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民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2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风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354-3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县的民风情况,其中包括了崇商风尚、淳风、劣习等。
关键词:
民风
慈溪县
内容
一、崇商风尚
重商贾为慈溪民风一大特点。因物产素以棉、盐、陶瓷、手工业品闻名,多外销,商旅遍于天下,“甚至东、西、南洋诸国,亦措资结队而往”。鸣鹤经商者几占居民十之八九,有“国药人才集浙江,浙江在慈溪,慈溪首推鸣鹤场”之说。吴锦堂、虞洽卿等一批商界名人,影响远及港澳和海外。1987年在港澳台及海外有慈溪籍人士600余人,多从事商贾活动。现境明、清及民国时期,有固定集市48处,带“街”字的传统地名有26处。农村中农闲跑“单帮”、做贩运,有成就即携亲带友做“生意人”。80年代,农村数万运销专业户足遍全国,乡镇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县共建成46个农贸及大型专业市集,使慈溪经济日益繁荣。
二、淳风
重孝敬老 “慈溪旧称三孝乡,盖以汉(董黯)、唐(张无择)、宋(孙之翰)三孝子而名”。旧时瞻养父母,安置终老,为子女天职;失孝道必遭乡邻指责。解放后,尊老之风遍于社会。80年代,各地辟建离退休老人活动场所,兴办敬老院。
社会新风 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因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爱国家、爱集体、一心为公、助人为乐新风得到大发扬。1963年“学雷锋”活动中,乐于助人的好人好事遍及城乡。80年代开展讲文明、创“五好”活动。至1987年,全县有“五好家庭”61390户,使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社会新风得到进一步发扬。
妇女解放 妇女在封建时代一般只习女红,做家务。清末县人改变传统观念,在浒山、沈师桥等地开办女学堂5所。50年代起,妇女与男子同样参加各项生产劳动和从事其他社会职业并作出重要贡献。1950~1987年,全县有20名妇女评为县以上劳动模范,其中4名评为省劳模。1987年还有2名女企业家批准为省级女能人。
造福桑梓 清时有周巷徐浩、马家路马廷耀分别对灾民输财赈济和置田建义庄,供无屋、断炊者居住或饭食。民国时,浒山米商蒋镳兴办六仓公学,吴锦堂旅日后多次资助赈济家乡灾民和出资疏湖、办学,虞洽卿出资建码头、筑公路和疏湖、办学。解放后至1987年,慈溪籍港胞王广量、姚云龙等人,分别出资为家乡兴建学校、设奖学金、建敬老院、修桥铺路、铺设自来水管道和向县福利事业机构捐款。
三、劣习
迷信 旧时县内迷信盛行。生子、患病、男女婚配、建房上梁、婚嫁迎娶、办丧事等都要拜神、请巫婆及瞎子、迷信职业人员搞迷信活动,直到民国末经久不衰。解放后,经政府加强教育管理,迷信歪风大为收敛。80年代又有抬头。
赌博 旧时县内赌风颇盛。赌博有铜宝、牌九、骰子、麻将、沙蟹、挖花、打罗松、花会等,以铜宝、牌九为害最深,不少人因赌输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一些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勾结官府设赌场,抽头钱。有些官吏明禁实纵,攫取钱财,因而屡禁不止。解放后,政府严禁赌博,赌风顿敛。80年代赌风泛起,政府屡禁,收效甚微。
烟毒 清末,县人抽鸦片、吸白粉者多为地痞流氓和劣绅污吏,贩毒者又与官府勾结,政府查禁无果。是时,一些官吏怂恿农民种植罂粟,在浒山、周巷等地设“浆捐局”,收购浆液获得暴利。解放初,政府严厉禁毒,吸毒恶习绝迹。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