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胜于蓝 春满杏林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094
颗粒名称: 青胜于蓝 春满杏林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已经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的陈文垲这样表述他当初面试时的心情!对中医的感悟和临证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周仲瑛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认为作为中医的研究生,要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他就会推荐一些必须研读的中医典籍,他非常重视中医学科的建设,确立了以脏腑为辨证的核心、内科疾病系统分类的基础,周仲瑛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中医内科急症学课程,并主编《中医内科急症学》教材。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周仲瑛

内容

“初见周老师,我真的是战战兢兢!”已经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的陈文垲这样表述他当初面试时的心情。
  “当时觉得做周老的学生太难、太累,不如其他同学轻松。但回过头来,发现那几年的功夫绝没有白下。读了不少医书,整理了许多医案,对中医的感悟和临证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仅仅是陈文垲,周仲瑛的学生大多有这样的感觉。
  周仲瑛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认为作为中医的研究生,一定要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要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要做到知常达变、学以致用。
  研究生一入学,他就会推荐一些必须研读的中医典籍。3年期间,他要求学生每周必须随其上门诊抄方2~3次;每个学期要上交5~10篇医案总结或学习心得。对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他都要认真审阅,仔细点评。对于论文和科研,要求更为严格。强调临床病历必须详细记录患者的真实情况,复诊时如实记录服药后的临床效果,好亦录之,不好亦录之,决不弄虚作假。
  他非常重视中医学科的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建内科学总论——辨证论治纲要,确立了以脏腑为辨证的核心、内科疾病系统分类的基础,为临床专业分化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1988年,周仲瑛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中医内科急症学课程,并主编《中医内科急症学》教材,在本科班、专业证书班、研究生班及全国进修班进行系统讲授他还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组建了中医急难症研究室,创建了中医内科急症学科。后来,该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在担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近9年的时间里,周仲瑛始终以发展中医为己任,坚持走中医特色的办学方向。从主编一大批全国统编教材,到对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设;从主张师承教育作为院校教育最有益的补充模式,到倡导开办研修班、进修班,强化中医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从促成和带动了对一批老教授的经验传承,到带领老一批专家完成对《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等巨著的编写,以及加强中医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等,周仲瑛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周仲瑛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3年开始指导博士生。几十年来,他以独特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周仲瑛培养的这些学生,都己成为中医学科领域的骨干力量。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仲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