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移情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锦堂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97
颗粒名称: (五)移情阁
其他题名: 孙中山纪念馆
分类号: K206
页数: 5
页码: 195-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移情阁位于日本神户市西部舞子海滨,是以明石海峡大桥、舞子公园、海上散步道、桥梁科学馆、别墅宾馆区等组成的风景区内最富历史内涵的建筑物。移情阁是吴锦堂的私人别墅,凝聚着吴锦堂一生的人生轨迹;移情阁又是孙中山等我国近、现代风云人物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着我国近、现代史上许多历史事件。
关键词: 慈溪市 历史 史料 遗存 简介

内容

移情阁位于日本神户市西部舞子海滨,是以明石海峡大桥、舞子公园、海上散步道、桥梁科学馆、别墅宾馆区等组成的风景区内最富历史内涵的建筑物。
  移情阁是吴锦堂的私人别墅,凝聚着吴锦堂一生的人生轨迹;移情阁又是孙中山等我国近、现代风云人物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着我国近、现代史上许多历史事件。移情阁在建筑文化上,是一座集西洋的设计、日本的工艺、中华文化的灵魂于一体的建筑物。它外形是西式塔楼,但采用了中式的八角形;内部按当时欧洲流行样式设计,采用了日本匠人的工艺和金唐纸装饰,而在天花板上又雕刻了龙、凤、牡丹,悬挂中国式枝形吊灯;巧妙而又和谐地组合了中、西、日的建筑艺术精华。移情阁因其明治、大正时代的浪漫气息被认为“是神户第一也不过分”,又因其丰富的中日交流内容,被称为“连结日本和中国、以及来到这里的人们心中的桥梁”。
  移情阁是在日本唯一的孙中山纪念馆,是著名的纪念、展览和研究孙中山革命活动之处,1993年12月,被确定为兵库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了移情阁,它作为中日友好的象征,将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沿革 约在19世纪末,事业有成的吴锦堂在舞子海滨购地建
  了一所别墅(现在的附属楼),按其环境特色命名为“松海庄”后来逐渐扩大,增建了规模更大的房舍(现在的本馆部分)。1913年3月,14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铁路督办身份访问神户,在这里举行了欢迎午餐会。从此“松海庄作为与孙文有缘的场所,在神户华侨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5年,吴锦堂六十岁生日时决定在原别墅东南角建造一幢八角楼,命名为“移情阁”,以寄托对祖国的思念。
  在移情阁建成到1992年进行大规模的复原工程之间,因自然或人为原因,该建筑曾发生多次变动。1928年,因神户至明石间的国道扩展,移情阁的附属楼被整体移到了移情阁西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移情阁曾被日本官僚和军部占用,直到战争结束。1964年、1965年,受台风冲击,附属楼的屋顶、阳台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移情阁的墙纸、灯具等大正时期贵重的内装材料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1982年12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神户华侨总会将移情阁捐赠给兵库县政府。县政府决定修复移情阁并永久保存。1984年11月,建成孙中山纪念馆至今。
  移情阁复原工程 由于明石海峡大桥的建设和国道2号线的进一步扩建,1991年决定将移情阁就近迁移至明石海峡大桥的桥头堡边。移情阁的整个拆解和复原工程,合计费时2年又5个月,共耗资14.05亿日元。复原工程设计缜密、要求严格、施工精细、投资巨大,拆解复原过程中,有许多动人的事例,表现了人们对吴锦堂的崇高敬意和对文化遗产十分保护的严肃意识。
  复原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移情阁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工程的保存要求则提高到日本国家级的最高标准,要求复原后确保耐震防震和安全,要求保证作为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不损害建筑物原来的价值。为此专家委员会举行了18次研讨会,从耐震补强、传统工艺、设计等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证。
  为了提高抗震性能,复原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基础采用板桩施工法,用长14米的桩,将以建筑物为圆心的620平米的区域包围固定起来,外墙用厚度为4毫米的不锈钢钢板加固,使用了加固的木制门窗以及6毫米厚的玻璃,以增强抗台风的能力。
  在力争精确复原方面,外墙原是水泥块仿石构建筑,复原时80%用原材料。为了保持三楼石灰天花板的装饰,以体现大正初期流行的分离样式的特征,拆迁时将中央的圆形结构完整分割开,使大正时期工艺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移情阁和副楼的天花板周围的”石灰蛇腹曳”,是西洋建筑中特有的精湛技艺,在这次复原工程中也忠实地得到了再现。在精确恢复中有许多动人的事例。例如,人们知道移情阁内墙用的是复着金箔的壁纸金唐纸,这种壁纸,在日本国内过去只有在庭鸣馆、国会议事堂用过,在海外则在白金汉宫被使用过。这次拆解中,在一楼窗帘盒的内侧发现了这种墙纸的原件残片,于是按原样恢复内墙的金唐纸装饰,复苏了大正时代的光辉。又如,人们了解到装饰火炉的一种瓷砖很可能是英国制造的,于是请英国总领事馆帮助,经维多利亚一阿尔巴特博物馆鉴定确认后,请英方复制了这种被称为神户玫瑰的瓷砖。再如移情阁的每一层都有壁炉,一楼、三楼的壁炉有照片作依据,还可以复原,但二楼壁炉却没有任何相关资料,后来在神户华侨总会帮助下,找到了照片及壁炉中的两块大理石,也终于得以复原,那两块大理石又回到了移情阁里。
  复原工程完成后,移情阁从原来位置约西移200米,新址总占地面积1581.00平米,建筑物占地面积368.53平米,使用总面积738.46平米。全组建筑物的构成,自东往西办:移情阁,木骨混凝土结构,三层;副楼,木骨砖结构,两层;办公楼,钢筋水泥结构,平房。
  孙中山纪念馆布展状况孙中山纪念馆的展览,以孙中山和神户的关联为中心,展示孙中山在神户的革命活动,并详细地介绍了吴锦堂的生涯以及移情阁的变迁。现逐层介绍如下:
  一楼展室:移情阁一楼大厅,墙上悬挂着移情阁的许多匾额,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展柜展品,介绍了移情阁的变迁。移情阁中的匾额计有:廉泉撰、芝瑛书赠的“移情阁”,张謇书赠的“世外桃源”、“问樵听渔”、“层台叠翠”,王震(一亭)的“飞阁流月”、“蓬莱第一”、“楼凌宵汉”,何维璞的“游鳞翔羽”、“流晖交映”、“佩玉鸣鸾”,清道人的“美尽东南”、“彩彻云衢”、“觞咏风流”,闲云的“重簇留香”、“瑶台春暖”、“熏风入座”,胡瑛的“健康”,聘三李鎏的“笑傲瀛洲”,绍舜的“渔舟唱晚”,顾湛澄的“物华天宝”、“云水苍苍”、“海不扬波”等。
  副楼一楼东大厅,展出孙中山生平事迹。包括革命家的诞生、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了中国的民主和建设、和平奋斗救中国、孙文和他同时代的人们、孙文在世界的足迹、孙文在日本的足迹等部分,以图片、手迹及文字说明,概略但全面地介绍了孙中山不平凡的一生,展示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崇高理想、艰难的革命历程和他为中国的新生在世界各国奔波的踪迹。西大厅主要介绍孙中山与神户的关系。内容有孙文的神户访问、孙文在神户的足迹、孙文和神户的人们门、大亚细亚问题讲演等部分。本部分通过年表等方式介绍了孙中山访问神户的经过,和曾经支援过他的神户人。
  二楼展室:移情阁二楼大厅,介绍吴锦堂和他的事业。内容有吴锦堂略年谱、小束野的开垦、在故乡的功绩等,配有大量珍贵的照片。副楼二楼东大厅,以孙中山和宋庆龄为主要内容。包括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孙中山的手迹,同时有一个附属部分,介绍康有为、梁启超在神户的足迹。二楼西大厅,以“孙中山和中国建设”为内容。包括中国现势地图、中国铁路全图、从洋务到建设、重建金融财政、构筑铁路网络、三大国际港口和《实业计划》等。

知识出处

吴锦堂研究

《吴锦堂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吴锦堂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生平事略、文苑撷汇、史海经纬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