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图书阅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95
颗粒名称: 二、图书阅览
分类号: G259.275.5
页数: 2
页码: 327-3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图书阅览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私人藏书楼、公共图书馆等。
关键词: 图书阅览 慈溪县

内容

私人藏书楼 慈溪历史上私人藏书楼在浙东具有影响的有:半浦二老阁,清雍正间郑性为纪念其祖郑溱及师长黄宗羲建,藏书4.5万卷,乾隆间遭火灾,后多散失;慈城醉经阁、寄月楼,清道光间冯云濠、冯汝霖建,藏书数万卷,1951年由冯氏后裔转让给秦润卿;抹云楼,民国时秦润卿建,收醉经阁藏书及其他图书共4万余卷,于1952年捐赠给政府。现县境内见于记载的有师桥抱经楼,清光绪间沈德寿建,藏书3.5万卷。另有周巷景家东白楼、周巷辉桥晚香楼、浒山东门外书瘾楼等,亦皆清时所建。今均已无存。
  公共图书馆 民国初年创设县通俗图书馆。民国20年(1931)并入县民众教育馆,改称图书阅报处,至36年时有藏书2800册,日报4种。24年,浒山、周巷两镇民教馆均设图书阅览处,藏书200册。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创建县文化馆,内设图书室。1956年6月,成立县图书馆,初无馆舍,借址开放,藏书1.3万册、杂志32种,报纸10种,发放个人借书证506张,建立农村图书流通站20个。是时,新浦一社、宗汉灯塔社等一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自办图书室。1965年3月,县图书馆馆舍建成,藏书增至3万余册,发放个人借书证1575张,建立农村图书流通站100个,农村民办图书室相应发展。“文化大革命”初期,县图书馆一度关门。1970年以后,逐步恢复活动,1976年起,农村图书流通站及民办图书室迅速发展。至1983年,农村图书流通站增至300个,所有公社(乡镇)和2/3大队(村)有了民办图书室,农村总藏书量达18万册,全县三级图书网基本形成。1984年后,村办图书室因经费无所依托,有减少趋势,乡镇图书室继续发展。至1987年,乡镇图书室总藏书量由5万册增至17.3万册,庵东和范市两个镇图书室藏书逾万册,相继升格为全省最早的乡镇图书馆。县图书馆为适应形势需要,于1985年又建成面积为1380平方米的新馆舍1幢,内设外借、阅览、农村流通、采编、辅导、咨询服务、地方文献等组室,1987年藏书124672册,杂志364种,报纸97种,发放个人借书证2640张,建有农村图书流通站156个。同时将旧址辟为少年儿童阅览室,以看书看报、讲故事、谈体会、听报告、参加比赛等多种形式辅导少年儿童开展读书活动。1982年和1986年,县图书馆两次被评为省先进集体。
  其他图书馆(室)全县有学校图书馆(室)149个,总藏书量约50万册以上。工会系统图书室187个,总藏书量15.3万册。科学技术资料室3个,收藏图书资料约2万册,科技报刊291种。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