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各种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锦堂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906
颗粒名称:
(三)各种碑记
分类号:
K206
页数:
6
页码:
228-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的吴锦堂研究的史海经纬的资料选辑的各种碑记,包括吴公福乡碑记、吴公锦堂铜像记、吴锦堂先生墓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历史
史料
资料
选辑
内容
吴公福乡碑记
吾乡位句余山之阴,北环大海,东西与镇、姚接壤,俗称山北,亦或混称之曰三北。乡人聚族而居,鸡犬相闻。民田万余顷,禾棉菽麦诸物产,号称繁富,固天然美利之腴区焉。顾以地高卑悬绝,河道浅窄,雨阳一失其时,非苦旱熯即伤水涝。旧虽有湖若浦以为之备,又年久失修,蓄泄无所利赖,驯至岁比不登,民病艰食,生计日困窘,而风俗亦益以偷。有识者每皇然尤之,幸天未绝吾乡人之望,清咸丰临御之四载,岁乙卯,东山之麓地忽灵而伟人诞降,即锦堂吴公名作镆者是也。公幼起田间,深知农家疾苦。既壮即改习计然术,侨商东瀛。亿则屡中,性豪迈不欲以多金为子孙计。积资数百万,散不少吝。其措施于海外者,日天皇给勋位、锡金杯,声光烂然。而凡侨胞之群戴鸿施者无论已。其报效祖国有加靡已者,清代累邀封奖,民国迭受勋章。又煌煌在人耳目间。而凡各公团诸善社之欢呼福星者,又无论已。然此皆毋俟余言。余等在乡言乡,于公加惠故乡,既感之不能忘,又事事得诸目见。窃谓劳心至数十年之久,捐金至数十万之巨,敬恭桑梓至老不倦如公者,古今能几人哉!乡老戎君怀恕、陈君镐等,以其善之不可没也,谋寿诸石以志永久,而以文属余。余忝为乡人士之末,虽不文亦奚敢辞。方清社将屋,公自海外归,慨然以乡里贫乏,病在失水刘。乃独解私囊,赎湖田最之公,割绝明清以来之祸根,设水利专局,厘订章程、呈部存案。岁收租息列之册,为湖浦经常之需。以姚水之东注也,洼地常为壑,则出资购姚田石砌双河漾塘障其流。既又建淹浦古窑五洞闸,浚古淹竺民诸浦道,使海舶不得入,溷潮不致淤。复凿里湖之咽埂,辟堤外之运河,其他若碶、若桥、若减水坝、若灶浦各闸,靡不修且举,巩且固焉。公之尽力于故乡水利,可谓至矣。苟任其事者,毋瞻徇,毋玩惕,以公之心为心,乃万世之大利也。公又以为,水利者乡人生聚之本也,生聚与教训,理不可有偏废。先是,公于东山故居度地建校舍,招生徒,造就之规模宏大为全乡冠,乡人即名之曰锦堂学校。同宗子弟既免费又优待之,供午膳,赠文具,贫不能入学者,瞻其家。推而至于同村,于阖乡。其志原修业者,学费或全豁之,或递减之,务使教育普及,人尽乡学。其规程不惮再改良求益完美而后已,此其宏识热忱为何如乎?又岂寻常兴学所能逮乎。议者佥以公轸念灾荒,为平粜,为赈饥,先后出巨资不少吝,遗黎全活无算,功不止造浮屠七级。固也,然以兴水利与设学校较之,则此犹为治标之策,而非尽公之本怀也。他若名捕花会犯,白有司,诛其渠;力保水济塘,大声疾呼,毋任破坏;亦皆公为地方利害计,不辞劳,不避怨,出全力以赴之者。公惟知图故乡之安且乐,一尽其分之所当为,力之所能为,绝不计较于后世之知与不知。而我侪及身受公惠,饮水思源,其又能已于言乎。往昔贤有司为民兴利除弊,民不能忘,尝有书德政于碑,以留纪念者,乡党虽不必例此而群感慕之,所在其心,理要无不相同也。夫岂仅歌功诵德云尔哉,是为记。
中华民国十三年秋月陈锡昌撰文
吴公锦堂铜像记
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六月,浙江慈溪县北六乡绅耆陈鼎年等凡百有五人,合词呈县知事王公、会稽道尹黄公、专详本省省长张公、军务督办卢公。言慈邑永又乡吴绅作镆,侨商日本,眷念宗国。每值各省偏灾暨他项公益,无不慷慨乐输。其于故乡善举,热诚尤著。前清光绪三十一年,吴绅省墓返国,慨念农田岁歉,生计日绌,首以振兴水利为己任。其开始规划,谓慈、姚地势,姚高慈低,西水一盛,以邻为壑,故首捐银二万二干余元,改筑漾塘,工程完固,姚水不复东注。继于杜白两湖,购回占田,绘图画界,数百年斗讼之端,一旦剖绝,近湖公田约近千亩,归水利局执管。更修理湖塘、坝、闸及建淹浦五洞闸。自始事以迄竣工,吴绅辛苦历六、七年之久,共捐银七万余元。又于农田水利经营方亟之时,念慈北地处海滨,风尚朴素,贫寒子弟失学者多,乃于东山之麓,创建锦堂学校一所。校舍既宏,基金又厚,慈、镇、姚三邑学子肆业其间者,分别免费,以宏造就。先后捐款银至二十七万数千元。民国初建,海啸为灾,禾棉淹没,民不聊生。吴绅于民国元年,独捐己资,俾平粜价以赈贫户,计银二万三千元;同时又捐助姚北平粜银七千五百元。四年,捐助慈北赈款银五千元。九年,又助慈北六乡赈款银七千一百余元。十年五月,捐平赈款银一万三千三百余元。十年冬十一年春,以工代赈,浚古窑浦道,捐银八千五百余元,又建古窑第五阁一座,捐银八千余元,浚竺民浦、灶浦及塘河,并建方家浦闸一座,共捐银四千一百余元。十一年春,又捐平粜银二万元,又捐助淹浦浚费以工代赈银五千元。是年秋,山洪爆发,海飓迭兴,平地水深尺余,民居倾圮,饥冻交迫。吴绅闻之,立捐银二万元,电告北乡筹赈会经董,施放赈米。旋与镇北绅士虞和德、邑绅前清度支部侍郎陈邦瑞,组织三北筹赈会,劝募赈款,派分慈北银三千元,函告同乡筹赈会同人,放赈至十二年四月方止。自是灾黎有更生之庆,地方无意外之虞。伏念吴绅自侨日以来,对于故乡公益固己热心,毅力进行不懈。其有为地方患者,则务去之,不避怨谤。如严禁花会,弋获首犯二名,赏劳警队费银八百元;又若取消标卖牛泥塘部照,使贪鄙者无从获利,而原塘幸得保存,此亦功在桑梓,为万口所交颂者也。综计吴绅为本乡公益捐银不下五十余万元,似此急公好义,实为希有。夫训俗型方,国家著阐扬之典,引年颂德,乡里有崇报之文。为此合词公请军务督办、省长,俯鉴舆情,准捐建铜质生像,俾垂久远,而资观感。禀既达,军务督办卢公、省长张公特垂嘉许,以案饬县知事王公查照奉行。慈北六乡之人,乃捐资铸像,而陈君鼎年属予为之记。案吴公字锦堂,壬子夏,予游日本,公为东道主,适馆授餐,情深意挚,遂与定交。别来忽忽,公竟古稀之年矣!今观绅耆所请于官者,皆公之实事,据实事而质言之,可使览者易知,且便于后来之考镜,固无取于浮丽之辞也。然予更有欲言者,公善饮,予客松海别庄时与对酌,酒酣耳热,意气激昂,劝余出山筹奠邦国。予因感公之言而对曰:“当道忌材,排斥异己,虽欲为国效劳,为民造福,有志莫遂,徒抱空怀,岂吾之初愿哉!”公又自言,少壮经营,备尝艰苦,困心衡虑,历数十寒暑,乃有此一日之安。求富之道非幸致矣!公久侨异国,深知列强训练国民,巩固邦基之道,在乎屏浮靡而储实力,上下一心,同策富强。冀吾国人师法其意,曾自著六十年事略一册,自述之余,每慨于邦人觉悟之迟,无以自拔于贫弱,故尝撰文劝告乡人,毋游惰,毋徼幸,当以勤俭治生为本。吾愿公之乡人,时时以公之坚忍耐劳,至老无一奢侈之举,奉为楷模。毋徒恃公之惠,以自求树立之道,则所以酬公者是矣!且安知今日受公惠者,异日不更施惠于乡之人哉!此犹公与予之所深望也。公由薄资奋起,由农而商,竟以货值著于时,阪、神商人咸称其天赋商才,岂偶然哉!性好学,精通中日文字,下笔能曲达事理,于商情犹亿则屡中,殆陶朱、猗顿之流欤!今行年七十,体貌瞿铄,与人谈故乡事,无倦容,瞻此像者可以兴矣。
清护理四川总督侍郎衔川滇边务大臣盟弟王人文拜撰
吴锦堂先生墓表
……某年某月某日窆君于兹山,从夙志也。君起自困穷,倍历艰限,迂回辗转,以致高资。八岁就塾,每春冬读书,夏秋农牧,后竟辍学。适会太平军至,从其祖父窜匿山谷。乱定,而生业已尽,治田无所得,乃去为贾肆佣,以谦厚为畴类所信。然赢绌无恒,有时至不能自振。光绪庚寅,始至日本,往来上海。积十余年,至岁乙已,骤得奇利,一岁之中,则息什倍,财货益孳,而君□老矣。自清世讫民国之兴,常输财助国家,以得褒叙。光绪庚子,清帝西奔,君输银二万两,赐其子启藩举人。其后,常输财清廷,奠显君至四品卿衔,□民国累勋至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云君之在日本,为侨商谋利益尤众,如捐修神户中华会馆、增修华侨□坊、培筑华侨义冢、倡设中华学校、捐助同文、华强二校经费,皆其显著者也。君尝自言,毕生所斥之财太(?)共百数十万元,可为有陶朱之遗风者已。君以多资居异国,不能无所献,大日本国主仍世赠君以勋章、金银、酒器,凡六事。而君所委输亦达十余万焉。君之经历,详于其所自述,措辞质实,无所粉饰。又尝为文告乡人,毋游惰,毋徼幸,大侠(?)归于勤俭治生,然与君习者,咸谓君实为天才,能烛万货之□,其致富良有以也。吴氏出仲雍之裔,仲雍□秦伯同奔荆,后世谓之……
知识出处
《吴锦堂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吴锦堂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生平事略、文苑撷汇、史海经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锡昌
责任者
王人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