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育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154
颗粒名称: 传承育人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225-2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路志正是全国首批中医研究生导师和师承导师。几十年来,他带出的一批批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学术继承人,大多成为学术骨干和高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他治学严谨,因人施教,奖掖后学,被传为美谈,路志正的读书心得是:对古典医籍应该精选、吟诵、深思和勤写,并随时查阅;对注文应重视研读和理解;对前人经验,先借鉴,后验证,才能有所收获;特别是带着问题读书。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路志正

内容

树仁爱为怀之心,立济世极人之志,切忌骄傲自满、浮躁、浅尝辄止。
  对前人经验,先借鉴,后验证,才能有所收获。
  心须熟练掌握中药,才能成竹在胸,灵活运用。
  路志正是全国首批中医研究生导师和师承导师。几十年来,他带出的一批批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学术继承人,大多成为学术骨干和高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他治学严谨,因人施教,奖掖后学,被传为美谈。
  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路志正分别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指定阅读书目。对西学中的学生施某,让其钻研《伤寒论》,结合常见病、多发病,将中医宏观调控与微观检测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取长补短,探讨一些疑难病的中西医结合之法。对科班出身并在肺病专科有研究的中医学生王某,路志正要求他再读《赤水玄珠》和《理虚元鉴》,提高其临床辨治能力。一学生专攻脑病,路志正指导其编写《癫痫中西医诊治》专著,并亲为作序。
  带领学生查房会诊时,除诊治疑难危重患者解决临床问题以外,路志正重在结合实际讲述医理,传授经验,这使年轻医生们受益颇多。路志正的广东省中医院弟子王小云大夫有3点体会:路老一是善于抓主证,其他略加考虑;二是药味少,药量小,有“四两拨千斤”之功;三是注重向患者交待清楚饮食起居以及注意事项。
  “在我困难时,是路老的大力帮助,我才渡过难关,学到了技术。如今,我要以路老为榜样,为社会做出贡献。”提起刘恒均在广安门医院进修的事,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那是1979年秋天,河北农民刘恒均带着180元的卖粮款,自费来京进修。路志正对这位出身贫寒的同道倾注了满腔热情,不仅向他传授中医理论、方剂和诊疗技术,还在生活上处处关心。一次,路志正在食堂就餐,看见刘恒均拿着慢头和咸菜躲在远处的桌子旁吃着,就一声不响地将自己刚刚排队买来的饺子倒在刘恒均的碗里。小刘捧着这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路志正又去排队买饭的背影,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刘恒均学成回乡,开办了痔瘘专科学校,免费为残疾人办班传授技术,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曾听过路志正给弟子们讲课,受益匪浅。那次的主题是“用药琐谈”,路志正娓娓道来:“中药是中医赖以治病的有效武器,必须熟练掌握,才能成竹在胸,灵活运用。”路志正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指出,用药还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制方务求稳妥。就一般规律来看,瘦人多火,补益升发之品不宜多;胖人多湿,理气流动之品不可少;老人阴亏阳衰,宜慎用苦寒清泻;壮年气血方刚,不可过于温补。随着季节变化,用药也要慎重。如春夏用药应防升阳助火,长夏湿令用药,阴柔滋腻之品不宜过多;秋冬用药当防苦寒伤阳,龙胆草、栀子等应慎施..
  路志正的读书心得是:对古典医籍应该精选、吟诵、深思和勤写,并随时查阅;对注文应重视研读和理解;对前人经验,先借鉴,后验证,才能有所收获;特别是带着问题读书。
  “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这是路志正常常发出的感叹。他告诫弟子,只要树仁爱为怀之心,立济世救人之志,做到勤学、勤思、勤问、勤记、勤用,切忌骄傲自满、浮躁、浅尝辄止,就一定能成为学验俱丰的医学大家。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路志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