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10
颗粒名称:
三、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65
页数:
7
页码:
210-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群众团体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工会、盐民团体、盐民抗暴斗争、工商业团体、科学技术团体等。
关键词:
慈溪县
群众团体
内容
工会 民国15年,余姚盐场运盐工人成立板户公会。16年初成立慈溪总工会和县城10个行业工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解体。35年重建慈溪县总工会,国民党“中统”骨干分子充任常务理事。县总工会慈北办事处(观海卫)监视慈北区工人运动。34年10月“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姚北地区相继建立由国民党控制的9个行业工会,共有会员3364名。上述工会至1949年5月解放后,均停止活动。
1951年上半年,全县各区、镇相继成立行业工会、教育工会和镇工会。1952年10月成立慈溪县总工会。次年易名为县工会联合会,到1957年底,全县有基层工会151个,会员7708名,占职工总数的78%。“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基层工会停止活动,县总工会亦被“造反”派组织取代。1973年9月恢复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1983年重建县教育工会和基层教育工会。1987年,有基层工会242个,其中乡镇企业工会4个,机关工会12个,共有会员41841名。
青少年团体 共青团组织:民国12年,县城普迪一校教员潘枫涂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编入宁波支部。15年8月,共青团员谢武鹰在县城建立共青团慈溪支部。次年初,慈北支部亦建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停止活动。17年上半年,姚北地区发展团员60余名,建立6个共青团支部。至19年10月下旬“红一师”遭省保安队“清剿”时停止活动。1950年6月,建立共青团慈溪县委(始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67年5月被“红卫兵”取代,1970年恢复。1987年,共有区乡镇团委和企事业单位团委107个,总支部78个,支部2077个,团员47434名。
主要活动:民国14年10月,宁波省立四中学生、共青团员沈孝绩发起建立慈北旅甬青年社,油印出版《慈北青年》。次年6月中止。16年4月,团慈溪支部发起成立青年火花社,油印出版《火花》,“四一二”后中止。17年5月,共青团坎墩支部发起召开“五卅”运动3周年纪念会,青年胡雪彰在会上领呼“打倒国民党”口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8月,坎墩等5个团支部鼓动民众与反动政府作斗争,余姚县政府即派警探查访,检查来往邮件。19年8、9月,姚北各支部发动农民配合“红一师”举行武装暴动,至10月下旬遭省保安队镇压而中止活动。27年5月底,中共慈溪县委、余姚县委通过统战关系,在慈北、姚北地区相继建立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和逍路头等26个青年宣传救亡室,发动8000多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29年,因国民党加紧反共活动,各青年抗日救亡团体被迫改组或解散。
1950~1951年,全县有3048名青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被批准入伍1596名。1955年、1958年,团县委两次向12个先进集体和300名团员、青年赠发“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纪念章”。1960年9月,表彰农业战线46个先进集体、459名红旗手。1963年,有510个团支部组织学雷锋活动,发动青少年义务修桥铺路做好事。1979年,开展“赞英雄、比英雄、见行动、比贡献”活动。1982年3月,有1600个学雷锋小组投入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1987年5月4日,浒山城区26个团支部发动60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为您服务”义务修理活动。11月,全县10万余名青少年捐款3.6万余元,支援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
少先队:1949年11月,全县有儿童团员1924名。1950年在学校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8月改称少年先锋队。1958年末建立中国少年先锋队慈溪县队部。1963年,全县少先队员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下,广泛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1966年后被“红小兵”取代,至1977年恢复。1980~1987年,先后开展“人人争戴小红花”、“日日红、周周新”、“小八仙大会师”等活动,组织绘画、独唱、书法等比赛。潭南乡省塘头小学有2名学生在1987年分别获得全国第四届小学生珠算比赛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
妇女团体 民国16年3月,中共领导的妇女协会在观海卫成立,“四一二”后中止。17年至23年,先后成立国民党控制的慈溪县妇女协会和乡镇妇女协会,无实际活动。28年夏成立中共慈溪县委妇委会,对部分乡镇妇女组织进行整顿,开办妇女识字班,宣传抗日,开展劳军活动。32年春,龙山、慈北两区及所属6个乡镇成立抗日妇女救国会,赠送军鞋近2000双,受到“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嘉奖。35年,慈溪县妇女组织改称县妇女会。1949年7月,成立慈溪县妇联(始称县民主妇联)。1951年宣传《婚姻法》,废除封建买卖婚姻。1953年,动员妇女参加互助合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1956年8月遭强台风袭击后,发动全县农村妇女织土布、剥棉杆皮,其中5万多妇女编织金丝草帽,增加经济收入。1958年,有2名妇女在科学种田、晒盐中成绩显著,被推荐出席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60年,开展“三八”红旗手竞赛活动,有2万名妇女组织试验小组或小农场,种植棉花试验地4万多亩。1980年起开展“五好”家庭活动,至1987年,共评出“五好”家庭61390户,占总户数23.1%;城镇“五好”墙门、文明楼群70个。
农民团体民国15~16年,中共领导的柯东等乡有农会4个,至“四一二”后中止活动。18年,余姚县当局在大云、潭河、周朝镇、马家路等地扶植建立农会。次年,以上农会均接受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共有会员1400多名。34年10月后,国民党余姚县党部在现境姚北地区潮塘等25个乡镇建立农会,至1949年5月解体。
1949年10月建立慈溪县农民协会,并整顿、充实乡镇农会,管辖农村重大事项。在发动农民投入剿匪反霸斗争、完成征粮支前任务、搞好土改和参加互助合作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1955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会工作由农业社取代。1965年2月,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公社、大队亦建贫协组织。1967年5月被县“贫代会”取代。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贫代会”解体。
盐民团体 民国16年3月22日,成立余姚盐民协会,并通过《余姚盐民协会成立宣言》,共有会员2万余人。26日,盐协遭庵东商民保卫团捣毁。4月2日,盐协在余姚、慈溪、上虞各地农民武装支持下,摧毁庵东商团武装,盐协恢复活动。“四一二”后,浙江省政府于6月21日下令通辑岑鹿寿等8人,并组织军警土匪两次攻打盐协办事处,3名盐协骨干遭捕,1人被打致死,盐协被迫中止活动。
1951~1952年,庵东盐区7乡镇均成立盐民协会,至1954年成立盐业生产合作社时终止。
盐民抗暴斗争 庵东盐民历受官府、盐商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残酷压榨、盘剥,生活极端困苦。清时,暴动不息。民国时期,抗暴斗争更如火如荼。
打秤放局:民国13年春,秤放局勾结盐场公署,以杜绝私盐为名,建立公仓,要盐民原来5~10天缴一次盐改为每天缴盐入仓,家中不得有盐过夜,违者罚款。盐民不堪苛政虐待,于7月23日以鸣锣为号,聚众1万余人,高举围裙作旗帜,拥至场公署请愿。场知事避走不见,众人便将晒牌(插在晒场边贴有准晒凭证的木牌)扔在场署门前,以示罢工。接着又涌向秤放局,将局内器物悉数捣毁。盐警开枪镇压,当场打死盐民5人,打伤数十人。盐民立即举行全场总罢工,同时,急电全国盐务署、两浙盐运使署及浙江省政府申诉。盐场学校师生及余姚教育界、新闻界、商界人士纷纷声援,联名呼吁。当局迫于社会压力,终于按盐民要求抚恤死难者,收回逐日缴盐入公仓的成命,盐民斗争取得胜利。
反对六折收盐:民国24年4月,廒商借口存盐过多,资金无法周转,提出按原额(381斤)六折收盐,其余四成作“余盐”处理,盐价照额盐的一半付给。遭盐民坚决抵制。廒商自6月停止收盐。9月6、7日,盐民聚众5000人进行大规模请愿,并声言准备“吃大户”。廒商被迫开秤应付,3天后又停收。盐民派代表70人赴杭州请愿,无果。10月20日再次鸣锣聚众,组织请愿团分赴上海、南京呼吁,得到宁沪杭各界声援。南京当局被迫批准十足收盐,而廒商仍硬顶软施,致盐民生计告竭。次年8月,盐民以数万之众赴杭请愿,南京政府恐事态进一步扩大,始派专员至庵东召集董事、篷长和100余名盐民代表协商,以每板暂收300斤的折中办法开秤收盐。斗争历时1年,终获基本胜利。
反对卤晶压价:民国29年春,诸暨商人与盐场公署、秤放局勾结,将卤晶价从每担3元压至1.5元,引起盐民反抗。场公署佯装调解,改为每担1.75元强制执行。万余盐民在中共庵东盐区党组织和驻场政工队领导下,手执梭标、大刀把住各出海关口,严禁卤晶外运,同时派代表至场署谈判,并直接与余姚县长通电,提出如不按原价收购卤晶,将进城请愿。县长林泽表态答应恢复卤晶原价,斗争取得胜利。
抗议拖欠生产贷款:民国35年,食盐实行公收,并由场署核发生产贷款。次年7月旺产前夕,场署以资金拮据为由,宣布生产贷款改发2/3,盐民群起反抗,并拒绝缴盐。僵持至9月,东三场务所竟派军警强收余长林等多人所产全部原盐,并吊打、拘捕姚仁生。此事激起全场盐民公愤,连日聚众至场署前请愿、抗议。杭甬各报均报道这一盐潮实况,各地舆论强烈不满。国民政府盐政总局局长缪秋杰和两浙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李冷急赴盐场处理,被迫答应盐民要求,于10月上旬付清应贷欠款。县法院亦被迫对殴打盐民的税警班长处以拘役20天,而被打盐民姚仁生也竟以“妨碍公务”为由,被处拘役15天。
工商业团体 商会:清宣统时成立慈溪县商会。民国29年,县商会辖9个同业公会。次年4月停止活动。现境基层商会亦建于清末。清宣统三年,成立周巷商团。民国23~36年,观海卫、浒山、逍林、长河、庵东均建立商会。1949年5月解体。
县工商联:1949~1954年,现境周巷、观城、天元、胜山、三浦、庵东、浒山、坎墩、新浦、逍林、鸣鹤、师桥、长河、范市、相公殿、白沙、马家路、横河、彭桥、东安等集镇先后成立工商联筹备会或工商小组。并组织发动工商界人士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出资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姚北各镇及观城商界出资兴办姚北中学。1956年,工商界骨干带动全县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2月正式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4月,110名私方人员由政府安排在各级国营、供销社及公私合营企业中任职。1967年,工商联停止活动,1985年12月恢复。次年8月开办县工商联咨询服务部,是年底,全县共有工商联老会员204人,个人新会员12名,企业会员68家。1957年2月至1986年12月,先后召开县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3次,出席代表最多155名,最少106名。
科学技术团体 1956年7月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78年易名县科学技术协会。至1987年,县科协辖31个团体,共有会员2746名。
归国华侨团体 1980年1月,成立县归国华侨联合会。至1984年11月,先后召开归国华侨、侨眷、港澳眷属代表大会二次。1980~1987年间,还建立健全基层侨联小组,开展联谊活动,协助政府落实侨务政策,依法维护侨胞、港澳同胞及其眷属的合法权益,为振兴慈溪经济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文学艺术团体 1957年7月成立县业余文学创作联谊会筹备会,旋解散。1985年成立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至1987年,辖8个协会,有会员448名。
其他团体 1954年9月成立县手工业劳动者协会,各区建分会。1956年全县手工业基本实现合作化后解散。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建于1984年,至1987年有“个协”大组80个,管理小组334个,会员17118名。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