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库藏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205
颗粒名称: 三、库藏文物
分类号: K872.55
页数: 3
页码: 338-3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的库藏文物,其中包括了陶瓷器、青铜器、碑刻、字画、犀角杯等。
关键词: 库藏文物 慈溪县

内容

陶瓷器 周原始青瓷罐、豆:1986年出土于峙山公园。罐,宽沿、敛口、折腹、平底,肩部饰对称耳,篦点纹,施青绿釉。口径11厘米,底径11.5厘米,高13.5厘米。豆,侈口、卷沿、折腹、圈足,施青绿釉不及底,沿下部饰篦点纹和三对S形纽。口径22厘米,底径12.5厘米,高7.7厘米。
  西汉釉陶瓿、罍:1987年出土于石堰乡陈山村杨梅岗土墩墓。瓿,敛口、折沿、鼓腹、平底、肩部饰凸弦纹和对称铺首耳。口径12.5厘米,底径17厘米,高29.5厘米。罍,侈口、折沿、广肩、弧腹、平底,器身拍印斜线纹。口径15.5厘米,底径14.3厘米,高26.1厘米。
  西晋青瓷谷仓罐:1977年出土于宓家埭乡杜湖水库晋太康元年墓。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座内圆壁外方形的楼阙堆塑。楼阙周围堆塑着人物、猴子、飞鸟、小狗等,形态自然,栩栩如生。下部为罐体,腹上部堆塑人马、辟邪、羊。通体施釉,釉色青中泛黄。腹径26.2厘米,底径16.2厘米,通高40.8厘米。
  唐代青瓷墓志罐:1984年出土于上林湖焦角湾唐光化三年马氏夫人墓。由盖、身、座3部分组成。盖顶为一花蕾。身为罐形,壁上阴刻志文,共315字。座为盘形,浅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腹径15厘米,底径8厘米,通高29.7厘米。
  北宋青瓷三足蟾蜍水注:1984年出土于彭东乡寺龙村。由蟾蜍和托座两部分组成。蟾蜍昂首,小嘴,背部饰乳点及卷云纹,中有一圆孔,三足。托座为浅腹盘,两侧内卷,内壁划荷叶脉纹,通高7.5厘米,器形小巧精致,犹如青蛙静伏在荷叶上。
  青铜器 商钺:1980年征集于长河镇。内似燕尾,饰云雷纹,拦部有云雷纹,两端各一穿,援中间起脊,上下刃,锋锐利,全长24厘米。
  东周剑:1981年出土于彭东乡乾炳村。剑首呈喇叭形,茎中空,作圆柱形,上有两箍,宽格,无脊。全长51.2厘米。
  西汉矛:1987年出土于石堰乡陈山村榨头山土墩墓。叶形,长骹,中空,骹部有一穿鼻,叶中起脊。通长22厘米。
  碑刻 三老讳忌日碑:县文管会藏碑文拓片。石碑刻成于东汉初。碑主三老姓氏无辨,名忽字子仪,为其第七子邯追远而作。清咸丰壬子(1852),陈山村人入山取土,得此石,于卜日设祭移置山馆,后遭火,幸文字无恙,清人周世熊撰跋备述其事。后罹盗卖,奸人欲转卖日本贸利,幸被发觉,经吴昌硕先生等募集银元8000元赎回,于杭州西冷印社建石室珍藏,先人遗迹,赖以不坠。
  兰亭叙碑:刻成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高38厘米,广100厘米。
  寿星画像碑:苏轼作画,刻成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高38厘米,广96厘米。
  黄文洁墓志铭:刻成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高93厘米,楷书。所记颇有《宋史》本传所不详者。至于黄震卒年,原有多说,不能定论,此碑中则刻云“岁在辛巳正月庚戌,以疾终于先祖墓侧精舍,”查辛巳为元至元十八年(1281)。
  宓允和墓表:刻成于清宣统二年,高74厘米,广210厘米,楷书,唐文治撰文,沈尹默书。
  吴锦堂墓表:刻成于清宣统三年,高82厘米,残长145厘米,篆书,章太炎书。
  字画 林则徐《诗稿》:共22页。
  蒲华《竹石图》轴:纸本,水墨,高147厘米,广38.5厘米。款题:“平生水竹有深缘”。
  弘一法师《唯识三十颂本论》:横披,纸本,楷书,高31厘米,广105厘米。
  陈之佛《墨梅图》轴:纸本,水墨,高65.5厘米,广34.5厘米。款题:“傲世不求媚,幽芳空自怜,伤心林处士,徒尔梦云烟。”
  犀角杯 1979年征集于鸣鹤场。口呈椭圆形,深腹,圈足。杯的右侧镂雕4条虬龙,其中2条龙头俯于杯的口沿,作戏水状;杯的左侧浮雕2条虬龙,侧身回首相向,似相斗嬉戏。杯的前后两侧腹部各雕两只丹凤,昂首展翅。杯底刻一“上”字。最大口径18.7厘米,高12.7厘米,重750克。纹饰线条流畅,疏密有致,雕刻精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品。系清代遗物。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