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勖自学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374
颗粒名称: 再勖自学者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7
页码: 870-876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再勖自学者,原载1923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10卷第7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自学者

内容

自我的《勖自学者》一篇短文发表以后,接著就有各地青年写信来表示同感。大概这个问题——自学问题,已然引起了青年界的注意,是确实无疑的了。其实,在中国这种混乱腐败的政局下面,有“本钱”能读书的青年,尚要不得学校而入;何况是无产阶级的青年,那自然更难达到求学的目的了。
  在本期里,有讨论自学问题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于某一部分想自学的青年,已经贡献了一种计划了。但我恐怕另有一部分青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计划是不能实现的,或者竟会因此灰心胆怯。所以我为振作他们的勇气,鼓舞他们的希望起见,特再来做这一篇短文。篇中只举中、外几个苦学者所用的功夫以及自学的注意点,以期现代青年有所则效、感发。读者须知,我只有些微个人自学的经验,然而并无办学的经验,故要恕我不能提出具体的办法来。
  就我们中国讲,有穿壁读书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囊萤读书的车胤,有随月光读书的江泌,有燃木叶读书的柳璨。他们所用的方法虽不皆可取,然而他们勤学的精神实在可佩服。
  就西洋讲,有如英国文豪约翰逊,①十九岁时为大学校役,暇来从事自修,常因敝衣破鞋受豪富同学的嘲弄,但他不为所屈。父死以后,在家自修,仅以面包、冷水过活。更有英国文豪哥尔特斯密司①也为贫家子,做大家校役,以工资自给。父死,则沿街唱曲以补学费。助华盛顿成美国独立的大业的富兰克林,是大家所知道的。他有十七个兄弟,自己是第十五个。十二岁时,他入印刷所做工,不管日间劳苦如何,夜间终必读书。为要买书,特废肉食而减食费。他说:“以食物来充胃肠,不如以书籍来丰头脑。”所以当别个工人出外进食时,他仍留在工场,仅以面包和水果腹,而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书。又如做过美国总统的林肯,我们都知是个世界伟人。他生育于无窗、无门的破屋,以伐木猎兽过活。家贫无书,乃向富家借阅。读华盛顿传大受感动。后因天雨屋漏,书被污损。他没有钱足以赔偿,乃请富家许他作工三日以资抵补。他读书时,每录心得于册子以便记忆。又焚木片以代蜡烛。以这样一个贫家子,后来竟一跃而做大总统。想我们决不会说他是侥幸的。我们不必羡慕他的官衔,却不可忘记他的奋斗的历史和自修的艰苦。
  就日本讲,有如二宫尊德②,可算苦学的有名者。他也是个穷儿,十四岁时父死,依伯父万兵卫度日。伯父待他如奴仆,责备极严。日间忙于耕田,夜间忙于结绳,乃于夜工完毕以后独在灯下读书。不料那位吝啬的伯父说他浪费灯油,不许再读。他乃自于路旁种芥子菜,以售菜种所得自购灯油来读书。不料那位苛刻的伯父又说他夜间读书有妨于日间工作,不许再读。他不得已,只好等到夜阑人眠,用衣衫掩蔽灯光,使不致外泄,这样读到天晓才止。又如胜海舟①也是一个苦学成功者。他在十七岁时,继父亲管理家务。可是他的父亲不但没有遗传些微的产,反而欠下了一身的债。他乃节衣缩食,誓必还清负债。而好学的志愿终不减退,只是没有买书的能力。他遂到书铺门口,站着读书。后来他学荷兰文,非借助于辞典不可。而当时只有一种辞典,定价且值六十两。他当然无力能买,乃向一个学荷医的以一年十两之约,借得他所秘藏的一部。于是他遂废寝忘餐地把全部誊写下来。另外又抄了一部卖给他人,以供学费及纸笔之用。
  从上面所举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今东西成功者的传记,多是苦学的历史;而他们的成功,多由于自学的效果。现在的时代所给于我们生活的压迫,虽较古代人所受的要剧烈得多。然而他们那种在自学上深厚的兴趣、强固的意志,难道不足以策励我们的雄心、鼓舞我们的毅力吗?(读者注意:现在这种分配不均、劳力不匀的社会,使富家子女荒淫过日,无心读书;贫家子女辛苦谋食,无力读书。我们自然不能认为合理,我们且当从事改造。但这里单讲自学的重要和自学的功夫,则又是一个问题。不过如果是个无产阶级的子女,已经深切地感觉著失学的苦痛、求学的艰难,那么自当有所觉悟,断断不可再为习俗所诱,抱着那种“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野心,或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谬见,因而重演什么“锥刺股,头悬梁”的把戏。所以,求学的动机和阶级的觉悟可说是自学者的前提。我想,现在有志自学的青年当不会再在时代轨道上开倒车罢?)
  以下再说几句关于自学的话。
  有的人怕年纪大了不能自学。这是错的。我们可不讲苏老泉①到了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的常谈,姑举几位西洋的老年学者来壮壮我们的气。梭格南士暮年始习音乐。卡德到八十岁始研究希腊语。法国大诗人冷撒尔五十岁始潜心诗学。德国美术史家温克耳曼少壮时代,人咸目为樗栎废材(见中华本叶编《克己论》八十二页)。这可见大的年龄是不足以阻止求学的志愿的。
  不过单有志愿是不行的。所以要求自学有效,须更有几种德性。一为专心。金斯来.嘉而司②说:“余于有所作为,目不斜视,一若当时世界别无他物在者。”(见商务本苏译《公民论》八四页)二为坚忍。爱迪生说:“此七月中,余每日费时自十八时至二十时不等,专从事于试验‘司卑西’一语。余就机而呼之曰‘司卑西’,机则应之曰‘卑西’。日往月来无不如是,真欲令人发狂。然余坚持到底,卒得成功也。”(同上,九二页)三为精密透彻。斯迈尔说:“学问之事,工夫要精密,触悟要透彻。法兰西士花纳尔自定规则,专心致志学习一事,不至彻底了然,决不移于他事。又以为读书有定限、有伦次,不可徒事涉猎。盖学问之益不在读书之多,在运用之熟。其所学者周全完密,可施于实事实功,则比混滥浮溥者大矣。”(同上,一七〇页)四为不徒读书。斯迈尔说:“人于今世学术之进化,动张大其辞。夫以书籍之多,学校之具,博物院之盛,固超乎古代,而为学术界进化之中心点矣!然平心论之,既是为修士之援助,亦足为修士之障碍。盖今人之为学者,虽较古人便利,而至其智识解悟,苟离乎古人所由之观察、经验、容忍、勤勉、诸大道,不能别求其他简易速成之途。”(同上,一七四页)
  但仅仅具有德性,不见一定能获成效。所以在做自学功夫以前,还有几个先决条件须先解决。第一,密察自己的个性。换句话就是当量力、当定目的。譬如我这个人宜于研究学问呢,还是宜于办理事务?宜于研究文学的呢,还是宜于研究科学?这个先决条件如不解决,就冒昧地说要自学,恐怕不免要白费心血了。(科举时代有所谓“老童生”的,到头童齿豁还尝不得青衿风味。这种冤枉当归咎于不审个性。)第二,慎定专攻的步骤。个性审察以后,不要以为就可放胆自学了。这得看清环境的情况、时力的可能,定出一个进行的步骤来,因为一个人的智力有限,而学问的范围无穷,当然不能漫无标准,广阅泛览。这样做法不特不能,而且有害。斯迈尔说:“信手翻书,读甲观乙,其弊有不可胜言者:一使人感受肤浅之识见。二使人惮劳苦,厌规矩。三使人薄弱其心思。”(《自助论》一七二页)故自学者应选择一种专门的学科,全力研究,循序进行,毋欲速,毋贪多,方有实效。第三,具有普通学的素养。这项粗看起来,似乎和前项矛盾。但其实不然。须知各种专门学问绝对不是孤立的,乃是和别种学问有联系的;或者左右相通,或者上下相承。故修习普通学,可视为修习专门学的预备或补充。现在大学的课程是专门的,中学的课程是普通的,就是这个道理。还有所谓普通学是指和做人有关涉的普通知识。修习了普通学可以知道人生更亲切些、更周到些。换句话说,修习普通学可以丰富做人的常识,可以学得做一个正经人的工具。在本年第一号的《妇女杂志》上,有周作人先生的一篇《妇女运动与常识》。他曾列举所谓“正常的人生的常识”的门类,现在特节录在下面:
  第一组关于个人的。理论方面有:(1)人身生理(特别注重性的知识);)心理学。实际方面有:(1)医学大意;(2)教育。第二组关于人类及生物的。理论方面有:(1)生物学(进化论、遗传论)。(2)社会学(文化发达史);(3)历史。实际方面有:(1)善种学;(2)社会科学。第三组关于自然现象的。理论方面有:(1)天文;(2)地学;(3)物理;(4)化学;实际方面有:实业大要。第四组关于科学基本的:(1)数学;(2)哲学。第五组是关于创造的艺术的。理论方面有:(1)艺术概论;(2)艺术史。实际方面有:(1)文艺;(2)美术;(3)音乐。
  他又说:“以上开了一大篇帐。一眼看去,仿佛是想把百科知识硬装到脑里去,……其实是不然的。……现在所说的却是重在活用,又只是一种大要,所以没有什么困难,而有更大的效果。……譬如第一组的人身生理,目的是在使学者知道自身的构造与机能,不必一定要能暗记全身有几块骨头,……能够有善于编辑的人,尽可以在一百叶的书里说明生理的基本事件,其余的或者还可简短一点。所以这繁多的项目也不成为问题的了。”周先生的这一段话,我甚赞成。我以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应该具有这种做人的常识,方才可以丰富生趣、扩充同情、增进人类的了解、圆满人类的交际。所以我不惮烦地要抄他的文章,奉献给自学的青年。
  此外尚有选择书籍、规定时间、读书方法等几个问题,应为自学者所注意的。但这里限于篇幅,只好他日再论了。
  总之,我作本文的意思在坚决自学者的勇气,证明辛苦求学的必要,为中产以下社会里边的青年男女因困于经济而不得入校求学者开一个方便之门。斯迈尔说:“世之恶魔未有能胜劳动者。人之有怠惰,犹铁之有锈,身心将因之而钝。故宝刀之铭曰:‘与其锈腐,宁为砍折。’”又说:“决心者成功之确信也。我侪之意志,以磨练而愈增自锋。锲而不舍,天下尚有何物可畏哉?故征服困难惟有一法曰:斗。”(蒋译《职分论》二六页)诸君听到吗?只有劳动奋斗是解决自学问题的利器,也便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武器呢!我深望有因解决自学问题而并想解决社会问题者。请诸君再听我一言:新时代的青年男女自学者,应该同时是个社会主义者。要是不然,那么我劝你索性不要自学!
  原载1923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10卷第7号

附注

①约翰逊即塞缪尔·约翰逊(SamaelJohnson,1709—1784),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和辞书编纂家。 ①哥尔特斯密司 通译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hy,1867—1933),英国作家,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②二宫尊德(1787—1856) 通称金次郎,日本农政改革家,创立《报德仕法》。 ①胜海舟(1823—1899)名义邦,后改名安芳。日本近代海军创始人。 ①苏老泉即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子轼、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金斯来·嘉而思即金斯莱(Charleskingsley1819—1875),英国作家。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