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会议与学生的觉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81
颗粒名称: 太平洋会议与学生的觉悟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446-447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太平洋会议与学生的觉悟,原载1921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11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学生觉悟

内容

太平洋会议开会的日期已经近了。以解决远东问题、太平洋问题相号召的会议,居然快要实现了。我国位于远东及太平洋岸,由这次会议的结果,我国的命运就要判定了。我不知学生诸君对于这个太平洋会议的感想如何,将以为乐观?抑将以为悲观?
  就一般国人的心理而论,显然可分为乐观与悲观的两派。
  乐观的,以为从前所订种种不平等的条约可以取消,青岛可以归还,几年来所受冤屈从此可以申诉,世界公道也从此可以大张。自然这种希望,在平常强力压迫底下过活的人,容易发生的。自己没有力量来推翻,只望有个好人出来解决,实在是种很普遍的心理。故此次太平洋会议,在我国自当认为一个好的机会,应该竭力利用。只是这种庸弱的观念,到底是个深长的病根。我们就从这种观念上已可预料前途的险了。因为我们从前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看来,晓得自己不强,徒望他人帮助,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美国一方面的用意,也许非常殷勤,但在会议席上,她禁不起别国的挟制,也就无能为力了。我们不该怪美国的不出力,却该怪自己的太庸弱啊!
  至于悲观派的心理,就是以巴黎和会为前车之鉴,以为国人所希望于太平洋会议的,将都成为梦幻,而危害之来,反将变为实在。又以为,以手签“二十一条约”及“军事协定”之人所委派的代表,①在会议席上必无发言的资格。因此便断定太平洋会议必无结果。这种心理,我们只要一看列强把持的情形以及国内军阀的横暴,便不能不老实承认下来。我敢确说:我国政事不改良,军阀不消灭,卖国奸人不下台,要想统一全国简直是妄想。国内既纷扰不安,即使外交胜利,也终无以善其后。何况在现代国家主义下,全无正义、公道之可言,弱国外交又万无得胜之理乎?
  所以我对于太平洋会议并无所希望。②我只趁此机会劝我们大家要讲究自强。依赖友邦和依赖政府的心理,都是庸弱的,都是不可靠的。“求人不如求己”,愿学生诸君注意!
  原载1921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11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江一。“太平洋会议”,亦称“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参加国有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九国,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海军军备及势力范围划分等问题。 ①“二十一条”,系袁世凯于1915年5月9日承认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项秘密条款,其基调是丧权辱国的。“军事协定”,即《中日军事协定》或《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由段祺瑞政府于1918年5月16日与日本政府代表签订,共十二条。后又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②从会议结果来看,被杨贤江不幸而言中。所签《四国公约》、《五国公约》和《九国公约》,实为“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中国的权益未得到充分尊重,最大受益国为美国。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