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至12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大事记(1924 —1995)》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279
颗粒名称: 1945年(9月至12月)
分类号: D231
页数: 5
页码: 92-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5年(9月至12月)浙江省慈溪县中国共产党党内所发生的历史大事。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解放时期 大事记 慈溪县

内容

9月
  浙东内战危机紧迫 中旬,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各部大批逼近杭甬地区的大中城市,15日进驻宁波。18日,集团军前进指挥部召开党政军各长官会议,部署“绥靖”浙东行动计划。国民党六区(宁波)专员俞济民即委任宋清云为宁警总队副总队长、慈溪县代理县长。宋在慈溪县城四门构筑工事,并派部下何九峰率150余人在日军掩护下进入庄桥,重建碉堡,准备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为敌到底。
  中共三北中心县委成立 国民党加紧军事部署,向浙东步步紧逼,内战已成不可避免之势。为避免在浙东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局面,浙东区党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准备把主力挺进到浙南,留一部分武装坚持四明地区,成立以王仲良为书记的中共四明工作委员会,就地领导游击战争。区党委估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将首先控制杭甬线,三北将成为一个独立作战单位。因此,决定在余上县委基础上成立中共三北中心县委(又称余姚中心县委),统一领导三北地区的游击战争。三北中心县委由四明工委委员黄知真兼书记,副书记谢飞、张光,委员林楷。
  中共三北中心县委发出反内战指示信 中旬,中共三北中心县委发出反内战指示信,要求各县迅速作好坚持游击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各机关、各地方都要实行彻底的精兵简政,强调指出.“必须确定一部分与群众有联系,适合条件,政治坚定的同志采取隐蔽的、秘密的形式坚持原地斗争,用各种办法建立各重要据点的隐蔽埋伏工作。”中共慈镇中心县委据此立即着手部署。
  浙东区党委贯彻北撤指示 23日,浙东区党委在上虞县城召开部队支队首长、各地县委书记参加的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有关北撤的指示。经过讨论,作出了“组织力量征集船只,限期收回抗币,组织留守处和北撤路线与北撤的战斗序列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的决定。同时还决定各部队抽调部分轻短武器和电台,由刘清扬、马青、王起、邢子陶等领导根据地群众坚持原地秘密斗争。会后各地区、各支队、各部门即进入秘密紧张的北撤准备工作。
  周巷反击战 28日拂晓,进驻余姚的国民党第九十八军1个团和“浙保”及伪军一部,突然袭击驻周巷准备北撤的第五支队。经反击予以重大杀伤,击毙“浙保”团长1名,俘其2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200余支及大批弹药。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在杭州湾南岸消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的阴谋,为整个部队北撤,赢得了准备时间。
  中共三北中心县委部署北撤工作 下旬,中共三北中心县委书记黄知真受浙东区党委委托,负责三北地区地方党政军北撤事宜。25日、27日分别在慈北掌起桥、姚北浒山召开区以上党政军干部会议,贯彻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北撤指示。他将三北地方武装集中起来,组成三北独立团(团长兼政委黄知真,副团长黄辉,政治处主任李乐山,参谋长徐志达),宣布三北特务营和慈镇党政干部为最后一批北撤,负责东面渡口北撤先头部队的警戒、粮食供应及船只保护等任务;积极回收抗币,处理好北撤后的善后问题,决定留下观城区区长方乃喆(方屋)、区常备队指导员郑洛民、区财政指导员洪质平(洪崇基)处理好慈镇地区北撤的善后工作后再北撤;安排了留下坚持原地斗争的县区特派员,并向县特派员交待了坚持时期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慈溪县政府发表《告慈溪各界人士书》 30日,慈溪县政府以中国共产党慈溪县委、浙东行署慈溪县政府、慈溪县自卫总队部名义发表《告慈溪各界人士书》,阐明了奉命北撤,义让浙东是响应“共产党中央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贯彻和平建国方针的实现”。指出:“目前,内战危机极为严重,号召慈溪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实现和平建国方针而努力奋斗。同时,向慈溪各界人士告别。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 下旬开始,北撤部队按预定计划,先后向东起慈北观海卫,西至姚北临山卫的三北平原集结,待命北渡。30日,浙东游击纵队政委谭启龙率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和司政机关、警卫大队、军政干校在高背浦,副司令张俊升率二旅在英生街一带;10月1日,副司令张翼翔率第四支队在相公殿一带;2日,二旅政委王仲良率余上特务营在英生街一带;3日,司令何克希率第五支队、后勤机关、上虞自卫大队和部分地方干部在临山大丁丘;6日,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率第三支队一部分、金萧支队和金萧地区、余姚中心县委所属各级机关、部队在临山大丁丘,参谋长刘亨云率第三支队另一部分在慈北直落浦渡口下船,渡过杭州湾北上。慈镇中心县委所属各级机关、部队(三北特务营、庄桥常备队)及部分基干民兵于10月6日集结在东山头锦堂师范附近,7日在高背浦、直落浦渡海。浒山区委、区署机关部队也于10月5日撤离浒山镇到达胜山一灶海边,12日北渡杭州湾。各路北撤部队渡过杭州湾后,在10月中旬先后抵达中途集结点——青浦观音堂,然后继续北上,21日先后渡过长江,11月3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包括地方党政军人员)15000余人抵达苏中东台,胜利完成了党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交给的北撤任务。
  10月
  留下少数人员坚持原地斗争 为坚持原地斗争,执行“树立党的旗帜..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任务,浙东区党委决定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及地方各级党政军北撤时留下少数精干干部和武装人员,并改党委制为特派员制。任命蒋子瑛为慈镇县特派员,所属各区特派员为:庄市区朱阿祥(沈宏康);庄桥区王长亨;沿山区顾信祥;龙山区徐祥根(林之山);观城区方梅生(许梅生);丈亭区范子诚(范雪伦)。同时还留下一个由姚清心(裘维新)、袁均法、林舜琴(张小三)、陆林法、范祥飞5人组成的县武工组,姚清心负责军事,随县特派员蒋子瑛活动。任命项耿为余上县特派员,肖贻、寿静涛为副特派员,所属各区(现属慈溪市部分)为:浒山区岑伟生(北撤未留下);周巷区雷行,副特派员徐锦荣(徐尧炎);庵东区沈忠兴,副特派员盛德寿。
  观城区常备队北撤受阻 中旬,观城区常备队指导员郑洛民在处理完北撤善后工作后率区常备队10余人,在慈北高背浦与北撤渡海中被大风刮回来的三北特务营马林生等近10人的1个班会合,准备坐胶东来的生油船渡海北上,被驻观海卫的国民党慈溪县自卫总队一部堵击,油船物资被劫。两部队合力反击,突出重围。观城区常备队转移到五洞闸后,队伍解散,人员分散隐蔽,枪支埋藏于利济塘。三北特务营1个班向西撤出后,除马林生和通讯员外,其余人员重找船只渡海,到达浦东后编入海防大队。
  部分共产党员遭惨杀 12日,国民党慈溪县政府向各区乡、镇发出“剿抚、检举遗留潜伏奸匪余孽”的通令,强令各地地方党员、民兵自首登记,并大肆逮捕惨杀。下旬,观城区共产党员、淹浦乡民兵大队长裘登法被观城区的慈溪县自卫总队逮捕后即遭惨杀,并割下首级悬挂淹浦乡柴家村风树墩的树上。12月,黄金芳被捕。同时,龙山区的任文琪、戚瑞林、冯德全、刘显权、华东林、应炳连等一批共产党员被镇海县龙山警察所逮捕,华东林、应炳连遭惨杀。
  蒋子瑛牺牲 22日,中共慈镇县特派员蒋子瑛带姚清心、袁均法、林舜琴、陆林法、范祥飞5人,宿营于洋墅大袁陈村庄。由于保长王兴宝告密,23日上午被国民党慈溪县自卫总队何九峰部包围,除陆林法冲出重围,姚清心因事外出外,均被焚牺牲。蒋子瑛牺牲后,慈镇地区党组织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坚持在庄桥、沿山、龙山、观城区的特派员,先后转外地隐蔽,党的组织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中共余上县特派员进姚东建联络点失利 月底,中共余上县特派员为尽快与上级取得联系,按北撤时与四明特派员约定在伍家板桥设立联络点的计划,项耿、肖贻率武装人员5名东进姚东,计划与伍家板桥伍望银接上关系,把联络点建立起来。一进入姚东,就遭敌人尾追不放,只得冒险撤回临山湖堤。根据当时情况,项、肖商量决定:项耿、肖贻撤离余上县去苏中找党,寿静涛原地隐蔽坚持。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大事记(1924 —1995)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大事记(1924 —1995)》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1924年至1995年8个时期的历史大事记。即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大事。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