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苏俄之学校、教师与学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569
颗粒名称: 介绍《苏俄之学校、教师与学生》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1
页码: 223-243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介绍《苏俄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论著作品,原载1930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22卷第1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作品 1930年

内容

1.书名:Schools,TeachersandScholarsinSoviettRus-sia.
  2.著者:英国教员劳动同盟(TheTeachers'LabourLeague)赴俄代表团及同盟调查专员。
  3.出版期:一九二九年。
  4.出版处:伦敦WilliamsandNorgateLtd.
  5.书价:纸面二先令,约合中国币一元一角。
  在本志第二十一卷第一号上,作者曾介绍《新俄之新学校》一书。如今又有机会来介绍一本关于苏俄教育的新书,那就是《苏俄之学校、教师与学生》。两者比较起来,前书系由美国人所著,后书系由英国人所著;前书于一九二八年出版,本书则为一九二九年出版,更为新近一点。
  全书凡八十二页。有插图十三幅。卷首有原任格国斯笃克训练专门学校(GraystkeTrainingCollege)校长、曼彻斯德《指导报》的波罗的海诸国及俄罗斯通讯员顾德(W·T·Goode)硕士的序文。正文是一九二六年教员劳动同盟赴俄代表团参观的记录,及同盟调查专员一人在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留俄考察教育凡六个月的报告。本书之印行,在书中声明是“献给教育劳动者国际”的。
  顾德硕士的序文说:“我有二大理由,能替这本小书作诚恳的介绍——第一为了这里教师们考察他们自己的“本行”所作的报告;第二为了我自己也曾和俄国的教育发生过多年的关系,最近又曾在那里考察过。所以这不仅是一种专门家所成的报告,并且我还能证实是一种精确的报告。”他对于报告中所说的“虽有物质上的贫乏,但俄罗斯的教育工作正在用实验的与建设的智慧上的活动挣扎上去”这些话,也认为“那在我看来,是非常真实之语。而且事实是一个好征兆,足以表示在不久的将来苏维埃的教育活动之成功。”他又说:“因为在俄国的教育及方法上有着那么多的可惹人心目之处,所以前往俄国的教师会感觉到他是置身在一种教育实验室之内,在那儿正试行着每种富有希望的事情,又从那里一定要产生对世界将有裨益的东西。”
  我们不是苏俄教育的迷信者,不过看了一个英国人像有那样经历的顾德硕士竟这样承认苏俄教育之优点,到底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以下我将依原著顺序,作简要的介绍。
  正文内容分绪论、社会的情况、教育的组织、苏维埃教育的理论、苏维埃教育的实际(分二章)、在第一个工人国家内的艺术、成人教育、苏维埃教育上的几个特殊问题、莫斯科及列宁格勒代表团所发布的宣言及书目。
  一
  在“绪论”中,说明经教育劳动者国际的介绍,由俄国教育劳动者联盟函请英国的教师劳动同盟派代表前往苏联考察,教师劳动同盟就欣然接受了。本报告所根据的资料,是赴莫斯科及赴列宁格勒两代表团于一九二六年七八月间费十四日精密的考查时间所搜集者。以后又经调查专员费五个半月的工夫,在一九二七年之冬及一九二八年之春,继续考察,所到地方不仅列宁格勒及莫斯科各区,而且曾由Riazan及Veronezh到Buka及Tiflis,归途又经由Rostov及kharkov,更特费一星期工夫研究kaluga附近一个文化极为落后的农民区域内的教育状况。①这个详尽的考察,很足补充代表团因在署假期间未获参观学校平日工作情况之缺点,且使代表团最初所得的印象及结论更能证实而且发挥。
  在说明苏联走上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以后,他说:“这只有由于把握这个根本的事实,就是苏联现在的政治是工农大众意志之表现,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这个新国家中在教育领域上工人之伟大发展与活动——这种教育是使青年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巨大工作的教育,而这个工作是只能由已经获得权力的工人可以使之完成的;这种教育又是向劳动阶级中的文盲和不懂得政治者的教育,他们都是为沙皇专制时代所忽视不理的。”这几句话,确为研究苏联教育的人所必须具有的根本见解;不然,简直会对于苏联的教育及其方法发生惶惑。
  二
  第一章为“社会的情况”。先说沙皇时代的教育是欧洲教育最落后国之一。初等教育是官僚政治的工具,中学及大学操在支配阶级的手中。次说欧战后革命发生,产生苏维埃政权,“由两种要素的联合,即共产党的领导加上工农苏维埃的统治,构成为无产阶级的专政”。次说社会生活的一般情况:“俄国的工人已从资本家的压迫底下争取了他们的自由。在他们中间所流露的一般幸福空气是显然的。”“工人的娱乐与体育为国民生活一大特征”,青年男女莫不热诚地从事体育训练。宗教已不复受国家的拥护,但任何宗教皆得公开。工资在一切职业上皆在继续增加。除此以外,工人尚享受其他许多利益。
  在“教师的组织与情况”方面,苏联的教育劳动者同盟(E.W.U.——TheEducationalWorkers'UnionoftheU.S.S.R)有会员八十万人,是世界上教师组织中之最大、最有力者。它的会员资格,除各级教师外,又包括校医、“校役”、教员团体中的办事人、新闻记者及一切凡与教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它是组织苏维埃工人的二十三个产业联盟之一。它当作整个劳动阶级运动的一部分而活动。在这一点,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样地说明它的政策:
  虽然我们在联盟中构成为一个实体,但我们不是孤立的工人集团。我们乃是苏联整个劳动阶级的一部分。凡由我们的联盟所提起的种种问题,都从一个见解——那就是我们的目标是整个劳动阶级的最后的目标——来考虑。
  联盟的工作,同教育人民委员会(仿佛我国的教育部)最有密接关系:一切教育法规在被批准以前,皆由联盟审慎考虑;教育人民委员长要出席联盟的常年大会作报告并答复疑问。而且联盟还保有它在国家内部的自治权及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斗争的自由。
  教员的薪水,在一九二五——六年初,初等教师每月平均为四十八罗布①(约四十八元),中等教师为五十四罗布。但俄国教师所得其他的特权,实大大地增加了薪水的实在价值。如(在乡间)可得免费的住宅、电灯及燃料,可得社会保险,可得娱乐休养的机会。更有一个特点,是女教师的薪水完全同男教师平等;而且还和别的妇女劳动者一样,在生产前后,各得两个月的假期,薪水全部照给。
  出版事业非常发达。在现在,俄国要算是教育刊物最多的国家了。除销数达八十万份的周刊以外,另有销数达二十万份的二星期刊及月刊共十五种。
  三第二章为“教育的组织”。内分教育行政及教育制度概要两项。苏联教育行政的特色,是联邦的共和国保有完全的自治权。照联邦宪法,中央政权只是“规定教育上的一般原则”。因之中央教育委员会的职权,在指拨国家预算给各个共和国,且与中央工会执行委员会及共产党、共产青年团、合作社的各个中央执行委员会协商以进行工作;又经过国家科学评议会——是从教师中间指定专门家所构成的委员会,这种指定又是经教育劳动者工会的许可的—以草拟课程的纲要、规定教育一般的原则。至各共和国的教育委员会是由各共和国的苏维埃大会选出,对它的
  执行委员会负责;各教育局是由各共和国的人民委员评议会任
  命。大城市的苏维埃及各县、各州、各地方苏维埃也都有它的教育部。苏联的教育行政,务在能得普通工人群众的参加,因而在苏维埃与各工会、合作社及政治组织中间有密切的联络,故这个目的正在很有成效地进行。
  教育制度的大要如下:
  (1)学校前的教育。收容三岁至七岁或八岁的儿童在幼稚园与育儿院中。
  (2)统一劳动学校。为学制全体计划的基础,专对八岁至十五岁或十七岁的儿童施行社会的教育。取这个名义的理由有二:一因消灭了初等及中等教育间的界限;二因教育方针根据了以劳动为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心这个根本原则。
  (3)高级学校及大学。为供十七岁以上的青年工人受教育之处。
  (4)养护孤苦儿童的学校。为教育组织中的重要部分。
  (5)成人教育。以扫除文盲为目标,分三项设施:(a)不识字者的学校;(b)政治教育的学校;(c)劳动者大学(TheRabfac)。
  (6)小民族学校。一百以上的小民族皆获得教育的自治权,各用本民族语教授,“定发行用各民族语印成的第一本书籍这一天为纪念日”。
  (7)博物馆及艺术馆。作为大众教育的重要部分。
  (8)国家出版所。为全世界最大的出版机关。
  (9)军队中的教育。将红军视为巨大的教育组织,消灭军队中的文盲,以训练革命的防卫者为教育目标。
  (10)影片及戏院。视为国民的所有物,有许多学校已设置无线电俱乐部及儿童剧场,大部分的机械装置都由学生自己制成。
  (11)师资训练。分两种:(a)训练初级教师的教育专科;(b)训练高级教师的研究院或大学的教育院。
  (12)视学员。由教育当局与教育劳动者联盟协商,从教师中指定,有一大学专设一科训练视学员。
  因物质上的种种困难,义务教育尚未能实施。但农民有自行建造校舍者。国家又曾拨五百万罗布以供给教科书及学校用品之用。一九二六——二七年度,最贫苦的儿童并由国家供给衣服及鞋袜。
  四
  第三章为“苏维埃教育的理论”。关于这一点,本书所述较为
  详明,我特把它全译过来:
  革命已引起了俄国教育上的一个根本的变革。要了解这一个变革,非先懂得一点苏维埃教育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所由规定的理论和原则不可。
  苏联的一切教育理论的根据,乃是马克思、恩格尔、达尔文和第特兹根(Dietzgen)的教训,以及列宁的演绎和发展——由经验及行动中实证过来的伟大贡献。在这段短短的叙述中,我们必须假定读者是已知道这些教训之要义或是正想法去研究这些要义的。
  同思想为感觉的及心理的关系之机能一样,教育乃为经济的及政治的关系之机能。所以,在阶级社会中(即在资本家的世界中),教育是阶级的教育,反映并且助长各国统治阶级思想之国民教育的体系。教育的历史证明这个道理,而且不到社会主义建设起来的时期——不仅一二国建设社会主义,而是全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它是还将继续存在的。这个阶级的教育,在俄国正在公开地施行,……俄国的教育是劳动阶级的教育,因为劳动者取得政权,统治一切,这一个普通的原则就成为苏联教育上的一切根本观念之根据。
  最后的目标是在造成为共产社会所由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的生活组织。但是向这个目标的俄国教育的当前目标是什么呢?
  这种目标乃在养成苏维埃的公民,就是具有劳动者的心理及观念的人,能为这些目标而自动、自信、忠实作战的;且是能应使命以建设并拥护俄国的社会主义,以援助别国的劳动者向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奋斗的。
  现在我们来看从这个引伸出来的教育上的目标如何。第一,教育是以工作或肉体的劳动为根据的。学习的方法要通过行动。有如平克微支(Pinkevitch)教授所说,工作成为“一般的机轴,一切训练及教育都向它的周围回传”。生活与生计皆有赖于工作。因此须把学校及别的教育组织同那四围的人民生活及产业发生最密切的关系。在学校与工厂或矿区或农场间,在城市与乡村间,在俄罗斯与世界间,以有相互扶助及相互交涉为必要。教师同学生最先要研究在地方、在郡县的工农的劳动情况与生活,其次及于在一省、一共和国的,再其次及于全苏维埃联邦与世界。
  第二,自入校前教育起,一切课程皆建立在三重基础上:(1)四周的自然现象;(2)人类控制及利用自然的劳动;(3)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三种范畴间的关系同联络。这个关系就是普通所称道的苏维埃教育上之“综合制”(complexprinciple)。这样,知识就得统一,而不成为“学科”的杂揉。
  第三,它视儿童及教师在各种集体的活动上都是共同的工作者。共同教育是一般通行的。从开始就造成儿童们对生活及彼此间之社会主义的态度,且灌输他们以共产主义的观念;从此可使他们有集体地工作的才能。这个意思是说,他们必须对于本国及外国的政治情况具有清楚的理解,必须具有国际的而非国家的、科学的人生观。最后,还必须能以应用这种知识,使得他们从最早的入学时期起,就会同他们四围的伴侣共同工作,且向反劳动阶级或社会的行为作战。
  但在苏维埃教师的责任方面,这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表示:要采用种种方法可以鼓励最高度的自动力、创作力及自制力的,又可以发展每个儿童的固有能力的。设计教学法同道尔顿实验室制以及“综合制”,差不多到处应用。教师变为向导及顾问,谋指引儿童在学业上及校务上进于自由的境地,藉以创造为苏维埃公民所必需的性质。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成为极顶的必要。沙兹克(Shatsky)说:“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凡为儿童所理解的,应该在儿童能力所及的限度内,推动它去行动。”显然的,基于强迫、服从及“考试”的学校空气及方法,都不适于训练在社会主义进程上的战斗士和建设者。世界的观念,即一切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观念,需要教师能本科学的唯物的见解去探讨宗教国家主义、社会爱国主义及感伤的理想主义,籍以消除人心中宗教的国家的及感伤的成见和迷信。俄国的教育家给了学生一个对经济的急切需要之清楚观念,这种经济的切要是规定现代阶级社会之发展及那种正在阶级社会的废址上构成一个真正人类的合理的社会之势力的。因之,他们要不绝地灌输对一切劳动者,是全世界的不分信仰、文化或种族的界限的之连带意识;争取劳动阶级观念之准备,及合理地组织地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世界联盟之能力。
  我们看取了如下的事实,就是这个观念是和一切资本国家及共产主义的敌人不相容,而且那些国家占有猛烈的阶级冲突及帝国主义竞争之世界的六分之五的地盘;就可知道俄国的阶级教育在本质上是在目下这个过渡时期内尽量地接近人类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关心于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确乎是民主主义的,引导全体进于文明的。越是穷苦的儿童,越得享受优越的机会。自然,这还没有百分之一的效用或流行,但俄国当局正在急切地求其实现,其热诚有非世界上别的地方所能企及者。一九二六——二七年度,用于社会的及文化的事业上之经费有一,八〇〇百万罗布之多。从已经获得的结果,广大的实验工作上所成就的进步,以及种种所施行的改良判断起来,苏联当局实有理由可以相信他们的理论及方法是属于最完善的。
  五
  第四、五两章为“苏维埃教育的实际”。其大要如下:
  (一)叙述入学前教育概况。这种教育行于怀孕时起,至八岁时止,系在托儿所、产科医院、幼稚园及婴儿院等处实施。教育人民委员会对之极为注意。经由苏维埃工会及合作社的努力,并唤起劳农大众的关心,发达甚速。所举实例,有列宁格勒StephenKhalturin①工厂附设托儿所、列宁格勒母子产科医院、莫斯科“Apiary”②幼稚园。那个托儿所系由一位深通教育方法及儿童心理的女医生主持,儿童每晨到所后,洗浴换衣,其整洁足令参观者惊奇。每个儿童各自有自己的床,自己的浴巾、海绵、牙刷等等;在这些物件上,各标出一种符号——如熊或虎等等——以便很迅速的可以识别取用。浴室有大、有小,有冷水、热水。两岁以上的儿童,都要受训练,在每饭前后自行洗刷。自三岁至八岁,受寻常婴儿学校的训练。而团体工作的习惯,从早即注意养成。该所现有九十个儿童,年在三岁至八岁,有教师十一人,皆系受过专门学校的教育,对儿童幸福事业具有专门知识的。那个母子产科医院,系对生产前及生产后的母亲诊察疗养的机关。不问何种妇女——是否经过正式结婚手续——皆得自由进院,院中对她们授以保养孩儿的学识。该院经费系由列宁格拉苏维埃、国家卫生局及国家社会保险联合支出。至那个莫斯科的幼稚园,系附属于缝纫工厂的。有五十五个儿童,分成三组,每组有两位保姆。教育上的特点,为从最初起,就把学校生活同工厂中母亲的工作联结起来。年长的儿童在他们的红旗上写着这样的标语:
  “我们不白吃工厂的面包。我们要做衣服以为报。”
  制造这样的旗帜,就成为了最有用处的工作之题目。原来儿童们早先曾参观过农村儿童的露营。他们在那儿发现农民之需要工厂所制造的衣服,正和城市中的父母之需要田野所生产的食物一样。在这样一个农人与工人相互依赖的题目上,就创制了一首简单的民谣,幼稚园里就把它作为校歌。在别张旗帜上,表现出工厂所制布类的样本。工厂技术的改进以及工资的增高,而用如下的标语显示出来:“革命以后,我们的缝纫改良了。”他们还出墙报,举行农民的经常会议,并编制种种图表,贴在墙上。要之,工作的全体都和工厂,和各自的家人的卫生,以及和社会的改进,都有关系。代表团曾问一位教师是不是共产党员。她说不是党员。而当代表团问她是不是拥护现政府时,她说:“我们非党的教师,当对英国的非党的教师致敬意时,愿以下语相告:只有当你们认识了‘一切权力归工人’这一个革命的变革时,才能相信在这儿所见的种种事情是普遍存在的。在革命以前,我们不曾有这个,但现在我们是自由了。我们受着帮助、受着鼓励,以尽我们的最善之力。因此我们觉得,必须拥护革命及苏维埃政府。敬祝英国赶快实现工人的统治。”
  代表团也的确觉得,在这个学校里,有真实的工作在一种愉快的自由空气中向前进行。
  (二)叙述统一劳动学校的概况。这种学校分为二级:第一级学校收容八岁至十一岁或十二岁的儿童;第二级学校收容十一岁或十二岁至十七岁的儿童。第一级学校的目的在教儿童读、写、算,视他们年龄与能力所及,授以初步的科学常识对环境的正确的了解;就是对于劳动的,对于自然现象的,对于公共生活的。所举实例,有莫斯科的第三十三学校,该校根据“综合制”教授,而采用实验室方法以进行。每级人数平均为三十人。每级选举纪律委员会,另有中央纪律委员会,由各级代表一人组成。中央委员会推委员二人,参加学校教育委员会;故学生对于校务,是有发言权的。有许多学生加入如“儿童之友”等的团体,团员帮助无家儿童乡村学校的进行,更有往乡间参加会议的。第二级学校又分成二组,前三年为一组,后二年为一组。第一分组的目的在给学生以对于人类劳动活动、人类社会组织以及自然法则和公共生活的要素之完全知识,藉以帮助学生或为苏维埃国家有意识的市民。第二分组的目的则在训练出各劳动部门上有意识的合资格的工人。教育委员会虽认为在十七岁以前不该行专业训练,但因俄国劳动教育的落后,当作应急办法殊有侧重职业之必要。实例有莫斯科的Radishchev①实验模范学校,系九年制的统一劳动学校,教育方法兼有设计法及实验室制。每年有二三种范围广大的、属于社会学性质的课题,用大纲规定出来。由此再引出许多部分的题目。凡与这些有关的社会上、产业上及工艺上的资料,都在实验室中探讨研究。后来把每种专门题目上的理论问题再加以考虑组织。最后,定出关于主题的结论及提议,并制成一般的集体的报告。至学生功课之与当地工厂发生密切关系,自无待言。因其主旨本在养成产业上的有能工人,惟同时注意文化修养,使他们能在政治上活动。像我国这样学校生活不实在,学校生活同社会生活隔阂的情形,在他们是没有的。
  (三)叙述高级教育的概况。这所谓“高级教育”,实际乃是“职业训练”。在苏联,工人夺取了政权,工人是政治上的主人翁,也是教育上的主人翁;在工人统治之下,生活正在依据社会主义的计划以组织,工人自己处于训练青年工人的地位。故高级教育的目的是在:(a)造成各项产业部门上专门家集团的细胞;(b)预备科学家以应科学上、工艺上、产业上种种组织之教育需要,特别是为了高级学校的本身;(c)传播有用的知识于无产者及农民大众间,高级学校的活动即以他们的幸福为依旧〔归〕。凡是苏联的公民,不拘性别,只要达到十七岁,合于教育委员会所公布的入学资格的,都可成为高级学校的学生。“因此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劳动阶级得以自由进入大学校及高级学校”。在所有这类学校中,学生皆由参加社会生活及产业生活以资训练。学校的管理,在行政上及教务上,归校务部主持,教员及学生都有代表在内。学生另有自己的组织,上为中央学生局,属于中央工会委员会;下为各校的学生团体。所举实例有:第二莫斯科大学,内分化学制药、医学及教育三院。教育院训练各级教育机关的教师,教育要旨在使学者学习怎样实施他们的教育工作可和劳动大众发生密切关系,并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努力。一九二六年的学生成分为:
  工人子女25%
  农民子女28%
  成年农民5%
  国家雇员的子女28%
  知识阶级的子女10%
  独立手工业者的子女4%
  其中,有百分之八为共产党员,百分之十二为青年共产团员,百分之八十为无党者。
  大学学额分配于工会、教育劳动者联盟的科学组、小民族评议会、各省教育部及劳动者大学之间。除劳动者大学毕业生可直接升入外,余须经过试验才许入学。学生可每月获得二十三罗布的津贴,并可享受其他利益,如廉价购戏券等。学费当然是不要的。学生各隶属于各别的工会。在学业方面,另有同教员合组的委员会以讨论一切。
  其他实例有达尔文博物馆,有莫斯科高级工艺学院、工场及试验室、专门工艺教育、工厂学校、莫斯科国立印刷业工厂学校、劳动者大学、第一莫斯科大学附属劳动者大学。
  在本章结论中,它说在高级教育方面,虽然采用了资本主义教育的科学知识及教授方法,但由革命所产生的高级教育制度却根本是新的:
  它在以阶级斗争,以工农在那个斗争上的胜利为基础之点,是新的。它在学生,除于教室中、实验室中研求学问之外,复参加劳苦大众的社会工作以准备自己,以助成社会主义建设上那个胜利的效果之点,是新的。它在向工人、农民及他们的儿童开放最高级的教育之点,是新的。……工人及农民,无论是年轻的及年长的,都已取得了以前有产阶级的青年所占的地位;而且这些学生(劳动者大学的学生),最近从封建主义及无学文盲底下解放出来的,显然是决意要为争取智识上及工艺上的发展而尽他们最善之力。这种发展,应能使他们成为有充分效能的人才,以进行那个由工农在一九一七年十月着手的伟大工作。
  六
  第六章为“在第一个工人国家的艺术”。他说的很对:“倘使读者要想理解苏维埃国家艺术的发展,他该竭力去重新检查他自己对艺术的性质和艺术对阶级斗争的关系之见解如何,如果他未曾这样做过的话。艺术家自然正同别的任何劳动者一样,他的特殊的职务是在用绘画、音乐、建筑、诗歌等等为媒介以‘翻译’他的环境。他一定须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以‘翻译’生活,而他的生活经验是视他所隶属的阶级以定的。因此,同教育一样,艺术必然地要表现一种阶级的观念。”他继续着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要产生他们自己的艺术是不可能的。因为艺术家如想发展他的专门技巧,他必须能不受其他任何事情的束缚,同时他需有很高价的工具同材料以从事工作。这样,奴隶阶级就不能产生它自己的艺术了。所以在英国,艺术的作品实际上乃是所有阶级的专利。颓废的资本主义在文学、音乐、电影、戏剧上都盖上平庸的记号。通过了这种种机关,无产的劳动者的头脑中就装满了私有财产的教条。”那么艺术在已取消了私有财产的惟一国家中占个什么地位呢?它回答说:“劳动者夺取了政权,就在艺术的表现方面解放了他们中间所有伟大的能力。新统治者的责任,是在将这种新被解放的力量形成起来、发展起来,以建设一种无产阶级的艺术。这件工作现在正由劳动者的诸种组织担任着。”
  以下他分举“无产阶级的文化”委员会、影片、戏场、歌剧等的实例,这里只好很简单地介绍几句。
  “无产阶级的文化(Proletcult)委员会,有自工会、红军及共产青年团来的各种艺术创造的劳动者。凡具有任何种艺术上的伎俩、想为他的阶级服役者,由此都可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无产阶级文化之发生,是根据于如下的观念:就是劳动者已经取得了政权,他们须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又以为一切艺术,无论在旨趣上,在它本来的性质上,都必须是阶级的宣传,而且新的无产者艺术将发展而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藉以建设并拥护第一个工人国家。故对于无产阶级文化委员会的会员,都希望他们成为活动的艺术工作者。他们多在戏曲方面及音乐方面发表作品;在苏联各地所看到的那样触目的绘画及墙报,也由他们设计;此处又组织俱乐部及“列宁区”(LeninCorners),在工人群众间扩大新的艺术作品的影响。中央无产阶级文化委员会设在莫斯科,主任为V.F.Pletnev①。
  在工人统治下,电影艺术发达甚速,影片的制造,因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上的根据及实体,所以非常得力而且动人。它描写一九〇五年黑海舰队的叛变,描写一九二〇年白俄国颠覆苏维埃的情况(片名“TheLittleLogHouseonLakeBaikal”),都是意味深长、技术高明的。此外著名制片有《圣彼得堡的末日》、《两天》、《惊撼世界的十日》、《里柴的农妇》、《母亲》等等。
  戏剧方面,因劳动者脱离了资本家的物质上及道德上的支配,故有迅速的发展。它的戏剧艺术当然是超脱了布尔乔亚的俗例的。
  歌剧在莫斯科就有三处,其中一处在市外表演,为的是叫劳动者都有欣赏的机会。
  在莫斯科许多著名的戏场中,尤以Meyerhold②为最出名。在那儿,幕已取消,布景也不用,而代以象征的结构,或更常用机械的装置,记它们表出种种的劳动和情绪来。演员和观客中间,也减少了严密的隔离。剧本都是取材于革命生活的。新近编成的“Howl!China”③即以实在的事实为根据,将英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中国劳动者的革命的斗争活跃地描摹出来。
  莫斯科还有一个儿童剧场。对教育者,这是最有兴味的。它的特色是在把科学的教育和观察,同艺术的表现联结起来。主任为NatashaSatz④。她和她的同事都抱着这样的见解,就是在一切方面,必须剧场去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去适应剧场。同时,戏剧不单是娱乐,也且是教育。这在苏联,就为养成有阶级意识的社会主义者之意。更进一层,剧场方面还决定,不仅剧场对儿童应该是教育的,而是儿童应该教育那些对剧场负责之人。由这可见苏联的戏剧艺术特征的一般。
  七
  第七章为“成人教育”。在苏联,教育成年人实比教育儿童为更属紧急的重要,它需有教育委员会及工会的文化组之广大的努力,因为成人教育不仅改造成人为识字的聪明的公民,并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而已,还要创造出新的文化见解,以一反资本主义的文化见解。因此,对于理论上及实际上之政治教育格外注重。工作范围包括:消灭文盲、政治的文化的俱乐部及读书处(列宁区)、工人及农民之家、常设的及巡回的图书馆、自学中心及杂志、六个月的学程(通常是职业的)、劳动者大学及类似的成年人学校、农业及工业的日间学校(修业二年或三年)、星期日学校、初级政治学校(以训练苏维埃工会及党部的组织员)、共产党大学及特种科学研究机关,剧场、影片、无线电话及教育的绘画、特种运动的宣传工作。又利用各种社会化的博物馆及艺术馆等。然其中最吃紧的工作,自是消灭文盲。现在在红军中及工会中,已没有不识字的了。只在小民族中及乡间偏僻之区,仍有许多存在。进行这项成人教育工作者,第一为“消灭文盲非常委员会”,而由“打倒文盲社会”(会长为加里宁)、共产党及苏维埃辅助之。经费由政府出百分之二十,其余归各地自筹。第二为采用实际的适合人民需要的方法,即散发简易而有地方性的书本,广用墙报及图画;使学习速者教学习慢者,半识字者教不识字者。第三为自学机关的普及,组织种种学级及讲演;装置无线电话,举行演戏、音乐会等等。第四为图书馆、博物馆及艺术馆,更由国立出版所印行廉价书籍;新闻纸在一九二六年有六五二种,销数达八,三五五,一四二份。第五便是红军,这在政治上、文化上怕是成人教育的各种机关中最有影响的了。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使每个兵士知道:为什么他须到军队里来;工人国家的社会及政治的组织是怎样,又为什么要防卫它;工人共和国的敌人是什么,有何种力量。要之,做红军兵士的不将为盲目的服从,不将为军官手下无灵魂的工具,而是一个能独立思想的人。他将意识的志愿的去执行那些他所选出以命令他的人的命令。红军教育的内容(如是文盲,先受读、写、算的知识,约费六七个月)包含:红军的历史组织及任务;人民同军官间的关系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苏维埃政府的发生及问题;共产党的特征;其他国家的经济、地理及政治形势。教法采用道尔顿实验室制。兵士得参加政治的及社会的活动。军队有自己的报纸,注重兵士的函件及讨论,但也公开地说及眼前主要的政治上及经济上之问题。“在世界中有像这样的且有过这样的军队吗?”
  八
  第八章为“苏维埃教育上的几个特殊问题”。它所举出者有:
  (1)对孤苦儿童的斗争。这些儿童是帝国主义大战、革命、内乱及饥馑所产生的。当一九二〇——二一年时,当有四十万这样无家可归的儿童;到了一九二六年尚有六万七千人。然至一九二七年秋,莫斯科已不复有孤儿,有之只当冬季从他处来的二三个。那里有一个“普式金那之家”,也称为儿童区,共有一千二百个儿童,住在十二个家内。那些家在革命前,本为资产家的别墅,离开莫斯科约有六十里路,如今便成为孤儿的乐园。区内设有统一劳动学校一所。校内附设木工场、金工场及制面包厂。才学相当的儿童离开孤儿之家以后,升入大学或专科学校。在一九二六年苏俄一国内,这样升学的学生,在三千人中共有六百四十人。其余则入工厂或职业学校,或做手工业学徒,在那样的家里,各有儿童的苏维埃,每个儿童都从事生活有关的工作;又有蔬菜园、畜牧场,更有专精音乐及艺术的。
  (2)对肺病的斗争。苏联因受大战、内乱及饥馑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自较困难。然苏联已在尽力地从事补救预防。如莫斯科列宁山的儿童疗养院,便是一个有名的设备。那里住着的儿童都清洁活泼,食养丰富。这样的疗养院,在莫斯科区共有十八处,每处平均容五十五人。院务由教育、卫生两委员会共同主持。凡有肺病倾向的儿童,由学校医生检出,送往院中。院中对于卫生学术的教授非常注重;儿童将来回到家庭,便是一个很好的卫生宣传家了。这里也同别处一样,儿童都有自己的组织,同学校课业一起进行。至一切学校的课业是经医学上的检视的。
  (3)对心理缺陷儿童的处置。在莫斯科医学教育处的指导之下,一切异常儿、低能儿的问题,都用科学的学识来研究解决。工作的进行,是和其他有关的学校及机关互相联络的。处内附设一个试验学校。下列两种儿童是它们所欲处置的对象:(一)智力普通或在普通以上,但在道德上有缺陷者;(二)心理上落后者。考察的范围分下列数项:
  (一)生理方面,包括身体的测量;
  (二)历史方面,生活及家庭历史;
  (三)心理方面;
  (四)教育方面。
  通常儿童的pedology①(这是对儿童的心理学、生物学及生理学综合研究之名称)方面之研究,正在各大学的研究部门中加以体系化。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莫斯科所举行的pedology会议中,曾有许多论文,关于研究儿童为正在生长的社会主义的成人的,宣读过并且讨论过。“在从前没有一个地方”,那位代表团的考察专员说,“我曾见过有几千的教师热中于儿童和它的环境及学校之统一的研究。毕竟苏维埃俄罗斯的教育,是正在用真正科学的态度来接近的。”
  第九章为“代表团的宣言”,系向苏联的教师及教育机关表示敬意及叹服的。
  最后为“书目”,一为关于俄国教育者,内分书籍、杂志及工会代表团的报告等;一为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它说:“没有社会学上理论的知识而欲真正了解俄国教育的理论及实际是不可能的。”
  原载1930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22卷第1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李仁民。原发表在《教育杂志·新刊介绍》栏,原题为《苏俄之学校、教师与学生》。今题为编者所拟。 ①上述地名中,Riazan即里赞,Veranezh即伏龙芝,Buka即布卡,Tiflis即梯弗里斯,Rostov即罗斯托夫,Kharkov即卡尔科夫,Kaluga即卡路格。 ①罗布 通译卢布,俄国货币名。 ①StephenKhalturin 中译:斯蒂芬·卡尔图林。 ②Apiary 原意为养蜂场。 ①Radishev 中译:拉迪雪夫。 ①Pletnev 中译:勃列特涅夫。 ②Meyerhold 中译:米耶霍尔德。 ③Howl!China 中译:《怒吼吧!中国》。 ④NatashaSatz 中译:娜达莎·萨茨。 ①Pedology 中译:儿童学。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杨贤江全集第三卷,1929~1931年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具体“编年”原则为:(1)写作(包括演讲等)和发表时间皆备者,以写作时间为据;(2)无写作时间而有发表时间者,以发表时间为据;(3)写作和发表时间皆无者,由编者考定时间,置于相应的时段之后,并在题注中予以说明;(4)报刊上连载的文论,以第一部分的发表时间为编排依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