日至28日,县委举办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为全县开展农村整社准备骨干力量。训练班由黄建英主持,区社干部、大队党支部书记、县级机关科局长共790人参加。学习《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六十条”和《党内通信》。最后部署了整社、生产等工作任务。
  冬季整社 下旬,全县开展以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阶级教育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整社运动。县委确定以田央、东安、淹浦、担山、逍林、大云、云城、镇海、东二9个公社为县、区两级试点单位,抽调县、区社干部122人组成冬季整社工作队,进行试点工作。1963年1月中旬,全县铺开,至月底告段落,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
  12月
  赵克吉任县委书记 鲍纯甫病休免职,省委派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克吉挂职任中共慈溪县委书记。
  省棉麻工作会议在慈召开 26日至28日,省人委在慈溪召开全省棉麻工作会议。赵克吉传达了全国集中产棉县工作会议精神,王起副省长作了任务报告。会议总结了几年来发展棉花生产经验,交流了技术经验。诸长贤作了慈溪县五年来棉花生产情况汇报,五洞闸公社、夹塘公社、临海公社五大队作了经验介绍。
  县民兵代表会议 28日至1963年1月2日,县委、县人委召开全县民兵代表会议,贯彻落实毛泽东关于民兵工作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三落实”指示。李永年作了《民兵工作任务》报告。
  整治周行街河 周行镇街河埋沟桥至329国道线段,由于沙性土质松动,致使两旁河塘大幅倾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县人委即拨款20万元,着手进行永久性整治,于1964年3月竣工,为县内最大的内河交通设施建设。
  整顿农村业余剧团 县委根据省委整顿农村业余剧团的指示,对全县200多个农村业余剧团进行整顿,取缔了非法职业剧团。要求各业余剧团、俱乐部以“小型多样”原则,多演反映阶级斗争的现代小戏,允许农村业余剧团继续上演部分传统剧。群众戏剧活动出现新的高潮。
  本年度经济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1680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2133万元,国民收入1555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231万元,财政收入2962.44万元。
  1963年
  1月
  县农业劳模会 4日至9日,县人委召开1962年度县农业劳模代表会议,到会代表882人。会议总结和交流了1962年农业生产的经验,评选出县农业先进集体单位1个,劳动模范66人以及出席全省劳模代表会议的代表18人。
  县三次党代会 30日至2月4日,中共慈溪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浒山召开,出席代表363人,列席代表39人。会议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工农业生产等各项任务。通过了苏守山代表前届县委作的工作报告和鞠瑞友作的党的监察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慈溪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人、候补委员2人、监察委员会委员9人。选举出席省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7人、候补代表1人。三届一次全会选举赵克吉为书记;苏守山、黄建英、乔安林为副书记;李金溪、鞠瑞友、刘迪、高成裕为常委;鞠瑞友为监委书记。
  2月
  干部蹲点改造后进队 20日,县委总结了3年多来改造后进队的经验教训,根据省委对长期后进的队要派干部长期蹲点改造的指示,对全县101个后进队的分批改造工作作了部署,抽调机关干部38人,去卫前、田央、淹浦、胜山、担山5个公社21个大队,按照华东局改造好后进队的5条标准改造。
  县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 25日至3月3日,县总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浒山镇召开,出席代表134人,列席代表16人,特邀代表10人。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前届工会作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倪伯新为主席。并选举出席省第四届工会代表大会代表3人、列席代表1人。
  是月 乔安林任副县长。
  3月
  中内层肃反 3日,县委常委会研究了在中内层继续进行肃反的问题,建立了县委中内层肃反(清理)小组,鞠瑞友为组长。抽调肃反专职干部39人,在全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展开。运动以清查现行为主,历史为次;先要害,后一般;先干部,后职工。坚持肃反、生产两不误,结合农村社教和城镇“五反”运动进行,在做法上不搞群众运动。此项工作直至1965年底结束,对清查出重点对象,按照“现行从严,历史从宽”的政策,分别作了处理。
  全民学雷锋 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县掀起了学雷锋、树新风的群众运动。4月22日共青团慈溪县委作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决议。5月22日,赵克吉号召全县人民把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推向新高潮。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根据省、地委“开展一次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县委于19日至4月3日分批轮训社教骨干1450人,并抽调机关干部28人帮助基层工作,在新浦公社老浦大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运动通过向群众宣传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等3个文件,组织贫下中农阶级队伍。至4月底,全县有10123个生产队建立了贫下中农小组,参加人数达18万名,占农村成年人的70%。90%以上生产队制订了保面积、保季节、保质量的春播行动计划。各级干部转变了工作作风,均以1/3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4月
  县第三次妇代会 12日至16日,县妇女联合会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90人。会议通过了《关于八年来妇女工作的总结和今后任务》报告,选举产生了慈溪县妇女联合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5人。李坚为主任。
  县第四次团代会 22日至25日,共青团慈溪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浒山镇召开,出席代表345人,列席代表46人。会议通过了《关于团的工作报告》和《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决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慈溪县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7人,黄涨来为书记。并选举出席省第四次团代会代表10人、候补代表1人。
  颁布《人民公社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条例(草案)》 29日,县委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的精神,总结合作化运动以来财务管理的经验,制订了《农村人民公社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条例(草例)》,由县人委公布。《条例》共分为14章40条。
  6月
  下放原大公社公共积累 8日,为使全县“小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顺利进行,县委研究决定,将原大公社的公共积累下放到各生产大队。经过清账、清财、清仓库,将公社化初期原大公社向生产大队和公社范围内企事业单位提取的1070万元公共积累中尚留下的292万元,根据各大队多交多放、少交少放的原则,按比例下放到各生产大队;财产实物按生产队所需折价归队,公社企业部分划归国家经营,部分由生产队联办。
  赵克吉等参加枫桥区社教试点 下旬,赵克吉率县委组宣部门、群众团体负责人参加了省委在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为时3个月半。
  7月
  虫口夺棉 5日至9月6日,连续干旱62天,导致7月上下旬两次红蜘蛛、棉蚜虫盛发,受害面积均在37万亩以上。县委发出“虫口夺棉”的号召,组织100余名机关干部下农村发动群众除虫抗旱。王起副省长率省级机关人员来慈指导。由于全县人民和各级干部努力奋战,全县45.17万亩棉花,在虫口夺得亩产皮棉50.5公斤,总产量达到22803吨的高产。12月9日《解放日报》作了专版报道,并发表长篇社论。在这次除虫运动中,全县有5273人农药中毒。
  进行反修斗争教育 10日下午,县委全会研究了进行反修防修教育的问题,建立了县学习委员会。14日,苏共中央《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公开信》发表以后,县委相继召开县级机关干部会、民主人士座谈会,进行反修斗争教育。在暑期中,对全县1404个中小学教师集中举办两期反修防修学习班,县委领导分别作了辅导报告。9月至1964年7月,干部重点学习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联名发表的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
  8月
  实行计划生育 6日,县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大力开展宣传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倡一对夫妇生2个孩子,力争在“三五”期间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上年的3.52%,逐步下降控制在2%以内,动员多子女夫妇绝育,青年夫妇避孕。决定先从浒山、周行、泗门、庵东4个城镇试点,逐步推向农村,在一二年内铺开。并拨出经费2000元,作为免费绝育补助费。
  11月
  县委常委开展“五反” 运动20日至30日,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五反”指示,在常委内部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投机倒把、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运动采取常委个人自查与全体科局长帮助相结合的方法。
  12月
  部署“小四清”运动 6日至13日,县委召开全县四级干部会议,学习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部署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的“小四清”运动具体做法。抽调机关干部88人到各地贯彻“双十条”。
  健全党课教育制度 15日,县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支部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编印的《做一个好共产党员》党课教材,对党员进行系统的基本知识教育,坚持每月一次党课教育制度。县委还制订了《1964年县级机关党课计划》,由常委、委员分工上课。上课时吸收各区、社党委及基层财企单位的党课教员参加,以起辅导作用。
  县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30日至1964年1月5日,慈溪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浒山召开,出席代表455人,列席代表19人。会议通过县人委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和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慈溪县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0人,黄建英当选县长,乔安林、叶靳、陈旭、诸长贤当选副县长,曹德茂当选县人民法院院长。
  本年度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2462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613万元,财政收入2575.97万元。
  1964年
  1月
  县委在卫前公社进行“小四清”试点 7日,县委调集县、区、社干部223人,组成县委观城卫前社教工作队,赵克吉任队长,进驻卫前公社23个大队,划分泽山、福里、五里3个片,分别由李金溪、鞠瑞友、高成裕任片长,开展以“小四清”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至7月,随着机关“五反”运动的开展,试点工作结束。
  2月
  县委部署比学赶帮运动 19日至28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县掀起一个学解放军政治思想工作,学大庆油田经验,学先进、赶先进的群众运动。要求各级党组织大树先进,大立标兵,在农村中评比“四好”社队、“六好”队员;工商企业中评比“五好”企业、“五好”职工;学校中评比“三好”学生。并对比学赶帮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3月
  养猪重奖政策 为实现每户1头猪的任务,全县推广了兰海公社每养1头猪补贴工分100分和投肥参加粮票、布票、钞票、工分分配的重奖政策,生猪存栏数从3万多头上升到10万多头。“五反”运动中,县委认为犯了物质刺激的错误,取消了奖励办法,生猪存栏数急剧下降到5万头,为此引起省委的重视。1965年1月6日,省委发出《慈溪县养猪量急剧下降问题的指示》,指出不要把工作方法中的问题提到两条道路斗争中去,应迅速采取措施,转变目前这种急剧下降状况。
  4月
  收缴反动传单 9日21时30分,1架国民党飞机窜入泗门、周行、庵东地区11个公社上空散发反动传单。县委责成公安局、人武部共同发动当地民兵、治保干部搜查上交,共搜查到塑料盒装传单42盒,159张。
  6月
  开展“五反”运动 13日,县委制订了全县“五反”运动开展规划,建立了县委“五反”领导小组。确定计委等5个单位为试点单位,分期分批进行。全县列入“五反”范围的共有全民所有制企事业、机关单位141个,3963人。8月3日,县委召开县级机关干部大会进行“五反”学习动员,县委委员、工作队员开始集中学习检查问题。9月转入机关、公社干部一级,10月,各单位全面开始。运动自上而下,经过学文件揭开盖子、个人检查四不清问题等阶段。12月由于“四清”运动的开展,“五反”纳入“四清”运动轨道。
  《慈溪棉花》书籍和科教片完成 县委编写的《慈溪棉花》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来慈溪拍摄了《慈溪棉花》农业科教片,历时二年完成。《慈溪棉花》介绍了慈溪植棉经验。
  改选公社党委 全县559名公社党委委员,自1961年以来,因工作调动、精简支农等原因,减少了109名。同时现有450名委员中,不脱产干部有161名,由于多种因素,难以履行委员职责。为此,县委决定全面改选。至8月底,全县75个公社党委改选工作完成。
  第二次人口普查 30日24时,全县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为682849人,其中男351486人,女331363人。
  7月
  县委召开归侨、侨眷座谈会 6日至11日,县委、县人委召开归侨、侨眷座谈会,到会代表42人。会议贯彻省归侨、侨眷代表会议精神,向代表进行形势和爱国主义教育。
  8月
  撤销鸣鹤区 21日,省委批准撤销鸣鹤区,将该区所辖之明湖、鸣鹤、东安3个公社划归观城区。
  县领导调整 黄建英任县委书记,李金溪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渭珍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姚学礼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克吉免职休养。
  9月
  抽调干部去上虞搞社教 30日,县委召开区委书记、机关科局长会议,黄建英动员各单位抽1/3的干部去上虞参加省委上虞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11月上旬,第一批300余名干部进入上虞县谢塘公社,编为1个工作队,队长李金溪。工作队宣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四清”运动。1965年4月工作队又进驻盖北公社,至8月结束。
  10月
  庵东电厂发电 29日,地方国营庵东电厂建成并开始发电,1965年并入华东大电网。1969年因燃料运输不便等原因停办,设备无偿移交象山县电力公司。
  11月
  部署面上社教运动 22日至12月3日,县委在掌起公社召开区社书记、工作队员会议,部署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会议决定:三类型队进行夺权斗争,在崇胜公社利阳大队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铺开;其余队发动贫下中农围绕复查秋收分配搞“小四清”,向基层干部进行一次阶级教育,有问题的干部向群众作自我检查;社会上狠刹以投机倒把为重点的各种歪风邪气。会后,各地均以区或公社为单位集训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12月底,有1199个大队干部陆续开始向贫下中农检查自己的问题。
  12月
  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9日,县委召开区委副书记、县级机关部门负责人紧急会议,黄建英传达了地委打击投机倒把活动、部署统一行动的做法。县人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取缔投机倒把活动的规定》,并抽调干部22人,建立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16日,观城、长河、浒山、坎墩、永凝5个地区分别召开斗争投机倒把分子群众大会,当场逮捕投机倒把分子1名,拘留5名。
  接管西三劳改场 县人委接管原属省公安厅管辖的西三棉场(劳改场),定名为地方国营慈溪庵东农场,有土地12265亩。1984年11月更名为国营慈溪县农垦场。
  黄建英出席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在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黄建英当选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日至1965年1月4日,黄建英出席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是月 中共华东局副书记魏文伯视察县棉花原种繁育场。
  围建龙山以东八塘 1964年,龙山、雁门2个公社发动群众新筑东起乌龟山、西至龙山码头全长7公里的八塘一条,围涂1200亩。塘名以时间定名,称为“六四塘”。
  本年度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28956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922万元,财政收入3829.72万元。
  1965年
  1月
  浒山镇私有出租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旬,县房改领导小组建立。对浒山镇私有出租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被纳入改造的共有201户,房屋面积1.68万平方米,至3月底结束。1981年按政策进行复查,退还178户,1.37万平方米。
  稳定生产队规模 1月,各地普遍调整生产队规模,浒山区在10天内将全区1852个生产队合并为803个,规模最大的生产队有112户,长河区1225个生产队并为752个,由此引起了群众的不安,出现分生产队公有积累等问题。县委指示各地并队必须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二十三条”规定办事。至2月下旬,生产队规模稳定下来,全县共有生产队8400个,比原来减少1519个。
  2月
  贯彻中央“二十三条” 9日至18日,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帮助在“小四清”中受错误批判的农村干部放下思想包袱。会上,黄建英传达了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的精神。
  徐渭珍等出席全国棉花生产会议 15日至3月1日,县委副书记徐渭珍、五洞闸公社主任罗祥根、农林局符钿章、夹塘公社书记丁寅初出席全国集中产棉县第四次棉花生产工作会议。
  建立县贫协筹委会 22日至24日,县首次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在浒山镇召开。根据贫协条例(草案)规定,建立了由11人组成的慈溪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黄建英任主任,陈旭任副主任,选举出席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代表3人。
  3月
  学习毛泽东著作 23日,县委发出《关于组织全县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通知》,并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关于庵东公社二大队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情况》和《当前学习毛主席著作内容提要》,要求各地各部门党组织切实把干部学习抓起来,以提高政策思想水平。至月底,全县共建立毛选学习小组584个,13633人,掀起了学毛泽东著作的群众运动。9月30日,省委宣传部《宣教通讯》转载了县委《努力学习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指导生产》的文章。
  4月
  派出植棉辅导员去外地辅导 春,应全国各地产棉区的要求,县委向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15个省市派出有丰富植棉经验的棉农1300余人,去辅导棉花生产,为这些地区发展棉花生产作出了贡献。
  是月 姚文琪任县委副书记。
  5月
  恢复和创办职业技术学校 在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后,全县各种专业职业技术学校均已停办。中旬,县委根据中央“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先后恢复农业中学17所,有学生871人。9月又创办了慈溪县供销合作职业学校和慈溪县庵东中级农业技术学校。
  6月
  地委领导处理慈姚两县水利纠纷 5日晨,余姚县民主公社70多艘农船,在慈溪县白沙公社杨家路闸受闸门堵阻未能通行,引起1000余群众来慈溪县人委、县水利局和白沙公社请愿闹事,并打伤干部4人,8时,余姚县人委领导到达劝阻教育后才散去。6日,宁波地委、专署领导召集慈姚两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研究调解工作。在两县政法部门的配合调解下,事态平息。
  9月
  社教二分团进驻慈溪 下旬,省委上虞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第二分团(以下简称社教二分团)进驻慈溪县,有队员3598人,团党委书记兼团长周效儒,副书记兼副团长王荫森、钟世杰。其所属工作队先后分4批进驻全县各地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四清”运动。首批开展的有县级机关和逍林、三管、观城、师桥、永凝、担山、浒山、新新、新建、云城、横塘11个公社(镇)。
  10月
  县级机关“四清”运动展开 4日,省委上虞社教总团在宁波召集慈溪县委、二分团党委常委全体人员开会,帮助县委揭开党委内部的阶级斗争盖子,为向各级干部检查作好准备,并将已调离慈溪的原县委常委成员调回慈溪参加“四清”运动。17日,社教二分团党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动员机关人员揭开县委和县级机关各部门的阶级斗争盖子,县级机关“四清”运动全面展开。
  粟裕来慈视察 粟裕大将来慈溪视察,社教二分团团长周效儒陪同接待,李金溪汇报了慈溪的棉粮生产情况和具体的一些经济政策问题。
  11月
  撤销浒山区委、区公所 省委批准,撤销浒山区委、区公所,建立浒山工作组,所辖9个公社由县委、县人委直接领导。
  12月
  本年度经济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2477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2851万元,国民收入22894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049万元,财政收入3956.56万元。
  1966年(1月至5月)
  1月周总理赞扬慈溪棉花创高产 3日至15日,全国集中产棉县第五次棉花生产工作会议召开。李金溪在会上作了《慈溪县棉粮高产经验》的发言,介绍慈溪1965年45.56万亩棉花获亩产皮棉
  75.5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的情况。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在高产地区代表座谈会上赞扬了慈溪的高产经验,并指出在扩大粮食面积问题上“不要心急,要与群众商量,要经过试验”。
  “四清”运动转入整改阶段 6日至9日,社教二分团党委召开有1607人参加的全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组织到会代表讨论《关于县委整改意见和形势报告》,要求代表加强对县委、县人委工作的监督,会议还增选了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2人。6月,“四清”运动纳入“文化大革命”轨道。
  2月
  学习焦裕禄 12日,社教二分团党委发出《关于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各级干部通过学习,坚决突出政治,进一步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高潮,克服私心杂念,加速思想革命化。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均以焦裕禄为榜样,联系实际,对照自己,改进工作作风。
  3月开展比学赶帮竞赛活动 3月底至4月初,县委多次召开会议,贯彻全国第5次集中产棉县棉花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了生产规划。决定开展比学赶帮竞赛活动,提出了县外学大寨、学启东,县内区学泗门区,公社学横塘、五洞闸,队学国营第二农场的号召。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大事记(1924 —1995)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大事记(1924 —1995)》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1924年至1995年8个时期的历史大事记。即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大事。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