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业贵专精继承创新 发展理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093
颗粒名称: 与时俱进 业贵专精继承创新 发展理论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148-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仲瑛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善于综合应用各家学说之长,从实践运用中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时,周仲瑛综合温病、伤寒等各家学说,并针对出血热各个病期的病理特点,在对厥脱证(即休克)的研究中,首创气血同治、行气活血与扶正固脱合法,在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中,瘀热水结、阴津耗伤”是其病机、病证特点,确立泻下通瘀、滋阴生津治法,周仲瑛对病理因素的复合致病现象有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周仲瑛

内容

周仲瑛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善于综合应用各家学说之长,从实践运用中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时,周仲瑛综合温病、伤寒等各家学说,提出“热毒、瘀毒、水毒”的“三毒”理论,并针对出血热各个病期的病理特点,提出“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为营血”的新论点,按此治疗,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对厥脱证(即休克)的研究中,周仲瑛提出“气滞络瘀、内闭外脱”为其基本病理特点,首创气血同治、行气活血与扶正固脱合法,并创制系列注射剂,治疗136例,病死率为4.41%。
  在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中,周仲瑛认为“瘀热水结、阴津耗伤”是其病机、病证特点,确立泻下通瘀、滋阴生津治法,研制成泻下通瘀合剂,治疗202例,显效率88.6%,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42.9%和78%。
  周仲瑛对病理因素的复合致病现象有深入研究,其中历时最久、范围最广、成果最著者,当属“瘀热”。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周仲瑛就曾对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发现了许多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的患者同时具有血热证和血瘀证,单纯运用清热凉血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疗,往往疗效欠佳。为探求其内在规律,他通过复习有关文献,推求病机,并在临床进行反复验证和实验研究,最终明确提出“瘀热相搏”这一临床常见证候。
  “瘀热”除了具有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的致病特点外,尚具有自身特性。周仲瑛带领团队从理论、临床和实验三方面对“瘀热”之中的五大常见证型——瘀热阻窍证、瘀热血溢证、瘀热发黄证、瘀热水结证和络热血瘀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显示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研究特色。
  临床实践证明,以此理论指导处方用药,治疗多种疾病中的瘀热相搏证,如流行性出血热、伤寒、支气管扩张、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等,临床疗效显著。
  “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奇葩。”这是周仲瑛在80大寿上所题,也是他在治学科研过程中的座右铭。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仲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