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80
颗粒名称: 绪论
页数: 8
页码: 572-579

内容

一、普罗列搭利亚特②之国际的立场
  我们现在来研究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际运动,先当明白所谓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际的见地是什么。如果这个见地不先确定,那么即令我们如何通晓国际的事情,也只是知道而已,于实际行动上是不能有什么效用的。所谓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际的见地,是万不可分离了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内的任务来设想的。而所谓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内的任务,就是在一切方面,破坏正在暴露破绽的资本主义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然普罗列搭利亚特要实践这个任务,便非先行获得政治权力不可。故各国普罗列搭利亚特之直接的当面的国内任务,即在先行获得政治权力。假使把这个直接的当面的任务忘了,徒然高唱社会主义的理想,那便不能不说是空想了。
  但一说到获得政治权力,究竟如何获得,就有种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实施普通选举,从普罗列搭利亚特中间选出多数议员,参加议会,靠多数党的势力以获得政权。另一种意见,是由苏维埃联邦①成立的经验所产生的;苏维埃联邦之成立,不靠什么议会主义,只靠革命民众的组织和他们前卫党的领导。据现在实际经验的证明,抱议会主义见地的社会主义之政党,全然无能为力。例如德国,一九一八年革命,打倒德皇威廉第二而由信奉议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组织内党〔阁〕;但结果如何?他们不仅把竭力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指导普罗列搭利亚解放运动的卡尔和罗塞都牺牲了,②却还■然向资本家献媚,愿为守卫他们的财产效劳。又如英国,在一九二三年成立的麦克唐纳的劳动党内阁也复如此;③到如今,鲍尔特温④的保守党内阁,居然公布《工会扑灭法》,开始对苏维埃联邦的露骨的挑战。其它在瑞士,在瑞典,在奥地利,凡是抱有议会主义见地的,无一不暴露了他们的无能。反之,靠民众组织而成立新国家的苏维埃联邦,却已稳稳地站立至十年之久,如今益发坚实地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路上走。
  不过,各国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内的任务,虽如上述;然而,普罗列搭利亚特的这个任务,决不是一个国家单独的力量所能 成就的。所以要这样说者,是因当一国的布尔乔亚汜①之支配地位受到危险的时候,虽是怀有敌意的他国的布尔乔亚汜也会立刻用大量的金钱与武力,向那在胜利道上的普罗列搭利亚特拼命打击。“殷鉴不远”。例如一九一七年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夺得政权时,英、法不必说,连远至美国及日本,不都是大遣军队,企图扑灭吗?更如最近我们中国,帝国主义者不是帮着军阀们把革命的民众运动压迫下去吗?
  因此,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为要在各本国获得政权,也不可不互相联结,以与帝国主义者的共同压迫相抗。俄国革命时,德、法、英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无不起来反对各本国的布尔乔亚汜的对俄出兵。一九二五〔六〕年英国大罢工时,②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也无不热烈应援。这些都是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际联合精神的表示。但这种精神,不仅当危急存亡之秋才出现。如最近美国政府将萨可、范底两位工人,③硬用强盗杀人的罪名诬加在他们身上而判处死刑时,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就大起反抗:他们或包围在各本国驻在的美国大使馆及领事馆,或举行大示威运动,或寄抗议文给美国官吏,以要求释放这两位无罪的工人。从这一件实例,把普罗列搭利亚特的国际精神,表现得何等确切、强烈!“工人无国境”这句 话,①如今竟在事实上证明了。
  要之,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际的立场,是不能离开了获得政权的这个国内的任务来设想的;反之,要实践这个国内的任务,也不能不同时与万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联合起来。
  二、以世界战争为转机的国际情势之发展
  以上讲普罗列搭利亚特应当从如何的见地考察国际问题;又当从如何的立场,把这种见地和实际联结起来;而这件事在现代实为特别重要。
  因为上述的见地,虽在数十年前已有人倡导过;但在那时候,所谓实践的解决 ——即普罗列搭利亚特之获得政权,尚未成为现实的问题之故。劳动者阶级之国际的团结,虽已存在 ——第一国际(国际劳动者协会,一八六五 —一八七二)——,但所谓政权的获得这件事,尚未成为当面的问题,只是准备做这件事,而以在各国建立民主的(自然是布尔乔亚的)政府,于〔予〕以充实普罗列搭利亚特的力量,为直接的当面的任务。
  又在一八八九年所创立的第二国际,也未脱这个准备的性质。当时实以启蒙运动为中心。所以如此者,因当时国际情势,尚未至于以政治权力的问题为问题之故。原来自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惨败后,欧洲布尔乔亚汜的政治地位渐趋稳定,资本主义即得向上发展。
  但时代变了。在这样趋于隆盛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它的内在的矛盾,渐渐地强大起来,竟足以威胁资本主义的存在。
  新时代的特色在哪里?
  我们可以扼要地举出下列三种:
  第一,在先进资本主义诸国的财政资本之支配,为财政资本最重要业务的纸币及有价证券之发行,为帝国主义一个基础的向原料生产地之资本输出,为财政资本支配结果之寡头政治的万能——如以上种种事情,皆暴露了独占的资本主义之寄生虫的性质,使人百倍地痛恨托辣斯及新地开脱的压迫,增强了劳动阶级对资本主义根柢的反抗,遂把获得政治权力一问题成为现实之问题。
  第二,为向殖民地及隶属国家资本输出,“势力范围”及领土扩张的结果之强大诸国间分割世界之完了,财政资本对全世界支配组织之资本主义的发展,少数“先进”国对于极大多数国民之殖民地的压迫——如以上种种事情,一方面使个个国民经济及民族的领土成为不过是在世界经济名下的一条铁锁的连环;他方面把地球上的住民分裂为二大阵营:对多数的广大殖民地及隶属国家实行榨取压迫之少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与不能不作自求解放的反抗斗争之多数殖民地及隶属国家。
  第三,“势力范围”及殖民地之独占的领有,各资本主义国家之不平均的发达(这是使得已经获得领土的国家与想要获得领土的国家之间,诱发对于世界地盘之丑恶的斗争的),为恢复所失去“势力均等”唯一手段的帝国主义战争—
  如以上种种事情,足使第三战线即帝国主义相互间的战线之紧张趋于尖锐,于〔予〕以削弱帝国主义之势力,且容易促成第一战线——普罗列搭利亚特战线,与第二战线——殖民地解放运动之结合。
  新时代的这种特色,实为使普罗列搭利亚特之政权获得问题,如今当作全世界(不单是一国)普罗列搭利亚特之现实问题,而得被解决的客观条件正在成熟之意味。
  这一新时代 ——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搭利亚特获得政权时代,自二十世纪之初即渐渐地发展。这其间所逐渐增大的尖锐化的诸种矛盾,遂于一九一四年的世界战争,见到了最初的大规模的爆发。这正是由于第三战线即帝国主义战线极度的尖锐化,而与第一战线及第二战线以进展的机会的。
  但这时候,那个从一八八九年以来在各国热心做启蒙运动的第二国际这批人,又如何呢?他们却与宣战布告同时,即完全抛弃了第一战线,竟当作第三战线的一个机关,而供布尔乔亚汜的驱使了。这时候能代表正确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国际的立场,而利用第三战线的危机以谋第一战线的胜利,且终于成功者,只有俄国革命党。
  这一场世界大战长亘四年,杀死千万民众,损伤二千万人,最后所得的胜利,不是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而是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之政权获得。
  这一历史的模范,立刻给与〔予〕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以强烈的刺激。他们开始明白为什么会被送到战场上去做枪弹的牺牲。他们也开始觉得如今最切要的事,实莫过于在本国成就和俄国普罗列搭利亚特所已成就的事业。更有一般困于长期的战争而陷于饥饿穷乏的民众,也对于俄罗斯的这种伟大的成功,从衷心感到共鸣。由此,俄国革命的成功,又重把曾经被第二国际所指导的国际第一战线急速地回复过来。
  俄国革命的成功,又促成第二战线急速的抬头。因俄国普罗列搭利亚特一经获得了政权,那曾在沙皇治下受过专制暴压的四十余个民族,也即受得完全的自决权,以各民族的自由意志为基础,形成了新的民族关系。这一榜样,对于其它在帝国主义淫威之下正在呻吟着的各殖民地及隶属国民族,你想会发生何等重大的影响?
  在这个为战争实行者所全未预期到的可惊的事实之前,各交战国之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曾受不少威胁。所以他们赶紧终止战争,联合派遣军队以对俄国;更谋与在俄国内部的反革命军以积极的援助,思把这个新生的普罗列搭利亚国家一蹴而碎之。然而因为俄国工农兵士的献身的防卫,与各国普罗列搭利亚特激烈的出兵反对,到底归于失败。
  这样,世界上唯一的普罗列搭利亚国家,到了一九二〇年,就得从国内及国外敌人的袭击危机中脱离出来。
  在他方面,各国普罗列搭利亚特虽经自觉,但因没有足以打倒虽然衰敝而尚有数十年历史的布尔乔亚汜之充分准备与有训练的指导者,所以全归失败。如匈牙利的苏维埃、意大利的工场占领皆遭覆灭;德意志的共和国建设,也不过替布尔乔亚汜辟了一条安全之路。故普罗列搭利亚国家地位安定的开始,同时即为各国资本主义地位安定的开始。
  但虽然如此,现在国际情势的特质,已与一九一四年以前的有了本质的差异。因那时的第一战线,虽为第二国际所代表,然尚未有足以破坏第三战线 ——帝国主义之世界的体系之能力。而第二战线 ——殖民地解放运动,更差不多可说是丝毫无力。
  然而今日何如?今日的第一战线已由以前仅为第三战线内部的一个“反对党”的地位,而形成为与第三战线对立的强固的战线。而俄国破坏第三战线的战斗分子正与各国的战斗分子结成密切的联合,在准备第二次的胜利、第三次的胜利。这一种组织的表现,便是一九一九年所创立的第三国际。
  而且第三国际不仅结合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战斗的分子而已,形成所谓第二战线的各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前卫分子也包括在内,正在这里,实现了第二战线与第一战线之坚固的结合。而这个第二战线的急激的成长,实最足以摇撼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最后基础,于是第三战线本来的不安定益发变为深刻。
  自一九一四年以来混乱而又混乱的各战线间之关系,至一九二〇年始获稍稍安定;而这种安定的内容,却为如上所述。
  以后数年间又是怎样进展呢?
  在下面,想把进展的过程简单地叙述一下。

附注

②普罗列搭利亚特后文亦作 “普罗列搭利亚”。英文无产阶级(Proletariat)的音译。 ①苏维埃联邦后文亦作 “苏维埃联盟”,简称苏联。 ② "卡尔 ”,即卡尔 ·李卜克内西(KarlLiebknecht,1871—1919)。“罗塞”,通译卢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均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德国共产党创始人。1919年1月15日同被右翼的艾伯特政府杀害。 ③ “劳动党”通译 “工党”(LabourParty)。英国二大政党之一。麦克唐纳组织的首届工党内阁,实际宣誓就职的时间为1924年1月22日。 ④鲍尔特温通译鲍尔温(StanleyBaldwin,1867—1947),英国保守党领袖(1923—1937)和首相(1923—1924,1935—1937)。 ①布尔乔亚汜英文“次产阶级”(bourgeoisie)的音译。后文亦译为“布尔乔亚"。 ②一九二六年英国大罢工为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全国总罢工。发端于矿工反对削减工资,迅速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先后参加罢工者达600万人。 ③萨可(NicolaSacco)、范底(BartolomeoVanzetti)为美籍意大利人,意大利侨民工人的领袖。1920年,当局以捏造的抢劫杀人罪将他们逮捕、审判。1927年被判处死刑。 ① “工人无国境”,语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此话的新译文为:“工人没有祖国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70页)。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