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名门 继承创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084
颗粒名称: 师出名门 继承创新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137-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陆广莘3位名师的教导、西医名校的系统学习、综合性大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的实践,使他中西汇通、学验俱丰。他遵循中医学原旨,执着探寻中医精髓,真知灼见别具一格,是当代“发煌古义、融会新知”而卓然自立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陆广莘

内容

3位名师的教导、西医名校的系统学习、综合性大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的实践,使他中西汇通、学验俱丰。他遵循中医学原旨,执着探寻中医精髓,真知灼见别具一格,是当代“发煌古义、融会新知”而卓然自立的代表人物。
  “我是正宗中医出身,当国家号召中医药人员要系统学习西医时,我通过考试,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了5年西医学,毕业后到中央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在综合性大医院坚守中医阵地26年,56岁时被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组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
  自18岁在上海开始学习中医后,陆广莘先后师从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老师的言传身教使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影响了他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观点,激励他对中医真谛孜孜以求、奋斗不已。
  陆渊雷的古文学和中医学造诣很高,蜚声医界。1939年,陆渊雷与徐衡之、章次公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国学大师章太炎为院长。“发煌古义,融会新知”的办校宗旨要求既要学习传统文化,又要掌握新知识。陆广莘作为函授弟子,不但接受了现代科学思想,也打下了他兼收并蓄、融古汇今的学风基础。
  章次公1955年任卫生部中医顾问时,陆广莘随他抄方侍诊。1956年关于五行存废问题的讨论时,章先生与他切磋讨论,并鼓励他发表意见。章次公“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的教导使他对中医学充满自信、自强、自立的决心。陆广莘的文章发表在上海《新中医药》上,学术见解的锋芒和论辩的才气逐渐显露。
  徐衡之提出“心知其意、不为所囿”,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取得良好疗效。陆广莘1957年到中央人民医院中医科时,徐衡之任主任,对他言传身教。敢想敢干的陆广莘在一流西医院里开设中医门诊,创建中医病房,扩大中医临床领域,并于1958年秋在北京医学院开设《中医学概论》课程,吸引医疗系四、五年级和儿科系四年级学生听课,以及利用中医临床病例编写教材,推动医院临床各科更广泛的中西医合作等,这些均得益于徐衡之的传教和支持。
  对陆广莘学术思想影响深刻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元末明初的医学家王履。陆广莘早年对王履进行了深入研究,很欣赏王履朴素求实的作风、科学的怀疑态度和历史的批判方法。王履的学术观点、论辩性强的文字,对陆广莘影响至深,这在其论文和言谈中处处可见。
  3位名师的教诲,以及受王履等医家治学态度、观点和文风的影响,使他不断勤求博采,继承创新。他思想解放,独立思考,科学批判,逐渐形成了高深独到的见解、超凡脱俗的观点以及执着的探究精神,也使他在中医名家中独树一帜,个性鲜明。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陆广莘
相关人物