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226
颗粒名称:
一、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2
页码:
356-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的生产习俗,其中包括了稻区、棉区、盐区等。
关键词:
生产习俗
慈溪县
内容
稻区 旧时,耕田用牛;耕田大户用牛盘车向稻田灌水,一般农户用脚车、手牵车、双手摇车或两人对面用桶戽水;打稻用方型稻桶,晒谷用篾簟,运输用小木船。解放后,逐步改用机电灌溉,打稻用打稻机,运输农船与手拉车并用。夏季打河草,秋季种草子作基肥,冬季捻河泥,河草、草子、河泥均为农家当家肥料。
棉区 棉籽播种时,农家请播种人吃团子,以图棉花如团吉利。有的农户因棉地路远,清晨鸡啼就出门带饭陶箩及陶制水壶下地,中饭在地头吃,不歇昼,到晚上“星齐”进门。梅天拔草用草刀,伏天削地用刮子,采棉花背簟箩,晒棉花用晒花篇和芦篱。运输以肩挑为多,也有用橹摇小木船或用人力拉牵。60年代多用机动水泥船,后随着道路拓宽改用手拉车。
盐区 平时劳作,众人互助相帮。运输除肩挑外,多用牛车。1957年后改用手拉车。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