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84
颗粒名称: 第四章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分类号: D50
页数: 13
页码: 618-6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性、国际反帝国主义联盟、中国今日为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等情况。
关键词: 殖民 民族 解放

内容

一、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之重要性
  孕育新的世界战争危机的今日之国际情势,在根本上是由二个基本的对立势力之相互关系而规定的。一方是由英国、法国、意国、德国、日本、美国等或为绝对地或为相对地安定化巩固化之帝国主义各强国所代表的国际资本主义之势力,他方是由已然经过革命十周年,对内着着地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对外日益在全世界被压迫劳动民众间扩大其影响力之苏维埃联盟所表现的国际普劳列搭利亚特之势力。以这样的二大势力之基本的对立关系为基调,于是有在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布尔乔亚汜与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对立,以及在帝国主义国与受其支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种种样样之对立,涌现到世界政治的舞台上来。
  一日猛烈一日的此种诸对立,今日正以可惊的速度向着一个大破绽 ——在规模上,在残酷上,都要比一九一四 ——一八年的大过数十倍之国际的大劫掠战 ——而突进。各强国的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为准备新的战争,正在拚命地热衷于军备竞争。
  但这种的战争准备,不只是在扩张军备一方面活动而已。帝国主义诸国为于未来战争中得确保对自己最有利益的阵形起见,正在试行一切必要的政策。此等政策之一,即为形成各种形态的帝国主义的 bloc①之政策。以英国帝国主义为盟主的所谓 “反苏维埃战线”之展开,就是最最显著的例子。其他如最近法兰西与尤哥斯拉维亚条约之缔结,意大利与阿尔巴尼亚攻守同盟之成立(大概是为了与美国对立所逼迫),日本帝国主义之接近苏俄政策,最近十五国不战条约之调印等等皆为这一政策的表现。
  但在帝国主义诸国最切要之事,莫过于强固自己阵地之“背后”。为当战争实行时可无后顾之忧起见,故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有对于本国劳动者与本国殖民地更加紧束缚之必要。而最近各帝国主义政府对国内劳动者阶级及殖民地民众之亘古未曾有的弹压,即皆为由这个必要所发生者。
  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正在尽力用一切手段,以谋巩固对殖民地之支配。现在帝国主义国家所派遣至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军队力量,已经超过百万。其中有七十万是英国派驻于它的“势力范围”内的军队数。美国对于尼加拉瓜、波里维亚①,其他南美中美诸国之武力干涉,荷兰帝国主义对于印度内西亚革命民众之残杀,法国军队在摩洛哥、叙利亚之无厌的暴行,英国舰队对于“独立国”埃及议会之威吓,列强军队之事实的占领上海及其他中国革命中心地与夫由此等派遣军队对中国革命民众所行几多的残酷行为等等,——单举最近一年间帝国主义对殖民地武力压迫之实例来看,也几乎不胜枚举了。
  在如此极端压迫之下,世界殖民地及半殖民地所起革命的民族解放运动之益将趋于激烈,自是显然之事。殖民地被压迫民众为解放自己的斗争,如今正成为在整个国际过程上的一般的现象,日在给国际帝国主义之基础以激动。在这几年来,已有中 国、印度内西亚、叙利亚等地包拥数十万、数百万大众的广泛的革命的斗争,在展开中。这许多国家之被压迫大众,皆现实地握着武器,对抗帝国主义的压迫者榨取者厉行为解放自己的斗争。
  此等民族解放运动对于世界帝国主义之命运是有伟大的意义的。试想一想:在全地球人口总数十九万万五百万中,便有十一万万三千四百万是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之人口。其他除出属于苏维埃联盟的一万万四千三百万,中间诸国的二万万六千四百万,所余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帝国主义诸国的人口不过三万万六千三百万。即仅占有全地球人口百分之十九的帝国主义诸国,是在占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口之殖民地半殖民地上逞其无厌的榨取。(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三万万六千三百万的帝国主义人口中,竟有百分之九十是为劳动者农民之被压迫人口所占有。故只有全世界人口数百分之一,真属于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
  这样仅仅不满 “一握 ”的此等资本主义的“先进国 ”之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若不对于占有世界人口过半数的 “野蛮 ”而“未开化”之后进诸民族实行那最可耻的暴压与掠夺,便连一天也不得存在。
  为了它那低廉的劳动力,无尽藏的工业原料品,为资本主义的商品之广泛销路,于是殖民地就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所不可缺少的地盘。帝国主义要在这个地盘上能确乎站稳时,才得维持自己且使自己发展。反之,若从帝国主义取去这个地盘的话,那么帝国主义便要连根推翻。因之殖民地半殖民地之解放,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之胜利,其意义无异是帝国主义之 “寿终正寝。”
  但不仅此而已。帝国主义由于它自身的发展,却造成了为殖民地解放之客观的条件。表现资本主义最后阶段之现代的帝国主义不单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商品而已,还为了榨取在此等诸国的低廉的劳动力,年年输出巨大的资本。尤其是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倾向逐渐显著;各殖民地国有急速的资本主义化、工业化。然在殖民地的资本主义之发展,必然地又要促进土著布尔乔亚汜及工业普罗列搭利亚特之成长,使在殖民地国的封建的社会关系之变革,特别在农村的封建的土地所有关系之变革(土地革命)为不可避免。故此等殖民地国之由帝国主义的榨取及支配底下谋解放,不单是土著布尔乔亚汜有这要求,也且为有急速的阶级的成长之殖民地普罗列搭利亚特,及谋从封建的榨取自求解放的殖民地农民之巨大大众所最热烈地要求。
  故从帝国主义支配下解放之问题,多少也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布尔乔亚民主主义革命(以土地革命为其最重要的关头)之问题。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因将殖民地的劳动者农民吸引到阵营中,故带有广泛的大众的斗争之性质。还不仅如此,因为土著布尔乔亚汜无论在数量上、在质量上皆属微弱,所以必然的使殖民地劳动者农民成为殖民地解放斗争上的领导者。在这里,就保有为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之无尽藏的势力源泉,存有为这个运动可获胜利之现实的条件。
  在帝国主义诸国的劳动者农民之运动,若不与在殖民地的被压迫民众之斗争最紧密地结合,展开一条不可分的统一战线,是不能胜利的。为什么?因这两个运动是向着一个共通目标 ——打倒帝国主义 ——而作战的,故在帝国主义国之普罗列搭利亚特与农民,只有当实现殖民地的完全解放时,才能开始解放自己。
  二、国际反帝国主义联盟
  在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既具有如上述的意义,那么在先进
  诸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之运动,当然不能对之无关心。然以英国劳动党为首的属于第二国际之机会主义的劳动者党,不能或者不欲认识民族解放运动之此种意义,却把它看作单单小的国民运动,而想抹杀民族解放所有世界史的意义。他们对于民族解放运动,止于表示 “满腔之同情 ”,不想积极的支持,却仅说第三国际之此种努力为妨害民族解放。这一种的见解,乃是反映帝国主义国家劳动贵族之利害的见解,断乎不是有阶级意识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之见解。
  第三国际自创立以来,即促进殖民地民族运动之发展,为实现谋自己解放而斗争的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诸国的劳动者农工之同盟而作种种的努力。直至最近,第三国际是为殖民地解放运动之惟一的国际的机关。但要国际的统一殖民地解放运动且指导之,单靠为国际普罗列搭利亚特之斗争机关的第三国际,尚嫌不足。为此,一方成为全世界各被压迫民族国际的结合之机关,同时他方又成为此等被压迫民族与在帝国主义诸国的被压迫劳动人民共同斗争之机关的一个国际的组织,实有其必要。
  数年来为设立这样的国际机关,已尽了非常困难的努力。一九二七年二月十日至十五日在比利时不鲁塞所开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地压迫,拥护民族自决权的第一次国际大会算是实现这种组织的第一步。
  在大会中,有从世界各地来的代表 ——中国、印度、印度内西亚、印度支那、朝鲜、波斯、巴勒斯丁、南阿非利加、墨西哥、阿根廷、哥仑比亚、古巴、哈企、玻尔特利克、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二十三国的一百二十二个团体的代表——合计一百七十四名参加。单就这一事实上看,也足见这一大会是有世界解放运动史上无比类之重大的政治意义了。数十年或数百来呻吟于资本主义的“文明国”支配之下的此等殖民地及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之代表们,与帝国主义诸国之劳动者阶级代表开始会合一堂,誓对共同之敌而行共同的斗争。
  即在其他点上看来,这一不鲁塞大会也成就了几多重要的事业。第一是为东洋二大被压迫民族的中国及印度之民族解放运动之代表,在国际运动史上第一次聚首,誓作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国、印度的代表团,与英国劳动党左翼派及英国共产党的代表共同发表在政治上有重大意义的共同宣言。第二是中美及南美因美国帝国主义而急速殖民地化的拉丁阿美利加诸国之代表参加这个大会。第三是工会委员会及参加大会的青年分子之开会,谋以前任何国际都未曾组织的殖民地诸国之工会及青年运动之国际的结合等等。
  最后这个大会以全场的一致决议创立“国际反帝国主义联盟”,作为国际反帝国主义,殖民地解放运动之永久的机关。由大会所定各种之纲领及重要决议,即由这个联盟立刻谋其实行。
  联盟本部设于巴黎,第一次大会以后,它的工作已着着进行。在柏林、伦敦、纽约、不鲁塞等处,已有联盟支部成立。反对帝国主义诸国出兵中国之大众的示威运动,已在各该都市行过。在其他世界各地,正在计划举行大的特殊会议。其中如讨论对新的世界战争危机之对策的全亚细亚会议之计划,即是最重要者。
  “国际反帝国主义联盟 ”之第二次大会,于去年十二月六日起在巴黎开会。这次对日本各无产政党且发正式招待书。
  自然,这一联盟今尚未成为国际上的大势力,也且不是短时间所能成就的。但它对于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给他们成为一个全体的自觉,惟有殖民地被压迫民众与帝国主义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共同斗争才能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念,像这种仅仅道德的影响力,已经是非常有力的了。其中在政治上尚非常落后的诸民族的代表们,而且有时还具有互相矛盾的宗教观、世界观、政治信念的代表们,竟有如第一次大会所表示的对苏维埃联盟有热烈支持之意志,实值得大加注意。那个宣言中的一节,是说:
  虽成立于民族与人种的自由联盟之上,但建筑于诸民族的牢狱的废墟之上的劳动者国家之历史的实例,如炬火般照着被压迫隶从民族的解放斗争之路。
  以下就中国、印度、及其他诸国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之最近情势,略述一二。
  三、中国今日为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之先驱者,是中国革命。拥有四万万人口的中国,原为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地榨取之最大源泉。中国在一切意味上,实是国际帝国主义最后的支柱,故中国之奴隶化,实为各帝国主义强国(其中如日本更是以中国为其惟一殖民地的地盘之帝国主义国)生死有关的问题。
  这样,今日国际过程上的一切矛盾,无不向中国集中。(一)中国成为各帝国主义强国间争夺的中心。对自己最有利地把中国重行分割之事,直接是和列国帝国主义之死活有关。从而各帝国主义势力间最尖锐的对立,是以中国为中心而展开者,“中国问题”是一切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之中心问题。(二)中国之解放。其意味即为从国际帝国主义夺去了它们最重要的支柱。不仅如此,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之胜利,必然地要使世界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趋于激烈。只要看去年中国革命有急速的发展时,对于印度、埃及、印度内西亚等地的民族运动发生了如何深大的影响,便可知道。中国革命之胜利,实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胜利之序曲。故在中国,便有殖民地国与帝国主义国最尖锐的对立存在。(三)最后,中国革命从各方面看来,正成为国际革命之中心。帝国主义诸国的普罗列搭利亚革命,只有和中国革命联在一起设想时,才得成为问题。尤其重要者,是中国与表现国际普罗列搭利亚特权力之苏维埃联盟,在地域上互相连结之一事。今日的中国革命,在部分上已经表现出苏维埃联盟与国际帝国主义间之阶级战争。
  自然如中国革命这样伟大的变革事业,决非一蹴可就。它要经过几多次的涨潮退潮,然后才得到达最后的胜利。而且中国革命的胜利非有国际普罗列搭利亚之胜利,也是不可能的。
  四、印度
  英国对印度的政策,以世界大战前后为转机而有急速的变化。以榨取市场及农业殖民地为目的之向来的政策,如今代以〔之〕以资本输出为目的的政策。其结果,印度近代的工业显见发达,土著之工业的布尔乔亚汜也急速地成长。印度之近代的大布尔乔亚汜在经济上,政治上,皆紧密地与英国帝国主义结合,实为英国在印度支配上的胜利。
  可是印度之资本主义的发达,同时促成近代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之急速的成长,引起广泛的小布尔乔亚层之贫困化,且使在封建的榨取下面的农民大众之革命化为不可避免。(印度的农业革命,是目下的根本问题。惟有此等阶级,才得为今日印度民族革命运动之原动力。)
  由甘地所指导的一九一九 ——二〇年之民族解放运动,是以布尔乔亚汜为指导者的。当时民族运动之最强力的斗争手段,为抵制英国商品,其斗争目标为发展印度工业。这一运动能吸引广泛的大众到阵营中来,故到处有大众的叛乱发生。但是这一运动也因国民布尔乔亚汜与英国帝国主义妥协屈服而归于失败。
  在甘地主义失败之后,继起的民族主义运动之代表,是斯华拉巨(自治)党。这一党派,当初虽曾经宣言与劳动者、农民接近,但在本质上是代表布尔乔亚汜之利害的。故斯华拉巨党对于劳动者、农民最小的日常利害之斗争,尚且反叛,逐渐撤回了最初之革命的纲领,至今日完全屈服于英国帝国主义。
  布尔乔亚的诸党派之此种反叛,逐渐被暴露到一般国民大众之眼前。最近以“印度脱离外国支配而完全独立”为目的的劳动者农民党之成立,可以表示劳动者农民脱离了国民布尔乔亚汜之指导而至于要求独立的政党组织。尤其可注目者,是最近小布尔乔亚的革命要素,从国民布尔乔亚汜分离而向着劳动者阶级结成同盟。结果使斯华拉巨党内部左右两翼之对立,逐渐〔尖〕锐化。
  普罗列搭利亚特组织之成长尤为值得注意。纺织、铁道、金属、矿山、邮电、海员等主要产业之组织劳动者,达于四十万人。数万人的劳动者罢工,在各地发生,渐趋激烈。一九二一年成立的印度共产党,渐在劳动大众之间获得势力,将成为民族解放的决定斗争上的指导党。
  在印度的农业革命也将成为未来布尔乔亚民主主义革命之中心。印度人口(三万万二千万)之百分之七十三即二万万二千一百万,是农业人口。其中九百九十万属于地主阶级,三千七百八十万为没有土地的农业劳动者及其家族,其余的一万万七千三百万是贫困的小农与自耕农。要打倒英国帝国主义,只有普罗列搭利亚特由农业革命之进行,与这个巨大的农民层同盟,才得成就。
  印度为次于中国的世界有数的殖民地国。印度民族之解放直接可以决定英帝国主义之运命。在这意味上,在最近的将来所得预想的印度革命之新发展(这是劳动者农民及都市小布尔乔亚汜对抗英国帝国主义,国民布尔乔亚汜,封建的地主阶级所作的布尔乔亚民主主义革命)是将形成为正在进行中的世界革命之重要部分。
  五、其他各国
  (甲)印度内西亚 ——近年在荷兰殖民地印度内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巴内、舍来比斯等)各地所起强烈的民族运动,是对国际帝国主义支配与以有力打击者之一。在印度内西亚,土著之布尔乔亚汜差不多是不存在的。从而民族革命之原动力是劳动者与农民。在政治的自由全被剥夺,由荷兰官吏狂暴的白色恐怖之下,印度内西亚的劳动者农民之解放斗争,是取广泛的革命的大众斗争之形态而发展的。故印度内西亚共产党,得完全掌握这个斗争的指导权。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及一九二七年一月,这一斗争,终于在爪哇及苏门答腊以大规模的叛乱而爆发。全部土著人民拿着原始的武器,向荷兰榨取者进攻。但是叛乱的结果,死伤者无数,被捕者在爪哇有六千人,在苏门答腊有二千人,不久即被镇压。指导叛乱的共产党员受死刑、流刑及驱逐的宣告。
  其后荷兰官吏一方面采用部分的改良政策,以获取上层的土著人口;一方面却谋用原始的白色恐怖以绝灭一切战斗的势力。但印度内西亚人民之解放斗争,反因这种暴压而益趋于猛烈。即在现在,印度内西亚尚在革命的情势之下。
  (乙)埃及 ——一九二三年埃及成为名义上的独立国。但因是英国纺织工业之主要原料地,又因苏伊士运河为军事上、通商上之重要地点,故埃及在事实上是在英国帝国主义之支配下。
  由英国政府巧妙的欺骗政策之结果,故迄今埃及之民族解放运动,以用和平的外交手段获得自主权为其主要目标。一九二四年以来在埃及议会占多数的华夫特党,是最明了地表现埃及民族运动之此种倾向的。
  然而最近这样和平的战术之无力,已为大众所逐渐了解。英国帝国主义为使埃及隶属化起见,连埃及议会最小的“议会主义的”要求,尚要用武力阻止。故民族运动为之急进化,急进派之势力增大,同时华夫特党内部也形成了有力的急进派。
  劳动者的运动尚非常落后,对于共产主义运动之压迫非常严厉(共产党在一九二五年被破坏)。惟因生活条件之恶劣化,劳动者对于组织之要求逐渐提高。这种战斗的劳动者运动,在将来对英国帝国主义的斗争上,一定能发生伟大的作用。
  (丙)叙利亚 ——在法国帝国主义支配下的叙利亚民族运动,数年来以公然的叛乱在发展着。①这一叛乱的影响,波及于一切阿拉伯诸国(其中有在英国帝国主义支配下的巴勒斯丁、脱拉斯越丁、伊拉里),叙利亚则立在此等诸国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之先头。指导叙利亚叛乱的泛阿拉伯的革命党,伊斯德克拉尔,受得广泛的被压迫大众之支持。至于在此等各国的共产党虽尚弱小,但因指导劳动者的斗争,对于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也有多大的贡献。
  叙利亚的叛乱因法国派遣军队优越的武力,最近正受重大 的失败。法国军队在各地大肆杀戮与掠夺。但一经获得广泛的人民参加,发展至于武装斗争的民族解放运动,因这暴压更趋于激烈,更趋于强大,大有 “卷土重来 ”之势。
  (丁)拉丁阿美利加诸国 ——当作美国之帝国主义的发展之结果,最近拉丁阿美利加诸国,急速地殖民地化。美国政府与此等各国之封建的地主阶级结成同盟,谋向广大的民众榨取,以确立在全大陆的帝国主义的支配。在布尔乔亚民主主义的革命之前夜的此等各国之革命运动,因此必然地要转化为对美国帝国主义之斗争。
  美国帝国主义因军事上的必要,正谋在尼加拉瓜(为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连锁)开凿运河。是以去年来对于尼加拉瓜所起的革命运动,实行最露骨的武力干涉。尼加拉瓜革命虽是对于与美国政府相勾结的反动的地主的政府所行而以自由主义的布尔乔亚汜为指导的革命,但劳动者农民之大众,也积极的参加于此。据最近的消息,美国政府派遣飞行机数架,对尼加拉瓜革命军投下爆弹。美国政府为镇压革命计,更谋派多数的军队到尼加拉瓜。
  去年八月,南美伊波里维亚地方发生大规模的叛乱,有二十万的武装印第安劳动者及农民参加。为美国帝国主义忠实走狗的波里维亚政府为镇压计,虐杀了数千民众,枪毙了二百指导者。这一叛乱虽也为国民布尔乔亚汜所指导,带有农民革命之性质,但美国政府作为是〔对〕波里维亚阴谋的逆宣传,为镇压叛乱计,用尽一切手段以援助波里维亚政府。
  拉丁阿美利加的民族运动固尚未成为明确的组织;但各国被压迫民众对于美国帝国主义之解放要求正在急速高涨。故此等诸国在最近所当经验的布尔乔亚民主主义革命,将转化为对美国帝国主义之全般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即将使拉丁阿美利加诸国的被压迫民众,成为将来世界解放的重要革命势力。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