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金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03
颗粒名称:
三、金融
分类号:
F832.755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金融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货币、信贷、金银、侨汇等。
关键词:
金融
慈溪县
经济
内容
货币 清咸丰年间(1851~1861)流通过帐洋。民国初,实际流通用银元,至22年3月废除。民国元年至29年,流通一角、二角、五角大洋辅币券。在24年前,还流通中央、中国、通商、四明、实业银行发行的十元、五十元、一元3种钞票。是年12月后,流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28年还流通省钞、甬券、角券、铜元等。30年7月后,县内只流通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是年还流通关金券。一元关金券折法币二十元。37年8月后流通金圆券,并以1∶3000000元收兑旧法币。发行后迅即贬值。38年2月26日《宁波日报》报道米价:高细干晨开盘1.033万元,午达1.1万元,晚到1.15万元。
汪伪政府发行的日伪储备券,民国30年4月在县内与法币等值流通。34年12月由国民政府国家银行收兑。
三北游击司令部于32年始发的金库兑换券,面额壹万元、伍仟元、壹仟元3种,浙东行政公署发行的拾元券3种,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发行的拾元券3种,于34年1月停用收回金库兑换券,余皆在地方流通。浙东银行抗币于34年4月发行。票面有壹角券、伍圆券、拾圆券和小型壹角券、伍角券、贰角券共6种,还有浙东银行三北支行券和观城区署、浒山区署、三管乡公所、新浦乡公所、彭泾乡公所及庵东镇商会发行的共计23种地方抗币,均在34年9月底“浙东游击纵队”北撤时,以粮食或棉花兑换收回,就地销毁。
1949年5月县境解放后,即流通人民币,以1∶100000的比价收兑金圆券,并禁止银元流通。至1955年2月,全县净投放折新人民币0.11亿元。1949~1987年,全县投放人民币657845万元,回笼559281.3万元,净投放98563.7万元。
信贷 民国5~24年,周巷几家钱庄有少额放款,利率较高。22年,中国银行周巷仓库经营抵押贷款。32年,农贷月息8厘。民国后期,利率随物价飞涨而不断上浮。
解放后,储蓄和贷款额不断扩大。全县银行存款余额,1949年5.7万元,至1987年达64138.8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23931.2万元;工商、农业信贷款余额,1951年10.1万元,至1987年达45439.1万元,其中乡镇企业贷款为14630.4万元;基本建设拨款余额由1979年的144.47万元降至1987年的118.58万元,贷款余额由1979年的58.59万元增至1987年的4443.68万元。
金银 解放后,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由银行按照牌价收兑,禁止私相流通和买卖。1984年9月,县人行开始零售黄金饰品,至1987年,共出售30653.54克,计167.79万元。
侨汇 至1987年,慈溪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91户、6473人。1959年后,侨汇工作受到干扰;1967~1968年完全中断。1979年后回升,1986年侨汇收入比1958年增长13倍,数额达73.84万元。1987年为29.73万元。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