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陆连奎求情蒋介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纪实虞洽卿》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10
颗粒名称: 十四 陆连奎求情蒋介石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8
页码: 119-1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陆连奎在不知不觉中营救过共产党人陆连奎来电求救虞洽卿搭救性命,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影响,多次向蒋介石求情,经过反复努力,最后以捐赠1架飞机的代价了结此事。
关键词: 虞洽卿 陆连奎 中外人士

内容

1933年4月的一天傍晚,刚刚被聘为行政院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的虞洽卿还在三北公司广东路93号办公处看近期的轮船经营报表,电话铃突然响起。虞洽卿接起电话,那头传来急促而又哀求的声音,要他无论如何想想办法,搭救性命。来电求救者并非别人,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督察长陆连奎。虞洽卿听着陆连奎在电话中的诉说,不由眉头紧锁,知道这家伙目空一切,如今遇到了真对手,大麻烦,心中不由暗暗吃惊。
  事情的起因纯粹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几天之前,有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入住中央旅社,陆连奎与一个刚刚结识的情人也一起进入了电梯。当时的电梯并不宽敞,年轻人手中拎了一只皮箱,不知是由于电梯上升时震动还是这个刘姓女子与陆连奎调情,那皮箱的尖角碰到了她的腿上,刘小姐一声怪叫,一面用手去揉大腿。陆连奎见状,立马拉下面孔,恶狠狠地瞪了年轻人一眼。年轻人住的是302房间,到三楼就出了电梯,陆连奎的办公室在四楼。到了上面,陆连奎一看刘小姐的大腿根本就没有伤痕,刚才的怪叫也只是她故意撒娇而为之。本来这次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陆连奎却偏不罢休,一来他要摆摆大亨的威风,二是也好在美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权势,于是就吩咐手下,与他一起来到了年轻人的302房间。敲开房门,陆连奎要他打开箱子检查。那年轻人也不示弱,问陆连奎凭什么检查自己的箱子。如果说刚才的忍耐是陆连奎为了顾及自己的形象,在大庭广众之下滥发淫威恐怕对旅社经营不利,那么进入房间之后,他就再也无所顾忌了。见年轻人不肯打开箱子反而顶撞自己,陆连奎的流氓本质便彻底露了出来。他走上前去,伸手就是一个耳光。本以为这一下会让年轻人屈服,甚至跪下求饶,不料,对方却又冒出一句:你敢打我,我一定让你付出代价。陆连奎一听对方口气,更如火上浇油,他拔出一支手枪,“啪”的一声放在桌上,嘴里又说道:好呀,既然巴掌有代价,那你就开个价吧。说完,又狠狠抽了他一巴掌。这还不算,他让手下人去打了个电话,很快就上来几个彪形大汉,自称是公共租界的巡捕。陆连奎对几个巡捕说,这个人在我的旅社内耍流氓,你们把他抓起来,好好审问审问。就这样,这个年轻人被几名巡捕带走了。
  一个公共租界的督察长,为什么竟会如此残暴而野蛮呢?这得从他的身世和经历说起。
  陆连奎是浙江湖州城郊的陆家湾人,出生于1881年。他的祖上直到他父亲这一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为他从小就顽劣成性,14岁那年被父亲送到桐乡乌镇的水警队当了一名勤务兵。这水警队是水上警察,其责职是检查过往船只是否夹带违禁物品。陆连奎虽然是个小角色,但对警察持枪检查趾高气扬的态度十分羡慕。有一天晚上,他竟偷了队长的一支木壳枪,到附近的一户财主家去敲诈勒索。岂料,这户财主与水警大队的大队长罗宝昌颇有交情,事发之后,就去罗宝昌处告发。事情败露后,桐乡水警队为整肃纪律,把陆连奎抓起来准备枪决,其意图是杀鸡儆猴,防止别人也像他那样横行不法。消息一经传出,可把陆连奎的父母吓坏了。他们四处托人,花了一笔钱才算保住了儿子的性命。但罗宝昌提出放人可以,陆连奎必须立即离开湖州。就这样,逃过生死一劫的陆连奎怀揣父母给他的几元大洋,来到了上海。
  刚到上海的陆连奎举目无亲,几元钱也很快花完,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一家叫强记水果行的商行老板收留了他。有一天,虞洽卿提着一只公文包外出办事,在途中遭到了几名小流氓的拦路抢劫。也正在这时,陆连奎刚刚路过,就与几个小兄弟赶过去将几名小流氓打跑。虞洽卿脱险后,向陆连奎表示感谢,并问他在何处谋生。陆连奎说在水果行干活。虞洽卿认为陆连奎颇讲义气,也为了报答他这次见危相助之恩,当场就写了一封信,推荐他去找黄金荣。虞洽卿所荐之人,黄金荣自然不好推辞,就将陆连奎安排到了公共租界工部局,当了一名巡捕。当时的巡捕背景十分复杂,有来自印度的、越南的,但他们的地位都比华捕要高。陆连奎为出人头地,一面拼命工作,一面又搜刮钱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地孝敬,终于步步高升,几年之后,竟升到了公共租界十三班巡捕的总头目——公共租界督察长。据陆连奎的养子回忆,当时公共租界有总督察长和督察长之分,总督察长一般由英国人担任,他们的地位更高,且又精通多国语言,平时穿着警服只管一些大事。陆连奎只穿便服,虽然地位低于总督察长,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有着很大的权力,如捉人与放人,有罪还是无罪,轻判还是重判,全凭陆连奎一句话。有了这样的权力,陆连奎要不暴富都困难了。几年下来,他已有了2家旅社、1家饭店、1家百货公司的固定资产,成了上海小有名气的富人。当然,让他出名的并不是这些财产,而是他那肆无忌惮的性格和作风。如上海当时也禁止鸦片,在别的地方发现有吸鸦片的,陆连奎都会派人去查,但在他的中央旅社内,吸食鸦片是公开的秘密,而且从来没人敢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旅社生意特别兴隆。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只要有我陆连奎在,没有办不成的事。事实也正是如此,他就是依仗手中的权力,横行不法,无恶不作,既让自己在上海滩出了名,也有了滚滚不断的财源。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总是物极必反,就在陆连奎踌躇满志、洋洋得意之际,却栽了个大跟头。
  原来,那天被陆连奎连打两个耳光的不是别人,竟是蒋介石的外甥俞洛民。
  俞洛民被几个巡捕抓走以后,在巡捕房要求打个电话。巡捕问他打给谁,他说是打给上海市长。巡捕还以为他在吹牛,就存心看热闹,让他打了这个电话。不多一会儿,工部局就来了一个人,要他们立即将俞洛民释放。这放人之事,本来是归陆连奎管的,但工部局是巡捕房的顶头上司,既然上司发话,巡捕只能照办。放掉俞洛民之后,巡捕打了个电话给陆连奎说明情况,却被陆连奎痛骂了一顿。不一会儿,陆连奎就接到了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吴铁城的电话,问他为什么要把俞洛民抓起来。编造一番谎言是陆连奎的拿手好戏,当然真正的目的是要教训教训这个年轻人。吴铁城问他:你知道他是谁吗?陆连奎说:我才不管他是谁呢,反正碰到我,算他倒霉。电话那头吴铁城冷笑着说:你别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那小子是蒋委员长的外甥,你就等着引火烧身吧。这一结果,让陆连奎始料不及,平日里说一不二的大亨,此时才真正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俞洛民是奉化人,此时是他堂兄手下的一名军官。他的堂兄俞济民,1904年出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后任蒋介石侍卫。1928年任警卫第一旅旅长兼南京警备司令,1930年任警卫第一师师长。1932任张治中部八十八师师长,因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负伤,此时在浙江省保安处任处长。而俞洛民的上海之行,正是奉俞济民之命到上海来办一些物资,却遇到了陆连奎而蒙受了奇耻大辱。走出巡捕房,俞洛民马上给堂兄打了电话,告诉他在上海所遇到的一切。俞济民得知后,立即给蒋介石汇报了这件事。蒋介石刚从北平返回南京,闻此消息,马上给吴铁城下达了一个命令,必须把陆连奎抓起来严办。
  陆连奎在接到了吴铁城的电话后,知道自己惹下大祸,就给虞洽卿打了这个电话。因有恩于自己,虞洽卿也不好推辞,再说这个人也是他介绍给黄金荣的,不管怎么说也总算是有一点关系。虽然对于他在上海滩的种种劣迹早就知晓,但能帮忙的地方总是要帮的,这也是虞洽卿做人的准则。为了一个陆连奎,虞洽卿当然不会直接打电话给蒋介石,他先向吴铁城了解了一下蒋介石的意图。吴铁城告诉他,已经接到蒋的指令,对陆连奎要严办,弄不好可能被枪决。虞洽卿知道枪决是不大可能的,但这小子的麻烦可算是大了。虞洽卿知道吴铁城一定会把蒋的意图告诉陆连奎,他就开始盘算如何营救的事。
  第二天清晨,上海兼备司令部出动了18辆“红车子”(旧上海警察局专门用来捕人的车子)和大批军警,包围了中央旅社,一些人荷枪实弹冲到楼上,把尚未起床的陆连奎五花大绑押上了警车,扬长而去。此事在当时上海滩成了第一大新闻,有的人还在暗地里拍手叫好,额手称庆,尤其是平日受他欺侮的那些人,更是在心头舒了一口恶气。
  为了这件事,虞洽卿专程去了一趟南京。他去总统府拜会了蒋介石,想试探一下对陆连奎的处理意见。蒋介石正为日本军队侵略东北和华北伤透脑筋,连日召见汪精卫、孙科和戴季陶等人商量对策,一面又要部署对江西中央苏区的“围剿”,陆连奎横行不法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毕竟也分散他的精力。如今看到虞洽卿前来,就故作轻松,想听听虞洽卿的意见。虞洽卿说,陆连奎这个人虽然可恶,但一听到打的人是你的外甥,早就吓得魂不附体,这说明对你还是尊重的。像这种人我看还是让他吃一点苦头,再罚他一笔钱,让他长点记性就是了。蒋介石说,这样也好,反正他有的是钱,就按你说的办吧。这也算是给了虞洽卿一个面子。其实,蒋介石原来就没有打算要杀他,况且正在非常时期,他也不想为了外甥而大开杀戒。虞洽卿走后,蒋介石给吴铁城又打了一个电话,他对吴铁城说,陆连奎既然这么有钱,那就罚他10架飞机。这张罚单算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重的一张,吴铁城吓得连舌头都缩不回去,但他又不敢跟蒋介石讨价还价,只有在电话里连声应是。两天之后,吴铁城亲自来到警备司令部监狱,向陆连奎说,蒋委员长网开一面,现在就让你出去,但你必须为国家捐献10架飞机,否则老账新账一起算,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有关照你。陆连奎没办法,哭丧着脸从牢房出来,他的手下已经在外面等候,见了陆连奎,就拥簇着他上了早在那里等着接人的汽车。
  虞洽卿之所以会如此卖力,另外还有个原因,那是两年前陆连奎曾经策划过一次强行入股事件。宁波小港李家的李征五,于1925年在福州路云南路的转角处买了一块地皮,建造了一座当时全上海最大的剧院——大新舞台。这个新建的剧院有3层看台,总座位达到3917个,而且里面设施豪华,梅兰芳、马连良、杨小楼、金小山等名演员都曾在此演出。由于设施好,演员好,地段好,每次演出的上座率极高。陆连奎每当看到别人大把赚钱,心头总是痒痒的,千方百计动脑筋要去插上一杠,以便从中渔利。对于大新舞台当然也不例外,他请来几个把兄弟商量,如何能够在大新舞台捞一票。几个人一商量,认为强取强夺的办法行不通,因为李征五也非等闲之辈,他曾经为辛亥革命出过大力,从孙中山到蒋介石,对他都非常尊敬,强行夺取,必然会招来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入股,这样就名正言顺,既可分利又可管事,可谓一举两得。大新舞台于1926年2月7日开业不久,李征五就去了天津,到1929年才回到上海。回到上海以后,李征五为让京剧名家的唱段长期保存留传,又办了个长城唱片公司,专门灌制唱片,这些资料已成为了各位京剧大师最为宝贵的遗存。然而,由于长期致力于不同政见之间的协调,李征五的企业受到影响,收入大不如前。虽然大新舞台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支出也十分惊人,对于几年后的维修显得力不从心。陆连奎正是抓住了李征五的这一弱点,提出了入股的主张。本来李征五对有人参股是表示欢迎的,但陆连奎的参股并不是现金,而是用他的几家旅社,也就是说,明为参股,实质是想来分享成果。李征五与虞洽卿商量,认为此事比较棘手,陆连奎这样的人,既不能够得罪,也不甘心让他坐享其成。虞洽卿也觉得陆连奎有点过分,于是就去找他,劝说他放弃这种非分之想。陆连奎本来也想通过虞洽卿来成全此事,如今虞洽卿不但没有帮他的忙,反而来为李征五说情,料想事情可能比较复杂,也就爽快同意,收回自己的入股要求。这件事让虞洽卿觉得陆连奎还是讲情面的,是个盗亦有道的人物。正是有了这么一次经过,陆连奎在虞洽卿心目中留下的还算是比较好的印象。这也是他愿意为陆连奎奔走出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陆连奎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野心大,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如对宁波籍大商人周湘云,他使用的则是另外一套手段。为了得到周家收藏的古董,他可谓动足了脑筋。他是先派人到周家,说是得到风声,有人不怀好意,要来抢劫周家财产,所以才派人保护。这使周家十分感激,主动送了一些古董给陆连奎。但是,周家不知道,陆连奎的目标是周家收藏的那些碑拓字画,其中就有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直到有一天晚上,果然有几名黑衣人闯入周家,正准备翻箱倒柜,外面几名受陆连奎指派的巡捕也及时赶到,虽然没有将这几名黑衣人捉住,但总算没让周家受到损失。事后,周家又给了陆连奎送去了大笔的酬金和一些古玩,但他们不知道,这完全是陆连奎一手策划和导演的一场闹剧。
  虽然劣迹斑斑,陆连奎也在不知不觉中营救过共产党人。如1922年,他受人之托,花了400元大洋保释过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中共中央机关迁到了武汉,后于同年8月又迁回上海。根据中央部署,于1928年11月14日由周恩来负责成立中央特科,其中二科科长陈赓租住在环龙路(今南昌路)的房子内,这房子的主人就是陆连奎。为此,陈赓与陆连奎的关系成了房客与房东。有一次,中共一位领导人的家属及其儿子一到上海,就被叛徒出卖而遭逮捕,陈赓说通了陆连奎,让他出面营救,在陆连奎的干预下,被捕的母子俩也被保释出狱。虽然陆连奎不知道这些都是中共人士,但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陆连奎在上海的地位。
  当陆连奎得知虞洽卿为自己的事专程去向蒋介石说情后,心中也十分感激,但这10架飞机,岂是儿戏,他挖空心思,最后想到了同乡人诸民谊,想通过他来减轻处罚。诸民谊是湖州南浔人,与陆连奎可算是同乡。诸民谊出生于1884年,早年在苏州学医,1904年在张静江的帮助下去了日本,1906年赴法国途中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在法国期间,他与张静江、李石曾、吴稚晖、陈璧君等合作创办了《新世纪》周刊和《世界》画报,也算得上是辛亥革命的早期参加者。1924年回国后,与华侨卫月朗(陈璧君的生母)的养女陈舜贞结婚,1925年赴广东,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和广东医学院院长。1928年2月,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执委,后又任国民党中央第三、四、五届监察委员。诸民谊非常同情陆连奎的遭遇,表示愿为此事奔走。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影响,多次向蒋介石求情。经过反复努力,最后以捐赠1架飞机的代价了结此事。
  经此一劫,陆连奎元气大伤,他离开了上海到乡下暂住。1939年汪精卫上台后,诸民谊、陆连奎又重新出山,当上了汉奸。陆连奎被人暗杀,诸民谊在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8月23日以汉奸罪被枪决。
  【参考文献】
  1.徐世尧.陆连奎:旧上海滩的督察长.文史春秋,2004(8).
  2.木子.两记耳光赔一架飞机.联谊报,2009-06-13.

知识出处

纪实虞洽卿

《纪实虞洽卿》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为慈溪市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人脉篇、事件篇和亲属篇。内容包括:时代更替时的人物背景,与中共早期领袖的关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