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精典 培育后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142
颗粒名称: 撰写精典 培育后人
分类号: K826.2
页数: 3
页码: 208-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程莘农一面负责针灸教学,带领针灸教研组编写和绘制的“对学校中医教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与裘沛然、邵经明教授对针灸教材作了修订,由程莘农编写的《简明针灸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成为我国第一本规范系统的针灸学专业读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针灸学讲义(中医高等院校教本)》196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针灸学概要(国际针灸培训教材)》中英文本。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程莘农

内容

1955年,程莘农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针灸教研组组长,他一面负责针灸教学,一面结合工作和教学实际,撰写了《难经语译》(初稿),带领针灸教研组编写和绘制的“经络循行与病侯关系示意图”,受到卫生部领导的肯定,对学校中医教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程莘农调往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后,他除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外,还承担着教材编写和教具研制。期间,他与裘沛然、邵经明教授对针灸教材作了修订。他们大胆创新,引入针灸方解,改变了长期以来针术秘而不宣,习者无所适从的情况,成为当时公认的好教材。
  1959年,由程莘农编写的《简明针灸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成为我国第一本规范系统的针灸学专业读本。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针灸学讲义(中医高等院校教本)》196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针灸学概要(国际针灸培训教材)》中英文本。1985年,印度有关机构内部印刷发行了程莘农主编的《针灸讲义(英文本)》。特别是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针灸学》中英文读本和中国台湾繁体字本后,中国针灸技术在世界快速传播直到现在,《中国针灸学》仍是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出题依据和评判范本。20多年来,《中国针灸学》再版20多次,成为国内中医药高校的必选教材。
  在编写教材的同时,程莘农不忘针灸科研,并获得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主持完成了“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他是我国国内最先对经络现象进行研究的人,曾任“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主持研究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成果,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几十年来,程莘农共培养出了20多名针灸硕士和博士。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已成为我国针灸学科的学术骨干。程莘农“带徒”很少说教,经常是“师做徒看”,亲身示范。一位外地研究生来所学习,表现得有些“飘飘然”,程莘农问其中医的28脉,结果这位学生费了很大工夫,才写出17种。程莘农当场一字不落地背出了28种脉象。从此,这名研究生开始虚心地学习了。
  有一年,程莘农患了白内障,正巧有一名自己带的研究生要毕业,他拿来论文请老师修改。程莘农因为看不清字,就让学生把2万字的论文读完,程莘农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听完后,认真、诚恳地逐章逐段地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程莘农一丝不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让这位学生非常感动。
  无论在中医进修学校,中医药学院,还是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医科学院),大家的共同感觉是,程莘农授课特别生动、吸引人,学生最易理解和领会。如讲到补中益气法时,他就把“百会”比作“升麻”,把“大椎”比作“柴胡”,把“气海”比作“黄芪”..非常形象地、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针灸与中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讲持针刺法时,他说“手如握虎”,“伏如横弓”,并全身心、神情并茂地给学生演示,怎样达到“指实腕虚、气随人意”的运针意境。由程莘农总结并命名的“程式三才法”,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于一体,要领简明,便于习传,深受学生和学员们的欢迎。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程莘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